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末群英传 汉蒙鏖战在襄阳 久慕英名沿路燃烛 远播侠义塞途敬香

《宋末群英传》汉蒙鏖战在襄阳 久慕英名沿路燃烛 远播侠义塞途敬香

作者:真命龙天子 字数:2038 书籍:宋末群英传

  第五十四回:久慕英名沿路燃烛;远播侠义塞途敬香

  上回说到耶律齐率领丐帮群雄陪同郭襄和武氏兄弟扶灵回襄阳,烈日之中,不便行进,停留在凉亭中避日,郭襄编斗笠为众英雄躲避酷日。

  且说武三通为救郭襄,力战顽敌,不幸身亡。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日之间,传遍了附近的每一个角落。郭襄与丐帮群雄、大小武兄弟护着灵车,一路晓行夜宿,来到了清风镇。清风寨寨主张顺、张贵早已跟在郭靖身后赶回山寨,听说武三通被打死,无不义愤填膺,打听到灵车将要经过清风镇,于是令寨里喽罗沿路摆起果品香案,迎接武三通的灵车的到来。

  武三通的灵柩甫入清风镇,那架势让武氏兄弟大吃一惊,沿途跪满了身穿白衣白甲的将士,每隔十步,摆着一个香案,上书“新逝大侠武公讳三通之位”,每走一步,就会有人前来上香,跪拜行礼。根据习俗,每迎接一个前来祭奠之人,孝子必须跪拜行礼,仅仅走了几丈路程,就花了近两个时辰,磕得大小武兄弟膝盖出血,额头破裂,头昏眼花,辨不清东南西北。武修文望了望跪迎的队伍,无穷无尽,不知何时才能跪到尽头,不禁头皮发麻,头脑发怵,又不敢出言相求,更不敢有失礼数,眼巴巴地望着耶律齐,请求他能三言两语解围。谁知耶律齐充耳不闻,牵着张顺、张贵的手,有搭没搭地说着感谢的话。

  郭襄见状,大为着急,跪倒在尘埃中,朗声说道:

  “众位英雄,襄儿这厢有理了。”

  郭襄声音,虽比不上黄蓉的气势威严、中气充足。但郭襄甫一开口,众人敬重她的为人,无不侧耳倾听,整个旷野瞬间静寂下来,只有马儿打着响鼻和鞍鞯抖动的声音。郭襄继续说道:

  “众位英雄仰慕武三通武伯伯的忠义情怀,沿路祭奠,我等后辈感念众位英雄的高义,只是天气炎热,不便久待,敬请各位叔叔伯伯见谅。”

  众人闻言,纷纷捧着酒杯和三柱清香,双手高高举起,呼啦啦地跪倒在地上,齐声喊道:

  “我等恭送武大侠上路!”

  然后向着灵柩,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武氏兄弟急忙对着众人,磕头还礼。

  张贵叩头已毕,第一个站了起来,说道:

  “武氏二位贤昆仲,张某有个不情之请,现在天色已晚,今晚武大侠的灵柩就停在清风客栈,清风寨弟兄聊备薄酌,敬献于武大侠灵前,让武大侠在天之灵,接受清风寨众位兄弟的祭奠。”

  武氏兄弟此时已没有主意,惟有眼望耶律齐,请求定夺。

  耶律齐沉吟一会儿,果断的说道:

  “如此甚好,武大侠生前义薄云天,英名远播,清风寨的弟兄都是同道之人,盛情难却,在此停留一宿,既可以免却清风寨众兄弟远赴襄阳祭奠之苦,我们也可以在此歇息一晚,养足精神,明日好赶路。”

  众人齐声应同。武氏兄弟从小跟着郭靖夫妇,从无违逆过黄蓉的安排,养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惯,加之心底也无多大主见,见众人同意,也就不再反对,于是点了点头。

  众人见状,无不肃然,簇拥着灵车,缓缓来到清风客栈。

  张氏兄弟刚要上前卸马抬棺,耶律齐道:

  “武伯伯野外仙逝,入屋恐怕不吉,还是让马车停在客栈门前,摆起香案,接受各位来宾的祭奠罢!”

  中原地区习俗,在外面逝去的先人,只能在外面搭棚停柩,否则对后人不吉。张顺指着街中心道:

  “事急从权,管不了这么多了。清风寨三寨主就是在那个地方被妖僧所害,按理说也不是仙逝于府中,清风寨弟兄照样在将他的灵柩停在山寨聚义厅来祭奠,也不见有甚么不对。”

  郭襄听说三寨主惨死,眼中蓄泪,颤声道:

  “三寨主为了襄儿,无辜惨死,襄儿竟不能亲到张晴大叔灵柩前叩谢,于心不安!”

  说完,对着张晴死去的地方,拜了三拜。

  张顺急忙向前将她扶起来,虎目含泪,钢牙紧咬,恨恨地说:

  “定要将那摩那个妖僧逮住,啖尽他的肉,喝干他的血,为死去的三寨主和武大侠报仇,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众人闻言,无不义愤填膺,高呼道:

  “一定为三寨主报仇,为武大侠报仇,为死难的兄弟报仇!”

  耶律齐见武氏兄弟受众人情绪感染,双拳紧握,眼中喷火,怒视着郭襄,暗道不妙,便岔开话题,向武修文问道:

  “小武哥哥,灵柩是停在外面好呢,还是让人抬进客栈里面去?”

  武修文望着武敦儒,说道:

  “我看还是入乡随俗吧,山寨有这么多兄弟,武家也有这么大一族人,灵柩放在里面和外面,都是一样。”

  张贵闻言,急忙安排安排山寨喽罗在清风客栈门前的街道旁搭上简易祭棚,摆上香案,陈列果品香烛之属。郭襄也就近买了一床红色的绣花棺罩,盖在棺材上。

  清风寨大小首领,众喽罗和丐帮弟子,以及附近乡绅,纷纷前来祭奠。一时之间,人流如海,道路为之阻塞。前来祭奠之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武氏兄弟轮流磕头还礼。

  清风寨寨主张贵兄弟准备了丰盛的菜肴,招待丐帮群雄和武氏兄弟、郭襄一行。这几日众人扶灵回襄阳,一路之上,饥一顿,饱一顿,睡觉都睡不安稳。这时候见有美味佳肴,无不食欲大增,敞开肚皮,狼吞虎咽,如风卷残云般,三下五除二,很快就来个杯盘见底。

  郭襄此次又来清风客栈,只见店内摆设依旧,人事已非,店主张晴为救自己,已然作古,不禁心下黯然。面对精美菜肴,举箸踌躇,竟不能吃下一口,任众人如何劝慰,仍未能释怀。惟有眼中垂泪,声调呜咽,枯坐桌前,呆呆出神。

  武氏兄弟开始颇为斯文,食不下咽,后经众人劝说,勉勉强强吃了三碗,对张氏兄弟奉上的美酒,说什么也不敢喝了。

  张顺劝道:

  “俗话说‘年过五十不为夭,’令尊年届古稀,虽战死疆场,犹是终老天年。贤昆仲不宜过于伤心,应该保重自己的身体,继承先父遗志,才是明智之举。”

  武氏兄弟见他说得有理,又苦着脸,和众人喝了几杯。

  是夜清风镇灯火通明,香烟缭绕,人声鼎沸,对武三通的不幸遇难,人们无不为之扼腕叹息。纷纷赞颂一个大理国的将军,为大宋军民免遭涂炭,英勇赴难,拯救危城,为救忠良之后,义无反顾,为国捐躯,可悲可叹,可敬可佩。闻讯赶来的,都以能够在灵柩前点上清香,焚烧纸钱为幸事。整整一个通宵,灯火不灭,清香不断,拜祭不停。清风镇的纸钱、香烛、灯油之类的祭奠物事,为之一空。

  正是:侠义英雄人人敬,爱国志士处处怜。欲知结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