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天启录 第四章 登基(三)

《大明天启录》第四章 登基(三)

作者:老牤牛 字数:1970 书籍:大明天启录

  第四章 登基(三)

  “王安,你给我大概说说这折子的意思吧。”朱有孝坐下后轻轻的对王安说道。

  王安就把折子的大概意思讲了一遍,朱有孝听完后就说了一句:“其言难恕,其心可诛。”

  “李进忠,你是本宫的奴才,本宫现在的处境你应该非常清楚。眼下本宫就交给你一个任务,那就是你想办法让李选侍在巳时以前离开乾清宫,因为本宫将在午时登基。另外你告诉李选侍,本宫上承天命,不会向任何人屈服。你要让李选侍明白,先皇不封她为皇后,那是为了保护她,因为以她的能力是不可能垂帘的,本宫也不会让她垂帘的。念先帝对她的宠爱,如果她顺利离开乾清宫,本宫将不再追究她害死先母的责任。否则,本宫的决心是她难以承受的。你去吧,完成任务将功赎罪,完不成任务,你自己想去吧。”

  李进忠出去了,巳时以前李选侍已经乖乖的离开了乾清宫。大概李选侍已经明白了朱有孝让李进忠传来的意思,再加上杨涟、左光斗等等大臣的逼宫,感到大势已去,就再也不敢赖在乾清宫不走了,随后,朱有孝带领自己的东宫人马入住乾清宫。

  大明朝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一午时,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太子朱由校(朱有孝)在乾清宫登基,按照历史的轨迹,封已去世的泰昌皇帝的妃子昭妃为皇太后,入住慈宁宫,按照诸位大臣和钦天监商议的结果,年号天启,取上天开启之意。从这一天开始,新的大明朝将在现代人朱有孝的带领下走向新的历程。

  乾清宫太极殿外,在首辅大臣方从哲的带领下齐齐的站在太极殿门外,谁也不敢作声,都在静静的等待着新时代的到来。

  午时三刻,钟鼓齐鸣,一个太监缓缓地走出了太极殿,对大臣们喊道:“宣”。随后诸位大臣文东武西,左手第一人首辅大臣方从哲,右手第一人魏国功徐弘基,依次而行,鱼贯而入。等诸位大臣依照各自的位置站好,站在大殿里的司礼秉笔太监王安喊道:“皇上驾到。”

  朱有孝身着在正式场合才穿的平天冠和冕服,缓缓地走到了象征着皇权的龙椅前,坐下。

  诸位大臣一起跪下:“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然后朱有孝侧脸看了一下司礼秉笔太监王安,“开始进行吧!”

  王安慢慢的走到大殿下面,轻轻地打开手中的黄色卷轴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仅弱冠,先帝大行。上承天命,下凭臣工。初践国祚,诚惶诚恐。唯惧思而不密,行而不端,言而不慎。恐事有错差伤及国本,有累诸位臣工清誉,难以上告在天的列祖列宗。故此,朕自今日起必将躬身自省,勤于政务。盼诸位臣工同朕一起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共守大明。祈我大明国运永远昌盛,愿我大明百姓富足。”

  宣罢,王安缓缓退下,朱有孝看了看殿下群臣说道:“诸位大人,朕年仅弱冠,先帝不幸驾崩,承天继命,接任大明朝国祚,力难所及,需要诸位大人不负先皇所托,鼎力相助,共赴国事。我大明朝现今内有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外有女真叩关,祸我边疆边民,这些无庸置疑,朕也不会有病讳医。

  朕尚年幼,诸多事情皆拜托内阁、六部处理,期望诸位大人以国事为重,莫以党争而误国事,那位大人倘若因私废公,到时莫怪朕寡义无情。”

  因为是第一次朱有孝临朝,所以诸位大臣就是有事也不敢现在就提,故此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新皇帝的这一番言论却让诸位大臣们吃惊不小。

  在诸位大臣的心中,这位小皇帝从来就没有读过书,整日家在自己的院子里捣鼓木匠活计,除了能做出几件精致的小玩意外,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平时看起来也是身体弱弱的,没想到今天就是一脚,就把李进忠这太监给踢了个四脚朝天。今天这小皇帝的强势登基,一下子彻底颠覆了原来在大臣们心中的印象,难道这小皇帝平时的表现都是骗人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的心机也太深了。

  散朝后,次辅韩爌回到家中,等在家中的原首辅叶向高正坐在客厅。这叶向高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万历年间因党争而辞去了首辅职务,现在正在野,时时刻刻也在想着再次出任首辅,而韩爌和其是好友,同为东林党人的大佬,也在想着如何促进好友复出。

  自从方从哲出任首辅以后,朝中的楚党、齐党等联合起来可以和东林党人势均力敌,但这却得不到东林党人的认可,尤其是叶向高曾被称为“独相”,当他想完全彻底实现他的政治意图时,不时受到掣肘,这也是当初叶向高辞去首辅的原因之一。

  但是对于万历皇帝来说,明朝的政治气候非常开放,所谓的清流、言官都喜好闻风而奏,互相因党争而扯皮,所以一家独大是不可取的。尤其是东林党人的支持者好多是东南富商,他们极力反对征收矿税,(其实包括商业税,并且商业税占大部分),这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明朝万历年间,商业领域已经非常发达,再加上东南沿海流域商品走私严重,偷漏税严重。所以,万历皇帝准许叶向高辞职,任用了相对比较中立的方从哲作为首辅。方从哲相对的软弱,对于万历皇帝自己的政治抱负就比较容易施展,这也是帝王之术。

  现在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接连都去世了,小皇帝肯定好糊弄,这么一来,东林党人就有了一种重新安排河山的雄心大志了,其实这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情结,自古以来就有“学会天下艺,货与帝家”的说法。但是,当韩爌将朱有孝今天的表现一说,叶向高就陷入了深思,对于是否出山产生了犹豫。

  要知道“货与帝王家”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既要处处琢磨帝王的心思,还要处处琢磨其他臣工的心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坐的,说不定哪一天就可能阴沟里翻船,叶向高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在他不得不更谨慎一些。

  叶向高的心思不会说出来,韩爌自然就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寻思什么,但是看到一向以才华横溢着称的叶向高也陷入沉思,他就更加谨慎了,深怕自己也被拖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