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伙计 765.没有人不知道老头子的脾气

《伙计》765.没有人不知道老头子的脾气

作者:炼石 字数:2948 书籍:伙计

  765.没有人不知道老头子的脾气

  老头子的电话打进来的时候,化工总厂门前的那个抢险临时指挥部里正是一片喜悦和松了一大口气的时候,正是所有的人紧张的脸上有了些笑容、第一次感到胜利在望的时候,正是有越来越多的好消息接踵而来的时候,正是听到了警长报告的好消息的时候。

  董胜开向廖解放报告了解救人质的结果,对于惊心动魄的全过程,警长不过就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点,不过就是大家赶到的及时,包围了那栋小楼,汪雯雯开了一枪,朱世江应声倒地,特警队员冲进去救出了黄大军。警长在电话里说:"黄大军知道那个减压阀的下落,而且肯定地说,他检查过的,完好无损。"

  那不过就是警察的一个突击行动,抢险临时指挥部没人表示兴趣,连那些赶到爆炸现场进行报道的记者也没有意识到警长那种平淡的话语中有着无数的惊心动魄。大家都在关心那个被盗走的紫铜减压阀的下落,当警长向他的师傅报告黄大军正领着他们到恒昌大市场的康达物流快递公司去取他准备寄往外地的那个油腻腻的麻袋的时候,而那个减压阀就在那个油腻腻的麻袋里的时候,临时指挥部里不少人就欣喜若狂,记者们都由衷的发出了欢呼,王副市长和他的三哥在高兴的和所有的人击掌相庆,就在这个时刻,电话打进来了。

  "小声一点。"看了一下自己手机上的来电显示,王大力就有了些惊慌,招手向大家打着招呼:"老头子打电话来问罪了!"

  没有谁不知道那个被王家老四称作老头子就是峡州所在的这个省的****,就是一个风风火火、大刀阔斧、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封疆大吏,就是一个既对那些丑恶行径和黑恶势力疾恶如仇、也对人们大众的疾苦体贴入微的好人。很多年前从这个省脚踏实地的干起来,又到别的省做了很长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中央居然打破"不在本地任职"的官场规矩,居然让这个长得有些帅、身体有些单薄、性格有些暴躁、办事有些标新立异的官员最后又回到了这个省,也是很引起不少人的猜测和联想的。

  没有人不知道这个被楞头称作老头子是个油盐不进的古怪家伙。某天,他所熟悉的一个地级市的副书记到他办公室汇报工作,临走的时候留下一盒点心,说是当地特产,老头子也没说什么就让他留下了。后来,老头子口馋想尝尝点心,打开了一看里面全是崭新的大票面额的人民币,勃然大怒,拍桌而起,把纪委书记马上叫了进来,命令对那个还在梦想着升官晋级的副书记立刻执行**。理由很简单:"一盒点心就是几十万,如果是一顿饭呢?那不就是上百万!如果是加点别的活动,岂不是上千万!查查那个家伙哪来这么多的钱!"

  说实话,现在凡是当官的有几个经得起纪检人员认真盘查的?有几个不是心里有鬼的?几个回合下来自然就自己败下阵来,老老实实的交代了。说出来吓一跳,那就是大开眼界;可是不说不行,到那个时候就知道《增广贤文》上说的"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是至理名言。也知道了墙倒众人推是避免不了的。

  现在当官的有几个敢公布自家的财产的,因为那些高大的形象后面有太多的龌龊和不可告人的机关。其实想一想就知道,一个沿海的市委书记春节期间所收受的贿赂就将近一千万,一个贫困县财政局的干部鲸吞了近亿的国家资产成功地逃到国外有些内疚,还打电话回来告知自己的同事,就知道现在搞钱有多么容易,那些人有多少钱了。经济改革遇到了瓶颈这是事实,可政治改革始终只是神马浮云,关于公布官员的财产的呼声铺天盖地,可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以前也曾经有过一些边远地区的基层干部做过公布自己财产这样的尝试,可是老头子就是敢吃螃蟹,敢在党代会上第一个公布了自己和家人的所有财产,在呼吁全省人民对他的申报财产进行监督,并要求省委委员也应该跟进,当然就全面铺开了,成为了轰动一时的新闻。这就是一个榜样的作用,从那时起,这种规定就在这个省全面展开了,每一年在两会召开之际,大家都可以津津有味的将那些省委领导按财产多少进行重新排队,就发现老头子总是名列最后。当然,因为说谎话、隐瞒不报,或者不敢报的就被检举揭发落马了好几个。这太简单了,查查银行存款、查查不动产,查查有价证券就一清二楚了。

  没有人不知道这个被王副市长称作老头子的是个雷厉风行的大人物,也是一个服软不服硬的厉害角色,更是一个说一不二、敢作敢为的刚烈汉子。就和成*大哥唱的那样:"冲前去,全部得失只要寸心知,跨步上,云上我要飞,冲前去,全部得失只要寸心知,跨步上,人要作*天汉子……"

  老头子有一次上街,看见一辆保时捷进出省委大院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陪同他散步的两个秘书窃窃私语,一问才知道是一个部委副书记的还在上大学的儿子的座驾,其实这也很平常,这样喜欢露富的官二代太多了,就是不应该被老头子碰见,就是那两个秘书不该说出了那辆豪华跑车的价格。

  可以想象老头子又是勃然大怒,当即就要人进行调查。可是肯定有人会向当事人透露消息,那个心里有病的副书记就想一走了之,可惜仅仅走到天河机场就被有关人员截住了。有消息说,因为此人与高层的某个人交往密切,高层也曾经转弯抹角的给老头子打过招呼,叫他"手下留情。"他却在专案组的调查报告上批示"从严从快。"

  没有人不知道老头子最讨厌那些花架子的形式主义,最反感那些喜欢把成绩说的大大的,把问题和错误说的小小的人。到基层考察和调研,从来不看那些精心准备的、摆在桌子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记录本,也不去装模作样的驻足去看挂在墙上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展板。人家刚刚说了几句"在中央的"如何如何、"在省委的"如何如何,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指出还有当地政府的如何如何指导下,老头子就打断了他的话:"歌功颂德的事少说些,直接说正题。"

  人家就有些不知所措了。

  "看看,现在的干部都不会说人话了,其实,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最简单。"老头子说的很尖锐、真的很简单:"钟南山院士说我们的发言有四分之三全是说成绩、讲优点,那就这么办,把你的讲稿的前面的四分之三部分统统不要,为了节约资源、低碳生活,把那部分留着上厕所,你只读剩下的四分之一好了。"

  这就是老头子的脾气。

  没有人不知道这个被愣头称为老头子的大官是个火爆脾气。上午嘱咐要马上办的事情如果到了下午还不见动静那些人就大难临头了,不是被大骂一顿就是被赶到街上去当协警、去给环卫工人帮忙,去做义务劳动。老头子的理由很充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家渝州还要下乡搞三同呢。"

  江城曾经有一个区长因为醉驾被省厅的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警察叫停,要对他进行酒精测试,人家是什么人?用电影《小兵张嘎》里的那个胖翻译的话说就是"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给钱,"对着检测仪吹气他当然不干,争执中借着酒劲甚至想打人,就有不少的人围观,还有几个喜欢看热闹的记者也来了,事情就闹大了。

  那一次,老头子心情不错,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怎么说他,更没有处罚他,只是要求那个酒醒以后追悔莫及的区长上班时间不喝酒,别自己亲自开车而已。所有的人都说他是老头子器重的年轻干部,老头子和老牛一样有些护犊,这也难怪,不到四十岁就成了省会城市的一个区长,可见得人家的确是很有背景、很不简单的。谁知这个家伙真的不争气,不到半个月又一次醉驾了,还是被老头子亲眼看见的,这个家伙于是就真的杯具了,一脚被老爷子踢到市委车队里当了一名司机,后来虽然托人设法把工作转到别的省去了,还想从头再来,可是名声不行了,一辈子也就没有了飞黄腾达的机会了。

  没有人不知道老头子是有些喜欢对手下的那些官员吹胡子瞪眼的,激动起来更是有些习惯于拍桌子打板凳的,遇到像愣头那样的家伙,说不定就会打上身来,不过这一些习惯只是会在他所喜欢、所欣赏、所器重、说爱惜的那些部下面前才会那样做的,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里才会那样表现的。

  换一句话说,如果老头子在某个官员面前大吵大骂、凶神恶煞,大家就会向那个官员表示祝贺,因为老头子自己都说过"高标准、严要求是对有用之才而言。"根据那种潜规则,那个官员升官晋级就会指日可待,最有力的例子就是王大力,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山区县的普通镇长变成了峡州这座仅次于江城的付省域中心城市的领导者,而且不出预料,还将是一位年轻的市委书记,而他却是常常被老头子骂得一塌糊涂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