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办完事回到村里,已经到了大中午。
王宝看到三人回来,飞奔过来。“大姐你们回来了,栓子哥和吴叔来了。”
“这么早,不是说下午来嘛?”王智问道。
“大柱哥从县里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吴叔他们,就一起载回来了。”王艺说道。
“对了姐,现在其他人家都开始春耕了,我们盖房子耽误种地啊。”她今天上午去赵奶奶家学绣活,赵爷爷就去地里种地去了,还提醒她别忘了。
“没事,我们在暖棚里种一段时间,出苗长得都比别人快些,等到差不多再撤棚子。大柱哥和二牛哥家的让他们这两天先种上。”
进了院子没看到吴叔他们。
王艺说道:“吴叔他们先去二牛和大柱哥家了。”
“那咱们也去看看,不然二牛哥家没屋顶的房子赶明儿就看不到了。”王鑫调侃道。
王珍笑着拍了一些王鑫的脑门,说道:“你就不怕别人看到你脸上的伤,别人笑话你?”
“额,我不去了,我还要写悔过书呢。”王鑫赶紧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说完就往屋里钻。
王艺和王宝两人偷笑。
王智和王鑫不去看,王珍就带着两个妹妹去了。
远远地看到刘二牛家,好吧,凑热闹的不仅她们几个,村里人围了一圈,很是热闹。
有的人手里还拿着去地里干活的工具,看着栓子和吴叔他们几个在商量这房子怎么盖。
“二牛,不错嘛,这新房子是要盖茅草的还是茅草的啊?别回头又塌了。”有一个村里汉子调侃道。
毕竟刘二牛的房子塌了一冬天,也没再盖起来,房顶都成地毯了。
“你少打趣我,我这次是要盖砖房,嘿嘿。”刘二牛也不恼,笑着回应。
周围的人沉默了一会,都开始小声嘀咕起来,他们知道王家有给赵大柱和刘二牛开工钱,没想到工钱这么高,已经能盖砖瓦房了,算下来一个月怎么也要七八百文了。
刘二牛一个十五六的年轻小伙子在镇上当伙计的话,也就三五百文顶天了,不得不说他们羡慕了。
这时候有人看到王珍她们过来,一个胆子大的汉子的说道:“刘二牛你的财神爷来了。”
周围人开始哄笑。
王珍也听到了这话,想了想向那人,又扫视周围的人。
那人和看热闹的被看得有些发毛,他们还记得王珍几个孩子过年和田桂花打架的事情,这几个孩子不好惹。
王珍看到这些人的表情变化,有些无语,自己很吓人吗?很不讲理吗?是不是要向村里人展示一下自己也是很善良的一面呢?
想到这儿,王珍说道:“既然这位大哥都说我是财神爷了,我也就努力当一回,大柱哥和二牛哥家盖房子用砖瓦的钱我就付了。”
王珍这句话惊到了周围所有人,包括赵大柱和刘二牛还有栓子和吴叔他们。
两所院子,就算一家只盖一间房子,两家加起来也要三四两银子,他们敢说除了王珍家,他们没有一人掏的出来。
现在春天青黄不接,县里发的救济银子都快见底了,饭都快吃不上了,哪里还有闲钱建房子。
刘二牛走过来,小声说道:“东家不用你破费的,我有钱够盖房子的。”他知道王珍对自己人从不亏待,从每天的吃食就知道,顿顿有荤有素。
正是因为如此,他知道不能贪心,人还是要知足的。
王珍哪里不知道刘二牛和赵大柱所想,也正是他们知足,所以干活从来不含糊,这样的人值得她付出。
“二牛哥,大柱哥你们可别推辞,你们一推辞,我还不知道你们什么能够娶上嫂子呢。咱们村盖砖瓦房的越多,到时候媒婆才愿意上咱们村子,也让外人看看咱们镇西村不像外头说的那么穷。”
王珍的话说到赵大柱和刘二牛心里,也说到周围其他人心里。
流民里活下来的壮年汉子最多,老的小的很难熬过去,年轻姑娘流年间想要活命很多都被卖了,甚至自卖自身也有个依靠。
这镇西村多得是没娶媳妇的甚至没了媳妇的光棍汉,适龄姑娘却没有。
周围的人此时对王珍多了一丝钦佩,还有感动。
王珍见刘二牛没再说什么,问量地方的吴家父子,“吴叔,你们商量的怎么样了,我已经定了一批砖瓦,后天就送过来。”
吴家父子从王珍刚才的话刚回过来神,又听到王珍已经定了一批砖瓦,这办事能力,还有思虑周全,怕是很多大人都比不了吧。
栓子爹说道:“你这女娃不得了,栓子打算盖一间,盖成你家那样的,已经量好了。”
王珍家是一间砖瓦房,围了土胚墙,厨房是搭的棚子,如果是赵大柱和刘二牛这样的光混汉一个人住倒也可以,只是以后成亲,或者有客人来,就住不开了。
村子里盖一次房子不容易,有的人一辈子可能就盖这一次,王珍的打算就会长远些。
王珍说道:“吴叔,盖三间吧,中间一个正厅,两侧是人住的房间,来个人也好接待,这样也好些。”
这样当然好了,住着也舒服,就是费银
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子啊,周围的人都开始替王珍心疼钱了。
赵大柱说道:“用不着那么多间的。一间就够了,就算娶媳妇也够了。”说到娶媳妇,一向稳重的他有点脸红。
“这事儿我决定了。”王珍直接拍板。
栓子说道:“还有一件事就是,现在春耕,出来做活的少,你看要不要在村子里招些人。工钱也能便宜些。”说道最后刻意压低了声音。
王珍觉得可行,说道:“你们就看着办吧,吴叔办事我很放心。”毕竟建房子不是王珍的专长。
吴家父子对于王珍的信任很是高兴,出来做事最怕遇到指手画脚的人家。
最后有六个看热闹的壮年汉子被挑中,很是开心,一天十二文钱,还包早上和中午两顿饭,做饭的也是村里的两个妇女,一天十文钱。
这个热闹没白看,毕竟镇西村一人只有两亩地,别村的人忙,他们可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