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04 岭南

《一代权臣》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04 岭南

作者:笔讷 字数:2948 书籍:一代权臣

  郑淼听秋仪之答应下来,心情顿时高兴起来,又道:“贤弟也不要一个人去,你手下这些乡勇团练,就充做我的护卫,跟着一同南下,我们兄弟两人也好放心一些。”

  秋仪之却听了一怔,说道:“三哥不是带了御林军过来么?还要我这些杂牌军跟在后面捣乱做什么?”

  郑淼一脸严肃道:“不是跟在后面,是充当中军,做我的贴身护卫!”

  秋仪之不解道:“御林军都是老幽燕道的底子,战斗力强又忠心不二。莫怪小弟无理,三哥何苦多此一举呢?”

  却听郑淼恨恨地说道:“好一个老幽燕道的底子,我看现在也就剩下一个底子了。且听愚兄同贤弟慢慢说来……”

  只见郑淼在亭中踱步转了两圈,这才说道:“其实讨逆成功以后,老幽燕道兵马就开始逐步退役。这些人马都是立过大功的老兵宿将,不能久在京城当兵。因此其中识文断字的,大多封了官职,其余不能升迁的也各赐银两、土地送回幽燕去了。”

  “那岂不是说,除少数军官、骨干之外,现在的禁军已不是当年的老幽燕军了?”秋仪之试探着问道。

  郑淼却无奈地点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原本幽燕道军兵二十万,凭幽燕一道的财力足以支撑,可是现在皇上已不是当年的幽燕王了,必须通盘考虑全国上下事务,而现在朝廷每年收入的七成多用来养兵尚且捉襟见肘,又何能再多养这一支精锐呢?”

  却听林叔寒插话道:“皇上难就难在这里。若要整军就要裁撤冗兵就要花钱,花钱就要攒钱,攒钱就要收回岭南道的治权,可要收服岭南王爷又非要养兵不可。这样其实就陷入了一个死局当中。”

  郑淼赞道:“先生果然大才,父皇和师傅议论之时也是这个意思,只有在整军、敛财、撤藩三个难题之中,率先解出一题来,其他两题才能迎刃而解。我们反复斟酌,看来只有撤藩这题牵动方面稍微小些,似乎还能够想办法解开……”

  秋仪之一面听、一面想:岭南王爷经营数十年,手下精兵良将数不胜数,又素有反意,恐怕时时准备如何应对朝廷对付,想要将他裁撤下来不经过一番你死我活的争斗,是万难办成的。

  然而面对恢复新政、重整国力这样两件事情,撤藩却又是最简单的一件,可见垂拱九重的皇帝郑荣,要做的是何等经天纬地的一番大业了。

  想到这里,秋仪之忽然一阵激动,身子不由自主地“腾”地站起,对郑淼说道:“这样大事,我就是殚精竭虑、粉身碎骨,也要帮着三哥,替皇上办理下来!”说话时候满脸的严肃认真表情。

  他这举动,竟将还在娓娓说话的郑淼吓了一跳,尴尬地笑了笑:“贤弟这是怎么了?”

  秋仪之道:“小弟方才答应三哥要去岭南道走一遭,更多还是出于你我兄弟之情考虑。然而现在看来撤藩之事已然是关系到江山社稷、万民福祉的头等大事。小弟若再逶迤推辞,岂不是愧对师长十余年来的殷切教导了吗?”

  一旁的林叔寒微笑道:“学生也是自小读圣贤书长大的,所谓‘如欲治平天下,夫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学生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也愿同秋大人一道随殿下南下,去会会这个岭南王。”

  郑淼听了喜不自胜,立即起身拍了拍林叔寒的肩膀:“林先生能有这样想法,是为全天下的读书人做出了楷模。可惜先生无意仕途……这样,我先替天下黎民,给先生行个礼吧!”说着,郑淼郑重其事地起身,向林叔寒作了个揖。

  林叔寒赶紧起身回礼,却道:“林某一身的坏脾气,跟我谈什么天下大义没有半点用处,林某只是由衷而发,为殿下的人品气度折服,这才想帮殿下做些事情罢了。”

  郑淼听林叔寒将自己摆在“天下大义”前头,不免有些惶恐,刚要谦逊几句,却听林叔寒说道:“三殿下不要过谦。方才饭局之上,林某的内子吴若非,殿下是见过的了,不知有何评价?”

  郑淼听了有些讶异:“尊夫人岂是我一个外人可以褒贬的?”

  林叔寒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殿下但说无妨。”

  郑淼这才细细思索了一下,说道:“品貌非凡,仿佛天上仙子降世一般,可惜久落风尘,难免沾了些俗气。”

  “就是这话!”林叔寒赞道,“寻常人等见到若非之面无非两种。一种是想入非非、轻佻畏缩,非要据为己有而后快;另一种则是老学究、家道学,口上斥责其为红颜祸水,心中却不知是何等样的男盗女娼……”

  秋仪之、郑淼听林叔寒这样说,心中却是颇以为然——他们两个都是人面极广的人物,三教九流他们见了不知有多少,果然同林叔寒描述的一模一样。

  却听林叔寒接着说道:“然而在若非面前能够单凭一颗良心,以平常心处之的,林某平生所见只有两人,一人乃是山阴县的七品小县令,另一人——”他故意拖长了语气,“另一人便是三殿下您了!”

  郑淼脸上一红,说道:“方才我初见吴姑娘时候,只觉得这世间竟会有这样超尘绝逸的女子而已,心中却没有其他别的想法。何敢受林先生这样的褒奖呢?”

  林叔寒又摇摇头:“林某看人从来不错,三殿下就不要再谦了。能有这样赤忱之心,林某也定以赤忱之心相待……只是林某虽有意去往岭南,不知三殿下是否愿意带我同行呢?”

  这当然是郑淼求之不得的,赶紧答应道:“愿意,愿意,当然愿意。那就请林先生一路之上多多赐教了。”

  如此这般,众人计议已定,又在“了尘宫”中多住了一日,秋仪之便要赵成孝点齐全部兵马,又带好随军辎重,护着三殿下郑淼,先是一路向东去金陵接了随行仪仗,再从金陵出发浩浩荡荡往岭南道去了。

  大汉全国上下各道均以汉人为主,即便是极北边陲的幽燕道,虽然时刻承受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巨大压力,然而道府内部依旧以汉人为主。而岭南道则是汉夷杂居之地,夷人又多居于深山老林之中,又因同汉人语言不通,因此朝廷羁縻起来十分困难。

  朝廷政令不能施行倒在其次,重要的是这些夷人缺乏教化,又民风各异,其中不少狡诈、贪婪、愚昧的部落,在中原朝廷式微之时,往往听了安南、暹罗、缅甸几个国家的挑唆起兵造反,常常危害一方,乃至糜烂数道。

  因此宪宗变法时候,便想着能够改土归流,将岭南道几个大部落的土司头人集中到京城或是其他地方荣养起来,再由朝廷派流官约束管理,从而消除后患。

  然而这项事务实在太过复杂,就连英睿独断如宪宗皇帝,也不过是同几个近臣探讨探讨罢了,并没有实际施行下去。于是岭南道依旧年年叛乱,朝廷也依旧年年派兵进剿。

  直到穆宗年间,因皇帝郑雍喜好道术,懈怠政务,又嫌掌兵的皇四弟郑贵在京城里头过于碍眼,因此便将他远远打发到岭南道去,想着让他被岭南道这些杂事纠缠住身心,便也无意作乱了。

  谁知这被封为岭南王的郑贵却是十分能干,一入岭南,随即恩威并重迅速敉平了几处叛乱,收服了几个领衔大土司,又几次陈兵边疆压服安南、暹罗等国,从此以后岭南道竟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叛乱。

  尽管如此,包括岭南王府在内的大汉朝廷势力,在岭南道却依旧不能深入,除沿海的福州、泉州、漳州、潮州、广州、惠州、雷州等地之外,其余地方始终在蛮夷控制之中。也因此这岭南王府始终负担了压服岭南及周边各国的责任,只能使其日渐坐大,已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皇三殿下郑淼的仪仗从江南道首府金陵城出发,沿着东海一路南下,在温州境内在左将军崔楠的行辕稍做休整,便离开温州辖区,到了福州境内,便算是进入岭南道了。

  乍入岭南,一行人脚下的官道就变得十分曲折逼仄,有些翻山越岭的小路只够三人并肩而行,郑淼所乘御辇也不得不万分小心才能通过。这样的小路郑淼的仪仗自然铺陈不开,便索性收拢起来放在随行车驾之上,只叫手下人等小心赶车,便自己骑马在众军护卫之下向前缓缓前行。

  这样走了有两三天,秋仪之忽听被赵成孝派出去探路的斥候回来报告:“大人,前面绕过一座山便是平坦大路,还有一座大城,城门口似乎有人迎候。”

  秋仪之点点头,叫斥候回去休息,掂量盘算了一下,走到郑淼身边,说道:“前头应该就是福州城了,据报还有专人迎候,看来我等的行踪,已俱在他人掌握之中了。”

  郑淼一笑道:“这是岭南王爷敲山震虎之计,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也不能露了怯,一到宽敞大路就要摆齐钦差皇子的仪仗,也好叫他们看看大汉朝廷正朔的威仪!”

  秋仪之听了点点头,又对紧跟在身后的赵成孝吩咐道:“赵哥你都听见了?叫兄弟们全都抖擞起精神来,别让人小瞧了!”

  秋仪之麾下这些乡勇团练原本就是择优录取的精锐,甫一成军便先后同穷凶极恶的倭国贼寇、武艺超群的江湖豪客正面交锋,绥靖这两处祸患之后,又经常参与官军在江南道的剿匪作战,已是一支身经百战的劲旅了。

  这支劲旅的直接统帅赵成孝听秋仪之这样吩咐,便干脆将戏做足,下令手下兵马脱下蒙尘的旧战袍,换上南下之前赶制的新军装,又将巨盾、劲弩、长枪、倭刀等精锐兵器统统取了出来,持于手上,列好队形、高呼口号便向前进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