当前位置 首页 女帝的传奇相公 第五百一十章 陇西李氏(七)

《女帝的传奇相公》第五百一十章 陇西李氏(七)

作者:暮入如昼 字数:1835 书籍:女帝的传奇相公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却立李建成为太子。

  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

  李建成还下毒谋害李世民,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

  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

  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

  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

  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他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

  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自此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贞观之治的盛世就此开启,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人口锐减,使得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二百万户。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

  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

  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唐高宗永徽三年。

  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干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

  晚年李世民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

  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

  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

  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一代明君就此仙逝,着实令人有些惋惜。

  任用人才方面李世民即帝位不久,便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

  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

  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

  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

  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

  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完善制度方面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

  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

  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从谏如流方面更是古史中出了名的,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其中魏徵廷谏了二百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李世民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为后世做出一个表率,称得上盛世明君的称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