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汉)我有母后 第 31 章 地狱模式

《(东汉)我有母后》第 31 章 地狱模式

作者:星辉映川 字数:3555 书籍:(东汉)我有母后

  刘隆之前在野史或影视剧上看到有人割肉献“忠诚”表“忠心”,那些明知人肉而去吃的人要么蠢钝如猪,要么迷信长生。

  若今日有人以此获宠,那么后宫主动或“被迫”以此行径邀宠者将不绝如缕,宫廷和天下将永无宁日。

  历史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某个皇帝为了什么所谓的“红铅丸”戕害宫女身心健康,宫女不堪忍受奋起反抗,可惜功败垂成。

  刘隆绝不允许割肉求宠的事情出现在大汉。

  “国家连年水旱灾害,百姓大饥,几乎人相食。皇太后废寝忘食,积劳成疾,才让百姓免于相食。你让皇太后去吃人肉是什么居心?”刘隆喝道。

  阿陶闻言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急忙跪在地上讨饶,连称:“奴婢不是要害陛下的,奴婢只希望陛下早日康复……”

  邓绥眉眼冷肃,道:“把她拉下去送去暴室,以宫规处理。此婢妖言惑众,以污圣明,不得姑息。”

  阿陶彻底瘫倒在地上,正要嚎哭求饶,几个眼疾手快的小寺人连忙捂住阿陶的嘴,将人拖走。

  邓绥扫过众人,往日和善如春风的面庞,如今变得像深秋的寒风,吹得人心中发凉。众人纷纷跪下请罪。

  “请大长秋来。”邓绥冷声道。这等居心叵测而又阿谀谄媚的奴婢,万万不能留在身边。

  大汉才是第二个封建王朝,朝野民间还残留着寻仙问道求长生的陋俗,哪怕是秦皇汉武都不能免俗。

  “母后,这奴婢心怀不轨想要置母后于不仁。什么时候人相食?是天灾,是兵祸。周公作礼制乐,诸家教化百姓,是让人做人,而不是让人做畜生。”刘隆说道。

  邓绥闻言欣慰地笑起来:“隆儿长大了。母后从不相信这些无稽之谈。”

  母子正说着话,郑众匆匆赶来,路上听了这件事,心中极为震撼。能爬到郑众这个位置的人,那智谋心机都是上乘,也能果断取舍,该狠心就狠心。

  只是郑众没想到,他治下怎么出了这么一个又狠又蠢的人。

  历史上,有勾践尝夫差粪便,有佞幸邓通吮汉文帝毒疮。但那宫女的情况和勾践邓通完全不同呀!夫差是打了胜仗得意忘形,邓通是汉文帝最宠爱的佞幸。

  阿陶是什么人?一个办不好差事,认不清自己的人。皇太后是什么人?圣明烛照,勤政务实,宫女的小把戏岂能瞒得住她?

  “奴婢拜见圣上,拜见陛下。”郑众行礼。现在郑众面见母子二人时,口中开始将”圣上”排到“陛下”的前面。

  邓绥道:“起来吧。朕这几日病重,宫中或有人献媚求宠,或有人祈祷愿为朕代命,这些朕都有所耳闻。但是,岂不知生死有命?”

  “大长秋,你即日诏令掖庭上下,以后谢过祈福不得妄生不详之言,不得行以污圣明之事。否则,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刘隆也附和道:“母后说的极是。若能代命或有长生之法,古来那些帝王何在?若不能代命且无

  长生之法,那些人为什么这么做不言而喻。不过是蝇营狗苟或者愚昧无知之人。”

  郑众听了,连忙应下,心里准备回去抓几个典型以做惩罚。

  “宫中尚德尚能尚忠,唯不尚这些神神叨叨的无稽之谈。”刘隆补充道。邓绥闻言,面露欣慰之色。

  处理完这事后,刘隆又与邓绥说了几句,才回到前殿看书。

  邓绥的烧终于退了,人也变得精神。刘隆走后,她挥退屋里的人只留下陆离,靠在床上,嘴角噙着一丝笑容。

  陆离见了,笑道:“陛下今日的心情要比往日好。”

  邓绥笑道:“遇到可喜之事,岂能不喜?陛下能说出尚德尚能的话,将来的成必不在先帝之下。”

  陆离赞道:“圣上仁厚,聪颖绝伦,对陛下更是孝心有嘉,将来一定会是好皇帝。”

  郑众回到掖庭,召来宫中官吏,着重传达皇太后的旨意,又罚了祈福妄出不详之语的宫女寺人。

  宫中祈福的人中有不少是真心为皇太后祈福,只不过是用错了方法。

  蔡伦怕众人对皇太后和圣上不满,笑眯眯安抚道:“陛下朝夕一肉饭,圣上亦是如此。宫中如此艰难,前些日子皇太后放赏,可曾少过大家一寸布一枚钱?”

  蔡伦带着宫女寺人卖了不少钱,邓绥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众人的奖励。

  郑众点头,目光扫过众人,道:“陛下和圣上赏罚分明。诸位都是有真才实干的人,学不来巧言令色。若那等能言善辩的人得了宠,哪里还有我们的归处?”

  蔡伦附和道:“倒是现在好,有能力就高升,谁也说不出不是来。只要大家努力做活,陛下和圣上不会亏待我们的。”

  经过郑众和蔡伦一附一和,众人才转过念头,明白其中的道理,口称陛下和圣上英明。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狠下心割肉,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巧言令色。圣上说了,宫中尚德尚能尚忠,这里面总有一条适合他们,品行不能做圣人,但只要能力行,能力不行,天长日久陛下自然能看到他们的忠心。

  至于阿陶,郑众审讯之后,发现并无人指使,就打了板子,将人赶出皇宫。

  邓绥身子稍好就召来重臣处理朝政。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定海神针依然屹立。又过了几日,邓绥重新上朝。

  往日里邓绥运筹帷幄指点江山,让他们忘记太后到今年也刚刚只有三十岁。邓绥正值盛年,身体恢复起来自然快。

  朝廷下定决心,这次与南单于的战斗一定要速战速决,还要获得大胜利。

  南单于今年六月份来雒阳朝见,见东汉连年天灾不断,又被汉人韩琮鼓动,决定趁火打劫,叛汉自立。

  西边的羌人在边郡寇抄,收获不计其数,南匈奴曾从羌人手里买来不少汉人奴隶。南单于这次确定大汉虚实,回去就反了,派出多股起兵,劫掠边境。

  以前大汉强盛的时候,南单于跟着大汉混。现在大汉已是病弱之躯,南单于觉得此时不落井下石,就要遭

  受天谴,可是他遇到了硬茬子。

  南单于围困护匈奴中郎将耿种于美稷县,数月未下。光武帝时,南匈奴称臣,朝廷设护匈奴中郎将,监护南匈奴单于,治所先在云中郡,后迁移到西河郡美稷县。

  护匈奴中郎将耿种被困城中,一面坚守城池,一面向朝廷求援。数月之后,终于等到援军。

  梁慬、耿夔和庞雄在西河故城与南匈奴发生大战。汉军斩杀匈奴渠帅,获得俘虏财物无数。

  南单于亲率七八千骑围困梁慬,又败,只好退守虎泽。

  此时,汉军诸路已经合军,梁慬、庞雄、耿种等人率领步骑近两万余人,列营于虎泽前。

  局势逆转。原本气焰嚣张围困美稷的南匈奴被围困在虎泽。南单于檀自反叛后,没有遇到一件顺心的事情,处处都被汉军压制。

  不是说汉人死伤殆尽,快不行了吗?怎么还这么勇猛?

  南单于檀眺望远处,忧惧异常,不知道如何是好。他转头看见出鼓动自己叛汉的汉人韩琮,踹了他一脚,责骂道:“你说汉人无人,那前面的是什么?”

  他在营帐中走来走去,自从与汉军短兵相接后,南匈奴损失惨重。想了又想,南单于召集众人商议以后该怎么办。

  南匈奴左将军被杀,奥鞬日逐王被追得如丧家之犬,若非汉军的鲜卑兵出了乱子,恐怕奥鞬日逐王也没了。

  众人商议来商议去,为今之计唯有投降。

  南单于檀不想死,于是听从内心和众人的意见,决定投降。他先派奥鞬日逐王求见梁慬请降。

  大司农何熙在行军途中暴亡,诏令梁慬统帅诸军。这场战场从十一月打到了次年三月,终于到了结束的时候。

  梁慬等人商议后,同意纳降,但有条件:南匈奴需要将寇抄的汉人并被羌人卖到南匈奴的汉人归还,并且奉上韩琮的头颅,以及入质纳贡。

  南单于檀穷途末路,听到这样的条件立马同意,脱帽赤脚向大汉请罪,依约派子弟入质雒阳。

  捷报传到朝堂之上,君臣都松了一口气。北方的战乱终于平定,现在只剩下诸羌。

  朝臣之所以这么紧张,是因为南匈奴叛汉时,羌人对大汉发起猛烈的进攻,寇抄三辅,入侵益州。大汉两线开战,国库空虚,生民凋敝,极为艰难。

  抵御羌人的军队数战无功,军老师疲,人人思归。朝廷在正月里召回任尚,罢了他旗下的郡国兵,让其回乡种田。

  羌人兵强马壮,来去如风,屡次劫掠三辅。朝廷于是在三辅设置都尉,加强防备。

  东汉在西北与西面的局势,简直乱做一团。西域放弃了,三辅几乎成为边地,屡次被劫。

  汉军精锐在与南匈奴交战,若再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大汉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国家危若累卵。若再败于南匈奴,边疆的各族恐怕会闻风而叛。

  面对如此危局,朝堂上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放弃凉州,并力北边;一种是不放弃凉州,两边共举。

  提出放弃凉州的是大将军邓骘,反对放弃凉州的是太尉张禹。

  这与其说是邓骘与张禹的对立,不如是谒者庞参和郎中虞诩的对立。

  庞参建议邓骘放弃凉州,将边民迁入三辅,全力与南匈奴开战。虞诩向张禹力陈绝对不能放弃凉州。

  两方人直接在朝堂之上大吵起来,都坚持己见,不肯后退。大将军的拥趸不少,张禹乃文官之首,跟从他的人也不少。

  刘隆看到这样的架势忧心忡忡,西域没了,凉州再没,那雒阳城还有什么安全可言?

  若真弃了凉州,说不定东汉会像唐中晚期一样,国都六陷,天子九逃。那时候的大汉才真是风云飘摇。

  朝堂之上吵不出结果。下朝后,邓绥分别召见邓骘与张禹,刘隆就安静地坐在一边旁听。两人各陈其言,邓绥当场不置可否。

  离去后,邓绥问刘隆:“隆儿,你觉得呢?”

  刘隆没想到母后竟然会问他的意见,坚定地道:“不能放弃。若连我们都放弃了凉州,那凉州的百姓该如何?”

  说到这里,刘隆想起了辛弃疾,他就出生在被大宋放弃的北地。辛弃疾一生都想恢复中原,却不逢明君。

  刘隆抬头盯着邓绥,郑重地说道:“母后,现在大汉还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国库虽然困难,但这是一时的。若此时放弃凉州,恐怕将来收复需要花费十倍百倍的力气。”

  邓绥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抚摸着刘隆的头发道:“我儿年小,但有英豪之气。你说的对,大汉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现在朝野上下同心,我们会度过这段艰难的时间。”

  刘隆坚定道:“对,我们会度过去的。”

  母子说完,邓绥令班昭拟诏,采取张禹的意见,令四府(大将军府、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九卿征辟西州豪杰为掾属,又拜凉州诸太守长吏子弟为郎。

  这个诏令表面上是奖励守卫凉州的官吏百姓,另一方面又是谨防凉州生乱,与诸羌勾结。这些掾属和郎中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质子。

  幸运的是南匈奴投降了,但是大汉也付出了代价。由于西边战略收缩,羌人更加强势,攻入汉中郡治所褒中。汉中太守郑勤与掾属皆战死。

  捷报传来没几天,九郡国发生地震,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不计其数。邓绥连忙派谒者去抚慰赈济百姓。

  然而地震只是一个小序幕,大汉六州又发生蝗灾。大汉一共有十三州,发生蝗灾就有六州,而且这六州还是主要的产粮区,其中就包含司隶。

  蝗虫过境,无论庄稼还是草木都寸叶不留。前几年大汉过得艰难,今年要比往年更艰难,蝗虫产卵,若不消灭完,只怕明年比今年更加艰难。

  百姓面对成形的蝗灾,几乎毫无反抗之力,只能祈祷于神明庇佑。

  “母后,让我和你一起去。”刘隆郑重地对邓绥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