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天启录 第五章 家底

《大明天启录》第五章 家底

作者:老牤牛 字数:2296 书籍:大明天启录

  朱有孝散朝后回到乾清宫,思考着今后的发展思路,究竟怎么样做才能救得了大明朝,他想得是头晕脑胀,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虽然他的知识领先现在的时代几百年,但是究竟从何处下手,还得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切入点。最后,做一些决定先看看家底再说。

  召王安进来书房,朱有孝问道:

  “王安,你知道现在内库有多少钱么?”

  王安道:“现在内库有白银一千二百六十二万五千两,黄金两万三千两。这些都是万历爷历年的积蓄,本来还有更多,救援藩国高句丽花去了三百多万。这些钱中除了从户部分成的部分,其中有五百万两白银是万历爷收的矿税,一共十年,大约每年五十万两左右。”

  堂堂的大明朝矿税(包括商业税)每年仅仅五十万两,这简直就是笑话,想想宋朝的时候商业税竟占到了总税收的近六成,每年都有五百多万两白银,就连《醒世恒言》上说的一个卖油郎一年就积攒白银十六两去嫖花魁娘子,而花魁娘子自己私人的体己钱就有四、五千两白银,那么那些嫖客该有多少钱啊。这他妈大明朝发展到现在竟然连宋朝的十分之一税收都惹的清流、东林党人非议,看起来这些清流、东林党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代表的就是这些嫖客们的利益,享受着嫖客们的供奉,自己一个个肥头大耳,吃香的喝辣的,却把国家给穷的连边关士兵穿的防寒衣服都没有。

  从大明建国那一天起,明朝的税收制度就有一个极大的缺陷,那是因为朱元璋是一个穷和尚出身,根本就不懂得这些,就算是他的那些幕僚们,多数也都是穷苦出身,和宋太祖赵匡胤的那种出身于世家的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对于经济之道都是门外汉,这也就造成了东林党的那些大佬们官商勾结的基础。上过高中的同学都知道有一篇著名的课文,叫做《五人墓碑记》是明代张溥的作品。本文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形象,其真实的故事却是打死了皇帝派来收税的税务官,只能说是东林党掌握了话语权,颠倒了黑白。

  现在大明朝边关实行的是卫所制,其实这些兵就是类似后世的建设兵团,这些半军事化的民兵要是对付普通的流民造反、土匪打劫可能还凑活,但是要对付自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女真人铁骑的话,那就只有被羞辱的份了。

  想当年,太祖朱元璋实行的这种卫所制也无可厚非,那时元朝的残余势力已经不足以威胁到大明的国家安全,每年花上几百万两白银护边确实浪费,还不如省下这些钱用于发展经济,与民生息呢,这与当时的环境还是相符合的。

  而现在将要面对的是女真人铁骑,那就属于正规的野战部队了,就必须用正规军去和他们去作战。于是,怎么组织正规的部队就应该提到日程上来,组建正规的精锐部队就需要大量的白银去堆积,这财政问题又是必须优先解决的,明天看看户部的情况再说吧。

  第二天,朱有孝召集了内阁成员和六部尚书,没有想到内阁只有首辅方从哲、次辅韩爌、刘一燝。而六部尚书则有吏部尚书周嘉谟、礼部尚书孙如游、户部尚书李汝华、兵部尚书姚宗文、刑部尚书黄克瓒、工部尚书王佐。

  待到这几人到了,朱有孝说道:

  “朕尚且年幼,初登大宝,做事未免有不妥之处,故请诸位大人先行协商。一是补足内阁成员,请诸位大人协商推荐;二是,想了解一下现在国家的家底,比如说户部有多少钱?那些地方是必须的开支?兵部的军队训练、武备状况、辽东情势等等。望诸位大人据实而言,切莫尽说太平。然后咱们君臣共同商议个解决的办法,从而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造福于黎民百姓。”

  户部尚书李汝华开口道:“既然陛下问到户部,那我就把户部现在的状况介绍一下,户部现有存银八百七十二万两,两位驾崩的先皇都需要修陵,礼部需要支付二百六十万两,辽东军队需要支付饷银、粮草、军备物资共计二百一十万两,陕西大旱需要救济赈灾五十万两,年前各部百官年俸二百三十五万两,西北军饷、粮草、军备需要九十二万两,还有......,”

  “停,停。你说的意思是现在户部的钱根本就不够用,还有亏欠是吗?”朱有孝没有想到户部的钱还没有自己内库的钱多。

  “是的,陛下。现在大明朝岁入伍佰八十二万两,现在是刚收完税款,刚才说的军饷还大部分是拖欠的,明年的还没有找落呢,还有......。”

  等户部尚书说完情况,朱有孝眼睛珠子都绿了,接手了这么一个破烂摊子,叫谁都着急。想一想江南的土豪、富商动则几万,几十万的吃花酒、嫖娼、玩瘦马,国家穷的连当兵的饷银都发不出来,二十年后女真人的扬州屠杀血流成河,金银财宝都被抢光,这和白蚁食木,木尽蚁亡有什么区别,可叹这些蛀虫们根本就想不到这些,真是可怜、可悲、可气、可恨。

  朱有孝问道:“既然我大明朝的财政状况如此恶劣,那么李大人有没有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增税,除非继续增税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李汝华无奈地说到。

  “可以继续征收矿税么?”朱有孝道。

  李汝华道:“不行,绝对不可以。万历爷因征矿税已经惹的沸沸扬扬,几乎激起民变。况且先帝已经下诏停征。陛下刚登基就再次开征矿税,恐有碍陛下清誉,请陛下三思。”

  “李大人,你岁数已经大了,准备回家颐养天年吧!”朱有孝淡淡的说道。

  “谢陛下,臣明天就上辞呈。”李汝华战战兢兢的说道,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话就丢官了。

  接下来朱有孝就没有再提户部的事情,而是就朝廷官员缺补情况,辽东情势和兵部的一些事情,还有工部的维修、营建工程了解了一些情况。并就户部尚书人选问题向方从哲、韩爌提出了要求和条件,要求他们尽快推出合适的人选。

  等内阁和尚书们走后,朱有孝是无比的头疼啊,自己说的话和意识和这些人谈起来有种对牛弹琴的感觉,看来想增加财政收入还得自己想办法。商业税的征收势在必行,但是排谁去征收,按什么税率征收,怎么防止偷漏税和征收人员的贪腐,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否则的话势必引起这些富人、土豪的反弹,他们就会怂恿普通百姓闹事,到时候所谓的清流、言官们吐沫星子都能帮自己洗澡了,因为这些人就是他们的代言人,这些人又不能都杀了,辞退了。

  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这才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有让执行政策的人有利可图,这些人才会去努力工作。但是,物极必反,如果执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那这种政策就得不偿失了。二十一世纪的人常说:国家的政策是好的,但就是到了底下就变样了,利民政策变成了害民政策。这就说明了任何政策和制度的制定都不能脱离了实际的环境,政策制定的再好,没有好的执行制度也会变得不三不四,画虎不成反类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