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二百六十五章 麻烦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二百六十五章 麻烦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3204 书籍:抗日之我为战神

  对于苏英奇来说,不管日军三十二师团是饱了撑的,将自己丢在卧虎山不闻不问,还是这个三十二师团看不上自己这些残兵败将,真实的意图是另有所图,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日军既然没有对自己发起攻击,自己身后撤退的路线也没有被截断。

  其实苏英奇并不知道,太原周边的日军之所以没有向卧虎山一线发起攻击,在最后关头放了他一马,除了杨继财临走时候大破坏,给日军造成的了不轻的损失之外,已经进至太原城内外的日军各部,在前一夜的空袭之中损失很大。

  抗联驻陕北、绥南的航空兵倾巢出动,利用日军陆军航空兵战斗机部队,目前几乎无夜航能力的态势,对太原城南、城西、城东的日军阵地展开大面积的轰炸,抗联的航空兵,已经专门演练出一套夜间轰炸战术。

  因为主要目的不是攻占日军的阵地,或是要歼灭日军有生力量,破坏其野战工事群,所以在这次夜航轰炸中所投掷的炸弹之中,除了少部分高爆炸弹之外,主要以美式子母燃烧弹与凝固汽油弹为主,这些燃烧弹和凝固汽油弹,给正成攻势,野战防空能力不强的日军,带来了严重的伤亡。

  尤其是被重点遭受空袭的三十二师团,十六枚特种航空炸弹,即便是在山区的地形之中,限制了相当一部分威力,而且这十六枚特种航空炸弹,相对于在康保战场使用的那十几枚来说,当量也比较小。

  但这十六枚特种航空炸弹,却依旧让三十二师团损失相当的惨重,特别是轰炸重点的孟家、大小窑头、淖马一线,平均每个日军集结地,落下两到三枚空气燃料炸弹,虽然因为山区地形,限制此种炸弹威力波及面积。

  不过也正是因为顺着山沟内投掷,在山沟内爆炸的空气燃料炸弹因为散布面局限在山沟之内,反倒是变相的增加了局部的威力和杀伤力,被选定目标山沟内的日军,在爆炸之中几乎无一幸存。

  而在太原城东作战的三十二师团,没有对卧虎山一线发起攻击,除了在轰炸之中损失惨重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太原城内的剧烈爆炸,将三十二师团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还真没有来得及发现卧虎山这里,居然还有一支抗联小部队在坚持。

  另外最关键的是一点是,此时的三十二师团,即便没有在一整夜的轰炸之中损失过大,其实也有些打不下去了,在他们身后的太行和增援的冀南军区部队,虽说未能牵制住该师团的行动,但却以惯用的游击战与运动战结合,切断了三十二师团的补给线。

  别说与三十二师团后勤补给基地正定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就是与榆次、阳泉的补给线,也处在时通、时不通的情况,运输一批粮食和弹药,需要至少一个步兵大队护送,才能安全抵达。

  可眼下三十二师团根本就抽调不出这么多的兵力,来护送后勤补给物资,要是每一批的物资,都抽调一个步兵大队,那么三十二师团要将三分之二的兵力派出去保护补给线,才能够满足需要。

  而且榆次、阳泉两地的储备物资,也无力支撑太多的日军补给,与太原最近的榆次储备的粮食和弹药,都调拨给了三十二师团,也满足不了需要,此次晋北战役打响很突然,日军根本就没有来得及事先准备,太原被围攻,更是出乎日军的预料之外。

  各地储备的粮食,除了太原这个交通枢纽储备量较大之外,其余的各个据点,并未进行战时特别储备,所有的存粮数量,并不是很多,即便是榆次这个正太线的重要据点,储备的粮食和弹药,也只能供一个步兵大队一周所需,这些粮食和弹药,对一个完整师团来说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后面的粮食迟迟的运不上来,到最后的几天三十二师团从上到下,平均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更为重要的是,三十二师团自身携带的弹药,不仅在战斗之中消耗很大,而且在抗联空袭之中损失过半。

  在后方补给迟迟不到的情况之下,其单兵每天配发的子弹已经降到了三十发,而炮弹的储备,更是已经降到了一个危险的数字,步兵炮和速射炮,炮弹已经不足一百发,重炮和山野炮弹,平均每门炮只剩下十发的炮弹。

  这还是作为日军大队级别支援火力的步兵炮弹和速射炮弹,在榆次有一定的库存量,在三十二师团抵达太原以东之后,榆次的日军守军一个中队,将所有的炮弹第一时间都调拨给了三十二师团,否则,现在的三十二师团连一百发都凑不出来。

  眼下扛不住的,不仅仅是兵力消耗极大,已经无力继续防御的杨继财,还有这个几乎从人嘴,到枪炮口都要断顿的三十二师团,相对于陷入困境的三十二师团来说,在城南和城西作战的四十一师团的境遇到是好的多。

  四十一师团后勤虽说在太岳军区的骚扰之下也是早不保夕,也被迫抽调大量兵力护送弹药和粮食,但情况虽说也勉强满足自身需要,却要远远的好于这个三十二师团,而且其背靠晋源、清源、交城,都能抽调出一部分粮食来。

  同时因为行军距离没有那么长,后勤补给多少还能部分满足需要,虽说也无法形成储备,但是总比三十二师团快要断炊好的多,如果杨继财在扛住一天,恐怕首先撤退的就是不是他,而是这个几乎已经断炊的三十二师团了。

  这一切,苏英奇虽然不知道,但是杨继财却已经从日军俘虏的口中了解的一清二楚,但无论三十二师团是不是首先扛不住,这对于杨继财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三十二师团现在几乎断顿,唯一的作用就是在自己撤退的时候,可能会遭遇的日军追击的风险要小很多。

  急于进入太原城内补给的三十二师团,却发现什么都没有剩下,就连第一军司令部,从上到下都已经饿的直打晃,非但无法给三十二师团提供补给,甚至还要援军来救济,无奈只能就地征发,也就是抢粮食,并派出部队立即回阳泉抢运粮食的三十二师团,压根就没有顾及得上卧虎山还有一支抗联小部队。

  而三十二师团断粮、四十一师团因为伤亡更大而无力追击,而沿途日军主力几乎已经被抽光,留守的部分伪军压根就不敢有任何动作的敌情,让杨继财在撤退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没有受到日军任何的拦截和追击。

  但问题是,很多时候战场上面对的并非只是敌人,更多的时候,改变计划的原因是不可预见的对手,按照原计划以最大速度撤离的杨继财,在离开太原之后撤退的速度,却远非他计划和想象的。

  从太原到黄寨,他的火车车队足足跑了小半天,要不然也不会只有几十公里距离的情况之下,却是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给苏英奇下达总撤退的命令,破烂不堪的铁路设施,大大小小的隧道和桥梁,都成了车队行驶速度提不上去的原因。

  甚至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每到一个道岔口,随同撤离的晋绥军区驻同蒲铁路地下工委的人员,都要下车查看一下,以免道岔被日军搬开,出现一些本应该可以避免的意外,而明显超载的每列火车,即便前后各一个车头一个推一个拉,但在复杂的路况之下也无法以最大的速度行驶。

  山西多山地,地形相对来说要比河北复杂的多,虽说修建同蒲铁路的时候,已经尽可能的避开过于复杂的地形,但是山西的实际情况在那里摆着,无论这条铁路走那个方向,都必不可免的要穿越大大小小的无数山区,以及无数的沟沟汊汊。

  而这些沟沟汊汊上,也架设了无数条桥梁,整个同蒲铁路的隧道数量虽说比不上正太路,但也足以让主要修建在平原地形上的津浦铁路汗颜,尽管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并已经制定了详尽的计划,一切行动也按部就班的按照计划实施的,但速度和效率依旧让杨继财头疼不已。

  一路上走走停停,将近十个小时过去杨继财的车队才抵达黄寨,如果不是杨继财采取了一些手段,再加上昨晚的夜间和今天上午的轰炸之中,抗联的航空兵倾尽全力掩护,以及三十二师团因为补给困难无力追击,就按照这个速度,日军早就兜着屁股追上来了。

  即便是过了黄寨,也并不意味着杨继财的撤退行动一路顺利,在过隧道的时候为了保证安全,杨继财不得不改变计划,拉长了列车间隔的时间,在通过段家岭等比较长的隧道,耽误的时间更长。

  因为同蒲路上的这些隧道,当初是按照窄轨铁路通行标准修建的,隧道的高度,普遍相对低矮,装运设备的火车,只有小心翼翼的才能勉强通行,否则一旦在通行的时候,出现了刮碰,损坏的不仅仅是设备。

  而更为耽误时间的是同蒲路上当初修建时候,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之下为了节省费用,很多原本应该是铁桥,却被用木桥代替的简易桥梁,这些架设在无数沟沟汊汊上的简易木桥,根本无法担负过重的重量,一再降低了本就没有达到计划的通行速度。

  在通过这些偷工减料的桥梁时候,杨继财不得不将一列火车一分为三分别的通行,否则这些无法负担重荷的桥梁,非得将他的车队全部扔到河沟里面不可,尽管这些桥梁,都是一些小桥。

  反倒是路线上的那些大型桥梁,则因为日军在更换路轨,将原来的窄轨变为标准轨的时候,已经经过日军的加固,以及当初修建的质量还算不错,到是没有惹出太多的麻烦,所有的火车,基本上按照计划行驶的方式,一次性的通过。

  至于超载通过,会不会对这些桥梁有伤害,那不是杨继财现在有心思去操心的了,可就是这些远远的超过那些大型桥梁数量,架设在无数条即绕不开,又无法填死,在枯水季节基本上是干枯一片的小河小沟上的木制铁路桥,让杨继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