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乌托邦 第14章

《乌托邦》第14章

作者:托马斯·莫尔 字数:4479 书籍:乌托邦

  可是,好像二者高下之分决定于羊毛的性质,并非他们弄错. 他们就不可一世,相信自己身价倍增. 因此他们如穿着欠讲究时所不敢觊觎的荣誉,他们竟然要求了,好像一披上华服,就理应有荣誉. 如果受到怠慢,他们便勃然大怒.把空虚无益的荣誉看得那么重,这岂非又是同样愚蠢?

  别人对你脱帽屈膝能给你什么自然而真正的快乐呢?这个举动能治好你的膝盖痛和纠正你的神经失常吗?人们从这种关于虚假快乐的观念中显示出一种奇异而惬意的疯狂,这种人自认为是高贵的,并以此自负,为自己捧场,原因是有幸出身于某祖宗的后裔,屡世享有财名——因为当今的高贵门第都不外乎此——尤其富有地产. 即使这种人的祖先不曾遗留下一方呎地,即使这种人把遗留给自己的产业挥霍得一干二净,

  -- 92

  87乌 托 邦

  他们还自以为完全同样地高贵.乌托邦人将其归于上述这类分子的还有一种人,如我所说过的,他们贪爱珠宝成痴,如果获得上等珠宝,特别是当时他们国中公认的最值钱的货,就俨然以天神自居. 一块宝石并非随时到处都估价很高. 所以他们如果买宝石,一定要先将其从金镶底座取下,使其本色毕露,还必须出售人发誓保证那是地道正路货,唯恐珷玦冒充真玉弄花了他们的眼睛.可是如果你不能辨别真假,冒牌宝石何以使你不会一样满意呢?

  是真是假应该对你同样地可宝贵,如同是对一个瞎子呀.又有一种人以聚积多余的财富为乐事,只供过目欣赏,不肯把钱花掉. 对他们该怎样评论呢?他们是享有真的快乐抑是为虚假的快乐所欺骗?

  还另有一种人,他们有不同的想法,把金子藏起来,永不使用,甚至永远不再过日,唯恐失掉金子,倒是这样的确把它失掉了. 对这种人又怎样评论呢?他们有金子不用,可能不许任何人去用,只把它埋在地里,这不是失掉它又是什么?然而他们可以对着窖藏的财宝感到十分得意,好像心上没有值得挂虑的事情了. 假设一个小偷挖去金子,主人毫无所知,过了十年后才离开人世;当金子失窃而主人还健在的这十年中,究竟金子是被偷了或是很安全,对主人有什么关系呢?在任何情况下,这批金子对主人毫无用处.沉迷于这类愚蠢乐趣中的人,乌托邦人以为还有骰子赌客(乌托邦人对这种赌客的狂病未曾目睹,仅得之传闻)

  ,以及打猎放鹰之徒. 乌托邦人不明白,在桌上掷骰子有什么可娱乐的. 你经常掷骰子,即使其中有一些乐趣,积久总要生

  -- 93

  《乌托邦》第二部97

  厌. 至于听到一群猎狗狂吠大叫,除掉令人反感,难道反而满意?

  狗追兔比狗追狗何以使你更高兴?

  两者有一点相同,那就是追逐,而你只要看到飞奔就会开心的.可是假如你希望看到的是杀戮以及生物血肉横飞的景象,那么,在你面前,一只逃命的懦弱天真小兔给一只凶猛残忍的狗撕碎,这倒应该激起你的同情呀. 所以乌托邦人把打鸟猎兽的全部活动看成不宜于自由公民,交与屠宰夫去干.我在上面曾提及,乌托邦人令奴隶操屠宰业. 他们认为,打猎是屠宰业最下贱的一个部分,这个行业的其他职务较为有用和正当,因为对我们有较积极的好处,并且出于必要才屠宰牲畜.而猎人所追求的只是从杀死杀伤可怜的动物取乐.即使对象是野兽,它们流血被人当成好看的场面,据乌托邦人判断,这是由于我们生性残忍,或是由于经常从事这种野蛮的取乐而最后堕落成残忍的人.尽管普通人把这些以及所有类似的消遣看成乐事,而这类的人是无数的,乌托邦人却明确主张这一切丝毫不构成真正的快乐,从本质说其中没有任何令人惬意之处. 普通人从这些消遣得到享受,而享受是快乐的功能. 但这个事实改变不了乌托邦人的意见.因为享受不是来自事情本身的性质,而是来自那些人反常的习惯,这种习惯使他们以苦为甜,犹如一个孕妇口味坏了会觉得树脂和兽脂比蜂蜜更可口. 然而任何人从不健康状态以及从习惯所形成的判断,都不可能改变快乐的性质,如同不可能改变其他任何东西的性质一样.乌托邦人所承认的真正快乐分为各类,某些快乐是属于精神的,又一些是属于肉体的. 属于精神的,他们认为有理

  -- 94

  08乌 托 邦

  智以及从默察真理所获得的喜悦. 此外,还有对过去美满生活的惬意回忆以及对未来幸福的期望.他们分身体的快乐为两类. 第一类是人能充分感觉到的鲜明的愉快. 有时,由于自然热而亏损了的某些器官得到恢复,就产生愉快. 这些器官是通过饮食而回到原状的. 有时愉快来自排泄掉体内过剩的东西. 当我们或是拉屎,或是夫妇行房,或是搔痒抓痛,都会有这样的快感. 然而我们不时感到一种快乐,既不起于恢复身体某部的亏损,又不是来自任何苦痛的消除,而是由于有某种东西,它触动我们的官能,使它感到一种秘密的非常动人的力量,吸引住它. 这就是从音乐产生的快乐.另一类身体的快乐,按照乌托邦人的意见,在于身体的安静以及和谐.这其实是指每人享有免于疾病侵扰的健康.苦痛不入的健康本身即是快乐之源,虽然并无从外部所引起的快乐. 比起饥渴者强烈口腹之欲,这种快乐诚然不那么明显地被感觉到,可是许多人承认健康才是最大的快乐. 几乎全部乌托邦人把健康看成最大的快乐,看成所有快乐的基础和根本. 只要有健康,生活就安静舒适. 相反,失去健康,绝对谈不上有快乐的余地.在没有健康的情况下而不觉得痛苦,乌托邦人认为这是麻木不仁而不是快乐.他们早就否定某些人的观点,即安静的健康生活(因为他们也就这个问题展开过热烈讨论)不能算是快乐,因为只有通过来自外部的运动,才可能感到这种快乐的存在. 然而他们今天几乎一致认为健康最能导致快乐. 他们质问,既然疾病带来痛苦,痛苦是快乐的大敌如同疾病是健康的大敌,为

  -- 95

  《乌托邦》第二部18

  什么在恬静的健康中我们看不出快乐呢?乌托邦人觉得关于疾病即是苦痛或疾病带来苦痛这个问题是不重要的,因为两者的结果是一码事. 当然,如你认为健康即快乐或健康是快乐的不可少的起因,犹如火是热的必要的起因,那末,两种情况下的结论都是:享有永远健康的人不可能不享有快乐.乌托邦人还说,我们进食时不是健康开始不支、与食物联成友军向饥饿作战吗?等到健康逐渐加强,重新获得通常的活力,这就使我们从恢复健康中取得快乐. 健康既然兴高采烈地作战,能不为胜利而喜悦吗?当健康终于达到作战目的,即恢复固有的元气,难道它便马上麻木起来,对自己的好处熟视无睹吗?关于健康无从被感觉到的断言,乌托邦人认为那是全然与事实不符的. 他们说,一个人在觉醒时(除非他是丧失了健康的)怎会不意识到自己很健康呢?谁会如此麻木不仁,毫无生气,以至于否认健康对他是惬意可喜的呢?所谓可喜不就是快乐的别名吗?

  总而言之,乌托邦人特别不肯放过精神的快乐,以其为一切快乐中的第一位的、最重要的. 他们认为主要的精神之乐来自德行的实践以及高尚生活的自我意识. 至于身体的快乐,他们首推健康. 饮食可口,以及诸如此类的享受,他们喜欢,然而只是为了促进健康. 这种享受本身没有令人向往之处,而仅是由于其能抵抗疾病的侵袭. 一个明智人力求避免生病,而不是病后求医;总是使痛苦不生,而不是寻求减轻痛苦的药. 同样,与其享乐于前,后果难堪,何如不要这种享乐.如有人主张这种享乐构成他的幸福,他就势必承认只有

  -- 96

  28乌 托 邦

  过这样的生活,不断饥渴,不断吃喝,不断发痒,不断用指甲挠,那才算非常幸福. 谁不知这样的生活是可厌而悲惨的呢?那些快乐是最低级的、最不纯的,因为伴随这种快乐的决不能没有痛苦作为其对立物. 例如进食的快乐和饥饿有联系,而且两者不均衡,痛苦较强烈而且更持久. 痛苦产生于快乐之前,直到快乐和它一同消失它才结束. 乌托邦人认为对这种快乐不应给以过高的评价,除非有必要. 然而他们也还是享受这种快乐,并且感谢大自然母亲仁慈为怀,非常亲切地引导她的儿女使用经常必需的一切. 倘使我们每天用以治疗饥渴的,正是医治其他所有较罕见病的苦毒药物,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多么的难堪.美观、矫健、轻捷,这些是乌托邦人视为来自大自然的特殊的令人愉快的礼品而高兴地加以珍视. 甚至按大自然意旨为人类所独有的耳眼鼻之乐(因为其他任何生物都不能领会宇宙的灿烂外观,除选择食物外不能闻香味,不辨音程和谐与不和谐)

  ,他们也去追求,将其作为生活中的愉快的调味品. 但是他们对这一切订出这样的限制:不因小快乐而妨碍大快乐,不因快乐而引起痛苦后果. 乌托邦人认为,低级快乐一定带来痛苦后果.可是,鄙视美观,损害矫健的体力,变轻捷为迟钝,因节食而伤生,糟蹋自己的健康,以及摒绝大自然的其他一切恩典(除非一个人忽视自己的这一切利益以便更热心地为别人或公众谋取快乐,期望由于这样的牺牲,上帝会给他更大的快乐——否则所以苛待自己乃是为了博得有关德行的虚幻名声而又无益于任何人,或是为了锻炼自己,使自己更能忍

  -- 97

  《乌托邦》第二部38

  受从不会到来的困苦)

  ,乌托邦人认为这种态度是极度疯狂,是对自己残忍而对自然忘恩负义的一种心境的标记,这种心境不屑于感谢自然,因而拒绝从自然来的任何好处.以上是乌托邦人对德行及快乐的看法. 他们认为人类理智不可能达到比这更正确的意见,除非一个天赐的宗教给人们提示一个更神圣的意见. 乌托邦人的看法对不对,我们没有研究的时间,也无研究的必要. 我们的任务是描述他们的有关原则,不是给以辩护. 但我坚信,不管你怎样评价他们的观点,世上没有比他们更优秀的民族和更幸福的国家. 他们的体态轻捷活泼,单看其身材,你想不到他们都那么强壮,虽然他们的个子并不矮小. 尽管他们的土地不太肥,气候不太好,但他们生活有节制,使寒暑无从侵袭他们,并且努力耕作,土质从而得到改善. 由于此,这儿是世界上粮食最丰产、牲畜最兴旺的国家,它的人民也是体格最健和生病最少的.在乌托邦,你不但可以看到通常的农活进行得多么仔细,使天然瘠土因人力加工而有所改良,还可以看到一整座树林被人用手连根拔出从甲地移植乙地.这不是为了繁殖树木,而是从便于运输出发,使树源近海、近河或近城市,因为从陆路运木材比运粮食更费力.这儿的人民一般自由不拘,性情温和,聪明伶俐,生活从容. 每当必要,他们都耐心参加体力劳动,否则不一定喜欢这种劳动. 对于从事智力探讨,他们从不知疲倦. 在听到我们谈起希腊文学及学术后(拉丁语中只有诗歌及历史似乎大受他们的赞赏)

  ,他们渴望我们能进行讲解,以便他们掌握.这是令我们感到惊奇的.

  -- 98

  48乌 托 邦

  于是我们给乌托邦人公开讲课,一开始仅为了表示不是不愿担任这项麻烦工作,但不希望有什么效果. 然而经过短短的进程,由于他们勤勉向学,我们深信我们认真讲授不是徒劳的.他们很容易学会了希腊字母写法,单词发音无困难,记得牢固,学过的东西能正确无误地背诵出来. 我们为之惊讶不已.原因是他们大多数是有学问的人,根据能力选出,并且已达到成熟的年龄,又由于自愿来学而积极性高,同时也按议事会的指示负有学习的任务.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他们精通了希腊文,能毫不困难地阅读名家作品,除非遇到原文有讹误. 依我的推测,他们攻希腊文学不太费力,乃由其和他们自己的文学颇近. 我觉得这个民族的祖先是希腊人,因为所操语言虽然几乎全部和波斯语相似,但在城名及官名中保留着希腊语痕迹.当我们准备第四次出航时,我未在船上装出售的货物,而是放进一大捆书,决心永远不从那儿返航,而不是下次再来.乌托邦人从我取得柏拉图著作的大部分,亚里士多德①论述数种,以及西俄夫拉斯塔斯②关于植物的书.不幸最后一种部分残缺,因在航程中未注意保管,为一只猴子发现,取去瞎开心,撕碎和扯坏了各章节中共好几页.至于我们的语法家,

  ①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弟子,有著述多种留传. ——中译者②西俄夫拉斯塔斯(Theophrstus,公元前约371—约287)——希腊哲学家,留传到今天的著述有关于植物的两种. ——中译者

  -- 99

  乌托邦人的字母表

  -- 100

  68乌 托 邦

  乌托邦人只有拉斯卡里①的书,因为我未将狄奥多②的书带来. 他们只有黑西基阿斯③及代俄斯科里提斯④二家的词典,别无其他的.他们爱读普卢塔克⑤的作品,为琉善⑥的妙语趣谈所吸引. 就诗人说,他们有亚里斯多芬⑦、荷马⑧、幼里披底斯⑨、以及阿尔德BC用小号字排印的索福克里斯BD.至于历史

  ①拉斯卡里(Constantine

  Lascaris)

  ——十五世纪希腊学者,1453年后定居意大利,所著《希腊语法》为用希腊字体印刷的第一本书. ——中译者②狄奥多(Theodorus,1398—1478)——所著希腊语法1495年印行,受到高度的评价. ——中译者③黑西基阿斯(Hesychius)

  ——四世纪或六世纪希腊语词典编辑家. ——中译者④代俄斯科里提斯(Dioscorides)——五世纪至六世纪间希腊语词典编辑家. ——中译者⑤普卢塔克(Plutarch,约46—约120)——著有《希腊及罗马名人对比传记》,甚有名,此处兼指其所著《伦理杂文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