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过去当学阀 第一百六十六章 航空余谭

《回到过去当学阀》第一百六十六章 航空余谭

作者:蛰雷 字数:3525 书籍:回到过去当学阀

  天上的启明星还在发光发热,地上的一行人已经开始新的工作安排。阑

  “院长,说真的要不是有你的帮助,我们这些人连第一步门槛都迈不过去,后面的队伍安排及生产规划更是无从谈及。”王助捧着一碗热汤,略显感慨道。

  “禹朋这话说的一点都不为过,他跟孝丰几人还好,只需要一门心思攻克技术难关,不像我既是行政负责人,又是技术负责人,什么都要管,什么又都不好管。”巴玉藻吸熘一口热汤,也发出感慨。

  程诺笑呵呵道:“怎么,到我这开始忆苦思甜起来。”

  “不不不,我们可不是这个意思。”王助把碗放下,赶紧出来解释:“虽然我个人没有具体参与这些食物的具体安排,但我知道万事开头难,许多人连敲门砖都没拿好,就在第一步面前倒下。”

  巴玉藻笑着点点头:“首当其冲的是没有工人,就连最普通的钳工、木工、油漆工都紧缺,幸亏有院长带来一大批船工,经过培训后得以正常上岗。”

  程诺没有被这些马屁给迷住,似笑非笑道:“要是没记错的话,类似的事情好像跟我说过,今天旧事重提,说吧又看中我的哪些东西了?”

  巴、王二人相视一眼,随即哈哈大笑,看得程诺心里直滴咕,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阑

  “院长是这样的,咱们既然选择在北京办航校,原先的工人自然是无法全部带来,很大程度影响飞机的设计与制造工作。正发愁时,听说你跟长辛店的工人师傅们都很熟,咱们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进行突破?”王助嘿嘿笑道。

  “别的都好说,这件事我看还真有点悬。”故意给出否定的答桉,在捕捉到两人的失落情绪后,程诺笑道:“不过我给你们准备了另外的工人,都是通过我们这次抗灾,从灾民群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王助兴奋道:“好,虽然愿意跟我们走南闯北的员工不多,但完全可以秉持以老带新的办法,再次培训出一批合格的飞机人才。”

  巴玉藻稍显冷静:“也就是说,换了一个新地方,我们又要从零开始?”

  程诺微笑道:“当然不会,具体任职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就差你们后续进行高层次训练。”

  就这样一边聊着近况,一边将有技术能力的灾民给安排了下去。

  等到暖汤变凉,事情也就被谈得七七八八。阑

  “这样吧,蕴华待会儿不是还要回驻地吗,这次我跟你们一起去,实地看看你们的安排。”

  王助有些犹豫:“眼下人数并不算多,大部分人都安排在城外打草棚,实在是没有什么具体安排。”

  巴玉藻对此持相反意见:“草棚有草棚的好,我们也不是一块住了进去,抵足而我手把手地给工人讲解飞机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省钱又省心,实在是一举多得。”

  说完这句话,便果断带领程诺等人前往基地参观。

  而等到程诺亲自体验过一点时间后,更是理解了巴玉藻等人追求蓝天梦想的纯粹。

  将大家召集过来,巴玉藻将程诺介绍给大家,又习惯性嘱咐道:“劝戒大家,与其取巧卖弄聪明,母宁精细而求稳当,因为人的生命系在我手,不是好玩的……”

  看着滔滔不绝的巴玉藻,一时之间程诺有些疑惑:“蕴华每次都是这个样子的吗?”阑

  王助笑呵呵道:“如果是蕴华组织开会,那么这句必然就是他的第一句。不过效果嘛,在我看来还是极为不错的,对于飞机的认识与了解,大家掌握的很快,用不了多久就能独立负责某一小的板块。”

  程诺点点头:“也好,看见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那我就放心多了。

  假以时日,咱们航校形成规模后,必然由点到面,由面到体,自下而上进行多层次发展,因此对于航空人才的需要,在未来只会是越来越大。”

  将程诺引向安静的地方,王助疑惑道:“除了航校,院长还有别的安排?”

  程诺点点头,认真道:“诸如飞行队、航空站、测候所、气象台、修理工厂、器材库等组织,这些都是必须的,如果条件允许,成立和航空委员会也不是不可以。”

  王助瞪大双眼:“用来统筹管理这些相关组织吗?”

  “也不全是。”程诺稍微组织了下语言,解释道:“不可否认航校只是暂时的,我们未来必定向空军的方向发展。然而没有适用于自己的规章制度,一切彷照陆军的规章制度,仅在技术方面有几种单行规章。阑

  但别忘了空军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从教育、飞行技术奋起直追,尽量发展,

  不足以言救国、服制、人事、经理、保健,以至日常行政文书等等,都有,最好都要有极详尽的规定。”

  另一边应付完工人的巴玉藻终于能得了空闲,稍稍听了两句开始说道:“航空事业关系国防至为重大,世界各国无不极力扩充,日臻发达,若非急起直追,尽量发展,不足以言救国。”

  这一点在巴玉藻身上有着充足的展现,比如他设计并制造的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初级教练机,虽然图纸上写着是一架单发双浮筒双翼水上教练机,但实质上也是向国防方向靠拢。

  马力100匹,最大时速126公里,可航行3小时,挂载炸弹4枚,主要用于训练,可以执行巡逻任务,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小型轰炸。

  寻得一处高处,程诺站在台阶上掐着腰:“当然,总是闭门造车是做不出技术尖端的飞机,日常还是要多多介绍欧美发达国家的航空现状、航空政策及航空教育等情况,我们自己明白的同时,让大家也都知道差距。”

  其实关于军用和民用之间的转化,抗日战争前期,欧洲诸国做的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阑

  比如带英,1933年时英国航空部飞机约有七百架,飞机制造工厂全国林立,民办者皆由政府补助,在必要时,政府令下皆能依样制造,供政府应用,航空人才亦比比皆是。

  法国为世界着名陆军国家,飞机数量为各国冠,人民所备,有如民国小汽车一样普遍。

  这点在蒋光头《国民与航空》一文中介绍的非常详细,认为世界空军以法国为第一,美国居第二,英国居第三

  而同样认识到这一点的还有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掌权后亲自兼任航空署长,极力提倡发展航空事业,并颇有先进性的预见了德国航空建设比不上英国、法国等欧洲强国,但是德国之机械,优胜各国设有机会,必能见到其有特殊之表现。

  “院长,难道你还有别的规划?”王助追问。

  “这是自然。”程诺看着远方,脸上带着笑容:“比如飞行员,参与组建空军雷达部队、重型轰炸部队、空中照相侦察部队等,这些够不够刺激,够不够惊喜?”

  王助头点如捣蒜:“够,实在是太够了。”阑

  比如目前的飞行员,正是程诺眼前正在做和努力的,航校的创立也是为了这个。

  而空军雷达部队,则是程诺为其安排的下一个发展方向。

  “通过和特斯拉先生的沟通,我们已经得知无线电技术开始运用于军事方面,军队的作战指挥亦由此得到了技术上的进一步提高。

  随着飞机航速和续航能力的提高,光学设备对于空中情报的捕获也已经不能满足近代战争的要求,于是二战期间,英军开始利用雷达捕获无线电波以获取空中情报。”

  在这方面英军其实做得非常好,吃了一战的亏,二战中就开始利用雷达捕获无线电波以获取空中情报。正因为雷达技术在近代战争中的突出作用,早在抗战前,国民政府就已感觉到此项人才的缺乏。

  后经于英美协两国协商,英国答应为中国训练雷达修复人员25人。经过国民政府的严格考核,录取21人赴英国学习雷达技术,可惜好景不算太长。

  到了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在接收日本投降后的雷达设备和一些美国赠送的雷达设备的基础上,这才成立了中国第一支雷达部队。阑

  至于战略级重型轰炸机,这可也没有什么要讲的,不过是加快战争集成罢了。

  但在空中照相侦察部队上面,早先是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的一支空军部队,只可惜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啁啾才是少数。

  就这样,在程诺的安排下,办航校造飞机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为了加快进度,也是为了吸收劳动力,程诺等人共同努力,从人群中挑选了机械工、钳工、木工和漆工等四五十名熟练工人。

  这些技术工人都有一定的造船知识和经验,对机械常识、工具使用和机械识图等都有一定的基础。

  为使他们对飞机制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巴玉藻等人分别向工人们授课,讲解简明飞机原理、发动机原理及机体结构学,进而使工人们懂得制造飞机的精确性,学会根据机体强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对少数基础好的工人还进行发动机校验、装卸、试车、排除故障,以及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所有这些技术培养,都是边学边干,以至于达到很熟练的程度。阑

  当然,飞机在制造过程中,也有很多困难:一是不能制造航空发动机,只能向国外购买,机体要根据购买来的发动机性能设计与制造,常常是“削足适履”;

  二是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偏低,大多数工艺由手工完成,因而生产率较低。

  当然除此之外,军阀混战、战争频繁,以及政局的不稳,致使我国近代的航空工业,一直缺乏稳定发展的环境。从1912年到1928年间就发生过大小战争140多次。

  在频繁的战争中,日本的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工业化打击最大。“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使中国丧失了30%的煤,71%的铁,28%的电力和47%的水泥。

  再加上民国政府对航空工业没有统一的规划,政府投资设厂分散,各厂没有分工协作,各自为政;各厂制造飞机毫无科学的规划,或彷制美国飞机,或彷制苏联飞机、法国飞机。

  对自行设计的飞机,没有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各个飞机制造厂生产的飞机五花八门,没有全国通用的标准。这样,全国航空工业一盘散沙,形不成合力,航空工厂的功能也就大打折扣。

  叠了一架纸飞机,程诺想试试新式叠法,结果因为重心不稳,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阑

  重新捡起飞机,他若有所思道:“虽然办航校和你们造飞机是两回事,但我还是建议你们同步进行期间,还是呀多多合作。”

  巴玉藻疑惑道:“不知先生是指哪些方面?”

  程诺笑道:“当然是试飞员的培养,你们要明白机试飞员的严重缺乏,也会制约飞机性能的提高和飞机制造水平的提高。”

  任何一种新型飞机的问世,飞机试飞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试飞即飞机在正式使用前进行试验性飞行,用来检查飞机的设备和检验飞机的性能。

  一架新型飞机的研制生产,要经过论证-设计-制造-试飞-定型-批量生产-交付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试飞最大限度地暴露飞机所存在的设计缺陷,为设计部门改进飞机性能提供依据,避免日后惨剧。

  当然,通过试飞可以把飞机的潜能飞出来,方便被射击部门优中取优。

  我国航空工程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飞机试飞员很难找到,优秀试飞人员更是严重缺乏。当年巴玉藻、王助等制造的甲一型、甲二号飞机,就曾多次出现找人试飞的种种困难。阑

  而这,也是巴、王二人如此热心的重要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