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柿子湾 第一百一十七回 疑窦若云

《柿子湾》第一百一十七回 疑窦若云

作者:旷野牧歌 字数:2645 书籍:柿子湾

  却说瓜儿平静之后又想到另一件事。是呀,这件事当年她就觉得有些不解,甚至蹊跷;而且此后隐约感到似乎有难以名状的心灵感应。这么多年了,这个谜团在瓜儿心头一直挥之不去。她不相信武家老妈那牵强的解释,又怕负了武家老两口的养育之恩;所以,瓜儿一直把这个疑问深深地埋在心里,从不敢有丝毫的流露。如今武家爹妈都先后走了,瓜儿觉得该解开这个谜团了。

  这天上午,瓜儿从村里小店荷了两包点心,便来到了村子东头的邢家。“婶子。”“哦,瓜儿来了。哎呀,这女子,来就来了,还荷的东西咋呢。到额这里还这么见外”“也没啥,一点心意。这几天让你受累了,给额张罗这张罗那的。”“哎呀,这有啥。一个门跟前呀,互相帮衬嘛。巷子里哪家有事额都去,何况你呢,无依无靠的。”邢家婶子“无依无靠”四个字一出口,瓜儿心里不觉一阵难受,眼圈一红掉下了眼泪,邢家婶子赶紧劝慰瓜儿了一番。继而,岔开话题,问了问瓜儿在省城的情况后邢家婶子说:“唉!你爹妈都殁了。往后你回来,就到额这儿来。”“嗯。”瓜儿答道。

  “婶子,额今天来还有一件事。”“啥事?你说。”“额一直想问你的。”“哦。”“额晓得你和额干妈好,额就想知道……”“直说吧,孩子。”邢家媳妇似乎已猜到瓜儿的心思。“额想知道干妈到底是额什么人?”“额猜你就想问这事。”“埋在额心里好多年了。”“实话告诉你吧,武家老两口对你是蛮好的,可不是你的生身父母。”“这个额感觉到了,额长得一点也不像他们,而且岁数也……”“嗯。”“额现在就想知道,干妈到底是额什么人。”“这……”邢家媳妇看着瓜儿,欲言又止。瓜儿干脆问道:“干妈是额生母吗?”“你长得有点像她。”“是吧。”“嗯,额也觉得你像是叶子的女儿。她对你那么亲。”“婶子,额一直都有这种感觉。”“哦。”“以前额没敢问,怕伤了爹妈的心。”“嗯,你做的对着哩。”

  “那干妈究竟是不是额生母呢。”“唉,咋说呢,额也觉得是。可你干妈没有亲口告额说过。”“也许……”“啥?”“也许她赶殁的时候想告额说的,可偏偏那阵子额屋里有事,没去看她。”邢家媳妇说着说着禁不住掉下了眼泪,就随手抹了一下。

  “哦,对了,记得叶子在额跟前露过一句。”“啥?”“说你右耳垂下有个小红点儿。”“哦?”“赶认你做干女儿的时候,人家冒了这一句。你走额跟前来,额眊看是嘛。”瓜儿急忙撩开耳鬓头发,邢家婶子仔细一看惊喜道:“哎呀,真的,你右耳垂上真有个小红点儿。”“真的?”“嗯,真的。”“嘿嘿。”“至于,至于其他的,额也不清楚。”“其他的额也不想知道了。”“这样也好。”

  “以前是不能问,现在能问了,可又问不到了。”“孩子,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反正,武家老两口把你拉扯大也不容易,记着给人家两个上坟。”“这肯定了。”“干妈对你好,知道就行了,可能她也不图你什么。”“嗯。”“想认干妈作生母呢,你就认吧。事到如今,是真是假都不要紧了。”邢家婶子抚着瓜儿的头发道。“嗯,额就当干妈是生母。”瓜儿失神地望着远处道,邢家媳妇禁不住伸过胳膊搭在瓜儿肩头。

  “你多候走呢?”“再过几天吧。以后可能回的就少了,恐怕就上坟回来了。”“哦,你们工作忙的。往后成了家呀,越顾不上了。”“啊。”“我眊上这虎虎不歪。”“还行。”“赶紧把婚结了。你眊村里和你似的,娃都几个生日了。”“证已经领了,就是没来得及典礼。”“啊,外就算结了。屋里没人,典礼简单些也行。”“额也是说。”“典礼再热闹呀,钱花的那还是你的。”“嘿嘿。”“啊,就是嘛,往后你们用钱的窝儿多着呢。”

  “婶子,额想去干妈坟地看看。”“嗯,该去。认得路吗?额引你去吧?”“认得。额自己去。”“哎,要不要……”邢家婶子想说什么,可欲言又止。“咋呢?”瓜儿问道。“哦,也没啥。”邢家婶子觉得还不是时候,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从邢家回来,叶子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瓜儿的脑海里,一抬头,仿佛就看见干妈在笑着看她。瓜儿感激叶子为她所做的一切。

  第二天,瓜儿就去了云岭,邢家媳妇子不放心,也陪着去了。在叶子的坟前,瓜儿嚎啕大哭了一场。在干妈坟前,瓜儿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她要认干妈的三个孩子作干姊妹。一听这话,邢家媳妇便会心地笑了,这个她一直想说的话,如今终于从瓜儿的嘴里说了出来,就甭提心里多高兴了。“既然这样,额就带你见见去。”“嗯。可……”“咋?”“是不是有点太突然了,还不知道他们在不在家呢。”“咋?你……”“不是。”“那就行,选日子不如撞日子,就马上去。甭管那么多。”“嗯,额听你的,走。”于是,邢家媳妇又陪瓜儿从地里拐到云岭。谁知杏儿家铁将军把门,没见着人。邻居说,不知道杏儿和她外婆是走柳湾了呢还是去薛家庄了。两人只好回到了清平。

  几天后,瓜儿又来到邢家。“婶子,回来这些天,有人劝额把老院子卖了。”“啊,爹妈都不在了,你们也难得回来了,卖了也好。放在那里没人住,日子久了房子也就不行了。”“额想留着,好有个念想。”“哦,那也对。”

  “婶子,这样吧,额把钥匙给你丢下,你们也好摆摆东西。”“那也行。赶你们回来的时候,额给你打扫打扫。”“这倒不必。额回来看看就行了,也不一定住。”“那你们回来就住额屋里,咱也有地儿。”“嘿嘿,到时候再说吧。婶子,你就甭操额这心了。”

  “哎,那啥,你眊额这脑子,这半天光顾说话了,把这茬忘了。瓜儿,给你点滥柿子。”“嗯,额就喜欢吃滥柿子。”“哦,屋里多哩。”“嘿嘿。”“多候走?”“明儿个就走。”“那正好,额昨儿个才滥了一锅,都给你带上,城里头恐怕吃不到。”“嗯,谢谢婶子。”“还谢个啥。”就这样,瓜儿一个人在老家住了几天之后,便带着邢家婶子给的滥柿子返回了省城。

  中秋吃柿子,也算是柿子湾一带的习惯。每年赶农历八月十五,满树的柿子就熟了,红彤彤的。可当你带着喜悦爬上树,摘下一颗塞到嘴里的时候,它却会把你涩得龇牙咧嘴的。其实,柿子熟了摘下来,一般要么做柿饼,要么打酒或打醋。当然,柿子也可以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等到它通体变软后直接食用,那则是另一番风味了。柿子树的树冠比较大,枝繁叶茂的,下的时候漏掉一些在树上也常有的事。不过,不打紧。等入了冬,柿子叶掉光的时候,就露出了树梢上红彤彤、晶莹剔透的软柿子,特别显眼。爬上树,摘下来,就着馍吃起来,那味道美极了。

  除此之外,柿子湾的老百姓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把柿子滥了吃,滥好的柿子叫“滥柿子”。这滥柿子,就是把刚摘下来的红彤彤的柿子,趁它还硬的时候,放在大铁锅里用温水一焖,过上大半天或者一个晚上,把大大的锅盖一揭开,捞出来,就可以大口吃了,不仅不会涩巴,而且那味儿更甘甜脆美,不是其他水果能替代的。一般中秋时节吃柿子,就是这样吃的。

  城里人不知道柿子还有这种吃法,赵家自然对瓜儿带回的滥柿子格外赞赏。愉悦之余,虎虎爹妈还是记挂儿子婚礼的事儿。是呀,两人虽然在武家老妈病重时领过结婚证了,但还没有办婚礼,各自仍住在师大宿舍里。赵家想早些把婚礼给办了,可瓜儿丧母不久、重孝在身,又不便急着提。

  不提归不提,但事情已经摆上日程了。这时候城里头人办婚事,不像后来那样又找工程队装潢房子、又请礼仪公司搞什么复杂程式,而是家人和朋友一起上,一切都自家张罗。自然先找人帮着铲掉厨房和卫生间的旧瓷砖,再把整个房子里的线路和水管该调整的调整好,然后就是贴瓷砖,装灶具和洁具,刷墙、油漆门窗,等换了灯具,这屋子也就焕然一新了。剩下便是买家具,布置新房,发请帖、订宴席了。

  赵家住在省城一幢老式三层的楼房里,两室一厅,两个房间各有十四、五个平方米,厅呢?是八、九个平方米。赵家爹妈两女一儿,大女儿、二女儿都先后结了婚,如今就剩下虎虎这唯一的儿子没成家。两室一厅的房子在这个时候也应该说是可以了,安排一个房间做新房也是挺不错的。

  虎虎和瓜儿都要上班,没时间。赵家爹妈只好亲自上阵,给儿子准备新房了,这不,正开心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的,比划着刷什么颜色的墙,要不要画镜框线、踢脚线,门窗要不要换,换什么样的灯具,新家具如何摆放什么的。总之,老夫妻俩考虑得很细,一切都准备包办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却意外接了个通知,一家人一时又忙乱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