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簪中录(出书版) 第6章

《簪中录(出书版)》第6章

作者:侧侧轻寒 字数:2806 书籍:簪中录(出书版)

  李汭讲完那个案件,众人感叹了须臾,李润又忽然想起一件事,说:“要是黄梓瑕在京城,不知道能不能解当下京城的这桩奇案呢?”

  李汭问:“你说的可是现下让京城人人自危的‘四方案’?”

  李润点头。李汶赶紧追问:“什么四方案?我怎么不知道?”

  “是京城新近发生的案子,血腥诡异又残忍。大家念着你小小年纪,所以都没在你面前提起过。”李汭笑道,“不打听也罢,你还是去听翰林院的学士们讲学吧。”

  “不嘛不嘛,九哥你讲的可比翰林学士们说的好听多了,那个什么四方案,我一定要知道!”李汶站起来,跑到李汭身边挨着他坐着,一个劲儿望着他,那目光就跟雏鸟盼母鸟似的。

  李润笑道:“九弟你就讲一讲吧,这事我虽有耳闻,但只知道大略,我知道你日常最喜欢酒楼茶肆听说书故事的,坊间现在是怎么说来的?”

  李汭看向李舒白:“四哥,你与大理寺和刑部熟悉,不知你有什么新的线索头绪?”

  李舒白缓缓摇头:“没有,两部都在尽力盘查,但毫无进展。”

  “那我就按照我听到的,把这事儿说一说了。”李汭示意锦奴过来给自己添酒,然后面带着神秘兮兮的神情,问李汶:“你可知长安城东面现在人心惶惶,虽然不算十室九空,但大多都投到京城其他地方或者京郊的亲戚朋友家了,不敢再住在京东?”

  “是吗?难怪最近好像连东市的生意都冷淡了,我上次去逛的时候,好多商家闭户休息呢。”李汶更好奇了,“这是怎么回事?京东发生什么事情了?”

  “事情啊,还要从三个月前说起。在正月十七清晨,城北太极宫的守卫早起例行巡逻,发现宫墙下有一名六十余岁的老更夫被杀,墙上被人用血写下一个‘净’字样。”李汭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简直有眉飞色舞的表情。若不听他所说的内容,还以为他讲得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呢,谁想到会是个凶案。

  “一个月后,二月二十一,城南安义坊有个三十多岁的铁匠在药堂外被杀,墙上写的是‘乐’字样。三月十九,城西南常安坊善堂血案,一个四岁小孩被杀,亦有一字留言是‘我’。刑部确认字迹和杀人手法,认定这三个案件应为一人所犯,便暂定为‘四方案’。因《大般涅盘经疏》上说,菩提树四方代表寓意分别为“常、乐、我、净”,东表常,南表乐,西表我,北表净。是以当时京城人心惶惶,坊间忽然流行起一种传闻,说这些人是为恶鬼所杀,因为今年正月元日,庄真法师在法会上念错了这句法言,致使恶鬼留在凡间作乱,必定要在京城杀满四个方向的四个人才会离去。”

  “庄真法师我记得!他好像是荐福寺的高僧吧?遂宁公主诞世之时,因为陈昭容难产,宫里还请了他过来作法事。”李汶好奇问道,“只听说他前几天死了,难道是和此事有关?”

  李汭点头:“庄真法师听闻京城传言,说死者皆是因他而起。而他又记起自己那天开讲《大般涅盘经疏》,确曾念错过那段法言,言中乐字应念为‘勒’,他却一时不察念成了‘越’,是大过错。所以他忧愤之下,不几日就坐化了。但他死后京城更是流言四起,说荐福寺在京城正中,庄真法师的死应是暗合菩提树,面向四面八方,现在北南西都已经出了血案,剩下的就只剩城东表‘常’的一条性命要收了。城东的人听信流言,一时间人心惶惶,许多家都逃到亲戚家避难去了,城东都差不多空了。”

  李润微微叹息,问李舒白:“四哥,这事情闹得这么大,已经死了三个人了,大理寺和刑部,难道真没有什么作为吗?”

  李舒白说道:“这个凶手下手狠且准,又擅长藏身之法,长安城人口接近百万,要盘查这样一个人简直是毫无头绪。大理寺和刑部虽然都出动了全部力量,但至今依然毫无所获。如今到了四月,按照凶手一月杀一人的做法,估计最近就要下手,所以刑部和大理寺也只能在京中遍布人手,除此之外,暂时没有办法。”

  李润叹道:“常乐我净,佛家偈语却被拿来作为凶案留言,此案真是诡异凶残,难以揣测……恐怕就算黄梓瑕在京中,也难以破解此案吧。”

  李汭笑道:“她不过是一介女子,偶尔凭小聪明破了几个案子,也不过是女子思想容易偏狭,想常人所不能想而已。当下这个案件,她也只可能束手无策,不可能破得了的。”

  李汶睁着一双大眼睛,说:“可是周子秦一直在我面前说,黄梓瑕惊才绝艳,天底下绝没有能难得倒她的案子呢。”

  “可惜,惊才绝艳的黄侍郎家女儿黄梓瑕,现在已经是杀人凶手,浪迹天涯,人人得而诛之。”李舒白说着,

  站在他身后的黄梓瑕,依然一声不响,纹丝不动。

  在众人的叹息声中,唯有李润却说道:“黄家这场血案,我觉得必有内情,至少……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可此案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在,黄梓瑕犯案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绝不可能翻案了。”李汭摇头,又问,“七哥这么说,难道是知晓此案内情?”

  “这倒没有,只是王蕴是我好友,我无法相信此事。”

  李汶好奇问:“哪个王蕴?”

  李润说:“自然是皇后的族弟,琅琊王家长房独子王蕴。”

  “正是。王蕴就是黄梓瑕的未婚夫。”李汭一脸神秘兮兮,“民间传言,说黄梓瑕就是不愿意嫁予王蕴,另有意中人,所以才因此毒杀了全家,意欲与情郎私奔。”

  李舒白身后,黄梓瑕垂手立着,静默无声。不知为何,李舒白轻笑了出来。

  李汭赶紧看向他,问:“四哥,依你之见?”

  李舒白笑道:“没什么,我只是在想,七弟与王蕴交往甚深,那么,平素可见过黄梓瑕?”

  “也可以算是见过一面吧。”李润点头道,“三年前,黄梓瑕因帮助父亲屡破奇案,受到皇后召见嘉奖。那一天王蕴过来找我,说起黄梓瑕便是他的未婚妻,我看出了他的意思,于是便陪着他进了宫,明着说是向他的皇后堂姐请安,其实是为了偷偷看一看他的未婚妻。”

  李汶赶紧问:“那你一定是见到了?那个黄梓瑕长什么样?”

  “也算见到了吧,我们进宫时已经迟了,她先一步退离。我们只看见远远的游廊上,她跟在宫女们后面,一身银红色的纱衣,极黑的头发,极白的肌肤。她的步伐身影轻盈纤细,如初发的一枝花信。只最后走廊转弯处她一转身,我们看了一眼她的侧面。”

  李汭问:“是个美人?”

  李润点头:“和海捕文书上的图像一样,确是美人无疑。”

  “王蕴真可惜。”李汶笑道。

  二菩提四方(三)

  宫中终于有消息来了,原来皇帝这次头疾发作严重,暂不过来了。于是李舒白一行人便起身,随着宫监到离宫内查看落成情况。离宫自然没有大明宫那样的奢华广大,也没有九成宫那样占地广袤,但走走停停也足足走了一个来时辰。

  黄梓瑕自然一直在李舒白身后跟着。她身材轻盈,那一件普通的宦官衣服穿在她身上却显得格外清匀修长,就算一言不发低头跟在后面,却也格外令人觉得好看。

  李汭一路上瞧着她,笑道:“四哥,你身边人怎么换了?这小宦官好像没见过。”

  李舒白若无其事,说:“景祐和景毓那几个,也不知谁传染了谁,都得了风寒。”

  李润却一再打量着黄梓瑕,脸上稍有迷茫,觉得她与自己记忆中的谁有相似之处,只是一时想不到这小宦官会像那个他曾惊鸿一瞥的少女。

  李汭又问:“你这小宦官叫什么名字,年纪多大了?”

  李舒白笑了笑,转头问黄梓瑕:“昭王似乎与你有眼缘,反正我也看不上你笨手笨脚的样子,不如你跟了他,如何?”

  黄梓瑕愣了一下,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自己身上,便慢慢跪下来,低声说:“小人听说,一鸟难栖二枝,一仆难侍二主。茶树发芽后则难以挪移,橘树移到淮南便成枳树。小人蠢笨,怕是离开了夔王府后一时难以适应,反倒会冲撞贵人,犯下过错。”

  李汭笑道:“四哥真是□□有方,这一番话说下来,若是我坚持,反倒夺了他的志向了。”

  李舒白似笑非笑,说:“确实伶牙俐齿。”

  幸好此时康王李汶喊着累,一群人才放过了黄梓瑕,沿着原路返回。

  重重宫墙花苑中,李舒白渐渐放慢了脚步,待走到一带凤尾竹前,他身边已经没有了其他人,只有黄梓瑕还跟着他。李舒白冷冷地回身看着她:“黄梓瑕,你跟着我干什么?”

  黄梓瑕低眉顺眼地说:“良禽择木而栖,我想留在王爷身边,以我的微薄之力,帮王爷的一点小忙。”

  “什么忙?”他冷冷问。

  “远的,如那条小红鱼,近的,如京城最近的‘四方案’。”

  他的目光落在她低垂的面容上,冰冷而轻蔑,仿佛将她看做空气中一点微尘:“这些事,有的你不配帮,有的,与我毫无关系,需要你多事?”

  她站在凤尾竹之下,细细的竹叶笼罩在她身上,让她略显苍白的面容蒙山一种淡淡的碧绿色,显得更加没有血色的纤细。她抬头仰望着他,声音低微却毫不迟疑:“然而,大理寺与刑部既然束手无策,皇上又发了头疾,我想,唯一能为皇上分忧的,恐怕只有夔王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