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风月天唐 第204章

《风月天唐》第204章

作者:彼岸三生 字数:3037 书籍:风月天唐

  一更。--by:89|10054236-->

  第八十七章钦定驸马

  第八十七章钦定驸马

  元旦作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假期自然也是不短,期间陈浩特意拜访了马元贽。对于马元贽此人,陈浩还是很是格外尊重的。虽然此人是阉人被众位文臣武将所不齿,但是身为禁军都尉的马元贽却有恩于陈浩。正因为如此陈浩与马元贽走得很近,前几日陈浩便从马元贽口中,得到一个让他始料未及的消息,那就是李忱要赐婚,而这个驸马人选竟然是他!

  陈浩自从当日从凤阳阁出来,就知道会有李泷选他为驸马一事。但是让陈浩始料未及的是,李忱竟然爽快的一口答应了,听着马元贽的口气,李忱当时似乎很是满意。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陈浩迫切希望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未曾想张议潮的这道奏折来的甚为及时,于是陈浩才打算借此机会到河西任职。因为陈浩知道东都离京城很近,即便他离开京城回到东都也无济于事。

  正在陈浩苦思如何应对赐婚一事时,李忱突然问及他对治理淮河的看法。陈浩只得将此事暂搁一边,这才移步来到近前躬身回禀:“圣上,以微臣之见,雍王殿下可暂任工部尚书一职。殿下既然对治淮有如此策略,便足以见得殿下对河道事务颇为熟悉。方才崔阁老言及工部侍郎施行治淮之策,微臣却不以苟同,若是工部能够上行下效,又岂会治淮多年效果甚微,以至于洪水为患多年?”

  李忱听罢也是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对于工部在治理淮河一事上,李忱对此已经早有不悦。如今陈浩将此事提起,李忱觉得有必要整顿一下工部。

  “可是……”

  崔式正要辩驳却被陈浩打断道:“没有什么可是,殿下虽是驻外藩王,然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崔阁老岂能这般迂腐?孙大人身为工部侍郎,多年未能将淮河水务疏通,可见是能力有待商榷。若是仍由孙大人执掌淮河水务,岂能有效治理淮河?莫非因孙大人是阁老女婿,阁老才会如此袒护不成?”

  “哼!陈大人还请慎言,老夫为官向来任人举贤,岂会因有亲姻而私生袒护之情?”崔式见陈浩话锋犀利丝毫不把他放在眼中,于是便出言反驳道。

  陈浩对此只是揶揄一笑:“阁老所言极是,阁老用人向来举贤不避亲,下官对此可是深有体会!”说到最后陈浩故意将“深有体会”四个字拖音很长。

  此言一出李忱与群臣却不以为意,然而却让崔式与崔从二人脸色为之一寒。陈浩的话中之意他二人可是再清楚不过了,这是在隐射崔潼参与伏击一事。崔从脸色铁青的低着头,双目之中尽是愤怒之色。方才陈浩故意摸着自己左耳,就已经在无形的威胁他,因为当日收到陈浩的信中就有崔潼的左耳。

  见崔式沉着脸不说话,陈浩知道自己的威胁已经达到,于是躬身向李忱回禀道:“圣上,微臣以为阁老大人所言不无道理。此乃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之事不可疏忽,方才雍王殿下的治淮之策工程浩大,须得调动兵士开凿沟渠……因此可任雍王殿下暂任工部尚书总理水务,由兵部尚书从旁协助,此事便可无忧矣!”

  “好一个功在当今利在千秋,陈爱卿所言有理,不知诸位爱卿还有何异议?”李忱对陈浩所谏很是认可,若此时有成定会造福百姓。

  对于方才雍王所言的治淮之策,崔式自然知晓此策的可施性,这也是崔式百般阻挠的原因。因为他知道若李渼将困扰多年的淮河治理完工,定会得到李忱的格外重视。届时雍王在朝堂之上,就有了与太子抗衡的基础。

  而崔式也未曾曾想到的是,陈浩会将这份功劳分享于崔家。崔式乃是精于世故之人,自然懂得陈浩此番的用意。权衡利弊之下也只能退了一步,于是便无甚异议的退了下来。

  既然整个朝堂无人反对,李忱便传旨任命李渼暂代工部尚书一职,为治理淮河总理水司。崔从则从旁协助,实施工程事务。

  陈浩之所以让雍王阐述他授予的治淮之策,实则就是为了能够让李忱重视李渼。然而陈浩也知道此事有崔式等人在,即便有崔潼在手也未必能够轻易让崔党退让。

  于是陈浩只能用‘胡萝卜加大棒’这种权宜之计,将这治淮大计之中加入了崔从这位崔家二把手,也算是对崔党的一种让步。如此一来双方得以双赢也是最好的结果,届时治理淮河之时也避免崔党暗中掣肘。

  李忱见此事已经得以解决,殿中的气氛也活跃了不少。于是便清了清嗓子,将目光落在了陈浩身上:“陈爱卿虽是年纪尚轻却功劳甚高,不知爱卿家中还有何人?”

  群臣微听不觉为之一愣,心道这圣上是闹得哪一出。若是换作他人或许不知尚可理解,然陈浩身世履历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如今陈浩已然是大唐第一才子,因此陈浩身为太和县人氏,且父母早逝早已为众人所熟知。群臣虽然不明其意但陈浩却是心若明镜,陈浩知道今日的重头戏终于来了。

  “回禀圣上,微臣自幼双亲早逝,故此微臣孑然一身……”

  李忱深表怜悯地点了点头,随后面带微喜,示意身旁的王公公。王公公心领神会,冲着台下的陈浩艳羡一笑:“既然陈大人至今孑然一身,那便跪下接旨吧!”

  群臣一听王公公此话更是疑惑不解,然而陈浩却是心知肚明。既然陈浩已然知晓李忱此举的意图,那他就不能坐与待毙。于是郑重回禀道:“圣上,微臣尽忠职守不敢邀功,如今微臣身居留守一职已然诚惶诚恐,岂敢再求封赏,故此这圣旨微臣不能接!”陈浩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混淆视听,以此托词拒接圣旨。然而李忱听闻陈浩此言,不禁欣然一笑道:“爱卿居功而不自傲实为难得,然朕今日所下旨意与此无关,而是为泷儿钦定驸马!”一更。--by:89|10054237-->

  第八十八章恕难从命

  第八十八章恕难从命

  李忱这句话引得群臣不禁为之愕然,未曾想李忱开年的第一个朝会竟然要钦定驸马。不过想想也实属正常,群臣看着立于殿中的陈浩,心道这般出众的人选,若是圣上不选做女婿倒是真成了怪事。

  整个朝堂之上的官员,几乎只要家中有女儿孙女的,曾经也都打过陈浩的主意。莫说这帮与陈浩无恩怨的官员有此念头,即便崔式也曾想过与陈浩联姻以缓解之间的恩怨。奈何陈浩对于此事一直闭口不谈,使得众人也只能怅然若失。

  崔式对此倒是未有过多的吃惊,当听罢李忱欲要钦定陈浩伟驸马时,崔式反而有了一丝的窃喜。陈浩若果真成了当朝驸马,以后的仕途也就有了节制。如此一来对于崔党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崔式眯着眼,一脸笑意的看向殿中的陈浩该如何应对。

  在大唐对于驸马都有一套礼制,当一人娶了公主以后,便会授予驸马都尉一职。一般来说,驸马与公主结婚后,都会立刻加上一个“三品检校官”的官衔。

  三品是个很高的职阶,一朝宰辅也不过是三品官。根据大唐惯例除非立下天大功劳者,一、二品的高官官阶是不会轻易颁赐的,所以三品官阶已是大唐最高的官阶。

  按理说这是一个仕途的终南捷径,然这“三品检校官”却并非如此简单。所谓“检校官”实则可以称之为员外官,是指原缺以外的官。也就是正式编制以外的官,只是个编制外的虚衔。

  凡是任何一人,甚是是上至宰相的大官,只要是加上“检校”两字衔头,就根本只是一个虚衔空位而已。所以驸马虽然有官衔,但也只是个虚的官衔而已,根本不能算正式官吏。

  如今陈浩而冠之年便已经是东都留守正四品官阶,可谓是前途无量。若是陈浩做了当朝驸马,也就意味着陈浩将止步于三品以外,因此这对陈浩的仕途将是一个不小的节制。

  居于殿中的陈浩此刻脸色有些阴沉,蚕眉微蹙甚是凝重道:“圣上,微臣出身微寒,此前乃是居于太和以行乞为生。与天家公主乃是云泥之别,岂敢有此妄念!?”

  “嗳!爱卿不可妄自菲薄,古语有云英雄无问出处,贤臣莫言草野。如今爱卿乃是我大唐第一才子,又岂能同日而语?”

  李忱见陈浩如此谦逊,让他对这个女婿很是满意。当日李泷乞求李忱钦定陈浩为驸马时,李忱之所以爽快的一口答应,其实是因为李忱要已将陈浩当做女婿。

  陈浩虽然未有经过科举,然如今的成就足以让众多科举状元望其项背。在李忱看来如今整个大堂能够比及陈浩者,想必打着灯笼也难找。相貌出众、智勇双全这些尚且不论,重要是自己的女儿钟情。

  自从当日李泷央求他放了陈浩,李忱便知道自己的女儿心中已经有了这个少年郎。若非如此也不会任由李泷出宫,之后也不会让其跟随雍王到东都。要知道宫中御医宫女可谓众多,随意一人也比李泷照顾雍王周到。

  陈浩见李忱执意要招他为婿,便郑重直言道:“圣上恩宠让微臣受宠若惊,承蒙圣上与公主厚爱,微臣本应遵从圣意。然微臣三月之后便要娶妻,故此微臣不能接旨!”

  此言一出使得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李忱闻听为之一怔,迟疑片刻继而略带不悦之色道:“既然未有成亲又有何不可,爱卿务须推辞!”

  “虽未成亲但已情意彼此,圣上美意微臣不敢受!请圣上择他人为婿!”陈浩毫不退让的沉声回应。

  见陈浩言辞如此决绝,李忱却是脸色一沉,未曾想到陈浩竟然会当众驳回他的旨意,于是目露厉色冷声追问:“爱卿这是在驳朕的美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