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 第二百零八章 分而化之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二百零八章 分而化之

作者:贪财好色 字数:2953 书籍:混在三国当军师

  不等董卓问起,李儒便讲道:“公可命天子下诏一封,诏令关东诸侯退兵。”

  董卓不解:“他们不可能奉诏吧?”

  李儒笑道:“那可不一定!如果他们还能再战,自然不会答应。如若他们有退兵之意……那这就是一个十分体面的借口。主公可以在每次战局发生变化时,就下诏一次,反正咱们这边不会因此而损失什么。只要有一次对方奉诏了,咱们就赢了!而且一旦他们奉诏退兵,那么主公这边的正统性,就进一步加深了!”

  董卓点了点头。

  李儒继续道:“而就算对方始终拒不奉诏,也可以让对方处于一个抗旨不尊的立场上,从大义上来打击他们的正义性!”

  董卓听后大喜,当即应允:“贤婿妙策!就这么办!”

  竖日,一个胡须部分脱落、嗓音尖细的人来到袁绍的盟主大帐中,向袁绍公布了天子的旨意。

  袁绍知道这人,他是原先雒阳内某高官家的管家。那位高官因为得罪董卓而被下狱后,这个管家就被董卓给阉了,收入后宫充作宦官。

  因为是认识的人,袁绍并没有刻意为难他,只是将他看押起来。而后袁绍也不跟其他诸侯商量,而是与自己的谋士许攸商议起来。

  袁绍手下谋士不少,但在这个时期能称得上是他智囊的,只有逢纪与许攸而已。逢纪目前在渤海主持大局,据说他已经想到了如何对付海寇之策。而现在跟在袁绍身边的,便是许攸了。

  许攸这个人最为目无君上,当年就曾参与过冀州刺史王芬密谋刺杀灵帝事件。他首先对袁绍建议道:“明公何必在意这种伪诏?莫说此诏是那董贼授意,就算无有董贼,那皇子协的旨意又有什么效力了?”

  袁绍听许攸没有管刘协叫天子、皇帝,而是直呼他为皇子协,便知道许攸自有寓意。于是问道:“请先生明言!”

  许攸遂直说道:“当初皇子辩登基为帝,是明公所认可的,若是先帝下旨,明公或许还可以考虑是否遵从。但是当今这位么……不过是那董贼擅自立起的一个宗室罢了。明公当初正是因为反对董贼废立,不承认皇子协之正统,因而奔出雒阳,起义兵而反抗。如今明公又岂有承认皇子协正统之念?”

  袁绍恍然大悟,赞许道:“若非子远之言,我犹在雾中也!”

  随即又问起许攸接下来的应对之策,许攸遂一一言之。

  次日,袁绍召集其余诸侯,向他们公布了雒阳传来的旨意,随即斥之为伪诏,表示拒不奉旨。不仅如此,他甚至还言明此时身在雒阳的刘协根本不据有正统性,袁绍根本不认这个皇帝!

  他还更为丧心病狂地编造谣言,说刘协根本不是先帝的种。他们袁家在宫里有线人,据称当初王美人怀孕后,何后嫉妒,下药把王美人的胎儿给流掉了。那刘协是事后王美人托人偷偷从宫外抱来的!

  至于证据……你们看,真正先帝的子嗣刘辩,与孝灵皇帝相貌多少有些相似,是长脸。而刘协……你看他那小圆脸,那么可爱,比女孩子还好看,一点也不像孝灵皇帝!

  董卓听后,气得大骂袁绍无耻,居然连这种谣都造得出来,果然关东联军从上到下都是卑鄙无耻之辈!

  李儒劝解道:“主公,关东诸侯素来无耻,主公莫气坏了身体。”

  董卓忙问他:“贤婿,这下诏不成,如之奈何啊?”

  李儒微微一笑:“袁绍作为关东诸侯之盟主,不答应亦属正常。然则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又岂是铁板一块?主公可分而化之,总会有人肯奉旨的。”

  董卓点点头,示意李儒继续。

  “主公可派一些颇有名望之人前去送旨,晓之以厉害。他们可比寻常天使效果好多了,而主公则许诺他们,一旦退兵,则重用之。如此一来,即便无法令关东诸侯解散,亦可削弱他们。”

  董卓然之,遂派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瓖等人出关,分头行动,来劝解关东各路诸侯。

  几天后,雒阳那边传来消息,说河东郡那边白波贼又闹起来了。董卓没想太多,心说一群黄巾余孽而已,敢闹事直接杀了就是!便派自己的大女婿牛辅带兵三万前去平定。

  没想到没过多久,就传来消息说牛辅大败而归,三万人的队伍只逃回来数千。气得董卓都想下令砍了他,心说我当年怎么眼睛瞎了,把女儿嫁给你这种废物!

  那牛辅还狡辩说并非自己无能,声称白波贼里有个叫徐晃的将领十分厉害,换了谁去都得栽。

  董卓才不信!传令痛斥牛辅之余,还给他降了职。现在镇守陇地的大权被一分为三,由牛辅、段煨、董越三人共同负责。

  正气着,李儒过来了,董卓就向他抱怨,说自己大女婿要是有李儒一半……不,十分之一的才能,自己就谢天谢地了。

  李儒不置可否,而是提醒道:“主公,主公的三女儿今年已经及笄了吧?”

  董卓一愣,想起来了:“是啊!哎呀,你看,老夫这忙着大事,连自己闺女的事都忘了。”

  随即意识到,李儒肯定不会在这时跟自己闲聊家事,于是问道:“贤婿的意思是?”

  李儒不答,反问道:“不知主公以为,这世间,谁可当得令爱之婿?”

  董卓想了想,如果范围扩大到世间的话,人选还挺多,只不过这些人大多不在自己麾下。

  李儒又提醒道:“在关东十八路诸侯之中呢?”

  董卓听后恍然大悟,询问道:“贤婿的意思是让老夫与某一路诸侯联姻?”

  李儒点头。

  董卓想了想,如果与其中一路诸侯联姻成功,那么该路诸侯必然会奉诏退兵。而一旦有了打头的,剩下其他诸侯也会相继萌生退意,之后就好办多了!

  至于联姻的人选嘛……

  赵二这混蛋首先排除!至于其他人……

  这日,孙坚帐中,赵二又臭不要脸地跑过来找孙坚闲扯淡。

  忽然下面来报,说有人要见孙坚。

  等把人招进来一看,赵二发现这人自己认识,当即叫道:“哟,这不是李觉嘛!董卓手下,哈哈哈……董相国可安好?”

  李傕一看,怎么这赵二也在!

  不过想了想,这赵二跟孙坚关系很好,当年在美阳时就是如此。俩人在一块也正常。

  孙坚可不像赵二那么有闲心跟对方打趣,他直接问道:“李傕,那董贼叫你来找我何事?”

  李傕便一招手,手下仆役便搬上来几箱子金银珠宝,外加绫罗绸缎等物。

  他对着孙坚一拱手,道:“乌程侯!我家相国仰慕孙太守,相国所敬者,惟孙文台耳!听闻孙长沙有个儿子已经成年,而丞相恰好还有个女儿,愿与孙将军结亲……”

  孙坚大怒,刚要回答,却听赵二调侃道:“哟,董相国又要嫁女儿啊!干脆让她嫁给本官好了,本官来当他女婿!”

  李傕心说你真够不要脸的,当年在美阳就答应得好好的,结果到现在也没结成。

  他只得赔笑道:“赵州牧说笑了!”

  孙坚则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

  李傕抱头鼠窜而逃。

  赵二哈哈大笑,赞道:“文台好生威武!”

  孙坚刚要客套两句,却看见赵二的俩眼睛紧盯着李傕送来的财宝绸缎,视线连移都不带移的。

  孙坚不由得好笑,气道:“你这家伙现在也算是家财万贯了,怎么还这么贪财?”

  赵二厚颜无耻道:“谁会嫌钱多啊!”

  孙坚只得无奈道:“好了,别盯着了,俩眼睛都快粘上去了。这财宝你拿走好了!拿去给你的士兵买小鱼干去!”

  赵二一听大喜,视线这才挪开,谢道:“那我就替我麾下士兵多谢谢文台兄啦!”

  孙坚只得感叹道,这赵二对士兵们还真是溺爱。

  一群猫!

  再说董卓那边。他觉得十八路诸侯之中,除了赵二之外,唯有孙坚最令他佩服。在当年平定西北之乱时,虽然自己与孙坚不睦,但那都是小事。并非什么不可化解的矛盾。

  而李儒又提醒他说,没必要非把女儿嫁给孙坚本人,完全可以嫁给孙坚的儿子之类。俗话说虎父无犬子,那孙文台勇烈而有智谋,其儿子亦不会差太多,配得上自己闺女!

  董卓便派李傕去了,现在他正等着成功的好消息给自己平复下心情呢。

  结果那李傕回复董卓,说孙坚无礼,拒绝了联姻。

  董卓气得直接把他轰了出去。心想着,当初要找孙坚提亲,是你抢着要去干这份差事。还说自己有什么成功案例。

  呸!赵二那也叫成功案例?

  董卓现在后悔死了,早知道就派李肃去了,那李肃能说会道的,哪里是李傕能比的!

  董卓随即叫了两个女人过来消火,同时想着要不派李肃再去试试?

  --

  徐晃是否当过白波贼,史书上是没有明确记载的。记录徐晃早年经历的只有《三国志》里一句话“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但是后一句话“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说明杨奉护送天子到雒阳前,徐晃就已经是杨奉手下了,而杨奉的记录为《后汉书》“(李)傕将杨奉本白波贼帅”。杨奉是因护送天子到雒阳有功才被封为车骑将军的。故而可知徐晃投靠杨奉时,杨奉要么是李傕部将,要么是白波贼。依本作者个人猜测:徐晃这人心向朝廷,如果在杨奉被李傕招安时,他仍然是清白的郡吏的话,应该不会愿意给一个招安匪寇当手下。毕竟当时朝中清白的将领也有,投靠他们更为正当。所以徐晃定然是早年当郡吏时被白波贼协裹成贼,这才成了贼帅杨奉手下,而他加入后,亦屡屡劝杨奉保护献帝。总上所述,故而本小说如此设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