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贵女谋略 第八十三章 战事

《贵女谋略》第八十三章 战事

作者:徐如笙 字数:4438 书籍:贵女谋略

  冯逸荃心中一凛,赶忙应下了,杨敏之也在出宫后迅速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安成郡王和徐景焕,安成郡王愕然:“皇祖父真的要收拾皇叔了?”

  杨敏之踌躇道:“所以我在犹豫要不要把咱们手里掌握的证据一起递出去?”

  安成郡王也有些不知所措,和杨敏之一起看向了徐景焕,徐景焕沉‘吟’片刻,想到了徐妙筠写给他的那封信,信上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也许,这真的是个机会。

  可君心难测,谁知道皇上是真的打定了主意要收拾端王还是只惩戒一下以示警告?毕竟皇上宠爱端王这么多年,不可能因为一本账册就真正生分起来。

  犹豫半响,徐景焕还是道:“再等等吧,这个证据一拿出来,定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我觉得我们还没那个能力去应对那种局势,万一皇上不信,反说是我们陷害,那么就都完了。”

  杨敏之叹气:“这个证据握在我手里,我也是吃不好睡不好,巴不得赶紧‘交’出去。”

  徐景焕微微一笑:“不要着急,现在着急的应该是端王,咱们且看他如何应对,若是他真的把皇上糊‘弄’过去了,那咱们也没什么好说的,若是他越折腾皇上越生气,那便是咱们的机会了。”

  安成郡王叹气:“事已至此,皇叔能有什么对策呢?顶多在皇祖父面前哭一场,皇祖父心软了,这事也就过去了。”

  还真让安成郡王猜中了,户部查账结束后,共有几百万两银子的亏空,皇上当着几位阁老的面把账本摔到了端王脸上:“你还真是敛财有道!”

  可皇上毕竟给端王留了面子,等到遣退几位阁老后才质问端王把银子‘花’哪儿去了,端王支支吾吾半天,说自己在京郊修了个园子,‘花’了不少钱。

  皇上气的要命。端王便哭着磕头认错,说自己是脂油‘蒙’了心,耽于享乐,皇上过了那一阵,那就慢慢气平了,可到底免了端王好几项有油水的差事,还让他去先帝陵墓守陵。好好反省反省。

  端王这次难得听话,乖乖的收拾包袱去了孝陵。可没等他到地方,又被皇上召回来了,原因是西北又起战事。

  安成郡王的书房里一片寂静,徐景焕,张飒,董子澄,唐翼然,杨敏之坐在下面一溜椅子上,都是眉头紧皱,安成郡王道:“皇祖父看了兵部的折子大发雷霆。埋怨皇叔把岳离调回来的不是时候,皇叔却说,他也看了边关送来的加急文书,只是几小股鞑子四处游‘荡’,文书从边关送来也要十几天。说不定如今已经被镇守古城关的宋三奇扫平了,可皇祖父却说,战场上的事情说不准,瞬息万变,说不定古城关的百姓正受鞑子践踏呢,立刻叫岳离回去,昨天岳离已经领命离开京城了。”

  张飒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宋三奇就是三十年前平‘乱’苗疆的宋汾吧。”

  安成郡王点头:“宋汾是他的原名,原先只是镇守云南的一个小副将,当年苗疆叛‘乱’,他带领手下的兵最先到了那儿,立下三战三胜的功绩,等朝廷的兵到时,几乎只剩下扫尾工作了,皇祖父很高兴,给他赐名叫宋三奇,他那个时候其实也只有二十出头,如今要五十多岁了,不知道是不是宝刀未老。”

  张飒点头:“我小时候见过一次,人倒是十分耿直,不过他之所以去西北戍边,都是端王爷一手提拔的,听说他对端王十分感‘激’,很是忠心。”

  董子澄嗤之以鼻:“叫他去西北戍边还高兴成这样?真是傻子。”

  唐翼然道:“你不知道,自打先帝平定西北,西北一直相安无事,与去说是去戍边,倒不如说去历练两年,到时候回来便是二品以上,端王推荐他去西北,他已经上了年纪,到那儿呆两年回来身份立刻就不一样了,怎么能不感‘激’呢,倒是可惜了,临了临了摊上了这样的事。”

  徐景焕和杨敏之一直没吭声,安成郡王先看向了杨敏之,问他的意思。

  杨敏之道:“皇上已经决定出兵了,运送粮草的事‘交’给了端王,我倒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倒不如请郡王出面推荐几个人去西北,若是此战平定,也能捞个军功,到时候也有资格与岳离王恒等人一争高下了。”

  安成郡王点头:“父王也是这个意思,一会你把他们的履历‘交’给我,我亲自向皇祖父求情。”

  徐景焕没说话,他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可细细一想,又说不出来。

  先是端王把岳离调了回来,然后是端王被查出贪污,被皇上处罚,紧接着西北便出事,岳离又回去了,那么端王费心把岳离调回来岂不成了白费功夫?

  或者是自己多心,西北出事是端王意料之外的?又或者,这场战事压根是端王子虚乌有杜撰出来的?

  他掌着兵权,兵部的人对他言听计从,只要做的隐秘,没有人会怀疑,只要西北战‘乱’又起,皇上就要倚重这个儿子,那么端王贪污的事情也就被抹去了?

  徐景焕觉得,端王那个人,很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可毕竟事关社稷,皇上已经决定出兵了,万一到时候漏了馅,端王也没那个能力承受皇上的怒火,说不定比现在更糟,这么一来,徐景焕反倒不敢肯定了。

  他虽然做事果决,但是又十分小心谨慎,安成郡王见他如此犹疑,心中一动,道:“可是有什么问题么?”

  徐景焕摇摇头,反而问杨敏之:“西北那边的文书是谁送来的?”

  杨敏之略微一惊讶,迅速道:“是宋三奇的亲笔,只说是小股鞑子流窜,并未说战况。”

  安成郡王道:“你是怀疑这件事是假的?”

  徐景焕点头:“不过事关重大,我倒不敢肯定,让人疑心的是怎么就那么巧呢,这边端王受罚,那边西北战事起,端王又被赦免了。”

  安成郡王也陷入了若有所思。张飒想了想,道:“不管是真是假,我们都要当成真的,万一是假的,也和我们没有相干,万一是真的,错就全在我们了。依我说,倒不用把咱们预备的人选都送过去。万一是假的,说不定赔了夫人又折兵。”

  安成郡王点点头,道:“广宁卫和宁远卫是最靠近古城关的,这两处加起来也有一万左右的将士,若是古城关出事,他们不会袖手旁观,依我看,我们兵分两路,一部分人跟着皇叔的队伍去西北,一部分人暗中去广宁卫和宁远卫打听消息。若是真的也就罢了,若是假的,咱们也能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徐景焕点头,算是默认安成郡王的决定,大家又商议了一些细节。这才散了。

  徐景焕回到家中,晏静宜迎上来:“该给妙筠送东西去了,夫君要不要亲自去一趟?”

  徐景焕恍然,随即有些愧疚,这些日子忙起来居然把妹妹给忘了,当即道:“我亲自去一趟。”

  晏静宜笑道:“我好久没见妙筠了,夫君让我也跟着去吧。”

  徐景焕有些诧异,慢慢道:“你又不会骑马,坐马车也够颠簸的,还是在家吧。”

  晏静宜急了,还未说话,徐景焕又道:“你是想见见那个叫大刀的是不是?”

  晏静宜呆住了,第一个念头是夫君怎么会知道?第二个念头是,被他知道了该怎么办?

  徐景焕示意服‘侍’的丫头退下,道:“岳父带你和‘玉’成回江西,为的就是这件事吧?我也是见到大刀才这么猜测的,没想到竟是真的,看来晏家便是大刀所说的追杀他的仇家了。”

  晏静宜急急忙忙辩解:“大伯父没有派人追杀他,我们晏家在江西也是有人脉的,大伯父是听说有个江湖人在打听我们晏家,还提到了我姑母,这才起了疑心,设计把那个人擒住了,那个人一听说姑母早就去世了,便狂‘性’大发,非说是大伯父把姑母‘逼’死的,大伯父也猜到了,这个人可能就是和姑母‘私’定终身的人,恨他让姑母未婚生子,早早的香消‘玉’殒,便把他囚禁在家里,可那个人武艺高强,大伯父没法子,这才请江西知府派了公差日夜守着,谁知没过多久又有一个年轻人上‘门’寻仇,还把大伯父砍伤了,大伯父看出那两个人是一伙的,气的要命,便请江西知府帮忙抓住这个人,可没有打算杀他。”

  晏静宜又想起了那个稍后登‘门’的福慧大师,不知和大伯父说了什么,惹得大伯父勃然大怒,母亲很是替她担心,徐妙筠在惠能寺清修,大刀也在惠能寺,又牵扯上了福慧大师,徐家这边是瞒不住了,便让她留个心眼,和大刀谈一谈,化干戈为‘玉’帛,毕竟是‘玉’成的亲爹,总不能真的成了仇人吧。

  晏静宜想起留在江西未归的晏‘玉’成,沮丧极了,她居然被徐景焕一眼看出了破绽,这下可怎么是好。

  徐景焕却没有像她想的一样流‘露’出什么轻视的神情,反而道:“大刀以为他师父死了,心心念念要报仇,如今既然人没死,赶紧把这个误会说开了也好,让他们师徒早些团聚。”

  晏静宜连连点头,徐景焕又道:“这件事‘交’给我了,你也不好抛头‘露’面,你放心,若是大刀想见他师父,我会派人送他去江西,把这件事好好的解决了。”

  晏静宜这才松了口气。

  徐景焕到惠能寺的时候,徐妙筠正试图劝大刀别离开惠能寺,院子里四五个沙弥团团围着,都怕大刀走了等师父回来不好‘交’代,大刀嘴笨心软,但脾气十分倔,抱着自己的长剑在院子里和诸人对峙起来了。

  见徐景焕来了,徐妙筠满面笑容跑了过来:“哥哥,你来了,你快劝劝大刀,他执意要去江西。”

  徐景焕安抚似的‘摸’‘摸’徐妙筠的头,对大刀道:“我想和你谈谈,等谈完了,你再决定去不去江西。”

  大刀有些迟疑,他对徐景焕不熟悉,在徐妙筠的种种描述中也只认识到徐景焕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可看徐景焕似乎真的有话要说,他便答应了。

  徐妙筠也想跟着听听,却没被允许。郁闷的坐在院子里看着紧闭的房‘门’,和丹桂猜测两个人会说什么,结果这一谈便是一个时辰,等两个人再次出来时,大刀眼睛红红的,向徐景焕拱手道谢。

  徐景焕不以为意,道:“你若是想去江西。我便派个人送你去,若是想留在京城等消息。你们师徒也会有团聚的一天。”

  大刀道:“我要仔细考虑一下。”

  徐景焕便带着妹妹回了小院儿。

  徐妙筠满脸好奇:“哥哥和大刀说了什么?”

  徐景焕不答,反倒岔开了话题:“最近安成郡王常来看你吧?”

  徐妙筠脸‘色’一红,不好意思的低了头,徐景焕看着妹妹的神‘色’便有些恨铁不成钢:“你呀,还是端着点,这么轻易被他哄骗了去,他又怎么会珍惜呢?况且你们俩现在婚事不明,常来常往的也叫人说闲话。”

  徐妙筠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可还是鼓起勇气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徐景焕:“哥哥,我和他在一起觉得很开心。即便是不说话也觉得很高兴,我第一次想,我如果能嫁给他就好了。”

  徐景焕抚额,又是无奈又是气愤。

  怎幺妹妹这么轻易就被哄骗了去呢?

  他道:“你且安心在这儿呆着,现在可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西北战事又起,大家的心思都在这上头,我也忙得团团转,顾不得你了,你要照顾好自己才是。”

  徐妙筠点点头,道:“那端王的事情怎么样了?”

  徐景焕道:“查出了一大笔亏空,皇上知道了十分生气,本来打发端王去守陵以示惩戒,谁知西北出了事,皇上倚靠端王,又赦免了他的罪过,如今岳离已经去了西北,皇上上了年纪,便有些忧虑,正商议着出兵的事情呢,估计端王也要去西北了。”

  徐妙筠道:“不管怎么样,端王一离开,京城也能安静一阵子了,这些都是武将的事,哥哥可别搀和到里头去。”

  徐景焕失笑:“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现在不管文官武官都要为西北尽力,都说富贵险中求,若不是没有十足把握,我还真想去一趟西北。”

  徐妙筠惊吓道:“哥哥你千万别去,你若是出了事,我和嫂子怎么办呢?”

  神‘色’十分忐忑担忧,徐景焕郑重道:“你放心,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我不会拿‘性’命开玩笑的。”又‘摸’了‘摸’徐妙筠的头发:“还要看着我们筠儿出嫁呢。”

  徐妙筠知道哥哥一诺千金,既然说了定不会轻易涉险,这才放下心来,叽叽喳喳说起了惠能寺的琐事。

  文帝所创的景泰之治到如今已经快四十年了,富足安逸的生活麻痹了许多人,导致如今西北一出事,京城便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好像下一刻鞑子便会打到京城一般。

  也是因为这样,大家对西北战事格外关注,宫里面皇上也久违的亲自过问了政事,康王,端王,瑞王世子和安成郡王几个人忙的团团转,内阁的七位阁老轮流值班,始终保持有三个人同时在,这样也好应对紧急情况。

  皇上的意思是不管西北如何,都要派兵,若是战事紧急,那便是援兵,若是敌人已经打退,那便在西北排阵列式,威慑一下鞑子,让他们不敢再犯。

  可端王却头一次和皇上呛了声,说出兵一次劳民伤财,宋三奇便可以轻松对付那些鞑子,颇有些杀‘鸡’焉用宰牛刀的不屑,瑞王世子不方便开口,保持了沉默,康王对这个也不甚懂,皇上便问安成郡王的意思。

  安成郡王道:“自打宋三奇那封文书之后,便再无音讯,战况不明,也不好妄下结论,如今皇叔亲自走一趟西北也好,至于大队人马,先在辽东整装待发,若是情况有变,也能及时应对,这样做两手准备,便可万无一失,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鞑子筹谋已久,宋三奇不敌,到时候失了城池是小,苦的是边关百姓又要流离失所,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修养过来。”

  皇上不住点头:“伯让说的很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东珍,你就亲自带着人跑一趟,无事也就罢了,若有事,你也能当机立断,西北有个主心骨,朕也能放心了。”

  端王无法,只得应承下来,安成郡王便趁机向皇上推荐了几个人才:“都是年轻才俊,皇叔且带着,能用则用,不能用权当让他们见见世面,历练历练。”

  皇上好容易和安成郡王关系缓和,自然满口应下,令端王带着好生教导,端王纵然不情愿也只能应允。

  可临出发前一天,端王却从马上摔下来了,左‘腿’骨折,不能走动,皇上急的要命,端王却不顾‘腿’伤坚持要上马,被皇上拦住了。

  皇上是怕端王不好好调养,也落下不良于行的‘毛’病,可又没法说,最后一锤定音,叫康王代替端王押送粮草去西北,让端王安心养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