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光熹 六百一十章 五年后

《大汉光熹》六百一十章 五年后

作者:独看风起 字数:4711 书籍:大汉光熹

  与《大汉光熹》相关的推荐阅读:- - - - - - - - - - - - 沙海 - - - - - - - - - - 军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狂枭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是《大汉光熹》(第四卷 翱翔 六百一十章 五年后)正文,敬请欣赏!

  六百一十章五年后

  五年后的光熹六年春节,雒阳,镇北王府。

  镇北王府,又名太尉府,时下已经成为了大汉新的权力中心。

  刘谦自从在光熹元年益州攻略结束回京后,就被天子加官进爵,授予太尉官衔和镇北王的爵位。

  当时,很多朝廷大臣见到天子如此厚待刘谦,都觉得天子的赏赐有些过分,而一些别有用心之辈更是打着分封王不可参与朝政的大旗,屡屡上书请天子除掉刘谦的官职军权,可惜最后都被天子以第一代北海王有过牧养地方的先例而拒绝。

  这些大臣不知道,他们如此别有用心之举,却惹怒了屡次不想见血的刘谦。刘谦只是随便的派两个官员在朝堂上攻击一下反对派,没有了刘谦的保护,这些反对派这次丢掉了脑袋。

  刘谦的决定不错,在天子血腥的打压之下,令很多心中反对刘谦的官员,真正认清了刘谦在天子心中的地位,为刘谦此后施政减少了很多的阻力。

  因为刘谦施行新政的阻力很小,五年来推行的新政基本上还算顺利,有力保证了辖区内的百姓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农业方面,刘谦在坚定推行一条鞭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土地普查,凡是超过政府规定土地数量的豪强地主,均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强行收回,然后分发给许多没有土地会土地极少的农民。

  刘谦并没有冲昏头为了讨喜百姓而将土地全部分发下去,分发给百姓的土地,面积并不大,一般只是保证农民可以生存下去,保持在温饱水平线以上,如果百姓还想要多得土地,那就必须努力参军建立军功了。

  分发给农民基本土地之后剩余的大片土地,是刘谦特意为鼓励军功而留下来的。刘谦很清楚,如果没有激励手段,让百姓没有了期盼,很多军人就会离开军队回家过小日子,军队建设就会陷入病源不足的境地。

  留下一大批土地,不但可以不扰民的对立下战功的战士进行赏赐,而且还能让百姓看到当兵的巨大实惠,这样就能保证百姓的参军热情,保证兵源充足的基础上挑选精兵。

  由于光熹元年前后,刘谦地盘中的世家豪强基本上都受到了刘谦的打击,失去了联合起来抵抗政府的能力,而唯一没有受过刘谦抢掠过的益州豪强,本身的势力不大,为此刘谦推行新政时辖地内的反抗也不算很激烈。

  凡是反抗新政者,刘谦毫不客气的抬起屠刀,根据情况进行了血淋淋的屠杀流放,而支持新政的聪明人,刘谦则会给予他们适当的优惠政策。在大棒和胡萝卜政策下,很多认清现实的地主豪强,都选择了乖乖和刘谦合作。

  五年之中,前两年刘谦参考贾诩的提议,对辖区内的百姓实行了部分的免税,然后鼓励当地官员百姓修建水库水道,这样就大大改善了中西部的耕作环境,第三年开始,辖区内的粮食产量比光熹元年足足翻了三倍,就是比起历史记载的丰收年景的粮食产量也增产了一点五倍。

  如此一来,纵然光熹五年和全国各地都遭受了罕见的旱情,刘谦辖区粮食产量也没有收到多大的影响,百姓生活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没有让辖区百姓闹出像其他地方那样的逃荒事件。

  百姓温饱没有出现大问题,也和刘谦留下来大批军功田有很大的关系。

  刘谦手中这些军功田,刘谦肯定不会让它闲下来,而是组织当地驻兵进行屯田,这些田地的粮食就足以保证军队的需要。由于军队不用消耗百姓交纳的粮食,在旱情逐步扩大的情况下,刘谦就拿出官府仓库中囤积的粮食,来救援一些没有水田种不出粮食的百姓,这才保证没有让百姓出现逃荒潮。

  土地政策完成之后,刘谦在第二年试行了科举取士,见效果良好,第三年就开始在全部辖区推行。尽管科举取士取得的效果非常好,为此让刘谦在庶族寒门士子中博得了极好的名声,可是刘谦也没有废除大汉的推举制度。

  其一,刘谦并不认为推举制度是一种糟粕,这种制度毕竟为大汉四百年来选拔了很多良才,说来也有这种制度存在的价值。在科举制度之外,起到补漏拾遗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将一些精通数理格物的人才选拔出来。

  其二,不废除这种制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毕竟汉代和后世的情况不同。再说科举制度虽然在隋朝就已经确立,可是隋朝的科举制度和唐朝的科举制度都不是很完备,一直等到几百年后的宋朝科举才最终定型。

  如果刘谦记得不错,隋朝之后的唐代也是一个科举和举荐同存的朝代,和刘谦现行的制度基本相同,所以刘谦一时间也不急于大踏步前进而导致犯错误。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这也和科举制度刚刚兴起,庶族中读书人过少有关。毕竟在庶族子弟想要做官只有走士族途径时,因为士族给庶族留下的路径太少,庶族看不到多少希望,所以庶族子弟读书的热情并不高,人才储备极少。

  庶族子弟人才过少,刘谦想要依靠天下人来共同治理天下,就不能不给士族留下一点面子。这也是这个时代一个很现实的因素,容不得刘谦不重视的因素。

  军事方面,基本上依照刘谦的设想而前进,不管是凉州、并州、益州、三辅京畿和南阳郡的军队,在精兵简政的指导思想下,均锻炼出能够让刘谦满意的军队来。

  说来,刘谦其实在光熹四年已经有能力逐步向东发展了,可是郭嘉贾诩等人都赞同过早的东征。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刘谦露出了征伐的意图,还在中原激烈交战的状态下出兵,就会导致中原诸侯联合起来对付刘谦,那样刘谦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统一全国。

  如果刘谦能够沉住气,不但可以继续麻痹中原诸侯,使中原诸侯战斗更加白热化,而且通过几年积累,不管是兵员战力和物资都可以保证刘谦连接打几场大战役,甚至可以直接统一全国,而不是像当时那样只能打下中原地区。

  刘谦认真考虑之后,认为贾诩郭嘉的意见非常合理,于是就暂停了军事行动,决定继续埋头大练内功。

  不过,当时朝中大臣对于尽快消灭东方乱党的心情很迫切,刘谦为了拖延时间堵住大臣的嘴,很是疯狂的蛊惑天子和太上皇刘宏到西域游玩一遭。

  对于刘宏而言,刘谦这厮当初早就答应了陪他到西域发财,见刘谦主动提出来,这个从来不考虑什么后果的艺术家,正感到创作诗画陷入了瓶颈中,于是极力的赞同。

  天子小刘辩又长大了几岁,原来也不会如此疯狂的接受刘谦的疯狂建议,不过新婚一年后的小刘辩,因为一些原因不想面对贤良淑德的皇后,加上确实有些事要和刘谦私下商议及亲近刘谦的原因,也同意了。

  于是在光熹三年那一年春天,天子借着巡行凉州的名义,命令镇北王刘谦陪同,一起向西域而去。

  走到敦煌之后,当天子和刘宏见到了一列列整装待发的骑兵,就知道刘谦并不完全是陪伴他们散心的,而是为了实行数年前就实施的西域战略。

  几年前,刘谦就把许攸派到了西域,负责分化挑拨西域各个势力之间的关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使许多小国为了利益而战乱了起来。

  这次刘谦带军前来,并不是没有任何名义的侵略,而是受到莎车国王子邀请来帮助王子复国的。

  刘宏见刘谦要打仗要抢金子,兴趣盎然。

  小刘辩见刘谦要以御驾亲征的名义帮他扬名,很久前就想跟着刘谦打仗的小刘辩,心中顿时豪情万丈。

  到了西域后,见识过刘谦作战手段的刘宏感觉没什么,从来没有见过刘谦亲自作战的小刘辩,当看到刘谦每天只是让他接见各国的使节之外,一直没有一点动静后,就有点着急了。

  刘谦见小刘辩按耐不住,就邀请小刘辩在夏季的西域狩猎解闷,就在小刘辩愉快狩猎的半个月内,西域全部归附了大汉。知道这个后果后,小刘辩很是郁闷了一阵子。

  后来小刘辩才知道,西域已经相互打了好几年的仗,原本就很小的国家早就打得民生凋零一蹶不振了,在他们来的时候,西域数十个国家,已经剩下了不足十个。

  刘谦打着给莎车等过复国的名义前来,实际上到了之后干的却是清算这些国家十几年没有上供的旧账,然后以这些国家不服王化,挥动大军就开始讨伐剩下的国家。

  激战了数年,西域各国男丁伤亡很大,这些原来能够有两万人马就是超级大国的国家,哪里会是以他们为假想敌而训练的三万汉军对手,不足半个月,在失败者的带领下,汉军就灭掉了所有的国家,将一个完整的西域给并进了大汉版图。

  在大汉军旗所至皆为汉土,大汉土地上皆为汉民,和西域三百年前已经是大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广泛宣传下,在大汉骑兵屠刀的挥舞下,西域各个民族不得不承认,西域是大汉的新州他们是汉人的事实。

  虽然占领西域的战斗很轻松,但是刘谦却一点也不敢放松,命令三万汉军提起精神巡查到手的西域,直到两个月后,三批人数约十万的汉人陆续赶到西域后,刘谦才渐渐的松了一口气。

  刘谦担心的并不是西域不服从的百姓,他一点也不担心这些早就学会依附强者的西域人,而是担心那些从凉州迁徙来的汉人。

  尽管刘谦给这些汉人许下了很多优惠条件,可是知道汉人特别眷恋故乡的刘谦,总怕这些汉人在半途中逃散或者是长途跋涉而出现大批死亡的情况。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不管是哪一种,刘谦心中都不会好受。虽然出发点是为同胞好,可是事实却酿出了不幸,这对于特别珍惜汉人的刘谦而言,确实是很严重的事情。

  移民到来后,刘谦依然没有离开西域,一直等到移民逐渐安定下来,等到军队在西域建立了初步的防御攻势,等到新兴的东西方交易场市场恢复生机,他这才和抱着黄金珠宝睡觉的刘宏等人慢慢返回雒阳。

  由于西域里雒阳很远,刘谦一行一个来回差不多用掉了一年多时间,回来后,巨大的胜利令整个大汉都沸腾了起来,结果让大臣们暂时忘记了催促刘谦东征的事宜。

  去年秋天,全国大旱,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绝收,原来是一个很好的出兵机会,可是却因为准备不充分和刘宏差点死掉,最终放弃了。

  当时,很多军队将领都对这个结果感觉到遗憾,可是他们也不能也不敢说些什么。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了天子和刘谦,这是他们两个第一次闹出不愉快,事情的起因又是因为刘宏,这也难怪一般人不敢说什么了。

  事情的根由是,一天,十七岁的小天子前去探望太上皇刘宏,刘宏一番感情攻势后,向小刘辩诉苦道他这几年没有女人照顾的悲惨经历,小刘辩心一软,想到刘宏原来的嫔妃都在冷宫中闲着,就准许这些嫔妃和刘宏同居了。

  刘谦知道之后,拿出一切都是为刘宏的理由,劝说小刘辩收回成命,可是小刘辩却认为刘谦有些夸大了事实,就以天子金口玉言的理由拒绝了刘谦。当时刘谦摇摇头,也就不再说些什么而离开了皇宫。

  刘谦也清楚,小刘辩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加上有些大臣见天子成年有机可乘,时不时在小刘辩面前非常巧妙的搬弄是非,确实动摇了刘谦在小刘辩心中的印象。

  其实刘谦想要解开这个死结,也很简单,这样说倒不是刘谦想要政变,而是小刘辩屡次恳切刘谦送给他一个儿子,刘谦都拒绝了。如果刘谦答应,小刘辩自然不会再有什么想法。

  小刘辩成婚两年了,皇后和嫔妃那边一直没有什么动静。起初,刘谦和大臣以为小刘辩年纪还小,以为小刘辩嫔妃过少,才会一直没有孩子。可是刘谦说服了一直不愿意纳妃的小刘辩,又娶了十几个嫔妃后,还是没有半点动静后,刘谦心中就有了隐约的猜测了。

  小刘辩一起和刘谦远征西域的路上,小刘辩私下里求已经有三个孩子的刘谦,过继给他一个孩子,却被不希望子孙后代被人愚弄的刘谦,借着小刘辩还年轻为由给拒绝了。

  今年,小刘辩又找到刘谦谈起此事,刘谦又以相同的借口拒绝了。

  其实小刘辩第一次请求,刘谦就很在意这件事情,派人会雒阳调查,究竟是谁给小刘辩出的主意这样试探他。不过当得知太傅郑玄是背后主谋后,刘谦就打消了阴谋论的想法,因为他了解郑玄,郑玄决不是背后说人坏话那种人。

  再后来,当刘谦调查到小刘辩根本不能*房之后,心中立刻就猜到,是小刘辩将他的情况告知了郑玄,而郑玄在确切知道小刘辩不会有后代之后,为了大汉长远考虑才给小刘辩拿出这样的主意来。

  如果刘谦不是出于本能的,厌恶末代皇帝和皇室受到的巨大侮辱,他就会赞同郑玄这个主意非常好。因为刘谦是眼下最大的权臣,唯有他有机会威胁到小刘辩的地位,如果一生无子的小刘辩立刘谦的儿子为帝,不管是为了刘谦名声考虑,还是缓和矛盾考虑,都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解决办法。

  回想到记忆中的历史,刘谦不得不承认,郑玄将当时人们的心理分析的很透彻。曹操一辈子虽然权倾朝野,可是却不想毁坏汉臣的名声,而是把篡夺大汉的重担交给了他儿子。几十年后,司马懿司马昭也是如此,最后由司马炎结束了曹魏时代。

  可惜,刘谦心中的理想不过是建立一个强盛的大汉,对于做皇帝没有多大兴趣,也不喜欢后代去做别人手中的傀儡,为此拒绝了小刘辩的请求。

  刘谦离去后,不出半个月,重新纵情美色的刘宏,刚刚恢复过来的身子骨又垮了,重病昏迷不醒,除了鼻息还有半口气之外,其余各方面简直和死人无疑。

  由于刘谦早就将刘宏的羽翼剪除,士大夫阶层经受过刘谦十几年折腾,也不愿意刘宏再来祸害大汉。西征之后,刘谦就放开了对刘宏的大部分监控。加上自从小刘辩没有纳谏之后,刘谦有心让小刘辩自食恶果,索性不再理会刘宏的事情,刘宏昏迷不醒的事情不受控制的就传遍了朝野。

  起初,刘谦听说刘宏病重后,因为心中憋着气,所以并不打算理会,可是当两天后,雒阳城都流传是刘谦要对刘宏下手的留言后,在小刘辩亲自登府道歉的情况下,他就不得不出手了。

  推荐阅读:- - - - - - - - - - - - - - - - -

  (天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