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05 郑谕

《一代权臣》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05 郑谕

作者:笔讷 字数:2942 书籍:一代权臣

  待绕出群山进入大路时候,郑淼的亲随仪仗便将彩旗、黄钟、斧钺、金瓜等物从车上取下,严格按照大汉朝廷仪制排列齐整,但听已端坐在御辇之上的郑淼一声令下,便鼓乐齐鸣,向前方一座大城缓缓推进。

  这一队人马军容齐整、英姿飒飒,引来周围路人驻足观看,纷纷猜测是哪里来的军队。

  这样又走了大半个时辰,原先在地平线上隐隐约约的那座城池已是近在眼前,行进在郑淼御辇旁边的秋仪之,在他胯下那匹汗血宝马背上直起身子向前极目远眺,果然看见城楼牌匾上两个大字——福州!

  城楼之下,正如方才那斥候报告所称那样,也有一队人马列队迎接。

  此时秋仪之心头却莫名升起一阵不安,叫过王老五,命令道:“老五,你跑到城下去,就说是三殿下来了,问一声对面到底何人迎接?”

  王老五天生生就一双“飞毛腿”,转眼便已跑了一个来回,向秋仪之回禀道:“前头说是岭南王爷二王子出城迎接。”

  秋仪之一挥手示意王老五退下,又对郑淼说到:“记得岭南王爷膝下二王子名叫郑谕,不知三哥认不认识?”

  郑淼摇摇头:“岭南王世子人选,朝廷早已指定为其长子郑诺,这个郑谕排行老二,又是庶出,倒已封了公爵,只是没听说有什么过人的才干,又常居岭南,我也从未见面。”

  却听林叔寒向前半步道:“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岭南王派了王子前来迎接殿下,殿下总要是过去说几句话的,探探他的虚实也是好的。”

  林叔寒与郑淼同行,一路之上谈天论地、妙语连珠,让郑淼也知道这位名气极响的“半松先生”并非是个只会吟风弄月的酸腐文人,其实是个博古通今、真才实学的大名士。

  因此听了林叔寒这条建议,郑淼也点头道:“林先生说得有理,我等是代天南下,不能落了下风,这就上前去吧。”说罢,郑淼一声令下,队伍便又缓缓启动,带着凛然不可小觑的威仪,向福州城行进而去。

  待离城门还有百步距离时候,郑淼果然清清楚楚看见一队百余人马在城下一字排开,手持鼓乐旌旗正在迎接自己,其中领头一人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之上,微笑着看着自己。只见那人身肥体胖、满脸横肉,将一身公爵品衔的蟒袍撑得几乎要爆裂开来,也亏得他胯下那匹骏马马力强健,否则非要被他的体重压垮了不可。

  那人见郑淼的仪仗近前,赶紧十分笨拙地翻身下马,吃力地小跑到郑淼御辇前头,一个躬身道:“岭南王膝下二子,领公爵位,郑谕代父前来迎接钦差二殿下!”态度恭敬到了十二分。

  郑淼不是居高自傲之人,见状赶紧从车上下来,轻轻将郑谕扶起,说道:“原来是兄长来了,小弟久仰大名,可惜今日才得见兄长一面。”说罢,便朝郑谕作了个揖,算是还礼了。

  郑谕脸上立即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这是怎么话说的?三殿下这不是要折了我的寿了么?”一边说话,一边又弯着肥胖的身躯向郑淼行礼。

  郑淼第二次将郑谕扶起,说道:“兄长这是哪里话?按照皇室里头的排辈,你排在第三,我排在第六,小弟称呼你为一声‘兄长’,给你行个礼也是应当合份的,哪里来什么折寿的说法?”

  郑谕今年三十多岁,神宗皇帝传下的嫡派第三代子孙里头,除了郑荣的长子郑鑫、郑贵的长子郑诺之外,按年龄他确实应该排在第三;而郑淼前头除了这三个人,还有一个二哥郑森,以及河洛王郑华的长子郑成,因此排在第六。

  不料郑谕又是深深一揖,说道:“皇室内外,壁垒森严。我不过是穷乡僻壤一个藩王的儿子,而三殿下却是皇上面前说得上话的人,说不定将来还能更进一步,我岂敢在三殿下面前拿大?”

  郑淼现在已封了王爵,只是没有就藩、没有封号罢了,所谓“更进一步”其中深意便是要继承皇位、登极称帝。然而不管是真是假、是对是错,妄言此事本身便是一条违逆大罪。

  于是郑淼并不答话,也再不去扶他起来,却道:“小弟钦命在身,我等先办正事再叙旧聊天罢!”

  郑谕躬着身子偷眼看了一眼郑淼,见他清秀的面庞之上却是一脸极其严肃的神情,终于不敢再乱说话,乘势跪了下去,高声呼喊道:“郑谕代父王郑贵向皇上请安!”

  郑淼正色道:“圣躬安!此次皇上遣我为钦差,为岭南王王妃奔丧吊唁,不知岭南王爷现在何处?”

  郑谕匍匐在地上,答道:“父王丧妻心痛,遂一病不起,现正在山中别墅静养,不能远迎钦差三殿下,失礼之处还望恕罪。”

  郑淼点头道:“皇上素知岭南王爷操劳国事,身体不爽,另有恩旨颁下,那就请你前头带路,带我等向岭南王爷传旨吧。”

  郑谕答道:“父王所在别墅地处深山之中,距此处两百余里,山路崎岖难行,恐怕难以朝发夕至,还请钦差三殿下先入福州城中小憩,待明日一早启程出发,沿途水米供应我已准备妥帖,恐要再走三四天才能同父王相见。”

  郑淼听了一愣,心想:我这一行人马自进入岭南道以后,一举一动便为岭南王严密掌握,这样情形之下,即便是岭南王自矜身份不愿抛头露面,至少也应移驾至城内侯置,这样继续在山中别墅之中休养,也未免太不把圣旨、钦差、皇帝放在眼里了。

  然而三殿下郑淼本就是个温和冷静之人,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城府又变得深厚无比,不动声色地应了一声,却道:“既然叔王不在城内,我看也就不必入城去了吧。皇上你也知道,从来都是以军法治家的,若是知道我差事没有办妥,就私自进城休息,还不得好好训斥我一顿?此来我也带着行军家当,我看这城门边上也还宽敞,不如就在此展开行辕过夜好了。”

  郑谕忙道:“这哪里使得?况且福州城中已备下席面,专等三殿下进去,若殿下过门而不入,岂不要寒了我等之心了?”

  一旁沉默许久的秋仪之听这肥猪一般的郑谕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忽然有意试探他一下,便道:“钦差有圣命在身,按大汉惯例出门办事只能住在驿站行辕之中,没有私自进城办理无关事宜的规矩。二王子一再勉强,岂不是叫三殿下难做?”

  郑谕听了一怔,扭头将秋仪之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遍,见他衣着虽然整洁却并不华丽,看年纪应当是三殿下郑淼的跟班随从,心想:都说三殿下温良和蔼,今日一见也果真如是,可这样的主子,怎么会有如此不讲礼仪敢正面顶撞王子的仆人?

  然而他转念一想:朝廷上下常常将“太祖成例”挂在嘴边,若是现在出言教训这小子,驳斥的就不是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跟班,也不是在驳斥身后的三殿下,甚至不是在驳斥朝廷皇权,而是在驳斥整个大汉的道统了。

  于是郑谕将一张堆满肥肉的脸涨得通红,这才憋出一句来:“你是什么人,我们兄弟之间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

  秋仪之从郑谕这短短一两句话中,已经看出此人不过是个趋炎附势、色厉内荏的小人,便哂笑一声,不再答话。

  郑谕见他神情倨傲,肚子里立刻燃起一把无明业火,虽碍于郑淼的面子不能当场发作,心中却已然在盘算:到了自己地盘应当如何惩治这个无礼小子。

  却听郑淼笑道:“兄长这话就偏了,此人乃是父皇认下的螟蛉之子秋仪之,虽无生育之情、却有教养之义,父子之情不在我们几个亲兄弟之下,就同我们兄弟几个说话也是十分随意的。”

  郑谕听了又是一惊,赶紧再次将秋仪之从头到脚看了好几遍,忽然见他衣着虽不华丽却十分整齐,越看越像深藏不露的少年英雄,乃正色道:“原来这位就是皇上跟前的义殿下啊?在下有眼不识泰山,还请义殿下恕罪。”说着,便一揖到底。

  秋仪之见状,在郑淼身侧耳语道:“三哥怎么就把我的身份这么轻易就讲出去了?”

  郑淼一笑,也轻声道:“你在江南闹出那么大动静,说不定岭南王这边的名气不比我差,说出来吓吓他们也好。”

  秋仪之瞥了郑淼一眼,不慌不忙走到郑谕跟前,同样一揖,说道:“二王子殿下请起,在下不过山野小儿,侥幸蒙皇上错爱罢了。方才二王子教训的是,你们皇亲国戚之间,自然没有我说话的地方,在下领教了。”

  郑谕忙挺直了胖乎乎的身子,答道:“不,不,不。义殿下文武双全,便是岭南这样的边陲僻壤也是如雷贯耳。就说去年倭寇造乱,我岭南也深受其害,奈何倭寇战力颇强,我等倾尽全力也不过是将其赶出辖区了事,却不想义殿下却能以少胜多、屡克强敌,就连我父王也常常以义殿下做比,要我等好好向义殿下学着呢!”

  秋仪之一面听着郑谕这并不过分的吹捧,一面心想:郑淼所言果然不虚,岭南王耳目清明,就连自己这小小战绩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朝廷其他地方的动作,他应当更是了若指掌了。

  正思索间,却见赵成孝走上前来,对秋仪之作了个揖,说道:“大人,这边地形尚好,是不是就在此安营扎寨?”

  秋仪之眼睛一转,动了个心眼,说道:“你是三殿下从京里带出来的御林仪仗,虽然之前是我的手下,那也犯不着事事听我吩咐啊!这种事情,你去请教三殿下去!”

  赵成孝是个老实人,听了这话不知秋仪之话中有何深意,懵懵懂懂站在原地不知如何对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