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龙腾股海 第三十三章 中岳传奇

《龙腾股海》第三十三章 中岳传奇

作者:渤海君子 字数:5923 书籍:龙腾股海

  第三十三章 中岳传奇

  一、嵩山奇峰与股价新高

  出了三皇寨,下山途中,在吊桥头小憩。四顾而望,只见中岳嵩山群山耸立,层峦叠嶂,风生云起,松涛满谷。张小山临崖而立,不禁吟唱起初唐诗人宋之问的《下山歌》: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可见宋之问也是一个多情种子,只不知他当年所携的佳人是否有吴玫靓丽。张小山心里想到吴玫,便觉一阵香风袭来,原来吴玫已站到了他的身旁。

  杨满仓呼吸着森林里独有的富含氧离子的新鲜空气,才学习了禅师秘传功法的他产生了练功的欲望。是啊,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坏境,在这里练一次功,可抵在山下练一个月。于是,他拉住老婆张春桃,夫妻同练起来。

  张春桃练起功来很是投入,忘记了王兰交给她的重要“使命”,吴玫这才得以有机会和张小山单独相处。自打踏足中原以来,张春桃总是时时处处“粘”着吴玫,使其不能直接接触张小山。当然,她采取的方法非常巧妙,让人看不出什么破绽,更谈不上提出什么异议,就连知道她心思的杨满仓也不好说什么。

  因王兰把后院护得很牢,吴玫本不再有什么非分的企图,但她心里却总也割舍不下张小山,有种“恨不相逢未娶时”的遗憾。只要张小山在场,她就本能地往其身边凑,离得越近,就越感到身心愉悦。就像现在,张小山周边好似有一股强大的磁吸力,吴玫不由自主地被吸了过去。

  吴玫几乎贴身站在张小山身旁,不仅如此,还好像害怕不远处的悬崖似的,紧紧抓住了他的胳膊,张小山则勇敢地站立不动,俨然成了身边美女的依靠和保护神。此情此景,就算张春桃看见了,又能说什么呢?

  一对“有情人”并肩站在山峦之上,遥望着嵩山山脉那林立的一座座奇峰。张小山刚才的小声吟唱显然被吴玫听见了,她心怀甜蜜的说:“小山哥,你这首诗是为我而作吧?”张小山闻言一愣,是啊,宋之问的《下山歌》多么贴切此情此景,难怪吴玫以为是为她而作。他怕引起吴玫进一步的误会,连忙说:“我哪里作得出这么好的诗歌啊,这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只是时空已然远离,不知他的佳人到底是谁。”

  “会有这么巧的事?明明是在写我们嘛,我不信。”吴玫娇嗔道。

  张小山见吴玫不相信,进一步解释道:“古人描写嵩山的诗歌太多了,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之最。嵩山有七十二峰,每一峰不仅有一个有趣的传奇故事,而且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和一首美丽动听的赞美诗。”

  热爱诗歌的吴玫高兴的几乎跳起来:“真的吗?小山哥。”她指着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座座山峰道:“你知道这些山峰的名字和歌颂它们的赞美诗吗?我太想听了!”

  要说嵩山主要山峰的名字和古人赞美它们的诗句,张小山还真知道不少。他有一个从地质学校毕业的高中同学,原来在洛阳工作,几年前他到洛阳时,这个同学曾陪他嵩山一游,二人兴趣爱好相同,彼此唱和,至今记忆犹新。因此,吴玫的要求并没有难住张小山,只见他指点江山,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

  “你看,那是玉镜峰。它那壁立如削的峰顶就像一面镜子。有诗赞道:皎皎冰盘营百围,广寒宫殿见依稀。春山万叠浑如洗,浮翠光中一镜飞。那似巨龙卧在天地间的是卧龙峰。有诗云:头角低回藓蔓封,蛇蜓端似卧真龙。旱干岁祷多灵应,时见油云出此峰。那是老翁峰,你看是不是像一个耄耋老者?也有诗形容:翳雾埋云皓首翁,难将书院考前踪。商山羽翼朝家后,化作中天一石峰。”

  “是啊,真像,刚好那山峰顶上有一朵白云,活脱脱就是一个白首老翁。小山哥,我也发现了,那边有一座山峰像极了一把宝剑,应该是宝剑峰吧?”吴玫手指远处,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

  张小山顺着其手指的方向望去,果见一峰似宝剑直插云霄,他想了想说:“那应该是卓剑峰,描写它的是这首诗:一峰卓立列嵩中,紫气腾腾射斗虹。昨夜洞宾经过此,却遗长剑倚崆峒。这些山峰是以其外形而得名,还有一些山峰是以其座落的方位而得名,也有赞美它们的诗歌呢。你想知道吗?”

  “太想知道了,越多越好。小山哥,你快讲!”吴玫崇拜的星眸射向张小山。有时候,知识渊博还真能吸引到“粉丝”啊。

  张小山搜索了一下记忆库,指着西北方的群峰说:“那里有望洛峰,意思是登岭可见洛阳。有诗道:凭高懒上三山顶,望远偏惊两月空。试向此间登眺处,洛阳形胜在嵩中。还有峰顶高明,日光毕照的太阳峰:榻摇经影来山麓,锡柱晴光出岭头。独步高明时正午,顷令万壑失阴幽。有适合登临观赏日出的少阳峰:晓星才撤曙方明,乘兴探奇陟少陵。忽觉丹霞来袭体,不知旭日自东生。”

  连诵三首诗后的张小山还在搜肠刮肚寻找新的诗词,忽听见身后传来杨满仓的声音:“小山,可以走了,坐索道可能还要排队。”原来,杨满仓夫妇已练功完毕,站在他们身后有一会儿了。张春桃起先看见他们好似卿卿我我,有些替王兰着急,后来听见他们只是欣赏群峰谈论诗歌,便放下了心。

  过吊桥,经栈道,坐索道,一路下来,各处美景自是互不相同,却也不必赘述,留点想象空间待读者诸君日后亲临体验。

  却道杨满仓夫妇虽然在半道练过养生功法,但毕竟年龄不饶人,颇有些困乏,于是商议今天到此为止,明天再专程游览参拜少林寺。

  正待定晚上到哪里下榻时,杨满仓的电话响了。原来是证券公司营业部打来的,只见才受禅学熏陶过的杨满仓平静自然地接通电话,准备听到不好的消息。因为一向行事谨慎的杨满仓出发前曾请营业部特别关注一下他的帐户,如有突发利空便及时告知,以防出现深度亏损。这两天游兴盎然,竟然完全忘掉了还有股市这么一回事。

  但让杨满仓喜出望外的是,营业部告诉他,他重仓的长安汽车今天(2003年2月26日)逆市上涨,股价最高曾达到9.37元,收盘价9.28元,高出其成本价2元多,已经有了30%左右的涨幅,建议其明天止盈卖出,落袋为安。

  杨满仓高兴地对张小山说:“小山,是好消息。长安汽车涨到了9.28元,营业部建议我落袋为安,你看呢?”

  张小山认真想了想,说道:“我研究过长安汽车股价的历史走势,9.28元应该是它二年半以来的新高,这说明有超级主力资金和我们一样看好它不断变好的基本面,在不断进入,从而不断推升股价,使其突破前期高点,解放了长达二年多的所有套牢盘。这样的话,你说主力的目标会仅止于此吗?说不定我们盼望已久的主升浪就要来了,如果此时下车,岂不可惜?今天是26号,快到3月份了,离公布年报已为期不远,‘非典’疫情目前还不明朗,以后如何发展谁都无法预判,主力如果不趁此空档期发动年报预增主升浪,将会错失良机。如果我是主力,就一定会适时启动主升浪。”

  杨满仓听了,颇为赞同地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你这一说倒提醒了我,我们现在不仅不应该卖出长安汽车,而且如果手中无股或轻仓的话,反而应该买入才是。为什么呢?炒股理论上有这样一句话,买股就要买创新高的股票。创新高的股票为什么值得买入呢?首先一点,你刚才也说了,就是它解放了长达数年甚至历史上所有的套牢盘。主力资金既然敢于这么做,就说明这只股一定有强大的利好在后面支撑,主力既然投入了重金,将所有的套牢盘都解放了,那他的目标,也就绝不仅仅是为了刚刚创新高后的那一点利润,而是后面还将有的高额利润。这就如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主力庄家在解放了所有的套牢者之后,就要开始为自己谋福利了。第二点,就是股价创新高后,它的上档就没有了历史压力,是一片广阔的蓝天,主力拉起来反而轻松。这是因为一些意志不坚定者,早就在该股冲击历史高位的过程中,逐步下车了。当一只股票冲关时,面临的阻力是很大的,再者,主力为了洗盘的需要,也会在这一带反复折腾,将绝大多数跟风者赶下车。所以,创新高后的股票,浮筹反而减少,主力拉升起来反而轻松。就拿我们现在持有的长安汽车来说,在大盘去年相当弱势,今年也并不算强势的情况下,创出两年多来的新高,没有强大的主力资金在后面推动是不可能的。而且,它看起来虽然比底部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但目前价位并不算高,还不到10元。其实,股票的价格在什么位置并不重要,其成长性能否支持股价继续上扬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长安汽车既有主力资金强力介入,成长性又好,上档又无压力,我们要做的事就只有一件,那就是按你说的,按兵不动,等主升浪!”

  不愧是久经股海历练的老股民,杨满仓一席话,那是一套一套的,更加坚定了张小山、吴玫还有他自己继续持有长安汽车的信心。

  二、黄泉认母与断臂求法

  股市的问题解决了,接着商定当晚的下榻休息地点。

  股票涨了,杨满仓更加高兴,他让张小山新找一个有特色、上档次,离少林寺不太远的休憩场所,好好用餐后休息一晚,养足精神后明天好好游览参拜少林寺。杨满仓连说几句好好,虽然一身疲惫,但情绪高昂,果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张小山听了杨满仓提的要求,笑道:“这个太简单了,在三皇寨森林公园境内就有一个特色农庄,还是一处古迹。几年前,我在洛阳搞地质研究的高中同学安排我住过一晚,距离此地不远,我们步行前去应该刚好到吃晚饭的时间。”

  大家都高度信任张小山,二话没说,便随之徒步前往。植被丰富的嵩山山麓,绿荫匝地、微风和煦、空气清新,沿着旅游公路缓步徐行,真是绝佳的享受。途中,张小山和张春桃聊起佛教与孝道的话题,张小山说:“我想起来了,这个农庄所在地原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的一处行宫,后人把这座行宫取名为天蚨园。历史上著名的颖考劝孝,掘地见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张春桃听说有孝道故事,很感兴趣,要张小山详细讲一下。

  于是,张小山便讲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孝道故事:“春秋初期,有个郑国,都城就在河南新郑。国君郑庄公出生时先出脚后出头,其母亲大为受苦,在当时被认为大逆不道,差点被丢弃,其父王郑武公怕无人继位,勉强把他留了下来。后来,他母亲又生了一个儿子,又是顺产,长的又好,便十分偏爱。偏爱到什么程度呢?郑庄公以长子身份继位后,其母姜氏竟然帮助小儿子谋反篡位。但天不遂人愿,没有成功,小儿子自刎而死,郑庄公一怒之下把母亲从京城赶到嵩山脚下的颖地,并发下‘不到黄泉,永不相见’的誓言。”

  吴玫听到这里,忍不住说:“这个郑庄公并不孝啊。他母亲虽然不对,但他自己也并没有宽容他的母亲啊,只是没杀她或逼死她而已。”

  张小山笑道:“你说的很对。当时郑国有个叫颖考叔的相国和你的想法一样,他认为母亲虽然不像母亲,但儿子却不能不像儿子,并决定劝谏国君孝敬母亲,收回成命。有一天,颖考叔随郑庄公到行宫天蚨园打猎,他趁机抓了几只怪异的大鸟送给庄公。庄公问:这是什么鸟?他说:这是猫头鹰。它白天看不见泰山,夜晚却能明辨秋毫,明于细而暗于大。才出壳时全身只有一点细细的绒毛,耳目紧闭,全靠母鸟哺养,长大了却啄食其母,真是不孝之鸟,所以我就捕捉了一些来吃。庄公听了心有所感,沉默不语。这时,刚好又有人送来一只蒸羊,庄公便割下一条羊腿赐给考叔,考叔撕下羊肉后并不吃,而是放到袖袍里。庄公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我从小家中贫困,母亲把好吃的都喂养了我,她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我要拿回家去给母亲吃。庄公听了,流露出难过的神色,他的心终于被打动了。”

  “那庄公就要马上收回成命,接回母亲了?”张春桃高兴地问。

  “没那么简单。我刚才讲过,庄公发过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就是说在黄泉路上才能与他母亲再见面。古人可是十分重誓守约的。”张小山摇了摇头。

  “那怎么办呢?”吴玫替古人着急起来。

  张小山笑了笑:“听我接着讲啊。考叔见庄公动了思母之心,便趁热打铁,告诉了庄公其母亲在生他时几乎难产而死所受的苦难。庄公在王府长大,养尊处优,哪里知道这些啊,听了自己出生的经过,完全原谅了母亲,深为后悔自己发下绝誓,今生再不能母子相见。考叔见庄公又后悔又为难,便出了一个既不违背誓言又能让庄公母子重新相见的主意。他献计在天蚨园附近挖了一条大隧洞并引出泉水,名之日黄泉,再安排庄公母子在隧洞中黄泉边相见。郑庄公与其母亲见面后,两人抱头痛哭,互相把对方的不是忘到了九霄云外,自此母慈子孝,被后人传为佳话。这就是‘二十四孝’之一,历史上有名的‘黄泉认母’的故事。郑庄公知错能改,勇于纳谏,超越爱恨情仇,使母子亲情得以回归,使传统孝道得以弘扬,这也是郑庄公能成为春秋‘小霸’的原因之一。”

  张小山讲完,在一旁默默倾听的杨满仓说道:“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作为君王尤其不易。看来我们在这忠孝之地下榻,算是找对地方了!”

  旅途劳顿,一宿好眠。第二天清晨,四人早起,与大自然亲近一番后,按照吴玫的提议,从少林寺古石牌坊开展游览。吴玫知道,古迹的年代越久远,张小山越能讲出诗词、对联、故事,她是在借机为入职旅游公司做准备啊。

  果然,在镌刻有“天下第一名刹”的老石牌坊前,张小山找到了话题:“这座三门四柱三檐的石牌坊可以说是少林寺的标志性建筑,除了牌坊顶端正中睥睨天下的‘天下第一名刹’题字外,左右两侧的‘禅宗祖庭’和‘武林圣地’也阐明了少林寺的特色。牌坊前面的楹联‘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声悠’说明了少林寺所处的地理位置,牌坊后面的楹联‘九年面壁开禅祖,五百僧兵留义地’则记载了少林寺最重要的历史。”

  “天下第一”还真有一股震慑人的气势,连不信佛的吴玫都流露出朝拜的神情,随大家静静地观赏,以致忘记了拍照留念。

  过了牌坊来到少林寺前的山门广场,这里有东西石牌坊、石狮、旗杆等。广场上有密布的柏树林,使少林古刹显得更加神秘而古朴。

  山门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明代二柱单楼式石牌坊,两座牌坊上都有对联,四人情趣相投,伫足欣赏起来。只见东边牌坊外侧的对联:“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心传言外,十方法教是初元。”横额为“祖源谛本”。内侧只有横额“跋陀开创”四字,没有对联。西边牌坊外侧的对联:“心传古洞,严冬雪拥神光膝;面接高峰,静夜风闻子晋笙。”横额是“大乘胜地”。这座牌坊内侧也有对联:“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六六玄峰,翠耸光连万壑云。”横额为“嵩少禅林”。

  张春桃是女居士,在郢州报恩寺受佛教浸淫多年,对汉传佛教故事有所耳闻。她问道:“小山,那座新牌坊对联中的‘一苇渡长江’和这座古石牌坊对联中的‘雪拥神光膝’应该是两个有名的佛教故事,但我记不十分清楚了,你能讲讲吗?”

  张小山笑道:“不错,这是大乘佛教两个最为有名,也是和少林寺有关的传奇故事。看,真正的少林寺到了,我们进去边参观边讲吧。”他指了指悬挂于少林寺寺门之上,清朝康熙大帝亲笔题写的“少林寺”三个大字。

  四人进入寺门,在逐一参谒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立雪亭、塔林等诸处佛殿、遗迹的同时,张小山边拜佛边讲起佛教故事,倒也别有意味:

  话说禅宗初祖达摩自印度到少林寺始传禅宗之前,先到了南朝的都城南京并和梁武帝萧洐谈佛。萧洐也是佛教信徒,主张自我解脱。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度众生。由于二人的主张不同,谈论起佛事时总是话不投机。达摩感到南京不能久留,便告辞萧洐,北上弘法。当时,南京有一个神光和尚得知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便去追赶达摩求法。当达摩走到长江岸边时,只见水域茫茫,不见渡船,江边坐着一个老妇,身旁放了一捆芦苇,好像也在等船过江。达摩上前,恭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老人点头,顺手抽出一根芦苇递与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将这根芦苇投至水上,此时,神迹出现,只见芦苇陡然变粗变长,达摩从容踩在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这时,神光正好追到江边,看到达摩用一根芦苇就渡过了长江,情急之下,也不管自己功法深浅,抱起老人身边那捆芦苇,扔到水中,也想学达摩踏芦苇过江,却掉到水里成了落汤鸡。老人笑道:“达摩以礼化缘,我才助他过江。你无礼抢我的芦苇,该你有此一小难。”说罢,转瞬间悠然不见,浩荡的江边空无一人。

  神光见达摩有菩萨相助,对其更加敬佩,下决心拜师学法。他一路追到少林寺后,请求达摩收其为徒,达摩不知他有无诚心,婉言拒绝。神光拜师的意志非常坚定,达摩面壁坐禅时,神光便侍立其后,精心照料,形影不离。那年12月9日夜,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神光仍照常侍立不动,半夜过去,积雪埋到了他的膝盖。达摩坐禅结束后问神光:“你怎么在雪中久立不去?”神光答:“只求大师为我开示无上妙法。”达摩道:“诸佛为求真理,不惜牺牲一切。如来无上妙法非同世俗学问,需要具备能行难行、能忍难忍的毅力,以及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的恒心,方可学修。你凭这点小苦功,就想求得佛法吗?除非天降红雪。”神光闻言,毫不迟疑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上的积雪。这时,如来佛祖显灵,将一件红色袈裟抛向东土。瞬时,整座少室山霞光四射,红雪遍地。此情此景感动了达摩,遂收神光为徒,为其取法名“慧可”。

  后来,慧可继承了达摩的衣钵、法器,成为禅宗二祖。

  张小山讲完这个故事时,正好参观到了立雪亭处。大家伫立亭旁,思绪万千,久久不忍离去。

  张小山们从神光“断臂求法”的执着精神里领悟到了什么呢?对他们的股海之路会有所裨益吗?后文将为您解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