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建北宋 0224、 谋远虑,李宪建军团

《重建北宋》0224、 谋远虑,李宪建军团

作者:苕面窝 字数:2888 书籍:重建北宋

  中原军队始终打不赢游牧军队,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什么游牧民族骑‘射’厉害,什么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这些理由都是见鬼的,不是问题的本质。

  这个本质问题所有人都没有发现,只有‘毛’伟人才是万年一出的绝代英才,他老人家的‘洞’察力一针见血: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才是伟大而英明的论断,放之四海而皆准。

  游牧民族之所以厉害,就是他刚开始的时候根本就不占地盘。

  呼啸而来,干掉你的一批生力军。呼啸而去,让你‘摸’不找头脑,而他保持了实力。

  如此循环往复,三五年之间,就把你的国防力量消耗一空,整个江山都是他的了。

  游牧民族一旦在某一个地方坐了江山,开始在那把椅子上称孤道寡,眨眼之间就会败亡。

  李宪召集会议,首先解决行政、民生问题,就是为了给自己更多时间,好好推演一下自己未来的军队建设问题。

  几个小组都在讨论,而且争得不可开‘交’,但是李宪把自己关在房内,两天两夜都没出来。

  知情人都明白,自家公子就是最伟大的“睡神”。只要公子睡醒了,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这才叫“旁观者‘迷’,当局者清”。所谓有苦自知,说的就是李宪。

  别人都以为他在房间里面安然高卧,实际上他两宿没睡。对着墙壁上的地图枯坐两天两夜,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没有巨大的恒心和毅力,绝对不可能办到。

  李宪考虑的就是军队建设问题,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短期目标的问题。

  说到底,应付接下来的金兵南下,不过是一个很小的短期问题,李宪伤脑筋的不是这个。

  金兵再厉害,它也没长翅膀。东面已经没有出路,北面冰天雪地。东北两方面都是死路,那就只能在其他方向寻找出路。

  西面广袤无垠,但除了草原之外,要啥没啥。南面大宋腐朽不堪,金钱美‘女’还一大把,所以金兵绝对南下攻打大宋,除了傻子不知道。

  铁定会发生的事情,李宪从来不会‘浪’费时间。

  第二部分,就是长期目标的问题,也是李宪伤脑筋的问题。

  一支军队组建起来之后,就会形成自己的作战风格。风格一旦确立,再想扭转可就难了。

  在一般人看来,只要把人召集起来进行一番训练,然后发放武器,军队就有了。

  但李宪两世为人,而且还是职业侦察兵,看问题当然不会如此肤浅。

  建立一支军队,首先要明白这支军队是干什么的,它的最终任务是什么。

  军队目的不同,组建的兵种就不同,作战效能也不同,作战模式当然也不同。

  “二十世纪的军队建制肯定不行,因为武器装备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李宪首先否定了二战时期的军队组建模式。

  过去的几次血战,证明李宪原来的设定是错误的。一个营一千多人,无法独立承担某一方面作战任务。

  主要是这个年代的通讯手段太差,任何一支部队都应该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这样才不至于贻误战机。

  如果像大宋朝那样,发现敌情之后还要请示朝廷,等待英明神武的皇上下旨,那不是黄‘花’菜凉了,而是尸体都烂成泥了。

  “大宋是人类历史上最腐朽的军队,根本不堪一击,没有丝毫卵用。”李宪也否定了现如今的军队构成模式。

  大宋军队的军官,设定了几百个晋升台阶,其目的就是要把武将打翻在地,还要踏上一万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李先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走自己的路。

  必须另起炉灶,建立一支“类现代化”的军队,能够遂行各种复杂环境的战斗任务,而不必事先请示。

  “取消师级、军级,直接实行军团制,基本作战单位是营级。但是目前的营级编制不合适,人数至少要增加一倍,达到两千人以上。一个军团下辖五到六个营,总兵力达到一万二千人左右,一般的敌人就啃不动了。”

  说是这么说,这个军团制应该如何编组,最高指挥官应该如何确定,就更是一个伤脑筋的大问题,

  说白了,李宪对于应该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谁,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一个军团就是一万多人,不是开玩笑的。这个年月的人都想当皇上,野心家层出不穷。

  军队乃国之重器,岂能轻易授人?如果碰到一个类似赵匡胤那样的无耻之徒,口中喊大哥,手里‘摸’家伙,给自己来一个黄袍加身啥的,想哭都找不到坟头。

  像后世的蒋某人那样,给每支部队里面安‘插’什么军统监督,分什么嫡系庶出,最后的结果就是离心离德,所有军队都是一盘散沙,根本谈不

  上什么战斗力。

  如果将领真有反心,就算安排人监督也没有用,无非是多死几个人,根本不能扭转局势。

  考虑来考虑去,李宪还是只能把手下的将领拿出来比较,忠诚度排在用人的第一位。

  好在手下的将领都是自己带出来的,而且年龄不大,还有很大的可塑‘性’。

  “看来个人崇拜还需要加紧,在这个神明至上的年代,民主制度人们根本无法接受,完全依赖人格魅力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经过一番比较,李宪总算是确定了司令部直属军团、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的指挥结构。

  基本编制:每个营两千二百人,一个团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两个营,合计四千九百六十人。标准军团下辖三个团六个营,总兵力一万六千余人。

  司令部直属军团:军团长李宪(兼),副军团长牟长霞、李天成。司令部:东团堡。下辖两个‘混’编团:

  警卫团(不定编):团长薛沁儿,副团长姜四娘。下辖内卫营(‘女’兵)、第六营(少年)、教养营(儿童)、郎中营、匠做营、白云山庄、兰‘花’山庄。

  ‘混’成团(7200人):团长胡皋,副团长高成。属于最后的战略打击力量,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通信连、侦察营、特种营,炮兵营。

  第一军团(16560人):军团长李宪(兼),副军团长萧焯。司令部:飞狐县。下辖三个团六个营:

  警卫营(1680人):一个护旗连、一个侦察连、两个骑兵连、一个通信连、一个医护连。

  第一团(4960人):团长郭小乙,副团长慕容熙。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第一营,骑‘射’营。驻扎平型关。

  第二团(4960人):团长方杰,副团长司行方。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第四营,第七营。驻扎倒马关。

  第三团(4960人):团长(暂缺),副团长韩猛。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第八营,第九营。驻扎紫荆关。

  第二军团(16560人):军团长萧芸娘(兼),副军团长张彦、金永炎。司令部:灵仙县。下辖三个团六个营:

  警卫营(1680人):一个护旗连、一个侦察连、两个骑兵连、一个通信连、一个医护连。驻扎灵仙县。

  第四团(4960人):团长阎方,副团长郭全忠。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第二营,第五营。驻扎弘州城。

  第五团(4960人):团长祁三郎,副团长赫鲁燥。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第十营,第十一营。驻扎广陵县。

  第六团(4960人):团长敖季虎,副团长慎洽。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第十二营,第十三营。驻扎定安县。

  经过这次大整编,韩云山的飞狐第三营全军覆没,无一生还,被撤销编制,这也是后世的惯例。

  李宪为了不打击下面的积极‘性’,对外解释:飞狐第三营,永远属于韩云山和那些战死的兄弟们。

  考虑到军队重叠造成‘浪’费的问题,同步取消的还有弘州城城防营、飞狐县城防营。今后的地方管理,就‘交’给未来的公安局警察。

  自此,飞狐军对外承担主力作战任务的部队,就是两个独立军团,总兵力三万三千余人。

  李宪之所以推翻了原来一厢情愿的“四四制”,而是采用扩大营级规模,每个团只安排两个营,就是考虑到通信问题。如果作战单位过多,根本无法协调指挥,一旦分散就放了鸭子。

  现在集中起来之后,每个营两千二百人可以单独作战。一个团两个营近五千人,就可以独立承担一次大的战斗。

  至于司令部的直属部队,实际上变成了补充兵团,或者叫做教导兵团,兼顾总司令部的保卫任务。

  因为炮兵营的存在,直属兵团当然也是一支威慑制衡力量,所以司令部放在东团堡,可以同时增援第一、第二军团的战斗。

  李宪选定东团堡作为直属兵团司令部所在地,也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开阔地形,还有四周容易封闭的优势,为接下来的大量武器试验营造一个秘密环境。扩编之后的侦察营、特种营,就承担着保卫东团堡的重大任务。

  第二天下午,李宪召集所有参加会议的将领,宣布了这个大整编的命令,并且要求在会后一个月之内完成。

  把行政、民生、军队的问题考虑成熟以后,部队的整编工作、未来的大练兵工作,李宪全部‘交’给了“整编整训工作小组”:组长萧芸娘,副组长牟长霞、张彦、萧焯、金永炎。

  至于李宪本人,特别向“整编整训工作小组”请假两个月。

  并且和上次一样宣布了一条规矩:军队的事情找萧芸娘,地方的事情找唐浩然,有事没事别找我。

  萧云娘只能叹气:“谁不想当甩手掌柜呀,我也想。可是没办法,我们天生都是苦命。也不知道我们这位神秘的公子,这次又要‘弄’出什么惊天动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