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细述唐朝 第一章 龙兴太原 转瞬即逝的辉煌

《细述唐朝》第一章 龙兴太原 转瞬即逝的辉煌

作者:曾经很酷 字数:5386 书籍:细述唐朝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首诗写得是唐朝升平海内,协和万邦的盛世图景。可又有谁知道,唐朝的开始是缘于一个绿帽子事件呢?

  但凡朝代更替,都不外乎出现了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天灾;二是人祸。中国历朝的老百姓都是非常质朴无争的,只要有一口饭吃,绝不会干杀头掉脑袋的蠢事的。除非实在活不下去了,横坚都是死的情况下,才会挺而走险,革命造反。所以一旦发生旱、水、蝗灾,土地绝产,老百姓没了饭吃,就会引发大的动乱,甚至颠覆政权。就像元末的旱灾,造成千里赤贫,地无粒米,结果引爆了农民起义暴动。

  与天灾相比,人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每朝的末代统治者往往不是穷凶极恶,就是骄奢淫逸,变换着法的折腾,直到把一个大好河山,拱手让与别人。就如秦末的二世胡亥,纵容阉人赵高弄权祸国,终失其鹿,把他祖宗八辈创下的基业,轻易的断送。始皇帝如果地下有知,估计得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转瞬即逝的辉煌

  隋朝的灭亡是纯粹的人祸。

  隋炀帝杨广从他老爸隋文帝杨坚手中接过的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文帝杨坚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结束了两晋以来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期。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已殚精竭虑打下的基业,也如秦帝国一样,传到二世炀帝杨广就完蛋了。

  其实杨广并不是第一继承人,隋文帝最早册立的太子是杨勇,也就是杨广的哥哥。杨勇与杨广相比,还是比较靠谱的一个人,他为人性情宽厚,坦诚重情,只是不太会讨父母的欢心,加之又有近臣常在隋文帝耳边吹阴风,点鬼火,所以隋文帝渐渐的对太子就有了猜疑的心理。

  有一件小事,杨勇曾把自已的一件铠甲加上了文饰,这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相当于现在的篮球选手上场前在脑袋上套上一个头箍,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只是为了起到一个装逼的效果,可他那个注重节俭的老爹隋文帝不高兴了。

  隋文帝对太子杨勇说道:“小勇子呀!你是储君,应当节俭,自古以来,就没有喜欢奢侈而能长久的。我这有以前的衣服和旧的佩刀,以及腌菜、豆酱一罐,你留着做个纪念,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忆苦思甜,想想当初你爹我是多么的不容易!”

  众位看官,杨坚可是一国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都是人家的,就这么一位要什么有什么的主儿,还如此节俭,可见杨坚真是个合格的统治者。

  隋文帝的老婆独孤皇后,家族很有势力,无论是隋还是唐,她家族都是显赫一时的贵族。而且她还是个一夫一妻制的坚定拥护者。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结为夫妻时,就曾郑重的发誓,不与其他女人生孩子。隋文帝可能是很爱他的老婆,也可能是很怕他的老婆,也可能是很爱又很怕,不然一个掌控天下的男人,怎么可能发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誓言呢?

  独孤皇后还有一个可怕的嗜好,掌控欲特别强,她随时监控着几个儿子的一言一行,特别是在儿子的夫妻生活方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变态的地步。她支持一夫一妻制,也想让儿子们继承她的优良品质,对爱情从一而终。

  太子杨勇却无法满足皇后老妈的这种苛刻要求。

  杨勇是皇储,大隋帝国的第一继承人,这样身份的人,只让他忠于一个原配妃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杨勇有很多宠爱的女子,而且生了很多的孩子,唯独他老妈为他娶的原配元氏偏不得宠,且没有给他生下嫡子,这让他老妈独孤皇后很是没有面子,就经常派人监视他,查找他的过失。

  在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眼里不成器的杨勇很快就被另一个人所取代。这个人如果不是史书上出现,你绝对会以为他是中戏表演系毕业的,这个人就是杨广。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杨广实在是太会演戏了。杨广的演技放到现在,绝对秒杀吴某某、鹿某等一众小鲜肉之流。

  晋王杨广发现自已皇帝老爹和皇后老妈的嗜好后,就开始了他的精彩绝伦的表演。首先,他把一众美人都偷偷的藏起来,只和原配萧妃一起生活,装出一副清心寡欲的样子,后宫有了小孩,他也不敢养育。他老爸老妈到他的宅第,他只留下老丑的宫人,穿上朴素的衣服,所有的屏帐改为白色的丝娟,把乐器的弦索弄断,撒上灰尘,以示他不喜声乐女色。这就给他那糊涂蛋的爹妈留下了极佳的印象。

  杨广不仅想尽一切办法在隋文帝面前表现出一副仁德和孝心,就连皇帝身边掌权的大臣近侍,他也全心去巴结。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派人到杨广的府上,杨广和萧妃一定在门口恭敬的迎接,不但好酒好菜的款待他们,回去的时候还会贴心的备上一份小礼物。当然了,这份礼物足可以打动这些皇帝的近臣,为他添油加醋的歌功颂德。

  杨广的表演堪称完美,加之人又长得挺帅,聪阴沉稳,作文又写得好,经常在小报刊上发表文章,这为他赚足了眼球,从上到下博得了一片好名声。

  但仅有好的名声还远远不够,因为太子虽然不受老爹老妈的待见,却也没有犯什么大错。

  杨广眼看着隋文帝杨坚一天天的变老,太子又是循规蹈距,照这样发展下去,皇帝的大位还是会稳稳的落入太子的屁股底下。既然你不犯错,那我就给你制造错误,为了登上权力的巅峰,为了皇权大位,什么手足之谊,什么骨肉亲情,我必须得扳倒你,没有丝毫的余地!

  杨广任扬州总管,要回扬州时,需向皇后辞行,他又利用这个机会,狠狠的奏了杨勇一本,诬陷杨勇要害他的命。这种兄弟相煎的宫闱之事,让独孤皇后深感心寒,她对杨广说道:“杨勇这个小兔崽子,居然要杀害自已的亲兄弟!我还没死呢,他就敢这么嚣张!我要死了,他还不得把你们都当成鱼片一样吃掉吗?”母子二人相拥而泣。

  杨广的这一杀手锏彻底坚定了皇后废除太子的决心。他的屁股似乎已经感受到皇帝宝座的温度了。

  优秀青年才俊杨广同学登上太子宝座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虽说隋文帝和太后都有改立杨广的想法,但废立太子,毕竟是国家大事,并不能草率而为。这时杨广又使出了他的厚黑手段,通过隋文帝最宠信的大臣杨素的弟弟杨约,贿赂了杨素,让他向杨勇猛沷脏水。同时又贿赂杨勇的宠臣,让他秘密收集太子的过失,向杨素汇报。

  于是,一支支无形的毒箭,从暗处射向太子杨勇。

  隋文帝杨坚在各种小道消息的围攻下,终于无法忍受太子杨勇。于公元600年10月,废黜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并把太子近臣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杨广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太子的宝座。很快,他就开始了肆无忌惮的表演。

  选择杨广当太子的恶果,很快就显现出来,并反噬到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身上,公元602年8月,皇后独孤氏逝世,杨广这小子当着皇帝和宫人的面,表现的悲痛欲绝,哭天抢地的表演一番后,转身回到自已房里,立马大鱼大肉开吃,并和平时一样的谈笑,丝毫看不出一丁儿点的悲伤。

  要知道独孤皇后可是扶他登上太子大位的亲妈呀!杨广薄情寡义至斯,也真是让人唏嘘。看他这时的表现,以后做出的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元604年2月,隋文帝杨坚到仁寿宫避暑,4月开始精神不适,6月病情加重。这个时候,太子杨广狰狞的一面,开始显露出来。

  独孤皇后死后,隋文帝身边没有了母老虎的监管,终于可以宠幸其他的美人了。当隋文帝到仁寿宫时,身边有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相伴。病重后,隋文帝把几个重臣都召入内阁服侍,并召杨广住在大宝殿。

  杨广这一住,就显露出了畜牲本性。

  隋文帝杨坚听到这句话,肺都快气炸了,骂道:“这畜生怎么可以托付他国家大事?”并说了一句非常刻骨铭心的话,“独孤氏这个老娘们,可误了我的大事!”

  隋文帝虽然病重,但还没有糊涂,而且仍是大隋的皇帝。当他意识到不能把国家托付给杨广这个逆子的时候,马上又想到了被废的前太子杨勇,对近臣柳述说:“把我儿子叫来?”

  柳述有点懵,说道:“太子就在外面,我这就叫他进来!”

  隋文帝说道:“我说的是勇儿,杨勇!”柳述马上出去。

  让隋文帝没想到的是,他最信任的大臣杨素这时出卖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杨广。

  杨广干了坏事,怕被老爹知道怪罪,正忐忑不安呢,一听老爹要把废太子找回来,吓得不知所措,赶紧向杨素问计。

  杨素老奸臣滑,又工于宫斗的各种套路,拿腔做势的忽悠了杨广一会儿,给他出了主意,让他矫伪诏。

  杨广知道自已所犯的罪行,可以让隋文帝把他的太子废一百回。宫廷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结果。一旦失败,可就不是太子位置能否保全,而是脖子上的脑袋能否安稳的问题了!自已用尽各种阴毒手段把杨勇拉下马,杨勇现在恨不得把他剁成肉片生吃了他。如果杨勇再次代替自已当上太子,自已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杨广想想都不寒而栗。

  这就是生在帝王家的悲哀,要么斗争,要么灭亡!没有选择,没有后退,上了这艘船,就得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杨广看着杨素阴鹜狡黠的眼神,分阴在向他暗示,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了。

  干吧!后退唯有死路一条!向前,就是权力的巅峰。

  杨广虽然昏庸,但在这生死攸关的大事上,立刻做出了他的选择——伪诏捉拿了柳述、元岩等大臣,把他们关在了大理狱。派东宫的卫兵替换了隋文帝的宿卫,后宫的宫女全部被赶走,把他的心腹之人调来控制了仁寿宫。

  隋文帝这时仍被蒙在鼓里,不知外面已经变了天。

  杨广眼见部署妥当,叫来了右庶子张衡,让他去服侍皇上。这个张衡可不是制作混天仪那个张衡,右庶子就相当于太子东宫的秘书长。

  杨广在张衡走的时候,趴在他耳边秘语数言,张衡领命匆匆而去。没过多时,就传来皇上驾崩的消息。个中款曲,唯有当事者清了。

  一直陪伴在隋文帝身边的陈夫人听到了隋文帝崩逝的消息,吓得变了脸色。到了下午,太子杨广派遣使者送来一个小盒,盒子上面的缝隙上贴着封条,并有太子的签名。陈夫人看了这个小盒,心下暗想,“完了,报应来了!肯定是送来毒药灭口!”

  杨广以太子的身份登上了帝位,其内心还是很惶恐的。毕竟最后隋文帝病重时,是想召见杨勇的,召见的目的只能有一个,那就是重立杨勇当太子,这件事所有参与之人都是心照不宣的。杨广之所以捷足先登,是占了地利的优势,所以只要杨勇活着,就是对他帝位的潜在威胁。

  于是,杨广当了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派杨素的弟弟杨约回到长安,改换留守的人,矫命声称隋文帝的诏令,赐旧太子杨勇死。就这样绞杀了杨勇。

  隋文帝杨坚在立储这件事上,完全被身边的人所蛊惑,特别是独孤皇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仅凭自已的善恶喜好就直觉地否定了杨勇,属意杨广,这让整个隋朝陷入了万复不劫的深渊,独孤皇后的所做所为,充分诠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老娘们当家,房倒屋塌!”

  杨勇这个人还是比较靠谱的,他性情宽厚,非常坦诚,在他参与的朝政大事,没有虚假粉饰的行为。杨勇只是有些虚荣,并无特别阴显的缺点。如果帝位传给了杨勇,隋朝可能会是另一番光景。可历史没有假设,隋朝的命运,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杨广又是如何败光这份偌大的家业的呢?

  这还要从杨广的性格说起,杨广这个人,不但残暴好色,奸辱父妻,还特别的好大喜功,做事讲排场,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爱显摆。估计是在皇帝老爹面前装孙子装的时间久了,突然之间没有了约束,可以任意地放飞自我,就把苦闷和压抑变成了变本加厉的报复性炫耀。

  如果杨广是一个官二代或富二代,无论他如何炫耀也不会影响任何人,顶天让那些嫉妒羡慕他的人骂一句,“这SB他爸是李刚,就是个坑爹货!”。可杨广不一样,他是一个帝国的掌舵人,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通过“蝴蝶效应”,被放大无数倍传遍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看看杨广都做了哪些事情吧?

  一是征调民力,大兴土木。隋炀帝杨广即位伊始,就在不停地营建宫室,在两京和江都,修建了很多花苑、园亭和宫殿。在营建东都过程中,每月征调的役丁就达二百多万人。要知道,隋文帝初年,人口不到四百万,而到了文帝末年,也就是杨广继位时,人口就已超过了八百九十万。而营建东都,仅一个月就征调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

  开筑通济渠,前后征调役丁一百多万人。

  开通邗沟,发动淮南人民十多万。

  修筑长城,发动男丁一百多万人。

  开通永济渠,发动各军一百多万人。男丁不足,开始以妇人充役。连女人都被派遣劳役,足见隋炀帝发动的工程量之大,动用的役丁之多。

  从长安到江都,杨广营建了四十多个别宫。因为官吏督导劳役十分严厉,役丁十个人里面有近一半的人死于徭役中,装载死尸的车子,满路都是。

  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方的融合,无论是对政治影响还是经济效益,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唐代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归因于它继承和改善了运河体系。但他无节制地滥用民力,也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二是好大喜功,骄奢淫逸。隋炀帝在京师建了西苑,周围二百多里,内部为海,占地十多里,在这片水面上,建了几座山,高出水面一百多尺,亭台楼阁,极为奢靡华丽,杨广喜欢在有月亮的晚上和数千名宫女骑马游西苑。

  隋炀帝杨广为了巡游江都,派遣王弘前往江南制造龙舟等各种船只数万艘。这些船里最大的有四层,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一丈换算成米为三点三三米,也就是这大船长就近七百米,光是中间的二层就有房间一百二十个。在当时的隋朝,这样的庞然大物不亚于航空母舰了。杨广每次出行,这些船前后相连,长达二百多里。光是划船的就有八万多人。

  为了制作皇上的车驾坐舆、皇后的仪仗、百官的仪服,各州县大肆进贡各种羽毛。这段时间里,但凡长着一点好看羽毛的东西,基本已被薅灭绝了。有个记到史书的事情,反映出当时人们“求羽若渴”的那种病态心理:乌程那地方有一棵很高的树,树上有一个鹤的巢,为了能薅到这只倒霉鹤的毛,有几个老百姓准备把这树砍倒。树上的老鹤眼见树要被砍,心里想,“这他妈的是要让我家破人亡啊!干脆我还是识趣点吧!”于是老鹤拔下了自己的羽毛丢到了地上,这才免于一难。仅制作舆服、仪卫这一项,就有十万多人参加劳役,用掉的金钱以亿来计算。皇上每次出游,仪仗遮天蔽日,连绵二十多里。

  隋炀帝杨广这种极尽奢侈浮华的行为,每一项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他老爹当年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早已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这与当年杨广在文帝和独孤氏面前装出一副不喜声色的假像相比,是多么的讽刺!

  三是穷兵黩武,远征高丽。隋炀帝在位期间,共发起三次征伐高丽的战争,且均以失败告终。为了准备战争,统治者发动民夫运送米粮到前线,车夫六十多万人,两人一组运三石米,因为道路实在太远,运送的米都不够两个人的口粮,到了地方,毛都没有剩下。这些车夫怕被惩罚,只能一逃了之。因为征调的人太多,田地无人耕种,大多荒芜。又赶上灾年,加上官吏贪婪残暴,贪污剥削,老百姓没有饭吃,死期迫在眼前。。

  隋炀帝杨广残忍嗜杀。公元603年,杨广镇压了杨玄感反叛,他对大臣裴蕴说道:“天下的人不能太多,多了就会相聚为盗,这些反叛的人必须全部杀掉。”在他的授意下,裴蕴一次性杀掉与杨玄感有关的三万多人。杨玄感包围东都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杨广迁怒百姓,下诏凡是接受粮食的,都活埋在都城的南边。这种做法无疑是非常残暴的。

  到了隋炀帝后期,大隋境内狼烟四起,天下骚动,帝国日益被无数地方叛乱者控制。公元616年夏,隋炀帝留下了官员负责统治北方,他则南巡到了江都,从此再也没有返回京都。公元617年,他的两个孙子被叛乱者拥立为他的继承人,隋炀帝被称为太上皇。公元618年,他被手下大臣宇文化及绞死在江都行宫内。这个宇文化及是他老爹取而代之的北周皇室的后裔,而隋炀帝的死法与他对待前太子杨勇的死法是一模一样的,都是被绞杀,大概这也算是一种因果报应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