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楼之凤还巢 34 第三十四章

《红楼之凤还巢》34 第三十四章

作者:香溪河畔草 字数:4986 书籍:红楼之凤还巢

  回头再说荣府,迎春因为凤姐协理宁府,便接手操劳荣府家务,有些奴才仗着几辈子根基,或是仗着主子得势,便不把两位小姐放在眼里,乘着凤姐不在,阖府男主子又去了宁府坐阵,他们便阳奉阴违,乘机作乱,暗地里偷奸耍滑不说,竟然还吃酒赌起钱来,其中就有迎春奶娘奶兄。

  迎春探春虽然颇有才干,弱在到底是闺阁女儿面嫩,那敌得过那些脸厚成精的歪掰奴才。特别迎春,心思又重,一贯受人漠视,这一向受凤姐提携,异军突起,受人尊崇,正在春风得意,忽然被她奶娘奶兄打了脸面,迎春只觉得丢脸,一股傲气顿时减了三分。

  探春有心替迎春掩饰,并不惩罚迎春奶娘,只悄悄呵斥一顿放她们去了。

  这一来别人就有了说法,特别是邢夫人几个陪房,仗着迎春是大房小姐,而大房夫人又爱听他们挑唆,觉得迎春理事正好拿捏,私以为比别人更得脸些,见机行些仗势压人勾当,只是迎春屡屡秉公办事,与探春双剑合璧,你攻我守,言语弹压,使他们不敢随便生事。这会子见迎春探春对她自己嬷嬷母子网开一面,一样犯错自己等被当面责罚,他们只被暗地呵斥几句了事,顿觉脸上无光,屡屡挑唆邢夫人为难迎春,私下里又拿迎春的生身娘亲嚼舌,说些什么丫头爬床之类,迎春听到这些混账闲话,又急又累,又因起早摸黑感染了风寒,立时就病倒了。

  凤姐原本仗着迎春打头,探春帮办,她一心只在宁府威威赫赫,回家又有贾琏小意儿温存,日子过的春风惬意,这下子迎春一病,凤姐不但少了帮手,还要照料病人,一下子忙乱起来,好在她经验十足,应付起来也算得心应手。

  凤姐自平儿处得知迎春起病缘故,唯有叹息,又无时间探视迎春,因怕迎春胡思乱想,自己一番努力白费了,只好让平儿传话:“嫂子知道你的委屈,可是中间碍着姑娘名声不说,还碍着大太太在内,投鼠忌器,只好放过他们,以后再做图谋。这一次就揭过去了。姑娘好好约束奶娘奶兄,严正警告,就说我说了,再不悔改,定不饶恕,惹恼了,管是谁,统统打发铁网山去看林子去。”

  迎春听了这话,知道哥嫂并未如继母一般厌弃自己,心头立时温暖如春,觉得自己忒对不起凤姐一番情意了,把那自怨自艾之心统统丢掉。一心养病,她身体底子又好,又有探春惜春黛玉日日劝慰陪伴,不久便康复,更加尽心帮扶凤姐打理荣府家务,性格果敢又曾几分,言辞机锋更胜从前。

  凤姐风车似的来回照应两府,一切事物打理的井井有条,阖府女眷无不称赞。

  转眼就到了伴宿之夕,亲朋好友,骨肉至亲,高朋满座,齐齐一堂。事先,凤姐已然入内问过尤氏,尤氏笑曰:“送佛送到西,妹妹有始有终罢,总归我令你的情就是。”把一切事物据推给凤姐办理,自己已然称病不出。一切事物但凭凤姐打理。

  凤姐带着一般妯娌周旋应酬与个贵妇亲眷之间,仪态端庄,落落大方,言语风趣,礼仪周全。被身后一干别手蹩脚,言语木讷妯娌一陪衬,更加彰显得凤姐浑似那万马军中一上将,任意驰骋,一人定乾坤。又似那崇山峻岭迎客松,清俊高雅,一枝独秀。

  凤姐这里总管全局,发号施令,指挥若定,豪情挥洒。任何华美辞藻也难以把凤姐此刻的清俊典雅尽数概括。

  凤姐傲然回首,再看那唯唯诺诺,缩在角落里的尤氏姐妹,就似那尘埃一蝼蚁,心中耻笑畅快,今番敢与我争锋否?

  翌日,出殡之日,那送葬的队伍非浩浩荡荡这句,不能形容,那送行的官客也不知道有几多,路上的路祭彩棚也不知道有多少,那些奔走观看的百姓也是举不胜数。

  宾客中级别最高应是北静王了,出殡路上,宝玉也因此结识了北静王,两个美男子惺惺相惜,北静王一高兴,甚至把御赐之念珠送给了宝玉,宝玉爱如珍宝。

  却说可卿灵柩抵达铁槛寺,再设香坛,重做道场,安防可卿灵柩与偏殿。

  鉴于静虚这个贼尼龌龊不堪,凤姐摈弃了馒头庵,转而寄住在另一家小庵净水庵里,并与净水庵主持尼姑静水师太达成协议,以后自己供奉菩萨就定在这庵堂了,静水师太自是欢喜无限,当即与凤姐笑道:“我会日日替奶奶诵经祈祷,保佑奶奶早得哥儿,子嗣延绵。”

  凤姐闻言大喜,与静水倾心交谈,当即施了一百二十两香油银子,让他日日替自己在观音面前供奉,想起从前,又叫静水替自己做三日血盆道场,念三日洗孽经,静水茫茫答应不迭。自此,凤姐避开了静虚这个老贼尼,秦钟也因此避开了智能儿。

  这真是一点善年,活命三条,在凤姐虽然算不得功德无量,却也自此半夜敲门心不惊了。

  更大的好处是这静水师太不必静虚老尼,她喜爱劝人向善,讲究因果,这与凤姐如今的心思不谋而合,凤姐日后与她结成莫逆,这却是后话不提。

  凤姐在净水庵贵宾房里歇息一夜,翌日早起,见可卿丧仪大事具都安排妥当,剩下无甚紧要之事,凤姐带着宝玉秦钟返回,临行去接宝珠一起回家,不料宝珠执意不回宁府,愿为可卿守孝作伴。凤姐心绪复杂,也不强她,知会贾珍自去料理,凤姐自带着宝玉秦钟二人回城不提。

  宝玉兴冲冲把北静王的念珠送给林妹妹:“好些人问我要,我都没给,专门留给妹妹的。”

  岂料却被黛玉一番讥笑摔了念珠,宝玉落个当场没脸。好在他喜欢做黛玉的出气筒,越骂他倒越欢喜,只要黛玉别不理他就好了。这番被黛玉打脸摔了东西,他也不过尴尬那么一瞬间,又笑嘻嘻了。

  五月初,凤姐正在楼上挑选轻薄的丝绸,预备给全家老小缝制换季的衣衫,林府管家林忠送来林如海信笺。

  原来,林如海已经于四月底抵京。

  只因林如海这一番是奉调进京,所以必要先公后私,也就没惊动贾府中人,先要去了吏部交割。一时半刻不能来贾府拜会云云。

  其实林如海并非只是要去吏部,更重要的是因为,林如海这一番外放,明面是为了帮助圣上清理江南盐务,其实暗地肩负了肃清江南官场的密令,因而他吏部交割完毕,还要进宫面圣,这才是林如海延迟拜会贾府得真真原因所在。

  黛玉接到家书,知父抵京,满心欢喜,把那信件看了又看,读了又读,生恐一字遗漏,不能领会信中全意。却说贾母得信,忧心顿起。因为林如海以安定下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接黛玉回家去了,贾母实在舍不得黛玉离开自己。

  这一日,林如海也忙完了公务,匆匆回家换过衣衫,赶着过府来拜会老岳母请安问好。

  林如海这边刚进府来见贾母,早有宝玉房里的晴雯得了消息,因为她一贯与黛玉房里的紫鹃交好,自己一时走不开,暗使了房里小丫头春燕来报紫鹃,春燕一向得晴雯紫鹃两个照顾,忙不迭飞跑来给黛玉房里报信,黛玉正在房里由紫鹃雪雁帮着打扮,预备去贾母跟前问安。忽闻爹爹降临,一时又惊又喜,笑盈盈的落了泪。一把拉着来报信的春燕:“当真吗?你是亲眼所见,还是听人说的呢?”

  春燕顿时羞赫讪笑道:“我倒没看见,我是听晴雯姐姐嚷嚷,苏州的姑老爷到了,差我来报信的,我一想啊,这苏州姑老爷,除了姑娘父亲还有谁呢,我一高兴就跑来了,也没问清楚,也没顾上去瞧一瞧,可是,我能断定,必是姑娘的父亲无疑了。”

  黛玉点点头,泪珠儿簌簌滑落,眼里却是笑意盈盈:“谢谢春燕,紫鹃。”

  紫鹃忙着过来搀扶黛玉,黛玉一路急行,紫鹃竟然有些跟不上。

  紫鹃不由拉拉黛玉道:“姑娘,不用这么着急,既是林老爷来了,不见姑娘定不会离开。”

  黛玉闻言顿一顿,遂放慢脚步,回头对着紫鹃把头儿一点,笑一笑:“嗯,你说的也是。”

  主仆两个强压兴奋,款款行来,正遇上也来给黛玉报信的鹦鹉,见了春燕笑谑道:“就你个小蹄子嘴尖腿长,这不是拦了我的财路,夺了我的口食吗,我可是老太太的正经信差呢!”

  春燕嘴巴翘的老高:“哼,我难道就是那眼浅只认得钱的,我是真心为林姑娘高兴,姐姐可别冤枉人呢。”

  黛玉抿嘴一笑,把紫鹃衣衫儿轻轻拉一拉,紫鹃便笑道:“嗳哟,这回鹦鹉可真的冤枉春燕了,因为我们姑娘出来得急,春燕一路辛苦,水却也没喝上一口呢,不过姐姐放心,少时我会把姐姐的赏赐送你房里去。”

  鹦鹉忙着上前搀扶黛玉,把紫鹃瞅一眼:“哼,我们就是那为钱为利的,就你是忠心耿耿的,怎么,林姑娘是你一个人的,不许我们喜欢林姑娘,还是怎么呢。”

  黛玉微笑看他们斗嘴,心里惦着父亲,因笑道:“知道姐姐们的厚谊,这会儿还有事情,容后慢慢报答姐姐们。”

  鹦鹉一顿足嗔道:“奥呀,正是倒忘了,都是紫鹃,姑娘快走,别叫老太太等急了。”

  等黛玉赶到贾母房里,并未见到父亲,脸上不免露了一丝失望。

  凤姐早等在门口,一见黛玉忙拉着手送到贾母身边,边走边劝慰:“妹妹莫急,姑父不好在内宅久待,刚刚由大老爷二老爷,还有你琏二哥,宝玉们陪着进来看了老太太,这会儿都陪着去书房说话去了。一会儿就要吃席,那时候只隔着一张屏风,妹妹就可以看见姑父了。”

  贾母把黛玉紧紧搂在怀里,潸然泪下,似乎怕那黛玉一时飞去,自此摸不着了。

  却说林如海这番来此,一为多年不见,特来拜会岳母大舅哥们,二来,他来与贾母商议要接黛玉回家去住。只是贾母见了女婿,便想起了女儿贾敏不幸早逝,不然今日还不得夫妻双双来拜自己,一是心痛难忍,立时哭了一场,大家一起劝住了,噎得林如海要接黛玉回家之话也说不出口了,只得随贾政等到书房一叙。

  且说林如海到了贾政书房,郎舅们话些离后别情,遥想当年林如海披红挂彩,骏马高骑游御街,闺中贾敏得贤婿,倚门偷看暗羞涩。

  谁知今日再会,物是人非,妹妹已经作古。郎舅双方,一边缅怀爱妻,一边悼念亡妹,双方唏嘘不已,各自红了眼圈,还是贾琏宝玉一边劝住了。

  林如海便对大家谈起自己这些年江南官场经历,风俗民情,人文地理,名刹古寺。贾政虽然平日不苟言谈,动辄辱骂宝玉贾环,却也颇有才子豪情,就是贾赦,对那人杰地灵,山川秀美的江南,也颇有兴趣,郎舅们相谈甚欢。

  却说贾政想着林如海久居江南,因问起林如海起居之事,林如海乘机告知,自己在京城已经置下了宅邸,现已整修完毕,此番就要接女儿回家居住。

  此话一出,贾家在场几人立时沉默,宝玉闻言心如刀铰,只当着贾政不敢言语。

  贾政片刻才说:“这本是人之常情,应当应分,只是这些年家母跟外甥女儿朝夕相伴,祖孙情深,比之几个嫡亲孙女儿还要疼爱三分,咋说分离,恐一时难以承受。”

  贾政所说这些情形,黛玉信中都有提到,对黛玉在贾府的情况,林如海不说了如指掌,却也知情。

  黛玉当日入贾府,固然因为贾母派人去接,也因当初贾敏弃世之时,拉着自己珠泪滚滚,央求自己一日再娶,就将女儿送回娘家投靠外祖母,免受继母磋磨。

  林如海年轻之时,也是风流才子,但凡才子,必定多情,他也是纵情过花海之人,后娶贾敏,夫妻情深,方才收心。贾敏体弱,婚后多年方才坐胎生下黛玉,夫妻爱如掌珠,当年妻子一去,林如海顿觉了无生趣,送女上京一为了却妻儿遗愿,自己未必没有托孤之心。

  因而,当年与贾母的通信,也隐约有托付之意。这也是林如海刚刚与贾母当面难以张口的原因之一,林如海乃是个至诚君子,觉得自己这番要接黛玉,似有反悔契约之嫌,虽然当初自己并没有明言,可是他自己确有想过,倘若自己必死,定要留下遗书,将黛玉与家财尽数托付岳母家。

  这事儿说来也是可笑,很难想象,面对贾母如此优柔的林如海,在江南官场却是所向披靡,巧妙躲过政敌与盐枭暗算明算无数次,最终将盐枭剿灭,撕破江南贪墨网,替圣上追回八成盐税,丰盈了皇上内库,使圣上不至于跟臣子借口粮。

  林如海这一番回敬,说是翰林院掌院,其实就是皇上智囊团,老皇帝当政多年已经萌生倦怠之心,这次已经向林如海露了禅位口风。这次圣上在证据确凿,行将收网捕鱼之时,调离林如海进京,也是保护老臣的意思。否则,像林如海这种对盐枭贪官下了狠手的官员,倘若继续留任江南,一日朝局动荡,就有人趁机下黑手,圣上倘若一时不明,林如海很可能被人群起攻之,落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这一番凶险利害关系,林如海自不会言说,每对人提起,只说是圣上顾念老臣,因而招他回京荣养,做个闲差学士。

  一时林如海看见宝玉生的人才俊美,想起自己曾经又把黛玉许他的意思,不免考察他一番对联作诗,宝玉于此方面很有心得,随机应变,林如海稍稍释怀,觉得孺子可教,又问起宝玉如今师从何人,下过场没有。贾政说在家塾就读,文墨不通岂敢下场丢人现眼。

  贾儒之人,林如海知道,虽然有些才学,却是不知变通,一味只知死读书,迂腐不堪,不免多看了宝玉几眼,觉得如此灵慧之人放在家塾厮混,实在是浪费了,只因这是贾府之事,自己不好上赶着插手,也就不再言语了。

  贾琏久在官场往来,最善于察言观色,见林如海似有话说,便一笑言道:“姑父大人觉得宝兄弟倘若走仕途之道,可通否?换句话说,他再学几年能搏个功名呢?”

  林如海顿一顿:“恕我直言,家塾上学,若只是陶冶性情则无不可,若要一跃龙门确实不易。”

  贾政皱眉:“也曾请过几任师傅,无奈都因为竖子顽劣,被他们辞馆而去,一时没有好的馆师,只好让他暂时混着。”

  林如海闻言把贾赦看了一眼:“记得大舅兄是一等世袭将军,应该有一名荫生名额就读国子监,二舅兄因何不送他去就学,而任其在家塾厮混。”

  贾赦当即不好言语,贾政笑道:“妹夫有所不知,只因贾琮侄儿也到了年岁,名额就只一个,不好厚此薄彼。”

  贾琏得了凤姐嘱咐,忙一旁帮腔:“要说师父,其实那国子监的师傅也未必比得上姑父才能,姑父若不嫌累,就指点宝兄弟一二,也够他对付科考了。”

  但凡世人,没人不喜欢被人恭维,清高如林如海也是一般,闻言一笑:“指点也不难,只是我有官职在身,时间有限,贤侄若真想国子监就学,也倒不难,我膝下无子,名下恩荫即可让与贤侄子,他若有心,来我府里请教也是无碍。”

  贾政闻言大喜,纳头就拜:“如此多谢妹婿了。”林如海慌忙起身还礼不迭:“二舅兄客气。”

  贾政忙叫宝玉上前给林如海磕头拜谢:“畜生,还不快些磕头谢过你林姑父,这可是天大的恩惠,再生的父母!”

  宝玉听他们谈起自己读书之事已经浑身不自在,这会子被贾政一喝,下的一激灵,哪敢不从,忙着上前来拜谢不迭。

  贾赦见他们说的热烈,也来凑趣:“琮儿也一起搭伴,未知可否?”

  贾琏差点嗤笑出声,这贾琮的文墨可是半罐子也没有呢。

  林如海问道:“不知琮儿贤侄学到哪里?”

  贾赦顿时张口结舌,十分尴尬,忽沉脸一瞪贾琏:“姑父问你话呢,因何不答。”

  贾琏哪里知道,还是宝玉回说:“环儿琮儿兰儿都已经开篇学习诗经。”

  大家都知道,蒙童先学三字经百家姓,学诗经才是正经起步。

  贾赦顿时尴尬不已。贾政忙着岔开话题:“未知宝玉何时可去就读?此时不中不晌,恐难办理。”

  林如海笑道:“这也不难,就我,圣上也要我一月里去讲学几次,也算得是自己人了,待我得空去说,随时附学,想是不难。”

  贾政又是一番道谢不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