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光熹 六百零九章 武侯行军散

《大汉光熹》六百零九章 武侯行军散

作者:独看风起 字数:4765 书籍:大汉光熹

  与《大汉光熹》相关的推荐阅读:- - - - - - - - - - - - 沙海 - - - - - - - - - - 军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狂枭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是《大汉光熹》(第四卷 翱翔 六百零九章 武侯行军散)正文,敬请欣赏!

  六百零九章武侯行军散

  见刘谦拉住他露出笑意,顿时明白怎么回事的赵云,被刘谦郁闷得大翻白眼。

  如果今天受罚的不是张任,而是其他人,一向冷静的赵云肯定还会保持着平常心,认真分析一下就会明白刘谦的意思。可是张任是赵云的大师兄,而且是在二师兄张绣已经和他反目的情况下,这就容不得赵云格外重视这份感情,为此失去了方寸。

  “行刑”

  监斩官见刘谦示意,马上向刽子手下达了斩首的命令。

  张任听到这道命令,并没有做出英雄行为,而是非常配合的跪倒在地,默默无言的平视着前方等待刀斧的屠戮,没有去看带着呼啸风声的大刀渐渐一点点向他脖子靠近,带着从容的神色等待死亡的来临。

  “住手”

  亲眼看到了张任不畏死亡的表现,刘谦摇摇头露出一个难得的欣赏微笑,对赵云使一个眼色,一道残影瞬间在赵云手中消失,一支白羽轻松打断了已经临近张任脖颈的大刀。

  “哈哈哈哈胆色过人不愧是本将军的师侄”

  赵云动手阻住了行刑后,刘谦纵马来到满脸不解的张任面前,翻身下马来到张任面前,亲手给张任解开绳索之后,一边重重拍着张任的肩膀,一边由衷的赞叹道。

  “这?”

  张任被刘谦莫名其妙的行动给弄得满头水雾,不过张任反应也不是一般的快,当他听到刘谦放弃了本将军的自称,而改为极为亲近的师叔称谓后,立刻明白了刘谦真正接纳了他,方才那一切都是对他的试探。

  “拜见师叔”

  古代比较讲究师门关系,不管是出身同门的儒家还是宗派,都很注重师门的传承关系。只要是出身同门,一般都会得到重用,现在刘谦承认了张任和他之间的师门关系,这就是对张任最大的褒奖,这层关系足以保证张任以降将的身份在刘谦军中立足。

  张任虽然没有得到他想得到的道歉,可是刘谦承认了这份同门关系,也等于给予了他很大的荣誉,面对一下子变成了长辈师叔的刘谦,张任一肚子的不满不但无处诉说,他还必须按照晚辈礼向刘谦参拜。

  事后,张任将今天这件事反反复复想了许多遍,最终不得不承认,刘谦自始至终都掌握着事态发展的主动权,而他只是刘谦手中受尽摆布的木偶而已。令他不得不感叹,刘谦玩弄手腕的手段极其高明,十个他也不会是刘谦的对手。

  此后,张任和赵云等人都有一些迷惑,如果刘谦早早抛出师叔这个身份,将他的身份和张任的身份确定,按照这个时代的师门关系,张任纵是有些不服刘谦,因为这层关系原因,张任也不会冒着身败名裂被宗门清理门户的危险反叛刘谦。

  为此,他们就很疑惑,刘谦为何还要多此一举的对张任进行这次试探?

  为了解开这个疑惑,赵云曾经询问过刘谦,刘谦微微一笑,寻找一个话头避而不答,知趣的赵云见刘谦不想回答,随后也没有再问。

  虽然没有再问刘谦,可是刘谦这个不寻常的不回答,令赵云更是感到,他原来猜测的刘谦因为谨慎才试探张任的推理不太准确,只是苦思冥想也想不出刘谦还会有什么原因。之后,随着时间流逝,赵云等人渐渐遗忘了这个小问题,事实的真相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事实是什么,只有刘谦知道。

  “呵呵呵呵今天能在这里见到师门中人,非常高兴你叫我一声师叔,我就不能亏待你,这是师叔对于枪法的一点点心得,今天就当做见面礼送给你了,希望你以后尽力为大汉做事”

  望着跪倒在地,神情已经开始变得亲近的张任,刘谦心中很是感叹,为了表现出对于师门中人的重视和弥补方才考验张任的遗憾,刘谦大方的拿出他对武学方面的心得,送给了张任。

  原来,刘谦由于受到了历史的影响,知道历史上的张任宁死也不投降刘备,而今天张任却轻易的选择投靠他,结果就让他有些怀疑张任投降的动机来。不过又想到张任已经明确表示投效,按照历史环境的约束,张任以后反叛的可能性非常的小,这就使刘谦有些拿不准张任真实的想法了。

  在这种心理作祟下,刘谦开始怀疑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怀疑历史上的张任其实是个胆小鬼,不是张任不想投靠刘备,而是张任死在了乱军之中,没有投降的可能性罢了。至于张任如何英雄了得死不投降的故事,很大可能是当地百姓杜撰出来的民间故事罢了。

  为了试验这种怀疑的真伪,于是刘谦当时并没有接受张任的归降,而是决心要用死亡来试探张任,看张任究竟是不是他所猜想的胆小鬼。

  试探的结果证明,张任真是一个不在乎生死的好汉,于是刘谦就相信了张任是被他善待江州城百姓而感动的理由。

  在时下很多大汉军官不重视普通百姓的利益,战胜后经常放任士兵抢掠同族百姓,张任这样爱护百姓的军官就显得难能可贵,为此刘谦还算是比较欣赏张任的。于是,在试探之后,刘谦为了笼络住张任,抓住同门这个关键点来收服张任。

  有了张任的归附,刘谦很快就了解了刘焉针对他的一些布置,趁火势还没有超过刘焉预定的范围,马上指挥士兵将刘焉准备的隔离带找出来,有效避免了火势变得危及整个江州城。

  今天归附刘谦的将官中,严颜刚从南益州回来,不了解刘焉的布置,而雷铜庞义等人则因为级别不够,没有机会参加高度机密的军事会议,除了知道他们今天的任务外,对于其他的军事安排几乎一无所知。

  因为他们都不清楚刘焉的布置,说来对于眼前的刘谦没有多少帮助,张任就不同了,张任参加了所有的会议,了解刘焉的所有部署。

  在张任帮助下,刘谦就可以一边组织人救火,另一边不延误多少时间就对着刘焉杀去,有效的对抓捕刘焉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很大助力。

  “刘焉老匹夫果然老奸巨猾,江州城的密道除了他之外,竟然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如果不是这样,要是我清楚密道所在,现在又何必跟着老匹夫受苦,估计现在已经到了刘谦那里领赏了”

  紧紧跟随着刘焉,孟达一路急行来到了州牧府后院的一口深井旁,然后抓着辘轳井绳向下落去。

  孟达很谦让,丝毫也没有和大家争相逃命的意思,然后利用最后一个下井的机会在井上划出了一个记号。

  也不知过了过久,孟达从无边的黑暗甬道中爬出来,入目就看到好友法正一个人焦急的盯着洞口,孟达心中忽然生出一股暖流。

  生死逃亡的关头,法正并没有自私的离去,而是冒着死亡的危险留下来等他,从这个简单的举动中,就能看出法正对孟达的极深友谊。

  生死之交唯有生死之交才会如此在乎孟达的生死。

  这一刻,孟达后悔了出卖法正的事情,良心倏然间发现了。

  拉着法正有力的大手,离开了黑暗的甬道,孟达已经改变了想法,他想让法正活下去。

  看到法正还要跟随刘焉继续向江边逃亡,孟达趁旁边没有人,一把拉住法正,将法正拉到树林深处。一边走,孟达一边给不解的法正解释了不能追随刘焉的理由。

  法正如实说要比孟达聪明,可是他却不知道孟达出卖了他们的事情,致使刘谦发现了井旁的暗号后,第一时间就会封锁江州城附近的江面。如果他知道孟达给刘谦留下了许多追踪暗号,那里还会傻乎乎的自以为刘谦还在城中全力搜素他们,估计早就会劝阻刘焉改变前往江边的计划了。

  不过,当孟达提到刘谦聪明过人,很有可能已经发现了他们是从深井地道逃出城之后,法正立刻意识到计划出现了纰漏,刘焉等人危险了。不过法正也是一个非常有决断之辈,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也不会犯傻冒险去提醒刘焉,而是跟着孟达逃向了茫茫的密林深处。

  半个时辰之后,刘焉等人在江边被刚刚赶到不久的甘宁活捉,然后将刘焉等人捆绑起来押到了城内,交给了刘谦。

  刘谦发现中间没有法正和孟达,没有去考虑孟达会违背于他,而是猜测法正机警过人,发现情况不对就改变了路线,而肩负着跟踪法正任务的孟达,自然就跟着孟达前去了。

  几天后,孟达传回的消息,叙述的大概和刘谦的猜测基本相同,只是加上了一点不愿意加害好友的请罪状。

  刘谦手中拿着孟达的请罪状,深思片刻,而后认真的给孟达回复道,可以理解孟达的心情。说实话,如果这次孟达真向法正下手,就算法孟达杀死了法正完成了任务,刘谦以后也肯定不会用他,可是孟达不愿意伤害法正的人性,却让刘谦对他改变了一些看法。

  此后数日,刘谦压抑住对出生孩子的想念,坐守江州城一边稳定巴郡大局恢复民心,一边督促下属审讯刘焉等人,然后在几天后处死了刘焉和几个骨头比较硬的刘焉近亲,处死了祸乱巴郡数年的张脩等人;召见了郭嘉和新任益州刺史韩馥,商议了如何恢复益州生产和采用安抚和血腥镇压并重的南蛮方阵。

  随后,刘谦决定将赵云留下来主抓益州军事,为了加快平定南益州的速度,刘谦又决定让魏雄留下来辅助赵云。

  为了加强益州的军事力量,形成一个益州人不敢动乱的威慑,刘谦给他们两人留下来五千精锐和五千一般步兵和一万名骑兵,一共两万名上过战场作战力较强的刘谦军。这样,加上益州整编出来的三万名军队,益州就有正规军四万五千名,这股势力足以震慑益州。

  张任作为刘谦的师侄,并且因张任能力出众,就被刘谦委任为巴郡太守,负责坚守益州东边门户永安。

  由于严颜远征过南益州,对南益州的情况相对比较熟悉,刘谦委任他协助魏雄,和魏雄一起和魏雄重点着手南蛮问题。

  严颜见刘谦刚刚控制北益州,立刻就着手平定南益州蛮族问题,不由感叹刘谦这厮对于异族仇恨果然天下第一。为了怕刘谦轻视南益州的瘴疠,闹出他前不久手下三分之一士兵生病不能作战的事情,严颜慎重的将瘴疠的危害汇报给刘谦。

  结果,刘谦还没有说话,站在一旁的刘谦军众将就大笑了起来,这就让严颜感到非常糊涂的闹起了郁闷。不久后,当魏雄耐心的给严颜解释了刘谦原本就是一名神医,早在带兵初期就研制出了一种神药来防止水土不服等疾病,有力保证了,刘谦军几年来从来没有闹出什么传染病和水土不服病症。

  严颜和一干降将猝然听说刘谦还有这等本事,心中更加对刘谦佩服不已。

  望着一群对他赞美不已的手下,刘谦心中稍稍有一点愧疚,暗叹道:“对不起诸葛亮同志,我虽然窃取了你征伐孟获时研制出来的《武侯行军散》,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至少通过《武侯行军散》的提前面世,成功的挽救了大汉军人的性命,看在这一点上,你就原谅我这一次吧”

  这厮刚刚对着诸葛亮感叹完毕,忽然又想到诸葛亮现在还是一个小屁孩,心中的一点点愧疚立刻消失了,反而开始盘算着如何将诸葛亮抓到手里,培养一番后,为大汉的持续发展而服务。

  陆军方面,预备役军队问题决定下之后,就算安排妥当,下一步开始安排水军问题。

  甘宁被刘谦委任为南部水军都督,他将会以江州为中心,大力发展益州水师,务必保证三年之后训练出来一支三万人的精锐水师。这样,综合起刘谦的另外两支水军,总兵力接近九万,足够刘谦向南方用兵了。

  至于军师人选,刘谦并没有从中原调遣,而是提拔了降将张松黄权等人,并选拔了王甫等一批益州本地才俊。

  对于张松黄权这个两个后世有名的投降派,刘谦通过一番了解之后,大胆的使用了他们。

  张松其貌不扬,可是很聪明,刘谦认为张松基本上和当时的士人没有什么区别,心中有很浓的封侯拜相兴趣。这种很有本事的人,由于在刘璋这里看不到扩张升迁的希望,这才会因为向上爬的野心出卖刘璋。

  刘谦绝对不是刘璋,刘谦的势力一直呈上升趋势,给予了张松向上升的希望。为了安张松的心,刘谦很真诚的将他的大略方阵告诉了张松,更让张松感到了统一天下之路很近很近。

  对于黄权,刘谦很是了解黄权当初不得已投降曹魏的无奈。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刘备当年伐吴时能听取黄权的建议,刘备最后也不会取得惨败的下场。

  黄权的能力很出众,不管是在刘备那里还是在曹魏那边,一直都很受重用,从此就足以看出黄权是个了不得的人才。

  既然是人才,刘谦就要不拘一格的使用,何况刘谦还知道黄权投降魏国之后,还是很敬重当年器重过他的刘备,在曹魏众臣听到刘备死后无不欢喜的时候,黄权却显露的很悲伤。此后,每当有人在黄权面前谈到诸葛亮,黄权也表现的很尊重。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

  以刘谦的眼光看,一个投降之人,不改初衷的自始至终表现的前后如一,而且投降后在曹魏那里表现的兢兢业业,这就足够了。

  除此张松和黄权等人的能力之外,刘谦敢于使用他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人本身没有多少家产。

  不管是张任严颜还是黄权王甫,除了一个张松,他们本身都不属于世家豪强的范畴,有些即使是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时下最多只是一些比较富有的庶族阶级,手下的土地属于刘谦允许保留的政策之中。

  这样,在不久后刘谦推行的一条鞭法和政府强制购买违制土地中,他们的阻力就会很小,比较适合开展下去。另外,刘谦为了吸引益州人才来投,又推行了一个做官适当减免赋税徭役的政策,更能保证这些人对新政策的拥护程度。

  至于张松,虽然出身于成都附近的大地主家庭,不过张松因为持才傲物,一直和大哥家主张肃不和。加上张松不是长子,早早就分家另过,手中的土地也不是很多,故而对新政策的排斥也不是很大。

  在刘谦找到张松一番促膝谈心,真诚的拿出自身拿出土地安抚百姓的事例,来阐述必须打破土地兼并的垄断之后,张松也被刘谦的大魄力感染,表示为了大汉长治久安,他愿意效仿刘谦将土地分给没有地的百姓。

  见张松如此配合,刘谦一口拒绝了张松的提议,想让政府出钱购买张松手中超过规定的土地,可是情绪被刘谦点燃的张松决不让步,一定坚持无偿向百姓分发土地的意见。

  刘谦见拗不过张松,遂不再提这个事情,只是许给了张松一个参与西域贸易的名额,最后两人皆大欢喜。

  推荐阅读:- - - - - - - - - - - - - - - - -

  (天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