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庶女的日常 22 盼望

《庶女的日常》22 盼望

作者:狐酒 字数:2654 书籍:庶女的日常

  小修一下

  从夹道进了乐志堂的后门,右拐又进了一道小门,就是前院书房所在的小院,说是书房,其实并不比她的院子小。

  曼春说明了来意,唐辎有些吃惊,抬眼看看站在廊下等待的童嬷嬷,“这是你自己的主意?”

  父亲不会是怀疑她在童嬷嬷的鼓动下才写的信吧?

  曼春心里其实忐忑得很,话说的再好听,想必也是瞒不住父亲的,她也只有恭顺再恭顺,让父亲看到自己的诚意。

  曼春两手紧扣,紧张地笑了笑,刻意放缓说话的速度,“这两天看到姨娘留下的首饰忽然想起来的,问过童嬷嬷才知道家里和那边来往也不多,听说他们那边也是诗礼传家,以前是我年纪小,家里事用不着我问起,如今要是知道了还当不知道,充耳不闻,倒要让人觉得我无礼了。”

  唐辎看着好像满腹心事的女儿,垂下眼睛考虑了一会儿,“毕竟是亲戚,倒也没什么,只是多年没有联系,却不是单单叫个人送封信这么简单,回头我叫人备些土产、表礼,连同你的信一起送去。”

  女儿此时的表现是为着什么,他心知肚明,倒不是反对女儿这样做,相反,那些被规矩管得半点自己的想法也不敢有的小姑娘更让他看不上,不过……事先一点口风都不露,这丫头是不是太有主意了些?

  她莫不是……对家里有了怨怼?

  唐辎扫了一眼桌子上的信,道,“我一会儿还有事,你先回去吧,好好吃饭用药,不许睡晚了。”

  曼春心里一紧,福了福身,抬起头看着父亲,面上越发的驯顺,“父亲也好好保重身体,不要累着自己。”她腼腆的笑笑,像是在为难,又像是在撒娇,“是我任性让父亲为难了,本来要是只有嬷嬷的家信,随便托个船上的行商捎去就行了,可我一想到叫个陌生人拿着我的信,就……反正觉得心里不舒服。”

  唐辎点了点头,神色和缓了些许,“你做的对,既是你的亲笔信,就不可随意交给外人。不过,你那个养娘怎么想起往家寄银子?以后你不打算给她养老吗?”

  曼春疑惑地歪歪脑袋,似乎根本就没想到“养老”这回事,唐辎正想着“果然是这样,童氏照顾得再好,也不妨碍她有私心”的时候,就见曼春忽然一脸的恍然大悟,“叫父亲这么一说,我好像还真没想过,不过她是我的养娘,早就说好了要一直陪着我的,她要是想她儿子,让她儿子来服侍她就是了。”

  “嬷嬷怕她儿子成家的钱不够用,就想把父亲赏她的银子捎回去些——我就跟她说,‘这么多银子,万一给你带信的人贪财昧下了怎么办?不如看看家里有没有人回京城,顺便拐个弯儿就捎回去了’,嬷嬷还怕人家说闲话,要我说那有什么?都是要送去青州,一封信是送,两封信也是送。”

  曼春笑容里藏着狡黠,“先前我院子里伺候的小五给我拿了些果丹皮,酸酸甜甜的,听说就是托家里回京城办事的人捎回来的,那不也是顺道么?”

  唐辎面上露出了笑意,这个小女儿已经十岁,是个半大姑娘了,这样半懂不懂带着点儿小狡黠的天真不知事,倒也可爱得很,“你爱吃这些,回头叫人从京城再捎些回来就是了,我平日忙,你要什么东西,就派人到前院说一声。”

  曼春笑着点头,带着点小兴奋,说道,“我院子里的人要做新一季的衣裳,屋里还缺个屉柜,就跟守信家的说要找裁缝和木匠,今儿她都给找来了,事情也已经办妥了……谢谢父亲关心!”

  唐辎轻咳一声,“我是你父亲,谢什么?”

  他暗暗思量,这孩子明明是个有礼的,是了,王氏这个嫡母做的不好,她自然就惦记自己的生母,爱屋及乌,想跟生母的娘家亲近亲近也没什么。

  “父亲忙吧,我回去了。”

  不等唐辎细想,见女儿这就要走,他赶紧又叫住了她,“等等!”

  “父亲还有什么事?”

  唐辎一时语塞,左右瞥了两眼,看到书架,他清清嗓子,“我有东西要给你。”走到书架旁翻了一会儿,找出一本字帖来。

  曼春接过来,看看封皮——《四体千字文》。

  唐辎道,“先练楷书,等练出筋骨来再写别的。”他顿了一下,“每日认真写一百个字,我要查的。”

  于是曼春领了一堆纸笔和字帖回去了。

  童嬷嬷直到回了院子才小松了一口气,要是让老爷觉得她在背后挑唆姑娘,有多少功劳也不够抵的。

  姑娘今天的表现真是出乎她的意料。

  曼春洗了脸,童嬷嬷帮她把袖子放下来,“姑娘以后常常像这般跟老爷多说说话才好,做父母的没有不喜欢儿女孝顺的。”

  曼春勉强笑了笑,打了个哈欠,“知道了。我有些冷,要躺一会儿,等晚饭好了嬷嬷再叫我。”

  曼春躺在床上闭着眼睛,觉得浑身累得很,心里也好像压了块大石,如今父亲是她的依靠,可她和父亲情分浅,说话做事总得小心再小心,尤其像今天这种非分的要求……虽然在父亲那里只待了一小会儿,可是离开书房后她却感觉好像打了一场仗似的精神不济。

  若是有一天,她能自在的过自己的日子,不需动辄看别人的脸色,该有多好!

  二姑娘的疲惫童嬷嬷看得明白,虽心疼她却也是没办法,悄悄抬步去了厨房,告诉宋大家的今日姑娘晚半个时辰用饭。

  宋大家的小声问,“姑娘又不舒服了?”

  童嬷嬷道,“那倒不至于,就是还没养好,容易疲乏,说是要睡会儿。”

  童嬷嬷怕二姑娘晚上走了困,不敢让她多睡,到了时辰就把她喊起来了,也不要她下床,在床上放了个炕桌,一碗喷喷香热乎乎的上汤火腿冬笋面,配上几道清爽小菜,吃的曼春出了一层薄汗。

  曼春休息了一会儿,不打算睡得太早,就叫小屏,“咱们搬家的时候收拾的那一大包络子呢?”

  小屏想了想,“好像……放柜子里了?”

  之前搬家的时候收拾东西,翻到了一包袱已打成的络子和些许配好了色的绦子,这些东西倒叫曼春想起了她这场病的由来:年前腊月的时候,太太叫人给她们送来了一大包丝线和绦子,叫她和童氏打出二百条络子,说是年节时要赏人,只是给的时间太紧了,太太要的络子数量多又花样百出,还不许有重复的,一天下来也打不了几条,只好熬夜通宵干活,有时困倦已极,便靠着床栏歪一会儿,泉州的冬天虽不下雪,却湿冷得很,疲累交加,一来二去便冻病了,童嬷嬷帮她熬了几服药都不管事,想请个大夫,报到太太那里也是不轻不重的推回来,直到后来她病得人事不省……

  童嬷嬷见二姑娘又把这些遭瘟的东西拿出来看,连忙道,“我的姑娘,还看这个做甚,快好好歇着!”

  曼春道,“这些本是太太打算过年时赏人的,索性到现在也没人再提这回事,不如把它卖了,换些银子来。”

  童嬷嬷知道她不是要继续打络子,放下心来,“那也等你养好了身子再说,”看看包袱,童嬷嬷有些迟疑,“万一太太再叫人来要……”

  “年都过去了,总不能明年再拿出来用吧?没得晦气。”曼春笑笑,“她不会提的,她要敢提,我就去找老爷告状,除非她想挨老爷的骂,如今她恐怕也只当没这回事儿呢。何况……”曼春摇了摇头,“不管了,只管卖了就是,真有人问起,就说我看到那些络子就头疼,已然让人扔了。谁还要让我赔银子不成?”

  这话说得童嬷嬷也松快了几分,嘱咐小屏,“听到没有?要是有人来问起这些东西,你就说姑娘年前打络子打得头疼,早让人扔了。”

  当初小屏也跟着打络子打了好些天,时常跟着熬到半夜,对这些东西也是满腹怨气,当即应下,“嬷嬷放心,谁来问我都这么说。”

  童嬷嬷拿起一个缀了缨络的福字方胜,叹道,“可惜年已经过了,多半卖不到好价钱了。”

  这些都是她们辛苦做出来的,要是贱卖了,总觉得不甘心。

  小屏忽然道,“不如去番人多的铺子问问看?”见二姑娘和童嬷嬷都看她,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踢踢鞋尖,“跟嬷嬷去店里买纸的时候我听那里的伙计跟人说,那些番人买的东西虽然咱们看着寻常,却是他们那里没有的,就图一个稀罕。我想……那些番人的女子未必会编咱们这里的络子,咱们的络子又好看……”

  曼春和童嬷嬷对视了一眼:这倒是可以试试!

  当下商议定了,挑了三十个花样不同、编得精巧的,用布包了,童嬷嬷道,“明后天没什么事,我去试试。”

  曼春抿着嘴笑,“嬷嬷到时候别忘了跟人讲价。”

  童嬷嬷嗔了她一眼,笑叹道,“但愿能顺利些,要是能卖个好价钱就更好了,也不枉咱们费的那些工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