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幕降临 第四十二章 台北秋狩(五)

《铁幕降临》第四十二章 台北秋狩(五)

作者:仲夏雷暴夜 字数:2930 书籍:铁幕降临

  就在三营向艋舺方向挺进的时候,在基隆方向,谭欢和秋枫带着四营的两个连队,开始翻山越岭,向暖暖出击。

  基隆河是淡水河的一条支流,起源于台湾北部的深山。基隆河上游的激流沿着一道长长的峡谷,欢腾的流向西北,然后拐了个90°大弯,转而流向了西南,一路蜿蜒绕过艋舺,在关渡与淡水河汇合。

  由艋舺出发,沿着基隆河逆流而上,二十五里到达水返脚,再行二十五里到达暖暖。

  暖暖就位于峡谷的拐弯处,十几户居民散布其间,距离鸡笼街只有五里。由暖暖趟过基隆河,再向北翻过狮球岭就到达基隆。

  基隆河上游山中水势湍急,但在暖暖地段水势较缓,艋舺的小木船常常能上行到这里,运输货物。暖暖也是艋舺去噶玛兰的必经之地,从这里沿着基隆河溯流而上,走过崎岖的淡兰古道,就能到达宜兰,也就是噶玛兰。

  暖暖是台湾北部的一个重要的关隘,清军在此设有塘汛。现在作为防备明军的第一线,暖暖的清军兵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清军沿着基隆河的南岸修筑了一条路垒,一个把总率领一百个兵勇守卫着这条路垒隘道。

  二十五日上午八斗子的一声霹雳,动静太大了,不但震惊了基隆湾,也惊动了山后的暖暖。人们都感到十分惊恐,基隆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搞得地动山摇的?!

  到了中午,就有翻山越岭的猎人、樵夫送来准确的消息。

  暖暖的老百姓顿时哄了起来,“这大明朝竟然能移山填海,看来真是天命所归!”

  移山填海的消息传到暖暖塘,隘口上的一百多兵勇纷乱无比,他们围着林把总寻求主意。

  兵丁王大说道:“大人,明匪又是坚船利炮,又是移山填海,道行太深了。要是他们杀过来,我们咋办,总不能鸡蛋往石头上碰啊!”

  这些兵丁是吃粮当差,他们可不想平白无故的丧命在这荒山野岭。

  “慌什么慌,自古道邪不压正!”头发花白的林把总非常沉稳,“弟兄们,明匪这些都是邪门歪道,什么移山填海,那一准是障眼法。北路协曾大帅已经在艋舺集合了两万大军,咱们只要多用些狗血秽物,一准破除明匪妖人的邪气,然后全军一冲,妖人必败。”

  林把总一顿咋胡,清军兵勇的情绪安定了许多。

  突然有兵勇大声喊道:“快看,狮球岭下来了好多人,是明匪,是明匪杀过来了!”

  四营营长谭欢亲自带着一个连,正从狮球岭上下来,前锋已到达山脚下的基隆河。

  清军兵勇顿时有些慌乱,“大人,狗血秽物我们还没准备啊!”

  “大家别慌!黑狗血破邪最是厉害,王大,你快去把我的大黑牵来。”

  大黑是条壮实的大黑狗,被王大牵来,尾巴摇得正欢。林把总也顾不得什么情分,拔起腰间佩刀,一下子就结束了大黑的生命。

  “快,抓紧时间。大家赶紧用自己的刀剑火铳,浸一下狗血。”

  暖暖塘就一门小炮,林把总十分珍贵,他亲自在小炮上涂了一点狗血。

  涂完狗血,暖暖塘清军的士气顿时高涨起来。林把总命人吹响号角,清兵一个个都持刀带剑趴在隘口严阵以待。

  基隆河北岸,身穿花花绿绿衣服的明匪越聚越多,已经有人在试着趟水过河。

  路垒离河道只有三百多米,林把总有些心急,他亲自操纵着一门小炮,炮口瞄向河道里的明匪。

  “轰”的一声炮响,实心弹落在了河道中,溅起了一大片水花。

  虽然清军的炮弹射程不够,精度不够,威力也不够,还是让谭欢有些紧张,这铁疙瘩要是砸到人,那就~~~

  “快,火力掩护过河!”

  明军火力排立即组织射击,三十把M1873步枪瞄准住路垒,一齐开火射击。

  “砰砰砰”子弹像流星一样划过隘口,路垒里碎石横飞,尘土飞扬,清兵们吓得赶紧蹲了下来。

  “别怕,我们有狗血辟邪!”林把总大喊,“快,快给大炮装药。”

  王大勇敢的站起身,一手举起涂过狗血的盾牌,一手抓起火药包就要放进炮管。

  “砰”的一下,一颗子弹射穿了盾牌。王大胳膊一麻,出现了一个血洞,他惨叫一声蹲了下去。

  “这狗血怎么没用的,这狗血怎么没用的!”王大手捂着伤口,疼得直冒冷汗。

  知道狗血不管用,暖暖塘兵勇的士气一下子就低落下来。明军火力凶猛,涂狗血也没用,这仗还怎么打?!

  明军过河速度加快,十多个尖刀班的战士离路垒已经不到一百步。

  “明匪要上来了!”有些人吓得开始往后逃。

  “回去,回去,临阵逃脱者死!”林把总转身追过去,挥刀劈死了一个,其他人吓得赶紧又退了回来。

  林把总捏紧大刀,挺直了身子,大声叫道,“儿郎们,明匪火枪厉害,拼杀肯定不行。咱们居高临下冲过去,这帮匪人准保完蛋。”

  在林把总的鼓动下,三十多个清兵站起来,握紧了刀枪,准备一起向下冲去。

  火力排看到有人要冲出路垒,立即瞄住开枪掩护。正在向上攀爬的明军也全都停下脚步,借助地势蹲下身体,举枪,瞄准,射击。

  “砰砰砰”的子弹飞来,立时倒下了一大片。林把总和剩下的兵勇慌忙蹲下,胆气全飞到了九霄云外了。

  “林把总,不行啊,明军火器太厉害了,咱们还是撤吧。”路垒里乱哄哄的,很多兵勇叫嚷起来。

  林把总还有些不甘心,“不¬慌,不¬慌,弟兄们最后再坚持一下。我们人多势众,明军火器再强,总要白刃格斗见高下。”

  就在这时,隘口东面也响起了枪声。

  秋枫带着马加的一个连,没有走狮球岭大道,而是从小路,翻过狮球岭东面的竹子岭,悄悄趟过基隆河,从正面接近隘口。

  马加亲自带着一个排,利用障碍物为掩护,一直摸到离清军隘口只有五十米远,然后立即冲锋。

  没等隘口清军反应过来,二三十个明军高呼“下跪免死!”已经冲进了路垒,一把把凉飕飕的刺刀刺向路垒里的兵勇。

  “好汉饶命!”清军兵勇吓得纷纷跪倒在地。

  路垒一个角落,一个兵勇躲在那儿,偷偷用弓箭瞄住明军战士。明军战士蛇行奔跑跳跃,他瞄了又瞄,好不容易看准机会,正要放箭。后面负责掩护的战士早就盯上他,“砰”的一声枪响,这家伙当即倒在血泊之中。

  林把总有些气急败坏,大喝一声:“杀!”双手举起大刀,向前扑去。一名明军战士迎住他,用枪一架。旁边又有一把刺刀向林把总刺去,“噗嗤”一下,直接就刺入林把总的腹部。林把总顿了一下,向后扑地。

  这时,北面的明军也从河岸冲上了路垒,“下跪免死”的喊叫,响成一片。

  清军兵勇顿时崩溃了,再也没有抵抗的勇气,地上跪倒了一片。

  隘口西边的二十多个兵勇见势不妙,扔掉手中的兵器,冲出路垒,顺着官道就往西南逃去。

  “砰砰砰”一阵枪响,早有一支明军跋山涉水,先行赶在前面设下埋伏,及时堵住清军逃跑的路线,全歼暖暖守军。

  战斗一结束,林安可、壶中子就带着吴长、吴嗟林,还有两百多基隆湾各村寨的联防队员,从狮球岭上下来,帮助部队救护伤员,看押俘虏。

  稍稍休整了一下,四营把两个在战斗中不慎扭脚的伤员,还有清军俘虏留给了林安可,吴长、米大福做向导,部队快速向艋舺方向挺进。

  傍晚时分,四营推进到水返脚,轻松攻破水返脚汛,俘虏汛兵十七人。

  水返脚是个小村镇,离艋舺只有二十五里。海水潮汐每天沿着淡水河、基隆河上行,一直涨到这里才返回,所以得名水返脚。

  控制水返脚之后,秋枫立即安排人员征召村口码头上的民船,准备连夜顺流而下。

  村口码头,四营两百多号人安安静静的坐在地上用晚餐。水返脚几个糟老头子,畏畏缩缩的带着酒、干肉、咸鱼,还有十锭银子,前来犒军,被哨兵拦住。

  谭欢推了一把秋枫,“政治工作,这是你的事情。”

  “等我吃饱了再说。”秋枫狠狠的咬了一口大饼卷着咸菜。他一边狼吞虎咽的吃着干粮,一边嘟嘟囔囔的跟谭欢理论,“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现阶段军事斗争是最大的政治,这军政分得开吗。”

  吃饱喝足,秋枫和颜悦色的接见了水返脚的乡绅,“诸位父老乡亲,谢谢你们的热情,只是我明军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时间紧迫,我们就此告辞。”

  听了吴长的翻译,这几个老头子顿时痛哭流涕,跪倒在地,苦苦哀求。

  秋枫吓了一跳,这什么回事?!

  吴长告诉秋枫,原来这些乡绅以为秋枫不满意送来的东西,乞求恩典。

  秋枫耐着性子,告诉这些乡绅,明军是老百姓的部队,是大明朝的岳家军,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是铁的纪律。

  这些乡绅还想纠缠,秋枫一指码头,很不客气的告诉这些乡绅,部队正在集合,今晚要去打艋舺,打满清,如果耽误军事行动,那就是汉奸,是鞑子的狗腿子,朝廷是要法办的。

  这话很重,这些老头子吓得再不敢啰嗦。

  暮色中的码头十分寂静,只有河水拍岸的声音。两百多人整齐的排着队伍,安安静静的等待登船。河边停泊了十多艘船只,四营征用了其中七艘大船。

  一个排一艘船,战士们动作麻利的一一登船,按照指挥迅速的坐下。营部登上最后一艘船,抓到的十七个俘虏也一同押上。

  秋枫好言安抚了一下这些老头子,给了他们几份《告台湾百姓书》,最后拱拱手,转身也跳上了船。

  看到人员全部上船,谭欢立即命令开船。七艘大船顺流而下,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