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03 刀山火海走一遭

《一代权臣》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03 刀山火海走一遭

作者:笔讷 字数:5886 书籍:一代权臣

  郑淼说到最后,又重复补充一句:“这件事情,钟离丞相还在斟酌拟旨,尚未明发天下。我在此告诉先生,不过是让林先生还有吴姑娘心里能有个底,至于别的人就请两位不要外传了。”

  林叔寒听到这里,激动得几乎已说不出话来,满腹的经纶似乎也难以表达他现在复杂的心情,想了半天,这才说出一句:“我替若非谢谢三殿下了,谢谢三殿下了!”说罢,便又是一揖。

  郑淼又笑着将林叔寒扶起:“这样的大事只有圣上乾纲独断才能决定,我没有尺寸之功,何敢受先生拜谢呢?”

  林叔寒立即说道:“三殿下能提前一年半载将这好消息告诉林某,那便是林某的大恩人了。将来有什么事情,尽管请三殿下吩咐,林某不才手无缚鸡之力,却也定当殚精竭虑为三殿下效犬马之劳。”

  秋仪之脸上带着微笑听着郑淼和林叔寒你一言、我一语地寒暄,心中却异常佩服自己这位三哥:以林叔寒这样孤傲的性格,郑淼居然只在三言两语之间就将他彻底折服,城府深厚到这种程度,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怪不得皇帝郑荣要废长立幼,将皇位传给他了。

  然而他又细想了一下,顿时觉得郑淼这几句话中包含了政局变化的重大信息:皇帝要恢复宪宗变法的新政了!

  其实郑荣恢复新政早已有了苗头,在他给秋仪之的几份私信当中,反复提到朝廷财政捉襟见肘,即便是大量削减皇家开支,也不过是勉强维持朝廷运转并略有结余而已,根本没法兴大工、用重兵。而现在全国田税正额加上别的摊派,已接近十税二,若继续加赋,难保不逼反了贫农百姓。至于盐税、茶税、铁税、马政等,其中的弊政太大,一时也是不能轻动。

  因此想要开源,只有想办法在那些富商巨贾头上动脑筋,又或者多开几个通商口岸赚外国人的钱。这两条都是宪宗变法的核心,只因当时阻力太大,没有能够推行下去,后来宪宗皇帝驾崩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秋仪之之前在山阴县重新丈量土地、结识大海商李直、促成周慈景的海外贸易,无一不切中新政要害——他自己只想着能够尽快远离朝廷中枢,却没成想每一步都踏在中枢决策的关键点上,想来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秋仪之正在胡思乱想之间,却听郑淼笑着对自己说道:“我这几句话也不是纯说给林先生听的。贤弟在山阴县里主政,精明干练,人脉也广,正是大家都放心的人,父皇和师傅有意在贤弟这里试行新政,望贤弟……还有林先生能有个准备。”

  林叔寒和秋仪之听了郑淼这话,顿时收起笑容面面相觑了一眼,又听郑淼哑然失笑道:“怎么我们说的好好的,又谈论起政务来了呢?”

  他看看窗外光线已渐渐暗淡下来,便高声招呼道:“刘庆何在?”

  门外的刘庆听到呼喊,赶忙闪身进屋,拱手道:“不知三殿下有何吩咐?”

  郑淼道:“今晚我在这里用餐,晚上也在此处就寝。我的仪仗你先带回金陵去好了,待我启程南下时候,再同其会合。”

  刘庆赶忙“是”地答应一声,又道:“就怕仪仗护卫带回金陵之后,三殿下身边少了亲卫之人,万一出了什么岔子,末将可承受不起啊!”

  “不用你承受。”郑淼说到,“山阴县这里被我兄弟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连倭寇、邪教也要退避三舍,还能有什么岔子可出?你尽管回去好了。”

  秋仪之却道:“刘庆,三殿下的护卫不能放松。你回去之前先去山阴县里头走一趟,就传我的命令,要赵成孝点齐全部乡勇,就在‘了尘宫’外头护卫。你知道了吗?”

  刘庆闻言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一大半:秋仪之手下这十八个亲兵及两百乡勇团练的战斗力,他是亲眼目睹过的,有他们在周围护卫,自然是万无一失;就算是出了什么事情,那自然也是由他秋仪之负责,算不到自己头上来。

  因此刘庆忙不迭地答应下来,又说了几句话便退出了“了尘宫”。

  秋仪之见时辰不早,腹中又有些饥馁,便请两人移步饭厅。饭厅之中吴若非早已预备下了整整齐齐一桌筵席,于是秋仪之、郑淼、林叔寒、温灵娇、吴若非及尉迟霁明等人围坐一圈尽兴享用起来。

  待众人吃完饭,赵成孝也领军来到“了尘宫”外。他刘庆说是有重要人物来了,因此不敢大张旗鼓搅扰了清净,便将众军部署妥当之后,独自一人挎剑进园,要向秋仪之通报关防部署情况。

  此刻秋仪之正同郑淼、林叔寒两人在亭中吃茶谈天,见是赵成孝还在四处寻找自己,便高声呼喊道:“赵哥,你看是谁来了?还不赶紧过来行个礼、请个安?”

  赵成孝眼神甚好,循声望来,见秋仪之身旁坐着的却是三殿下郑淼,惊讶之下赶紧跑上起来,随即单膝下跪道:“原来是三殿下来了,末将赵成孝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礼,还望殿下恕罪。”

  郑淼浮了一下身子,抬手将赵成孝扶起,说道:“赵将军别来无恙。我在此处暂住,关防护卫事宜就全拜托在将军身上了!”

  赵成孝忙谦逊几句,又将外头的防卫部署简要说了,又道:“既然是三殿下在此,外边守护自然要更严谨些。末将唯恐手下那群人偷懒,这就出去巡视一番,给他们提个醒,这就先告辞了。诸位的安全由末将负全责,还请几位放心。”

  秋仪之笑着挥了挥手,示意他尽管下去部署好了。

  郑淼目送赵成孝走开,忽然赞叹一声:“贤弟手下既有谋士又有良将,可谓文书双全,真是羡煞愚兄了。”

  秋仪之一笑道:“我这边穷乡僻壤,俸禄又薄,能养得起多少人才?又怎么比得上三哥开牙建府,广收漏网之鱼?还有就是林先生同小弟,那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我可不敢称他为‘手下’。至于赵成孝么……他是皇上钦封的五品中郎将,我才是个七品小县令,照例来说,我是他的手下才对吧?”

  秋仪之这话虽同事实有些出入,偏偏又极符合情理,逗得另外两人都大笑不止。

  笑了一阵,却听郑淼接着说道:“贤弟本就是人杰,有这两位辅佐更是如虎添翼,既然暂时不愿提朝廷效力,那愚兄也不强求,只是还有一件事情,贤弟能否看在手足情分上,帮我一帮呢?”

  秋仪之听郑淼这话语气极重,已容不得自己再推辞,只好答道:“小弟是才穷智竭之人,在此处养老罢了,既然三哥不弃,那我自当效劳。不知小弟能有什么事情能帮得上三哥的呢?”

  郑淼听了却不立即回答,缓缓起身,踱步走到亭边,伸手轻轻拉过一片湛青碧绿的芭蕉叶,抚摸了好一会儿,这才说道:“愚兄是想请贤弟陪我去岭南道走一趟。”

  此去岭南道千难万险,以秋仪之同郑淼的情分,他当然想要陪着这位打小一起长大的三哥共闯龙潭虎穴,然而他现在也是心有牵挂之人,不能只凭一己心意就做下决定,因而搓着手思前想后却始终没有答应下来。

  郑淼见秋仪之这幅神态,脸上露出明显的失望表情,长叹口气道:“既然兄弟不愿随我同去,那也无妨。我从不强人所难……”

  秋仪之听了心中一阵酸楚,刹那间已经做出决定:“不,我愿同三哥一起南下,去见识一下岭南王的威仪。不过……”

  “不过什么……”郑淼听见秋仪之这话已是喜出望外,连忙接口追问道。

  秋仪之话到嘴边却又咽下去一半,斟酌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小弟已同温小姐定下终生要长相厮守。然而温小姐罪名虽已被赦了,毕竟曾是天尊教的圣女,我若依旧高居朝堂之上实在是有违朝廷体例。因此,我想请三哥向皇上、向义父求个情,只要我出力完成皇上的削藩大业,那就请皇上赐我一个自由身,从此隐居山林之中再不过问朝中事务。还请三哥允诺……”

  秋仪之说道最后,已从石墩子上站了起来,向郑淼长揖不起,口气中也带了三分哽咽。

  郑淼却有些茫然。

  不是他不能答应秋仪之的请求,而是以秋仪之这样的才学见识、聪明机辨,又深得皇帝信任的人,恐怕大汉全域、上下百年之间,都找不出第二个来;况且他现在不到三十的年纪,少说还能再为社稷效力三十年,说不定就是一位能够支撑大汉三代江山的擎天巨石!像他这样的人,不到而立之年,就想着要归隐山林,岂不是暴殄天物么?

  然而郑淼转念一想:自己的父皇原本是何等英武潇洒的人,短短两三年里头已被纷繁复杂的政务折磨似乎老了十岁,自己同样是春秋鼎盛的年轻人,也被堆积如山的朝政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想到这里,郑淼也真想同秋仪之一样告老还乡,携小秦夫人和三五知己好友,一同饱览江山美景,岂不美哉?

  于是郑淼长舒口气说道:“贤弟是皇上视如己出的人,你的前程可不是我小小个皇子能做主的。不过贤弟的话,我保证给你带到,至于父皇天意如何,就不是我能够逆睹的了。”

  秋仪之其实心中另有盘算:皇帝龙体不爽他已是知道的了,按照师傅钟离匡的讲法,再过七八年、不超过十一二年,皇帝就要龙御殡天了——到时候十有八九就是这位三哥郑淼登极大宝,有他现在这句话在,到时候再请告老还乡,那话便好说多了。

  因此秋仪之连忙又向郑淼作了个揖,说道:“既然答应了,我便不能再推辞,这就陪着三哥去刀山火海里头走一趟好了。”

  郑淼说到最后,又重复补充一句:“这件事情,钟离丞相还在斟酌拟旨,尚未明发天下。我在此告诉先生,不过是让林先生还有吴姑娘心里能有个底,至于别的人就请两位不要外传了。”

  林叔寒听到这里,激动得几乎已说不出话来,满腹的经纶似乎也难以表达他现在复杂的心情,想了半天,这才说出一句:“我替若非谢谢三殿下了,谢谢三殿下了!”说罢,便又是一揖。

  郑淼又笑着将林叔寒扶起:“这样的大事只有圣上乾纲独断才能决定,我没有尺寸之功,何敢受先生拜谢呢?”

  林叔寒立即说道:“三殿下能提前一年半载将这好消息告诉林某,那便是林某的大恩人了。将来有什么事情,尽管请三殿下吩咐,林某不才手无缚鸡之力,却也定当殚精竭虑为三殿下效犬马之劳。”

  秋仪之脸上带着微笑听着郑淼和林叔寒你一言、我一语地寒暄,心中却异常佩服自己这位三哥:以林叔寒这样孤傲的性格,郑淼居然只在三言两语之间就将他彻底折服,城府深厚到这种程度,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怪不得皇帝郑荣要废长立幼,将皇位传给他了。

  然而他又细想了一下,顿时觉得郑淼这几句话中包含了政局变化的重大信息:皇帝要恢复宪宗变法的新政了!

  其实郑荣恢复新政早已有了苗头,在他给秋仪之的几份私信当中,反复提到朝廷财政捉襟见肘,即便是大量削减皇家开支,也不过是勉强维持朝廷运转并略有结余而已,根本没法兴大工、用重兵。而现在全国田税正额加上别的摊派,已接近十税二,若继续加赋,难保不逼反了贫农百姓。至于盐税、茶税、铁税、马政等,其中的弊政太大,一时也是不能轻动。

  因此想要开源,只有想办法在那些富商巨贾头上动脑筋,又或者多开几个通商口岸赚外国人的钱。这两条都是宪宗变法的核心,只因当时阻力太大,没有能够推行下去,后来宪宗皇帝驾崩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秋仪之之前在山阴县重新丈量土地、结识大海商李直、促成周慈景的海外贸易,无一不切中新政要害——他自己只想着能够尽快远离朝廷中枢,却没成想每一步都踏在中枢决策的关键点上,想来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秋仪之正在胡思乱想之间,却听郑淼笑着对自己说道:“我这几句话也不是纯说给林先生听的。贤弟在山阴县里主政,精明干练,人脉也广,正是大家都放心的人,父皇和师傅有意在贤弟这里试行新政,望贤弟……还有林先生能有个准备。”

  林叔寒和秋仪之听了郑淼这话,顿时收起笑容面面相觑了一眼,又听郑淼哑然失笑道:“怎么我们说的好好的,又谈论起政务来了呢?”

  他看看窗外光线已渐渐暗淡下来,便高声招呼道:“刘庆何在?”

  门外的刘庆听到呼喊,赶忙闪身进屋,拱手道:“不知三殿下有何吩咐?”

  郑淼道:“今晚我在这里用餐,晚上也在此处就寝。我的仪仗你先带回金陵去好了,待我启程南下时候,再同其会合。”

  刘庆赶忙“是”地答应一声,又道:“就怕仪仗护卫带回金陵之后,三殿下身边少了亲卫之人,万一出了什么岔子,末将可承受不起啊!”

  “不用你承受。”郑淼说到,“山阴县这里被我兄弟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连倭寇、邪教也要退避三舍,还能有什么岔子可出?你尽管回去好了。”

  秋仪之却道:“刘庆,三殿下的护卫不能放松。你回去之前先去山阴县里头走一趟,就传我的命令,要赵成孝点齐全部乡勇,就在‘了尘宫’外头护卫。你知道了吗?”

  刘庆闻言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一大半:秋仪之手下这十八个亲兵及两百乡勇团练的战斗力,他是亲眼目睹过的,有他们在周围护卫,自然是万无一失;就算是出了什么事情,那自然也是由他秋仪之负责,算不到自己头上来。

  因此刘庆忙不迭地答应下来,又说了几句话便退出了“了尘宫”。

  秋仪之见时辰不早,腹中又有些饥馁,便请两人移步饭厅。饭厅之中吴若非早已预备下了整整齐齐一桌筵席,于是秋仪之、郑淼、林叔寒、温灵娇、吴若非及尉迟霁明等人围坐一圈尽兴享用起来。

  待众人吃完饭,赵成孝也领军来到“了尘宫”外。他刘庆说是有重要人物来了,因此不敢大张旗鼓搅扰了清净,便将众军部署妥当之后,独自一人挎剑进园,要向秋仪之通报关防部署情况。

  此刻秋仪之正同郑淼、林叔寒两人在亭中吃茶谈天,见是赵成孝还在四处寻找自己,便高声呼喊道:“赵哥,你看是谁来了?还不赶紧过来行个礼、请个安?”

  赵成孝眼神甚好,循声望来,见秋仪之身旁坐着的却是三殿下郑淼,惊讶之下赶紧跑上起来,随即单膝下跪道:“原来是三殿下来了,末将赵成孝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礼,还望殿下恕罪。”

  郑淼浮了一下身子,抬手将赵成孝扶起,说道:“赵将军别来无恙。我在此处暂住,关防护卫事宜就全拜托在将军身上了!”

  赵成孝忙谦逊几句,又将外头的防卫部署简要说了,又道:“既然是三殿下在此,外边守护自然要更严谨些。末将唯恐手下那群人偷懒,这就出去巡视一番,给他们提个醒,这就先告辞了。诸位的安全由末将负全责,还请几位放心。”

  秋仪之笑着挥了挥手,示意他尽管下去部署好了。

  郑淼目送赵成孝走开,忽然赞叹一声:“贤弟手下既有谋士又有良将,可谓文书双全,真是羡煞愚兄了。”

  秋仪之一笑道:“我这边穷乡僻壤,俸禄又薄,能养得起多少人才?又怎么比得上三哥开牙建府,广收漏网之鱼?还有就是林先生同小弟,那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我可不敢称他为‘手下’。至于赵成孝么……他是皇上钦封的五品中郎将,我才是个七品小县令,照例来说,我是他的手下才对吧?”

  秋仪之这话虽同事实有些出入,偏偏又极符合情理,逗得另外两人都大笑不止。

  笑了一阵,却听郑淼接着说道:“贤弟本就是人杰,有这两位辅佐更是如虎添翼,既然暂时不愿提朝廷效力,那愚兄也不强求,只是还有一件事情,贤弟能否看在手足情分上,帮我一帮呢?”

  秋仪之听郑淼这话语气极重,已容不得自己再推辞,只好答道:“小弟是才穷智竭之人,在此处养老罢了,既然三哥不弃,那我自当效劳。不知小弟能有什么事情能帮得上三哥的呢?”

  郑淼听了却不立即回答,缓缓起身,踱步走到亭边,伸手轻轻拉过一片湛青碧绿的芭蕉叶,抚摸了好一会儿,这才说道:“愚兄是想请贤弟陪我去岭南道走一趟。”

  此去岭南道千难万险,以秋仪之同郑淼的情分,他当然想要陪着这位打小一起长大的三哥共闯龙潭虎穴,然而他现在也是心有牵挂之人,不能只凭一己心意就做下决定,因而搓着手思前想后却始终没有答应下来。

  郑淼见秋仪之这幅神态,脸上露出明显的失望表情,长叹口气道:“既然兄弟不愿随我同去,那也无妨。我从不强人所难……”

  秋仪之听了心中一阵酸楚,刹那间已经做出决定:“不,我愿同三哥一起南下,去见识一下岭南王的威仪。不过……”

  “不过什么……”郑淼听见秋仪之这话已是喜出望外,连忙接口追问道。

  秋仪之话到嘴边却又咽下去一半,斟酌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小弟已同温小姐定下终生要长相厮守。然而温小姐罪名虽已被赦了,毕竟曾是天尊教的圣女,我若依旧高居朝堂之上实在是有违朝廷体例。因此,我想请三哥向皇上、向义父求个情,只要我出力完成皇上的削藩大业,那就请皇上赐我一个自由身,从此隐居山林之中再不过问朝中事务。还请三哥允诺……”

  秋仪之说道最后,已从石墩子上站了起来,向郑淼长揖不起,口气中也带了三分哽咽。

  郑淼却有些茫然。

  不是他不能答应秋仪之的请求,而是以秋仪之这样的才学见识、聪明机辨,又深得皇帝信任的人,恐怕大汉全域、上下百年之间,都找不出第二个来;况且他现在不到三十的年纪,少说还能再为社稷效力三十年,说不定就是一位能够支撑大汉三代江山的擎天巨石!像他这样的人,不到而立之年,就想着要归隐山林,岂不是暴殄天物么?

  然而郑淼转念一想:自己的父皇原本是何等英武潇洒的人,短短两三年里头已被纷繁复杂的政务折磨似乎老了十岁,自己同样是春秋鼎盛的年轻人,也被堆积如山的朝政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想到这里,郑淼也真想同秋仪之一样告老还乡,携小秦夫人和三五知己好友,一同饱览江山美景,岂不美哉?

  于是郑淼长舒口气说道:“贤弟是皇上视如己出的人,你的前程可不是我小小个皇子能做主的。不过贤弟的话,我保证给你带到,至于父皇天意如何,就不是我能够逆睹的了。”

  秋仪之其实心中另有盘算:皇帝龙体不爽他已是知道的了,按照师傅钟离匡的讲法,再过七八年、不超过十一二年,皇帝就要龙御殡天了——到时候十有八九就是这位三哥郑淼登极大宝,有他现在这句话在,到时候再请告老还乡,那话便好说多了。

  因此秋仪之连忙又向郑淼作了个揖,说道:“既然答应了,我便不能再推辞,这就陪着三哥去刀山火海里头走一趟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