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倾月班 西子湖畔怜香伴(1)

《倾月班》西子湖畔怜香伴(1)

作者:妫栎 字数:3456 书籍:倾月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虽说杭州府与苏州府是一衣带水,但多年来倾月班的戏船也只往松江府走过两遭,便再也没有往南行过。而今乘着西风直奔杭州城而去,满船的伶人都心中喜悦。这天日落时,嬛伶吩咐姜伶靠岸收篙,姜伶道:“不用了,我们加把劲,就要到北新关了。”嫱伶出得舱来,笑道:“姜伶姐姐,靠岸吧。杭州府我也来过不少次,我们这船行得慢,到了城下城门也关了,那时在城外停船歇息反而麻烦,那些晚间值夜的小兵们最难打点了。”姜伶一听甚是有理,便停船歇了。

  娑伶和司鼓的婆伶准备生火熬粥——这是嬛伶的规矩,做伶人的,容貌或可靠妆容修饰,但身形必须窈窕纤细,所以晚间众女伶都是清粥小菜。嬗伶忽然跳进船舱,向嬛伶道:“嬛伶姐,我看见岸上有个老农挑了新鲜的南瓜,买一个熬粥吧。”说着就上前抱住了嬛伶的胳膊,用脸直蹭。嬛伶一面推她,一面道:“好好,买。你快别蹭了,就受不了你这个。”婳伶笑着到自己舱内,开了小匣子取出二十个铜板,交给嬗伶道:“就这些,足够买两个大的了。”嬗伶接过铜板,高高兴兴地跳出舱去,妖伶也跟了出去。众人等了片刻,不见她两个回来,婆伶道:“还不回来?这粥还熬不熬了?”嬛伶摇着头,出来站立船头往岸上看去,只见乡道边嬗伶和妖伶正围着个老农和一女孩,那老农坐在地上,似是哭喊着什么。嬛伶忙叫了嫏伶一同过去看看,婳伶等也都跟了出来。见嬛伶来了,妖伶上前拉住道:“我们刚挑了个好瓜要回去,就来了两个地保,凶神恶煞地,抢了老伯伯的瓜就走了。”嫏伶问嬗伶道:“你没和他们打一架?”嬗伶愤愤道:“他们赶着马车呢。我要是赶得上,早揍扁了他们了。”婳伶道:“你以为这是夸你呢?所幸没给你惹事的机会,不然还不知谁打谁。”嬗伶还要说,那老农倒先哭了起来:“这是新摘的瓜啊!就指着买了钱换些家用,如今又让这天杀的抢了!”老农旁边的女孩子嘤嘤地哭着,只知道自己抹泪。嫏伶皱起了眉头:“怎么这杭州府也有这样的事情!哼,天朝恶吏……”“行啦。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就算那州府清明,怎么挡得了底下小人作祟?”于是转向婳伶道,“取五两银子来吧。”

  一时婳伶回来,嬛伶将钱交给老农,道:“老人家,别哭了。这银子拿回家当家用吧。”那老农瞪着两个眼睛,木木地接过了银子,道:“姑娘,你是我家的大恩人啊!这银子,够我们一家过一年的啦!”嬛伶笑道:“老人家,这没什么,只是救不了你们的长久。”老农将那几锭银子反复看了,忽然跪在地上,磕头道:“姑娘,这个叫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好啊!”说着看了看旁边的女孩子道,“我看姑娘是做大生意的,不然不会这么大方。我这个丫头,姑娘要是不嫌弃,就留在身边当个丫头使唤吧。”众女伶听了,不觉诧异,都看那女孩子。那女孩子抬头看了看众人,又低下头去,也不吭声。婳伶笑道:“老人家,您也不问问我们是做什么生意的,就把闺女送我们了?这可是个大活人啊!”老农道:“我们家有五六个丫头,都是赔钱货,养不起啊!这五两银子就当是姑娘买了这个丫头,只要日后给她口饭吃,不至于饿死也就行了。”嫏伶拉了嬛伶,附耳道:“你怎么想的?”嬛伶道:“这杭州府是富庶之乡,还不至于卖儿卖女吧。婳伶悄声道:“听这老头的话,估计家里不缺这一个。乡下人吗,孩子多,女孩子就更不值钱了。我看这丫头缩手缩脚的,只怕平时只有干苦力的份呢。”嬛伶听了,又仔细打量了那女孩,问道:“你叫什吗名字?”那女孩怯生生地道:“没名字,就叫大丫头。”老农忙接道:“乡下人,不读书不识字的,哪有什么名字呢。姑娘领了去,随意叫个名字吧。”嬛伶和嫏伶互相看了看,又看了看那个女孩,嫏伶忽然一笑,从袖里掏出几颗碎银子交给老农,道:“好吧,这丫头,我们领走了。你回去好好过日子。”那老农喜出望外,忙拉着女孩子又磕了个头,欢喜道:“谢谢了!谢谢了!”说罢,收拾了担子,嘱咐女孩子道:“跟着人家要好好做事,不要惹麻烦。有人赏饭给你吃,是你的福气。”那女孩子点点头,老农就一面谢着,一面走了。

  众人看着老农走远才回身细看这女孩子,嬛伶见她一丝惜别之意都没有,心里很好奇,猜测这女孩在家恐怕过得不太好。妖伶上前拉住那女孩道:“太好了!今天买瓜买到个姐妹!”婳伶笑道:“行了,别站这儿说了,先回船上去吧。”上了船,嬛伶吩咐替大丫头换了干净衣衫,因问道:“你家有多少兄弟姐妹?”大丫头道:“我是老大,还有四个妹妹,一个弟弟。”嫏伶冷笑道:“应该是弟弟最小吧?”“嗯。”大丫头弱弱地答了一声。婳伶上前道:“难怪你爹一点都不心疼你,也不管我们是做什么生意的,就把你卖了。”大丫头听了把头埋得更低了。原来她见这满船的都是女孩子,个个清秀水灵,船上又都是些彩衣、琴鼓,以为是花船,所以不敢答话。妖伶哈哈一笑,拍着大丫头的肩道:“我们是唱戏的,虽然是下九流的行当,但是卖艺不卖身,也讲品行的。你放心吧,跟姐妹们在一起,绝对开心!”大丫头听说这原来是戏船,才悄悄吐了口气。嬛伶便问道:“你多大了?”大丫头小声答道:“十六了。”婳伶眉头微微一皱,向嬛伶道:“大了点。这身段要练出来,得费些时日了。你看呢?”嬛伶轻叹道:“她模样还周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没事,慢慢来,先练着吧。”于是又看了眼大丫头,“你以后就叫婷伶吧,跟着这个姐姐学戏,以后大家就是一家姐妹,别太拘谨了。”又向婳伶道,“我可把她交给你了,好好调教啊。”婳伶故作惊讶:“啊?这人是嫏伶开口定下的,为什么交给我啊?”嬛伶道:“行啦,这孩子适合学旦,你就多辛苦点吧。再说,你还不知道嫏伶,脑子一热,哎!”正说着,婆伶、娑伶和姜伶端上热粥来,招呼众人吃饭,女伶们便不再闲说。婳伶亲自端了粥递给婷伶,温柔一笑,道:“喝点粥吧,等以后熟悉了,就都好了。”婷伶捧过粥,也不用筷子,直接呼呼地喝了起来。

  当夜无话,各自安睡。次日早起开船,过了北新关,只十五里便到了北关门的武林驿,顺着河道往前不远,便是西湖了。女伶门都嚷嚷着要游西湖,嬛伶吩咐婳伶道:“你带着她们去吧,我和嫏伶得先去拜访李先生。”婳伶道略睁大了眼睛道:“现在就去?”嬛伶道:“我们大老远来不就是为了李先生的戏吗?来了就不要耽误,越早见越好。你带着她们去逛逛吧。”婳伶道:“你们真要去拜访李先生,我怎么能不跟着?”嫏伶道:“你要跟我们去也行。她们都不是小孩子了,游个西湖没什么大不了,姜伶、娑伶两个姐姐看着点就行了。”嫱伶站出来道:“行了,你们三个放心去吧,有我呢。这西湖我也不知道来了过少回了,足够给她们当向导了。”嬛伶一笑,点头道:“那很好,就辛苦你了。早点回来,别玩太累。”说着一行人分两路散去。

  嬛嫏婳三人在市集上打听到李渔就住在不远处的武林门外,便沿着河道款款而行,来至一瓦屋前。屋子虽然简陋却遮不住屋主人不同常人的才情,只见门上挂着木匾,写着“武林小筑”四字,两边挂着对联: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世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三人相视一笑,嬛伶轻轻叩响了门环。书房里,李渔披着薄被窝在书案边,一面端着碗喝粥一面看案子上新写就的文稿。李渔的发妻徐氏走了进来,道:“十郎,外头有三个年轻姑娘要见你。”李渔停在那里,迟疑道:“姑娘?”徐氏道:“是。说是苏州府来的伶人,这是拜帖。”李渔眉毛一挑,带着戏谑的表情结果拜帖,打开了了看,只见两行颜体:苏州府倾月班班主嬛伶、嫏伶敬拜李谪凡先生。“好劲道的字。”李渔夸着便站了起来,身上的薄被落在了地上,徐氏上前来捡,李渔却拦道:“先去请人进来,厅上坐。”说罢,对着铜镜稍整了整衣衫,用凉水泼了泼脸,穿着家常灰布长衫便忙往前厅来了。

  厅中三个女伶静静候着,李渔从后面转出来时只见眼前缤纷一片,三个女孩一着鹅黄,一着湖绿,一着淡粉,悄然立在那里。李渔忙乐呵呵地请三人坐下,徐氏送上茶来,嬛伶莞尔笑道:“冒昧登门,打扰先生了。”“哪里哪里,有朋自远方来吗。”李渔谦和着道,“不知姑娘是这拜帖上写的哪一位?”嬛伶答道:“不敢。小女是嬛伶,这是妹妹嫏伶,现由我们两个领着倾月班。这一位是班里头牌正旦婳伶。”李渔欣然道:“三位果然人如其名啊!看形容,二位班主可是作生角的?”“先生好眼力!”嫏伶叹道。李渔摇摇头,又道:“两位姑娘如此年轻就做了班主,想必是技艺超群了。”嬛伶浅浅一笑道:“岂敢。只因两年前老班主病故,我二人勉强挑起重担。蒙苏州府的百姓们抬举,这才有口饭吃。”李渔欣然笑道:“在下迁居杭州一载有余,却也算是门前冷落,今天收到姑娘们的拜帖,倒是有点惊讶。敢问这帖子是求的哪位先生写的?”嬛伶微微颔首道:“不怕先生笑话,是小女写的。”李渔显然有些惊讶了:“佳人才情啊!想必姑娘不是普通人家出身吧?”嫏伶忙笑接道:“哪里。老班主教导严厉,不愿我们只记得戏文却不认得字。”李渔听了呵呵一笑,因问道:“那贵班从苏州府到这里,可是要搭台唱戏,扬扬名声?”婳伶道:“先生只说对了一小半。杭州是江南胜地,又是商旅杂艺之人云集之所,我们姐妹这几年只在苏州府里唱戏,能来杭州府长些见识,自然是好的。数月前,我们偶得先生大作《怜香伴》,深为敬慕,故此来至杭州,一则向先生讨教,二则是想请先生允许我们搬演全本的《怜香伴》。”说着掏出一锭十两的银子,道:“这是定金,来日再送上润笔费用。”

  李渔从婳伶手上接过银子,哈哈笑道:“银子都送到在下手上了,在下岂敢不答应呢?在下来杭州靠卖文写字为生,可总有那些贪利的小人,抄了在下的书稿戏本去卖却不付钱。如此看来,姑娘们的爽利豪情果非一般啊!”嬛伶见状忙起身施礼道:“如此,多谢先生了。后日晚上我们在西湖孤山下西泠桥边作戏,先生若有时间,还请前往观看赐教。”李渔点头道:“在下一定前去。”一时主客闲谈罢,李渔同徐氏送三人出去,又将方才十锭银子交予徐氏道:“顺便拿这钱去买‘命’,早些回来。”徐氏答应着,领着嬛伶三个出了门。嫏伶不解道:“夫人,方才先生说拿钱买命?什么意思啊?”徐氏笑道:“他这个人啊,嗜蟹如命,所以把买螃蟹的钱叫买命钱!这一年家里不甚宽裕,你们忽然送来这十两银子,可不是要去买‘命’!”于是四个人一齐笑了。嬛伶再细看徐氏,半老的年纪依然刻在眼角下巴的皱纹上,但面容却娴静端庄,一身旧色的背褡也整齐洁净,发髻上只有两支老式的银簪,想必陪嫁之物。徐氏同三人走到市集上,这才告别分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