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柿子湾 第一百一十八回 净想好事

《柿子湾》第一百一十八回 净想好事

作者:旷野牧歌 字数:2803 书籍:柿子湾

  却说二狗跟马老板在兴州干活。到这时候,二狗也二十了,有点木工和油漆手艺,也有力气,正是干活麻利的好时候。马老板是兴州当地人,一直都是做建筑和装潢之类的工程的。这一回揽的生意主要是两宗:一个是给一家事业单位盖职工宿舍,一个是给一家大商店搞装修。

  这天,二狗正在那里刨板子,马老板走到跟前说:“小鬼,咋样?来这儿还习惯啦?”二狗笑着答道:“活儿还行,就是老觉得嘴干的。”“毬的,多喝水嘛,这儿气候干燥,慢慢就习惯了。”“嗯。”“干这个活儿,抽烟可得小心了,听见了吗?你们几个。”“嗯,知道。”“要是要求严的话,现场是不允许抽烟的。不会的就甭学着抽,抽烟没可是一点好处。”“嘿嘿。”

  “二狗,你爹妈应该岁数还不大吧。”“额妈殁了都好几年了。”“哦?啥病?”“哎呀,额也说不清楚。”“哎呀,你们这些小年轻也成问题。要是你有啥的话,你妈一准清清楚楚的。轮到你妈了,你就说不清。唉。”“嘿嘿。”“笑你那鬼哩,笑的,还不是呀?”“嘿嘿,是是。”“那你爹呢?”“额爹呀,嘿嘿。”“咋?”“咋也不咋。”“哦,是有难处,不想说。”“嗯。”“哦,不想说就不说,没关系。”“实际也没啥,嘿嘿。”“没啥就好。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嗯。”“哎,你们几个,也都一样。我这人就是这,一视同仁,要求高,可也菩萨心肠。”“哈哈。”“可活儿可得干好了,偷奸耍滑,我可不客气。”“那还说哩,那肯定了嘛,活儿肯定没问题。”“哈哈,甭光耍嘴,你们都忙去吧。”

  见二狗他们几个干活还算细致,马老板便转身走了。二狗也很珍惜机会的,毕竟是他自己找到的嘛,干起活来也挺尽心。店家要赶国庆节开业呢,二狗他们见天一大早就起来,打柜台、做货架、吊天花板什么的,成天价手脚不停点。

  其实,从石虎镇工程队跑到马老板这里干活的,也不止二狗一个人,还有另外两个呢,一个是石虎镇的小王,已当爹了,三十出头;另一个是西村的小张,比二狗小一岁,心眼可多哩,而且还调皮、贪玩一些。

  这天晚上,小王、小张和二狗闲聊,讲到二狗哥时,小王对二狗说:“你也不给你哥写上一封信。”小张问道:“写信?”“额说二狗哩,你插啥话呢。”“嘿嘿,额敢不知你啥意思?”“哈哈,皇上不急太监急。”“毬的,你懂个屁,一边去。”“哎,二狗,把你在这儿的情况给你哥说说。”“他敢还估摸不到啊。”“那不一样,你得说。”就这样,小王说服了二狗,二狗便找了纸,爬在土炕上写去了,可一连废了几张纸,写不下去。最后,还是小王口述,二狗执笔,写了半张纸,第二天便寄了出去。

  其实,狗娃这时正焦虑着呢。不是吗?签过承包合同,狗娃就来到餐饮部。先是把负责财务、食材采购、菜肴制作、店堂管理、客户的找来开了个会,讨论、完善了他起草的餐饮部内部奖惩办法,并张贴了出去。接着,又专门跑到财务,要求除了日清月结、报报表外,每周一下班前向他汇报上周的经营数据。然后一连好多天泡在菜肴制作间里,和厨师们一道商量菜肴的配置问题,拟订了一个全新的菜谱。再后来,又相继推出了自助餐和快餐。可以说,在餐饮部的内部管理、菜肴配备、市场定位和营销方面都下了一些功夫。但一两个月下来,餐饮部的营业额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这天,狗娃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在单位忙来忙去的。大约十点钟的样子,单位送报纸的跑来说有他一封信。狗娃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杏儿写来的,狗娃急忙打开一看,里面是两张纸,一个是杏儿写的,另一张是二狗完的。原来二狗记不清狗娃的地址,就把信寄给了老家的杏儿姐。

  看过二狗的信,狗娃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他知道兴州是个省会城市,可毕竟远在大西北,二狗还小,狗娃还是不放心。于是,就趁餐饮的淡季,狗娃想去兴州实地看看。因为路途太远,工作又忙,为缩减来回时间,便破天荒买了飞机票。

  说快也快,狗娃当天就到了兴州。到了那里才明白,兴州并不是大漠胡烟,而是一个有湖泊又有湿地的好地方。在兴州,狗娃见了弟弟,看了看工程队情况,也见了马老板。狗娃请马老板吃了顿饭。不过,马老板也很会事儿,还给狗娃带了点兴州特产。狗娃请马老板关照关照二狗,马老板满口答应了。这样,狗娃才放心地返回了省城。

  日子过得也快,不知不觉就过了元旦,狗娃把餐饮部的事情安排了安排,便匆匆赶回了云岭老家。见哥哥这么早就回来了,杏儿有些不解地问道:“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呢?过年还早呢。”狗娃笑着从包里拿出一只信封,递给了杏儿。杏儿打开一看,顿时喜上眉稍,是成人高考录取通知书。

  原来自从狗娃给杏儿寄了复习资料之后,哥哥的来信以及鼓励和指导,唤醒了杏儿对未来的信心和梦想,再加上在家劳动中日益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愿望,杏儿复习功课格外认真、刻苦。去年十月份,杏儿去省城参加了成人高考。这不,就在元旦前夕,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杏儿刚达线,考上了全脱产的两年制财会大专。

  不用说,狗娃之所以要杏儿去省城念成人大专,一则是出于对妹妹的感激和歉疚,因为杏儿为照顾母亲、为供他上大学而放弃了上中专的机会;二则弟弟远在兴州打工不回来,杏儿一个人留在老家太孤苦了,他于心不安;三则狗娃更想让妹妹感觉到兄妹俩相依为命的温暖。

  至于将来到了省城后的住宿问题嘛,也可以说是无巧不成书。按常理,狗娃尚未结婚,是住两人一间的单位集体宿舍的。但见狗娃是上级派下来的,而且还带了个办公室副主任的帽子,于是,杏花饭店领导就给狗娃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室套。有小厅,有厨房,有卫生间,房间还蛮大的。于是,狗娃就请总务科把房间隔成了两间。一间放了张双人床,自己用。另一间放了张单人床,备用。挤是挤了些,但如果弟弟妹妹们来了,也就能住得下了。

  杏儿要去省城了,可这家里的二十五亩责任田咋弄呢?想来想去,兄妹俩准备把它转给姑姑桃儿。可一细想,又犯难了。原来当年生产队分责任田时,考虑到地块距离远近和地力肥瘦的不同,为公平起见,每个大的地块都家家有份,按人口平分。

  这样一来,不仅本来平展无际的大地块,都被一条条人为垒起的地堰分割成了若干长条小块,大型农业机械进不去了;而且造成每户责任田都分散在了远近不同的好几处地块里,跑来跑去的也浪费时间;甚至同一处大块地里,有的栽果树,有的种粮食,有的种棉花,有的种药材,你影响额、额影响你的,难以照顾作物习性的良性互补,纠纷不断。

  这不,杏儿家二十五亩责任田就分散在好几处地块里,而云岭距离薛家庄五、六里路,转给姑姑桃儿耕种,来来去去的,很不方便。这可咋办呢?狗娃想了想,就和杏儿一道去找组长(也就是老队长)商量。于是,经过组长一番协调,在邻居的体谅和配合下,狗娃和杏儿最终把家里的责任田全置换、集中到了距离薛家庄最近的一大块地里了。

  当然,换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这涉及利益问题。所以,为照顾到地力和远近的不同,有的是按1:1.1置换,有的则是按1:0.9置换的。虽然距离云岭比较远些,但离姑妈家比较近,方便了姑妈的耕种。换来换去的,时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一了。兄妹俩合计着走薛家庄去找他们的姑姑桃儿。

  这桃儿,与她哥哥贵娃大不相同。一来是为人比较厚道、实在;二来也比较有经济头脑。桃儿虽然是妹妹,但却比哥哥成家早。桃儿丈夫也是那种实心眼的庄稼汉,在桃儿带领下,家里闹得够不上红火,也算不歪。责任田分下来第二年,桃儿就开始种中药材,中药材生长期比较长,不仅人轻松,而且销路不错,收入也比种庄稼多多了。

  说起桃儿种药材,还有一段佳话呢。柿子湾一带野生中药材很丰富,但一直很少听说有人工种植的。受野生药材常挖不绝的启发,桃儿跑遍沟沟岭岭,一点一点收集野生药材籽儿,然后在责任田里一小块一小块试种起来的。见苗儿长得不错,就逐渐积累经验,又向县城的农艺师请教,竟然像滚雪球一样渐渐扩大了种植面积,最终成了村里有名的药材专业户。

  话又说回来了。狗娃和杏儿把责任田都换得集中的一块儿了,就是打算把地都给姑姑种的。可真到了要去找姑妈说的时候,狗娃心里却犯起嘀咕来。因为他清楚地记得姑妈曾说过“亲戚少在银钱事上打交儿,不然,多半都会闹臭的”这样的话。当然,这里说的银钱之事,可不仅仅指借钱,更多是指经济往来、一起做生意什么的。就是说,姑姑会不会痛痛快快地把责任田接过来,狗娃心里确是没有底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