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百年繁复 第四十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二)

《百年繁复》第四十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二)

作者:草海之文 字数:3728 书籍:百年繁复

  魏军撤回以后,宋文帝刘义隆也是错误地估计形势,认为魏军连小小的悬瓠都无法攻克,其军力可想而知,也想趁机北伐,实现统一。像霍去病那样,讨伐匈奴,在狼居胥封山告天。宋军分三路向北魏发起进攻:宁朔将军王玄谟是宋军主帅,率领主力部队进攻滑台(今河南滑县);建威将军柳元景率军攻打弘农(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建武将军薛安都带兵攻击陕县。

  王玄谟的十万主力部队士气高昂,器械精良。包围滑台以后,滑台周围黄河、汤河沿岸的老百姓都非常高兴,他们争先恐后地给宋军提供粮食和武器,很多青年自带武器,踊跃参军,要求上前线。王玄谟贪婪成性,把勇武健壮的年轻人留在自家作部曲家奴,扩大家族武装,剩下的才交给部队。那些报国从军的青年大失所望,一哄而散,还带走很多战士。更可恨的是:王玄谟不会用兵,********只想发战争财;又刚愎自用,不听别人的建议,错失战机。原来,滑台城里多是草房,又堆积很多粮食草秣,利于火攻;一旦销毁了敌军的粮秣,滑台守军必然不战自退;这是速战速决的最佳方案。可是,王玄谟的贪心打碎了作战计划,他怒斥提此建议的副将:“一旦破城,城里那些东西都是我的财产,怎么能付之一炬。”为此,白白的错过了战机。守卫滑台的将军意识到火攻的危险,拆掉茅草房,让士民都到地窖里居住,又用泥土砖石将粮秣掩藏。宋军失去战机,攻击滑台几个月,毫无结果,士兵又疲又累,失去斗志。

  拓拔焘听说南宋军队三面出击,气恨不已,率领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鼙鼓之声,震动天地。十月中旬,部队到达枋头,距滑台不足一百里。拓拔焘派出关内侯陆真连夜潜入滑台,观察敌情,看见十万敌军沿黄河布置成一条长蛇阵,完全是一副挨打相,十分高兴,约定内外夹攻。过了两天,拓拔焘率军渡过白沟河,向宋军发起猛烈进攻。刘义隆听说十万精锐部队被围,这是他最后的本钱,输不起;急忙命令薛安都、柳元景回军救援。两只援军还在半路上,王玄谟已经弃阵而逃,死亡一万多兵将,麾下散亡略尽,黄河上四处飘荡着南军的尸体,丢弃的军资器械堆积如山。魏军乘胜追击,所向无敌,一路追击八百里,一直打到彭城和盱眙,才遇到像模像样的抵抗。

  拓拔焘到达彭城,在戏马台上叠毡为屋,了望城中。见城内戒备森严,武器精良,知道一时无法攻克,便以攻心为上,派遣尚书李孝伯到南城门,馈赠江夏王刘义恭貂裘一袭,赠送武陵王刘骏骆驼及骡子数头。李孝伯带着礼物往城内喊话:“大魏皇帝致意安北将军,可暂出相见,我也不攻你的城,何必劳苦将士,戒备森严的样子。”刘骏派遣长使张畅出城会见李孝伯,对魏主馈赠的礼物表示感谢,说:“安北将军致意大魏皇帝,本欲出来晋见魏主,但人臣无境外之交,彼此相同。况且,守备乃城主本务,何必多疑。”李孝伯返身回来报告魏主,拓拔焘要求给柑橘及借搏具,宋军一一照办。太武帝又赠送毛毡及九种盐和胡豆豉。拓拔焘见两军关系很好,心生一计,又向南宋彭城借用乐器一套。古时的一套乐器可不得了,编钟、磬、鼓、镲,还不包括弦乐,得用好几辆大车才能运送出城。只怕城门一开,魏军顺势攻击进城。刘义恭自然不会上当,派出张畅回复说:“出任一方牧守,怎么可能运来一套乐器。待我们从建康运来乐器,立即送给贵军。”李孝伯见南军识破拓拔焘的阴谋,明知故问:“你们何必要这么匆匆忙忙地关闭城门,拽起吊桥。”张畅幽默地说:“我们二位大王因魏主初到,营垒未立,将士疲乏。而我们城里有十万精锐,他们早就摩拳擦掌,只想杀人。我们大王害怕他们一时冲动,冲杀出城,让魏军在彭城吃败仗,坏了拓拔焘的一世英名。”拓拔焘听了此话,在远处哭笑不得,又派人来向李孝伯传话。李对张说:“致意二位大王,这样言犹不尽,实在难以尽兴,我主特意设宴,请二王前来,共话泰山夜雨。”因为前几天拓拔焘到邹山,晋谒孔庙,拓秦始皇石刻。表现出对汉文化的尊崇,故尔有此言。李孝伯想了想,这么明显的“鸿门宴”连自己都骗不过,还想去骗人,就画蛇添足地说:“二位大王若不能来,也可以派出其他人,甚至童仆前来,近距离地观察我们魏主的施政理财、征战治军。”李孝伯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其心也诚,其话也甜,连张畅也感动了。可是,感动并不等于行动,更不表示上当。老油条张畅哈哈一笑说:“魏主的待人接物、征战杀伐早已为人所知,何必在两军阵前还来个参观学习。”这话终于把老牌外交家逗笑了,李孝伯转移话题说:“你们宋主太不会用人了,王玄谟这样的草包将军,居然被委任为一方主帅,这一来,焉有不败之理。”面对又一轮的挑战,张畅针锋相对地说:“王玄谟并非草包,此人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的战争胜负之上,这才是他失败的根本所在。”话已至此,两人再也无话可说,双方都以“战场上见”示威,躬身道别。

  外交斡旋的失败,宣示战争的必然。第二天,魏军向彭城发起疯狂的进攻,杀声震天。早有准备的宋军以牙还牙,箭如雨下,攻城的魏军死伤惨重。拓拔焘在彭城苦战几天,损兵折将,惨重的代价,却始终无法拔起眼前这颗钉子。拓拔焘此时急于要饮马长江,颠覆南宋政权。大大的野心,使他无心在小小的彭城绊住前进的脚步,一夜之间,拔寨而起,气势汹汹地往南方奔杀。魏军一路畅通无阻,所向无敌,旋风一样来到盱眙城下。

  盱眙太守沈璞也是个知识分子,他此时刚刚到任不久,但早就预料到魏军有南下的一天,甫一到任,立即大规模地扩军备战,深挖洞、广积粮,疏通河流,扩展护城河,加固城墙;打造兵器,训练预备役部队,从中挑选二千勇武补充正规军。同时,还准备了很多砖木瓦石堆积在城墙上。同僚们怪他多事,说他是劳累命,不晓得享福。他正色地说:“以前崔浩没死,或许不用这样担心。而今拓拔焘狼顾四海,早晚有南北交战的一天。未雨绸缪是不会错的。”事实果然证明了沈璞的远见。同僚们听说拓拔焘御驾亲征,收拾东西就要逃跑,还劝说沈璞弃城逃往建康。沈璞挥剑斩杀了两名临阵脱逃者,对众人说:“我此前固城练兵,正是为了今天,若胡虏远来,视我城小,不愿来攻,是他的运气。若他们悍然攻城,则是我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时候。也正是诸君立功封侯的好时机,你们难道就愿意白白地放过这样的机会。”畏敌如虎的同僚们,这才燃起抗敌的决心。

  拓拔焘率领部队来到盱眙,确实不愿为一座小城劳神费力,及至听说小城里草丰粮足,这才有了搂草打兔子的想法。本来魏军南下,所带军资不多,此时围困盱眙,就想狠狠的抢劫掠夺一把,赚个盆满钵满。十万大军把个盱眙城围了个几十层,希望一举将其踏平。令拓拔焘没想到的是,小小的盱眙城是个硬骨头,比彭城还难啃。部队在远处,被城上的箭矢射杀;进攻到城下,被擂木巨石砸死。魏军攻城几天,丢下尸体一片。拓拔焘再也无心攻城,留下一位副将带领几千士兵围困盱眙,自己带领大部队,南下进攻建康。这一路再无阻拦,拓拔焘的部队来到与建康一江之隔的瓜步山,沿江驻扎,把长江北岸封锁得严严实实。

  此时,与之呼应的是:魏军各路大军捷报频传:中书郎鲁秀出广陵,高凉王拓拔那出山阳,永昌王拓拔仁出横江,所到之处,城破兵亡,千里赤地。南兵一溃千里,江淮震动。魏军各路兵马挥戈南下,沿长江一线六七百里布防。

  建康城内,士民们听说魏军即将渡江,一片恐慌;老百姓“荷担而立”,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放在挑筐里,随时准备逃亡。宋文帝刘义隆登上幕府山,观察对岸情况。看见魏军士兵在拆毁房屋,用梁柱木板打造渡船;屋料不足,还在砍伐竹苇,准备制造竹筏。刘义隆身边的大臣江湛宽慰宋文帝说:“佛狸(拓拔焘字佛狸)小竖,根本无法突破长江天堑。”刘义隆点点头,命令太子刘劭带领各路兵马沿江戒严,数千条战舰列阵以待。即便如此,宋文帝心里清楚得很,六七百里的防线,只须一处攻破,整个多米诺骨牌就将倒塌。为了尽快解除北岸魏军的威胁,宋文帝又施行江湛献出的两条馊主意:张榜公布,有取得魏主首级者,封万户侯;魏王公被枭首献来者,赏黄金万斤。又派出勇武携带毒药,渡过长江,把毒药施放在酒浆里,放置在空空的村子里,以便毒死魏军的将帅。大敌当前,这一类的小儿科显然不能阻挡魏军进攻的步伐。拓拔焘加紧打造战船,大有“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慨。幸好,眼看就是年终,拓拔焘不愿再拖延时间,派李孝伯过江,向南宋宣示主权,要刘义隆南面称臣,割地赔款,达成“城下之盟”。

  宋文帝也是个强势人物,他坚持改革,把南宋治理得风生水起,史称“元嘉之治”,他怎么能忍受这种屈辱,决定派太子刘劭过江去与魏主和谈。刘劭是个小混混,不愿承担大风险,到刀尖上舔血,就讥讽老爸说:“儿臣不才,不堪大任,江太公运筹帷幄,可堪大任,是此行的最佳人选。”刘劭所说的“江太公”江湛是他老爸信任的佞臣,挑起南北战争的始作俑者正是此人。江湛急于把掉到脚背上的火碳抛开,赶紧寻找替身,目光定格在中书舍人田奇身上,出班启奏说:“田奇曾多次参与南北方外交斡旋,是此行的最佳人选,一定会不负众望。”刘义隆鼓励田奇说:“田卿若能退敌,不辱使命,就是当代的蔺相如。”田奇冷冷一笑,携带珍贵礼物,渡过江去。

  进入中军大帐,田奇献上礼物,恭敬地施礼,爽朗地说:“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拓拔焘一见来者,也高兴地说:“你这家伙还没死,也不怕我砍你的脑袋。”田奇笑得更欢了:“拓拔大帝威震四海,信义卓著,怎么会拿和谈使者开刀。”田奇的马屁不显山不露水,把拓拔焘拍得分外舒服。魏主请客人落坐,从礼物中拿起黄柑就吃,倒出酃酒即喝。左右大臣怕食物中毒,劝太武帝千万别大意。拓拔焘朗然一笑说:“天命攸归,该吃则吃,该睡就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田奇击掌赞叹:“拓拔大帝说得太好了,生死有命,怎能强求。我这次过江来,是很关心老朋友的生煞大限啊。”

  拓拔焘一见来人神神秘秘的样子,被勾起了兴趣,放下酒杯询问:“此话怎讲?”田奇要的正是这个效果,凑到拓拔焘身边,轻声说:“难道拓拔大帝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拓拔焘急了,不耐烦地说:“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田奇更加神秘地说:“有谶语说:‘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老朋友还有闲心在这长江边逍遥自在。”哟,有这种事。辛卯年,再过几天不就是辛卯年了,难道本人真的将不久于人世。拓拔焘急了,大声呼喊:“崔大夫,这谶语怎么解释?”猛然想起崔浩已被自己斩杀,失悔不已。远远的看见李孝伯在以目示意,拓拔焘心里一惊,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说:“我军远来至此,并非贪恋你们的土地,实在是为了南北休战,和睦友好,永结姻缘。刘义隆如果肯以女儿婚配给我的孙子,我也愿意将小女许配给武陵王。从此两国永不交战,世代友好。”这样自欺欺人的表白,怎么能欺骗老狐狸田奇,反正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田奇起身告辞,表示:“如果婚姻能成为两岸永远和平的纽带,这是田某人毕生的追求。”这一次外交之战,田奇果然是不辱使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