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异时空1898 162 气候已成!

《异时空1898》162 气候已成!

作者:天行剑士 字数:2397 书籍:异时空1898

  《大国崛起》世界史简论:政治是战争的延续,而战争则是政治的一部分。

  -------------------------------分割线--------------------------

  李经芳并没有想到某人好心办坏事。他说了一大通,不仅没有得到父亲的赞赏,反而引来了父亲的怀疑。

  “父亲大人,儿子只想到这么多。至于他为什么不想见陛下,就不是儿子所能揣测的了。”李经芳终于说完了。

  “谁教你的?”李鸿章淡淡地问。

  李经芳忽然红着脸低下头,诺诺地答道:“是杨度!”

  “杨度是谁?哦,是被王湘绮称为杨贤子的杨皙子!”李鸿章琢磨了一会就想了起来。这让李经芳佩服不已。

  李鸿章虽然年纪大了,但对于朝堂中的每个大人物小人物的轶事都知之甚祥。这不是有人为李鸿章做间谍,而是封建文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没事往一块叫上一壶茶或者一壶酒对坐后吹牛。吹的都不是自己,而是子孙。这跟现代的父母们做到一起去喜欢聊自己的儿女一个德行。

  杨皙子的典故就是有人说着说着就传到了李鸿章的耳朵里,李鸿章做官在这点上是非常厉害的,哪怕对方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只要这人做了一件令他感兴趣的事情,李鸿章也许都能够记一辈子。这个一辈子并不是说要报复,而是说李鸿章对此人会有所重视。比如孙文曾经给他投过书这种事情,相信李鸿章不会记得那么久,因为没有意义。

  而这里的王湘绮跟李鸿章关系很好。两人都曾做过曾国藩入幕之宾(非贬义词,狭义上指做过曾国藩的军师,广义上,说的是曾在曾国藩麾下任职。)。

  不过后来曾国藩下野,王湘绮也就回去主持书院了,而李鸿章却接过曾国藩的棒子拼命保“我大清”。1895年的时候王湘绮知道了杨度的名声和才学后,亲自跑到杨家,将杨度收为学生。

  要知道古代师徒关系是很严格严厉的。比如翁同书的学生张謇是状元,但是因为翁同书道台了,张謇虽然贵为学生也不得不回家经商,一方面固然是张謇对清廷非常失望,另一方面也确实是不得已。没有哪一个状元之才会愿意放下身段去做一个从前根本看不起的商人。

  而王湘绮不仅收杨度为徒,还是亲自上门去收徒,由此可见王湘绮对杨度的重视程度。换成任何一个人,如果王湘绮说一句愿意收某某为徒,保证某人根本不用说就屁颠屁颠地跑过去恬着脸当个好徒弟了。这就是差距!而王湘绮也就在随后称呼杨度为杨贤子(杨度字皙子)。

  杨钧、杨庄也学在王门,杨庄后嫁与王家四子。同门还有夏寿田、八指头陀、杨锐、刘光第、刘揆一、齐白石等

  李鸿章之所以记得杨度,就在于王湘绮对于此人的重视程度上。别的名字不看,只看最后一位:齐白石!这位可是书画界的大咖!首屈一指的人物!杨度能和齐白石互称师兄弟,由此可见其人一斑。而且这人还是王湘绮亲自上门收徒的,连齐白石也没有这个待遇。

  “杨皙子有这个才能,他能看穿胡小岩的一举一动不奇怪。但他为什么要说给你听?”李鸿章有些奇怪了。

  杨度什么人他没见过,不好评价,但杨度将这些说给他的“蠢”儿子听,那就有些不轨行迹了。

  “前些天见到了杨皙子,两人相谈甚欢,于是在就加高谈阔论,聊到了胡山石。当时皙子有些醉了。所以说多了。”李经芳辩解。

  喝多了?骗鬼吧?这话也就骗骗你吧?李鸿章不好说什么,这位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所谓君子可欺之以方。李经芳就是这样的君子,而杨度就是欺负的君子的小鬼。

  李鸿章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哪里还能容忍!

  “你明天邀他过府以叙!”李鸿章冷哼一声。

  “是的,父亲大人。”李经芳躬身退出。

  等李经芳退出好久了,李鸿章都准备睡觉了,眼睛一眯。忽然想起一事来。他不怒反喜。

  “好你个杨皙子!居然敢算计老夫!”李鸿章反映了过来。杨度告诉李经芳的那方话何尝是说给李经芳的???而是说给李鸿章听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简单!就像诸葛亮的隆中对,如果没有隆中对,刘备敢用诸葛亮吗?不敢!同样,杨度想要做甚么,李鸿章心里有素,但杨度这个人就像诸葛亮一样高傲。

  我认识你,你也认识我。但你因为认识我而来用我的才干,这就让我不喜。所以我要先展示才学,让你清醒地感受到我的才能。然后才让你主动来用我。

  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他杨度对李经芳说的那些话,根本不是说给李经芳听,甚至不是说给李鸿章听的!而是转给胡山石听的!他想要面见李鸿章,求的只是一个传话筒而已。因为胡山石进京必然要来见李鸿章!

  李鸿章想明白之后,不由感叹起自己的两个儿子。现在李经迈在外面当县令,已经历练起来了,但才干有限。做个县令倒是逍遥自在,做个富商也是举手之劳,但要做个知府巡抚之类的,就力有未逮了。

  而李经芳?让他搞外交搞洋务倒是能上手。但让他去当家做主,却未免太难为他了。李家后继无人啊!想到杨度,李鸿章心中哀叹。自己的学生当中也没有一个及得上杨度这样的人才呀。

  至少杨度懂了胡山石,可李经芳常常经由自己的提点居然还领悟不到这一点。这就是天才与人才之间的差距,就好比夏虫语冰也。

  同样朝廷中能够看出胡小岩所作所为的也没有几个人。连那位宣武帝载沣也只是略略有所怀疑。否则他绝对不会那么听话地就将胡山石推上东三省总督的座位上去。

  现在还不觉得怎么样,一旦胡山石在东三省站稳了脚跟,日俄也未必就是他的对手。同样满清也未必是胡山石的对手。一柄好刀有时候就是双刃剑,他能帮你杀敌的同时也会伤到自己的手。可惜很少人意识到了。

  而胡山石现在最缺的不再是金钱,也不再是他所谓的基础教育,更不是所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能够在他不在东三省的时候帮他统筹全局的诸葛亮。

  胡山石崛起的时间太短,又没有参加过科举,所示见识有限。这样的人才也绝对不会认识胡山石,更谈不上去帮助胡山石。毕竟胡山石的起家太过传奇性,在朝中没有根基。能够投靠或者说愿意投靠他的只有那些屡第不中的酸秀才或者毫无根基的平民才会。

  而现在如果有了杨度的帮忙,胡山石的最后一块短板就被弥补上了。只要杨度加入胡山石一方,那么胡山石就真的是气候已成。因为杨度本人代表的从来就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王氏门第。这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完整的有着优秀传统的世家彻底倒入了胡山石的怀抱。在朝内他再也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在朝外也并不是无依无靠。

  这才是胡山石得到杨度后就气候已成的真正原因。

  不过前提是胡山石还能活着到达京师!他能活着到达吗?

  ----------------------分割线---------------------------

  看到这里大家都应该知道了。本书虽然是写历史,但不是军事类,而是谋略类。能从开始就猜出胡山石(名小岩,字山石。)谋略的或者名和字含义可以留言。我想知道有没有哪位读者朋友英雄惜英雄。坚持了这么久而没有弃书的每一位书友对于作者都是宝贵的。原本没有想要这么快曝光。但不写,书友就全都跑光了。看的正爽得书友不要怪我啊。

  还有一个竞猜。胡山石明明有地图相助,为什么会被人伏击,还弄得生死不知?他是故意的?还是巧合?伏击他的真的是义和团还是其他人?留言即加经验加精。。。

  谢谢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