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百年繁复 第四十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三)

《百年繁复》第四十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三)

作者:草海之文 字数:2712 书籍:百年繁复

  田奇回到建康,向刘义隆汇报了拓拔焘的提议。一听拓拔焘首先让步,南宋只须送上女人质,表示自己和亲的意愿就行了;有这种好事,江湛一流的大臣都纷纷表示赞成,只要北魏能退兵,做出怎样的牺牲都是愿意的;反正是割别人的肉,痛苦不在自己身上,让皇帝老倌也尝尝妻离子别的滋味儿吧。志大才疏的太子刘劭可不愿意妹妹成为和亲的牺牲品,在殿堂上大闹起来:“不行!他拓拔焘是什么东西,胡虏小竖,我刘氏皇家可没有那么多的女儿再当第二个王昭君。”江湛害怕太子坏了和平大事,急忙对宋文帝说:“女子和亲,换来长久的和平,这可是双赢的局面。”刘劭厉声说:“什么双赢。当年就是因为你鼓动北伐,结果引狼入室,魏军百万大军南下,弄得山河破碎,六州沦陷,似这样的罪过,必须得有人承担责任,只有斩江湛以谢天下。”江湛是皇帝的最爱,刘义隆怎么舍得杀他,见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急忙出来打圆场,说:“北伐原是我的决定,与江爱卿无关,你就不要怪罪他了。”刘劭见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老爸还一味袒护江湛,再也不愿多言,气冲冲的下殿,走到江湛身边,故意狠狠的一撞,差点没把江湛撞倒在大殿上。一场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会议,就这样在大臣们各逞口舌之能的争吵中不欢而散,没有一点实质性的结果。

  幸好,田奇的外交手段胜过百万雄兵,特别是那句“佛狸死卯年”的谶语给拓拔焘造成浓厚的心理阴影;不然,南宋的政治闹剧也许要就此谢幕。腊月三十这天,拓拔焘实在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独自徘徊,好不容易打到长江边,眼看就要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没想到时不我待,天不假年。明天就是辛卯年春节,拓拔焘可不愿像诸葛亮那样“出师未捷身先死”,毙命客途他乡。他信任的崔浩、寇谦之都不在身边,他对预言一类的谶语又深信不疑,弄得整天忐忑不安。拓拔焘步出军营,登上瓜步山,望着脚下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心潮起伏。当年,魏武帝曹操为了统一中国,曾发兵几十万南下,与不堪一击的孙刘联军展开激烈的赤壁之战,胜利本来是毫无悬念的,没想到最后却铩羽而归。更有最近的苻坚,为了一场“投鞭断流”的喜剧,饮马长江;结果,最终演出的是“仓皇北顾”的人生悲剧。拓拔焘可不愿步曹、苻二公的后尘,暗暗萌生了退兵的想法。拓拔焘东临瓜步,以观长江,本想赋诗一首,以记今日之盛,而江风徐徐,却吹不走他一腔愁绪,那里还有心情作诗。最后望了一眼长江,转身离去。公元451年春节,拓拔焘在瓜步山上大宴群臣,封赏有功将士,征求大家的进退方案。每逢佳节倍思亲,众位将军出征半年,都想回家团聚,尽都愿意退兵。独不傲众,拓拔焘无奈,只得同意撤军。当天晚上,魏军沿江点燃火把,庆祝胜利,东西绵延七十里,以此示威。火把燃烧到第二天,魏军把长江北岸洗劫一空,将千万家房屋付之一炬,百万大军,回师北去。

  战争结束,田奇的甜言奇语,即退百万之军,确实功不可没。这个当代的蔺相如没有得到一点封赏,田奇无怨无悔。可是,自此一仗,南宋的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尽成千里赤地,万具白骨,一片荒凉,百里萧疏,大好的“元嘉之治”,显现出衰败的景象。

  魏军回师路上,又来到盱眙。既然已经休战,魏太武帝为了表示友好,送上精美的刀剑,请沈璞赠送美酒。没想到盱眙主帅此时换成了臧质,礼品都落到了他的手中。臧质此人是典型的官二代,他是臧皇后的从子,虽然此人是败军之将,却照样被委以重任。这家伙打仗不行,搞恶作剧是一把好手,听说拓拔焘要美酒,就用酒坛子装进“美酒”送了出来。拓拔焘满怀高兴地斟酒即饮,没想到喝进一口臭尿。拓拔焘一摔酒杯,下令攻城。两军交战,比的是智慧勇武,以溲代酒,这哪是一个职业军人应有的做法。好在拓拔焘无心再战,若此时挥戈南下,突然袭击,说不定会踏平南宋的都城建康;那时,臧质才真的成了千古罪人。北魏军队在拓拔焘的指挥下,向盱眙发起疯狂的进攻,士兵们抬着钉板床攻城,声称要活捉臧质,让他受活罪。可是,毕竟盱眙城里有文武双全的沈璞指挥抗战,魏军苦苦战斗了一个月,丢下一大片死尸,盱眙城毫发无损。初春乍暖还寒,死尸腐烂发臭,瘟疫流行,士兵们大多染病,战斗力锐减。战争要诀:先三天锐,后三天钝,再三天笨。面对蜗牛一样的士兵,拓拔焘又气又闷,又无法扫除“佛狸死卯年”的阴影。一十天,又十天,再十天,盱眙城久攻不下,拓拔焘的心理阴影越来越浓,无奈之下,不得不命令撤军。

  又气又闷的拓拔焘回到平城,对自己制造崔浩哄动一时的冤案十分后悔,暗暗责备自己太过冲动,酿成了这场大祸。自崔浩伏诛以后,此时,拓跋焘才静下心来,思前想后,感觉到太子奏章中的猫腻,为表达自己的愤怒,收回了太子监国的大权,又亲临朝政。皇帝的率意而为,众大臣从拓拔焘的言行中嗅出了对太子不信任的味道,落井下石的人纷纷在太子身上寻找突破口。皇帝重新执政,深为可惜的是,依之为肱股的崔浩已经不在,人死又不能复生,而身边再也没有崔浩可以咨询,不得已找来李顺的从弟李孝伯作议政参谋。宣城公李孝伯在征战南方时虽有上佳表现,却连一句谶语都无法解释,自然没法和司徒崔浩相比较。不久,年事已高的李孝伯在征战南方时身染重病,此时传来病重的消息,后来又传说李已亡故,拓跋焘在宫中哀悼李孝伯,说:“李宣城可惜。”一会儿又自言自语地对大臣们说:“朕刚才说错了,应该是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这无异于当众为崔浩平反。可悲啊,人已经死了,平反恢复名誉又有什么用呢。当然,平反又总比不平反好吧,至少为其恢复了名誉。

  太子拓跋晃听说父皇为崔浩平反,晓得父皇在自己的表章中察觉到很多构陷之词,是自己一手策划的谋害崔浩,怕遭到父皇的责怪,心里惶恐不安。太子监国时,非常信任手下的属官,他还有个致命的弱点,喜欢金钱财物,经营田庄,坐收渔利。高允知道很多小人在寻找太子的过失,又气恨太子的短视,就劝太子说:“天地无私,故能载覆;王者无私,故能容养。今殿下是国家储君,万方之榜样。而营立私田,畜养鸡犬,乃至酤贩市廛,与民争利。夫天下者,殿下之天下,富有四海,何求而无。愿殿下斥去佞邪,亲近忠良,所在田园,分给贫下。如此,殿下将令名远播。”可惜,刚愎自用的太子那里听得进高允的忠告,更舍不得将到手的财物分给贫困家庭,不仅仍然我行我素,反而变本加厉,弄得天下大失所望。

  中常侍、大太监宗爱自从那年飞鸟报信,抢救武威公主,回到平城后颇得拓跋焘信任。这家伙内心极为险恶,贪脏妄法,干了很多坏事,太子监国时就想处理他,他多次跟随拓跋焘出巡狩猎,躲过了灾祸。虽然有此侥幸,但他知道是祸躲不过,太子一旦登上九五尊位,必然首先拿他开刀,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就时时搜集对太子不利的证据,要陷害太子。此时听说太子欺压百姓,放高利贷;而且,明知道皇帝仇视佛图,还在东宫收养藏匿了很多和尚;于是,就将其谋害崔浩,收养和尚这三条罪状向拓跋焘告发。冲动型的拓跋焘又一次暴怒,派有司进驻东宫,核察事实。太子东宫给事中仇尼道盛、东宫侍郎任平城二人就是高允怒斥的奸佞,但颇重江湖义气,害怕太子遇害,就把三条罪状承担了过去,说这一切都与太子无关。拓跋焘一怒之下,把太子属官全部逮捕,在平城南面广场诛杀崔浩的地方,一气斩杀仇尼道盛、任平城等东宫属官三十多人。太子拓跋晃为皇帝的暴怒吓得惶惶不可终日,生怕父亲的杀人利器会落到自己身上。行刑的这天,太子焦躁不安地站在东宫阙楼上,竖起耳朵听南市的消息,听见一个个属官行刑时的惨叫声,诀别时亲人的哀嚎声,心中痛如刀铰,两眼一黑,栽倒在梯步间,瞬间就断了气。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太子拓跋晃也许是早有心脏病,或者是三高之症造成的脑出血猝死,这个被拓跋焘寄予厚望的太子,居然在老头子谢世前先故,确实可惜,死年二十四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