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四合院之从钳工做起 第三百二十一章 专题会议

《四合院之从钳工做起》第三百二十一章 专题会议

作者:西北老顽童 字数:1860 书籍:四合院之从钳工做起

  结束了蛇口的工作,李国成在香江待了2个月,考核了每一个分公司,结果是发展良好。

  尤其是龙华投资,平均每年都有50%以上的收益,如果考虑房产,早期投入的人收益已经翻了5倍。

  龙华投资的一些投资经理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但是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没有一个选择离职。

  没有人是傻子,留在龙华投资,可谓是名利双收,离开龙华,只有鸡飞蛋打。

  半导体代工业务终于突破了10亿美金,当然采取的手段是低价策略。没有办法,市场培育需要时间,能够盈利,足以说明龙华科技的实力。

  一天晚上,和陈莉聊起了总部搬离的事情。

  “阿莉,你怎么看待香江的未来?”

  “背靠内陆,以香江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后会发展的更好”。

  “香江的面积太小了,这将是工业发展的短板。而且随着内地的改革开放,以华夏广袤的海岸线,将来会发展起来更多的超级城市。

  到时香江的优势就只剩下金融,而我们龙华科技,将来会面临着搬离的压力”。

  “为什么要搬离?”

  “记得我和你说过吗?终有一天,罗宾汉们会要求强大的科技企业搬到他们的本土,这是人性,也是竞争的必然”。

  “所以你的选择是内地?”

  “不然呢?伱还有更好的选择?”

  “开玩笑,搬到内地,将来还能搬回来。搬到其他地方,可就真的成了背井离乡了,傻子才会选择罗宾汉”。

  “我有一个想法,以后,我们在京都、杭城、蓉城都建个大大的别墅,以后我们一家人都住在一起,三个地方住腻了,再回到这里”。

  “可以吗?婷姐会同意吗?”

  陈莉在商场上妥妥的女强人,但是在家庭方面一直没有自信。

  “她非常体谅你,她那里不是问题。而且,不要忘了,我才是一家之主”。

  陈莉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抱紧了李国成,脸上都是笑容。

  本想多待一段时间,可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他不得不选择返回京都,因为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在等着他。

  盛夏的某个周一,在中科院的一个大会议室里,各方代表济济一堂。

  出席的主要代表有龙华科技、国家半导体研究院、计算所、微电子所、军方一位首长和罗代表,以及其他十几个机构、院校。

  学校有五道口技校、京大、航大、蓉城电讯学院、旦复大学、开南大学、理工大学等军工七子。

  会议整整持续了5天,对于成立标准化组织,大家没有任何异议。第一天就全体通过,中科院组织成立标准化协会,名称暂定‘华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第二天的议题是成立国内权威的文学、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评定组织。此议题居然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反对的论点:

  五道口技校:我们认为只有溶入世界,华夏才能够了解世界,跟上世界的步伐,坚决反对独立于世界组织,另起炉灶。

  旦复大学:我们认为如果成立独立的组织,会引起国际最高评定组织的反感,降低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京都大学:国际的才是权威的,只有得到国际的认可,才能提升华夏的国际影响力。

  **大学A:今天为什么要讨论如此可笑的议题,我们现在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国际认可度,可是你们今天居然在断我们的后路。

  **大学B:不要这么狭隘,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

  赞成的论点:

  航大:我们非常赞同成立华夏独有的评定机构,只有如此,各个领域才能够良性发展,才更符合国家利益。

  京都理工:应该遵循国家的整体科技发展主张,不应受到个别科研评定组织影响。

  中北大学:独立评定,有利于提高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技术,走自己的科研道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

  此议题就进行了整整两天,各方互不相让,坚决捍卫自己的观点。

  反对方最后痛心疾首地呼吁,我们现在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应该闭关锁国,要吸取历史的教训。

  赞成方反复说明,不反对融入国际,认为很多领域或课题因为够不上国际标准,但是对当前的华夏更有利,应该给予肯定和支持。

  最后,终于达成了一致,还是以融入国际为主要的努力方向,但是也要成了华夏独立的评定组织,鼓励哪些在自然学科、科技创新、文学艺术等领域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李国成全程没有怎么发言,只是在达成一致时,提出成立龙华基金会,每年进行评选,对各个领域前三进行物质或现金奖励。

  当天散会后,一些著名高校的代表纷纷找到了李国成,表达他们现在有多少多少国际项目,但是资金不足,希望得到资金会的支持。

  “各位,我非常理解大家。但是,我个人只负责成立基金会。如何评定?如何奖励?我尊重评审委员会的结论”。

  “国内评定,阿拉觉得那就是开玩笑,李先生应该把基金会的运营权交给我们几大名校,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华夏国际影响力”。

  李国成强忍怒气,“不好意思,这个你们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好了,太晚了,我还要回家做饭,明天见”。

  他客气地和几大高校的代表告别,快步走向了停车场。

  等他走远,几个代表互相看了看。

  其中一人鄙夷道:“一个大男人,每天围着锅台转,能有多大出息”,说完还向着地面吐了一口痰。

  其他几人纷纷符合,也有几个只是保持笑容,没有参与讨论。

  刚才之人又接着道:“我认识中科院的党组书记,必须保证基金会的正确运转,不能让一个毛头小子胡来”。

  其中一位中年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钱是李先生的,不是你的,也不是大家的”。

  刚才那人觉得被落了面子,“哼哼,既然是华夏评定协会的专项基金会,那么如何运作就和他没有关系了”。

  中年人微微一笑,没有在说话,转身离开。

  其他人互相寒暄几句,也纷纷告辞离开。

  说明:本书的情节和人名皆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推荐!求月票!求评论!

  删除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