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处世与礼仪 第52章

《处世与礼仪》第52章

作者:佚名 字数:3050 书籍:处世与礼仪

  这家公司对我有什么好处?包括现在可学习的内容以及未来有助跳槽的公司名气?面试时根本想不到向企业说明,自己可以学习与付出什么。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还有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不错,尤其是生长在农村的学生,他们学习很用功,做事也很认真,企业就是要这种务实肯干的人。”

  案例一

  李晓燕,24岁,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现在某出入境管理公司做业务科长

  表现:工作不称心就放弃

  抱着“毕业于重点大学,工作自然不能太寒碜”的原则,2001年从学校毕业,李晓燕在经历多次面试之后,很幸运地进入一家国内颇有名气的旅行社工作,因为学的是韩语,所以也就很自然地被分配做导游。按照惯例,新进员工必须参加3个月的岗前培训,之后考取导游资格证书才能带团。

  不巧的是,刚刚结束了培训,就赶上旅行社内部人员调整,李晓燕因为是新人,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变成了办公室文员。本来想着可以有机会出国走走,现在只能坐在办公室里翻译资料。李晓燕心有不甘,6个月后提出了辞职。记得辞职时,办公室主任看着她递过来的辞职信,说出一句至今让她觉得好笑的话,“我们是事业单位,很保险,待遇也不错,你走了会后悔的。”李晓燕并没有因为主任的话改变决定,而是毅然放弃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重新踏上了择业之路。

  心理专家分析:

  在不停的选择中,寻找自己可以停泊的职场港湾,这几乎是现代年轻求职者的必经之路,并非独生子女专有。其实,解决独生子女这个群体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不能因为他们身上的一些缺点而对他们予以排斥、甚至放弃。由于自小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又怎能强迫他们很快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融入社会呢?换个角度,独生子女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及时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同时,父辈们应该给予他们多些宽容和指导,帮助他们理智地面对现实,培养独立承担责任、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要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

  案例二

  王刚,26岁,清华大学自动化工程专业,3年内跳槽5次

  表现:不满意就跳、跳、跳……

  越是优秀的学生,虚荣心有时候越强,总认为既然自己各方面都很出色,所找的工作也应该是同学中最好的,于是,在攀比的过程中丢掉了很多机会。王刚便是其中之一。

  与大多数成绩优异的学生一样,王刚由于在实习单位表现突出,还没拿到毕业证书已先获得了一份令同学们羡慕的工作。报到时,公司的人事经理将他安排到销售部,希望他先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原以为月薪能超过3000元,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哪知公司规定销售部门的新进员工培训期间底薪只有1200元。太少了,清华大学的学生月薪只有1200元,多丢人呀!就这样王刚辞职了,第一份工作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

  接下来,在经历数次面试之后,王刚被一家外企软件公司录用,做一名助理工程师。由于工作枯燥乏味,天性活泼好动的他不能忍受办公室里呆板的工作气氛,3个月后再次跳槽。再之后,王刚是换了一家又一家,直到去年终于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由于环境、待遇等条件不错,才决定暂时安定下来。

  心理专家分析:

  “频繁跳槽”不仅仅涉及到独生子女的责任感问题,还源于他们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对自我估计过高和对工作想象过于单纯等,总觉得工作不能符合自己的期望,这种态度也可以说是青年人自主意识回归的表现。对企业来说,当然希望找到有做事能力、踏实肯干的人,这就要求独生子女必须克服身上的一些缺点,发挥自信、好学、上进等优点,本着对自己、对企业负责的态度慎重对待择业与就业。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勇敢地面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障碍,都应该先尝试着去做,直到成功。当然换个角度分析,也不能完全指责他们,关键要看企业在人事管理的方法与手段中,如何发掘独生子女们的潜能,使其优点得到充分发挥。

  案例三

  张力伟,25岁,同济大学毕业,现任公司区域经理

  表现:从基层做起又何妨

  3年前,张力伟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一家外企成为一名储备干部,当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坐在办公室接听电话、处理文件,根本不是想象中的准白领。虽然自己也是名校毕业,但是由于从小在山区长大,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职业原则:珍惜现在拥有的,为明天积累经验。

  从上班第一天起,他就耐心地做着份内事,毫无怨言,面试他的主管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对他的评价很好。6个月后,张力伟被派往总部接受培训。如今,他已经是一位区域经理了,负责产品的销售、开发。“吃苦有什么不好?反而能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有时候磨炼也是一种福,让我更珍惜这份工作。”他很庆幸自己有机会进入这家企业,可以从基层磨练起,加上自己的勤快和用心,得以学到很多东西,直到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翰伟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徐向龙分析:

  独生子女没有任何特权,企业也不可能因此给予特殊关照。他们应该尝试着学会适应新环境。其实,进入社会的前两三年,很多人的价值观会急速转变,很难定性,所以不论是择业还是就业,不要太执着,坚持自己一定要做什么、一定要进入哪家企业。不要想太多,只要找到喜欢的行业,价值观也与自己符合的公司就行了。从基层开始锻炼有什么不好呢?在刚进入企业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实在不适合做管理的岗位。

  第六卷 与同事共事

  勇于提出要求

  你有时是否会发现自己很难向周围的人提出要求?你往往比较容易向某些人开口要求,对某些人则很难。有时你会觉得,要求一位同事比要求下属或上司容易。

  假如你无法有主见地提出请求,便可能失去机会,无法采取主动,难以妥善利用现有的资源。你可能会造成某人心生恨意,而不愿合作。

  请记得,你有权让别人知道你想要什么。不要因为要求而道歉或是为自己找理由辩解。

  态度要显得有主见,但不要花言巧语,语气稳定,正视对方,如果你的要求遭拒,也不要觉得是对方刻意拒绝。对方也有拒绝的权利。

  委婉地拒绝别人

  身处职场,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位同事突然开口,让你帮他做一份难度很高的工作。答应下来吧,可能要连续加几个晚上的班才能完成,而且这也不符合公司的规定;拒绝吧,面子上实在抹不开,毕竟是多年的同事了。应该怎么找一个既不会得罪同事、又能把这项工作顺利推出去的理由呢?

  有人会直接对同事说:“不要,就是不要!”这绝对不是最佳的选择,可能会让你和同事以后连朋友都没得做。

  有人会推托说:“我能力不够,其实小A更适合。”那你有没有想过当同事把你的这番话说给小A听时,他会做何反应?

  有人会不好意思地说:“我真的忙不过来。”理由不错,可是只能用一次,第二次再用时,你面对的一定是同事疑惑的眼光。

  这些好像都不是最佳拒绝理由,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婉转地拒绝Office中的不合理请求呢?

  秘诀一:先倾听,再说“不”

  当你的同事向你提出要求时,他们心中通常也会有某些困扰或担忧,担心你会不会马上拒绝,担心你会不会给他脸色看。因此,在你决定拒绝之前,首先要注意倾听他的诉说,比较好的办法是,请对方把处境与需要,讲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帮他。接着向他表示你了解他的难处,若是你易地而处,也一定会如此。

  “倾听”能让对方先有被尊重的感觉,在你婉转地表明自己拒绝的立场时,也比较能避免伤害他的感觉、或避免让人觉得你在应付。如果你的拒绝是因为工作负荷过重,倾听可以让你清楚地界定对方的要求是不是你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否包含在自己目前重点工作范围内。或许你仔细听了他的意见后,会发现协助他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经验。这时候,在兼顾目前工作原则下,牺牲一点自己的休闲时间来协助对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绝对有帮助的。

  “倾听”的另一个好处是,你虽然拒绝他,却可以针对他的情况,建议如何取得适当的支援。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替代方案,对方一样会感激你。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适当的支援,反而事半功倍。

  秘诀二:温和坚定地说“不”

  当你仔细倾听了同事的要求、并认为自己应该拒绝的时候,说“不”的态度必须是温和而坚定的。好比同样是药丸,外面裹上糖衣的药,就比较让人容易入口。同样地,委婉表达拒绝,也比直接说“不”让人容易接受。

  例如,当对方的要求是不合公司或部门规定时,你就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工作权限让对方知道,并暗示他如果自己帮了这个忙,就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围,违反了公司的有关规定。在自己工作已经排满而爱莫能助的前提下,要让他清楚自己工作的先后顺序,并暗示他如果帮他这个忙,会耽误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会对公司与自己产生较大的冲击。

  一般来说,同事听你这么说,一定会知难而退,再想其他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