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代幸福生活 第六百一十七章,舔犊(七)

《古代幸福生活》第六百一十七章,舔犊(七)

作者:一个木头 字数:10570 书籍:古代幸福生活

  第六百一十七章,舔犊(七)

  把这件事情的关窍想明白的郭子民,只是有后怕。如果我不去对南平王说,那么从此将被他排在距离之外。这样的达官贵人,偏有这些心思;再想到,如果我不对南平王说,或许会被南平王认为我也怀有异心,女儿接受小王爷们更是不妥当。

  此时想想幸亏去提醒南平王,不然的话……郭子民只觉得惴惴不安上来,回想一下自己宫中当值十数年,为人算是正直,原来不升官是不明白诸多窍门,以前也想过,只是这一次又明白一些。

  惴惴一直思虑到回家,进门就是女儿在院子里手里拎着一把刀舞得起劲,郭子民看过也觉得得意,这是祖上家传的功夫,几代传下来,先是走江湖卖把式,然后有一位中了武状元,子孙一直下武科,到郭子民得以进宫当值,每每祭祖先时,郭子民都觉得可以告慰先人。

  看着院子里雪花被女儿刀风引起,郭子民忽然失笑了,南平王如此谨慎,小王爷们来这里一定是知道的,不知道他有没有查过自己祖先八代,三代以前走过江湖,会不会觉得薄了他南平王府的面子。

  嘿嘿,郭子民只是一笑,南平王府以前是侯府,侯府以前又是什么呢?听说也是武功出身,指不定三代以前的三代,也卖过把式也不一定。心宽体胖的郭将军没有心思去打听南平王府的这一些事情,颇觉得自己不象南平王那样过于谨慎,他是王爷我不过是一个将军,命的值钱程度不一样。

  郭子民看着女儿只是想起来,以后南平王府还去不去,小王爷来找还让不让水灵出去,朱宣的一次试探让郭将军心中不安,这样的贵人不是好亲近的,有父如此,子又能差到哪里去?

  最终也没有想明白的郭子民决定回房去歇一会儿去,管他南平王想什么,多疑什么,为儿子担心什么,我……睡觉去。

  雪一直就下,象是京里年年如此,一到冬天好大雪,妙姐儿睡在锦帐内,听着女儿外间坐着与管事的妈妈说话操持办年,只是微笑。

  身边小床上又是一个女儿,妙姐儿想想朱宣有些激动地对自己说的话:“端慧出嫁了,再给福慧打嫁妆。”这心思就是妙姐儿也是有的。

  “妈,”房外的端慧郡主自己托着一个盘子进来,却是一枚好看的透雕玉簪子,凤首玲珑剔透,一看是一块好玉,端慧自己托进来给母亲看,有几分不好意思坐在母亲床前跟她商议:“这个好,我想还是留给福慧吧。”

  卧于锦帐内的妙姐儿也欣慰:“你喜欢就拿去吧,现在只忙你一个呢,等福慧大了再给她办不迟。”

  “那,好吧。”端慧郡主这才命丫头们进来收起来:“送到我房里去。”再就坐下来看一看福慧:“她又睡了,怎么倒跟胖倌儿似的,睡得呼呼香。”

  妙姐儿微微笑:“小孩子都是如此,端慧小时候也是这样。”端慧郡主为母亲掖一掖被子,眼睛明亮:“是吗?我小的时候总比福慧要乖的多吧?”

  人人都夸福慧郡主真是乖,这幺小的孩子吃饱了就是睡,只有饿了尿了才会哭,福慧郡主哭起来有如小猫咪。端慧郡主对母亲道:“父亲说福慧哭都招人痛的,端慧小时候也是这样哭的吧?”很是希冀地看着母亲的端慧郡主只是看着母亲。

  “你呀,比她哭的还好听呢。”妙姐儿打趣女儿一句,这样紧张做什么。没有听出来的端慧郡主得到满意的回答,伏身爱娇地在母亲面颊上亲一口道:“妈你睡吧,我让人给你煮汤呢,一会儿好了送来给你。”

  妙姐儿对着女儿出去的身影只是微笑,端慧比以前乖得多,听话得多,年纪越长就越好些,遇到康宁郡主以后又好些,现在福慧来了,端慧已经象是一个标准小大人。做母亲的很是欣慰。

  房内又是一睡一天,果然是上了年纪,先几天时有头晕,平时用脑也最多,劳心不劳力的人,歇了几天又好些,想想幸好以前勤谨,知道是腊月里临盆,办年的事情筹划的也早,端慧再帮一把手,这就不差什么。

  微闭上眼睛沉沉要睡的时候,外面又有轻轻的脚步声,是胖倌儿过来了,以前走路“蹬、蹬、蹬”,现在就是轻手轻脚地多,进来看着母亲象是睡了,胖倌儿把自己的胖脑袋伸过去看一看***,福慧的奶妈丫头们只是轻声地笑,胖倌儿看上这么两眼,把手里一个木头玩偶放在福慧身边,这才走出去。

  从知道要有***的时候,胖倌儿就一直整理自己最喜欢玩的东西,一天来看三次,来一次给一样,只是福慧现在还不会玩罢了。

  妙姐儿微眯着眼睛看到,唇边一丝笑容,这就觉得依然是困乏的,慢慢睡过去,只到听着福慧在哭,这才睁开眼睛看一看,命人喂过以后送到自己身边来,对着女儿说上一会儿话,这才接着睡。

  临近过年的时候,人人都是比较忙,朱宣早出晚归,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来看这母女两个人,妙姐儿每每睡饱,睁着明亮不减少年时的眼眸对朱宣就抿着嘴儿一笑:“表哥,我夜里又要找你说话了。”

  “有你陪着说话也成,”朱宣解衣服睡下来先装睡着:“那我先打个盹儿,免得夜里被妙姐儿打搅到不行。”

  妙姐儿就笑着用手推:“让我起来走动走动,我夜里就能睡得着了。”不老实的手就被朱宣握在手里,朱宣对着妙姐儿略起丰腴的面庞状似凝视,不紧不慢地取笑妙姐儿:“不许起来,女人坐月子就是要养着,表哥要把妙姐儿养得象胖倌儿一样,让你以后天天跟在表哥抹眼泪儿去。”

  夫妻两个人同时想起来郭水灵那个胖姑娘,一同露出笑容来,妙姐儿笑容嫣然,拖长声音提醒朱宣:“表哥,我可以嫁过人了。就胖些也没什么。”

  对着朱宣坏坏的一声笑:“是吗?”妙姐儿这就贴过来,小小声地打探着:“宫里都见到哪些人,夫人们是老了,身边的人有年青漂亮你没有见过的吗?”

  “这个,让我好好想一想,”南平王仰望锦帐之顶,深思回想状:“竟然是一个比一个漂亮……”话说到这里,一只又白又嫩的手掌伸到朱宣眼眸前扇上几扇,然后是妙姐儿娇嗔的声音:“说话要仔细才是,书房里想来铺陈好了,暖笼熏香候着表哥呢,这就开始胡说了。”

  福慧晚上是跟着奶妈在睡,不是这个房间里,可是朱宣还是压低声音笑上几声,把妙姐儿搂在怀里一阵揉搓:“这身子丰腴不少,这样表哥才喜欢,胖就胖吧,就是妙姐儿说的,不是嫁人了。”

  妙姐儿很是配合一句:“嫁人了就可以随便胖的,”夫妻两个人一起笑起来,已经进门,再没有出去的理儿,所以随心所欲地胖吧。当然,当然不是,妙姐儿还是要计较一些:“等我出了月子天天骑马去,打猎也带上我去,我虽然不能开射中的弓,却可以吃射中的肉。”

  “好,”朱宣答应下来:“等你出了月子,天天带你骑马打猎去。”在妙姐儿腰间再摸两把,听着妙姐儿吃吃笑,朱宣道:“这一会儿有肉,下个月就摸不到了。”

  两个人在房里说这些肉麻的话,就可以说一晚上。主题就是妙姐儿今天胖了多少,以后会不会瘦,或者是继续往下胖……

  离过年还有几天,京门风雪依就,瑞雪兆丰年,丰年亦是好大雪,此时天寒地冻,却是明春小麦的一床好棉被。

  守门的士兵虽然是笔直站立,站上一班岗,眉毛上都有凝雪,眼神儿还警惕地看着城门进出的人流,有进城采办年货,也有提前进京来走亲戚的和正常出入的人。

  两辆普通的马车慢慢进城来,车旁跟着的是两个人骑在马上,马车夫象是对京里是熟门熟路,赶着马车穿过小巷,最后停在一处小院门口。

  院门口杨广明带着一个跟的人候在门口,看到马车停下来这就迎上来,第一辆马车内扶下来的年迈苍苍的章严之,看上去颤颤巍巍,却是如此地高寿。章严之站在这小小京里四合院门前,看着这院比自己离京前下人的院子也不如,再看看一旁的长孙杨广明,身上是黑的绸袍子,衬的年青的面容上也有几分过于稳重。

  “我回来了,”章严之对着孙子气喘吁吁说上一句,在西北这十几年里,全凭着一口气,老夫撑到回京的这一天了。扶着孙子的手往院门里进,门内又走出来章紫和两个人,却是跟章紫的。

  后面一辆马车上下来的是随着章严之去西北的一个姨娘,还有杨广明的母亲杨氏,看着老太爷在院子里停下脚步看一看,小小的天井只得一株梅花,另外有水井还有井栏,三间正房一明两暗,另外还有两间厢房,因是要过年,又要接祖父,窗户上新贴的窗花儿平添几分喜气。

  “呵呵,这里好,”对着这样简陋的房子,章严之声音苍老的先是夸上一声。杨广明低下头来心中惭愧,祖父对自己幼年时条件优渥,可是自己接祖父返京,只能是这样小院子,和妹妹章紫一左一右地扶着祖父踏过院子里扫过雪的石子路往正房里去,就这小院子也是妹妹的私房出了一部分。

  正房里虽然摆设不多,也还生着一个大火盆,房里并不算太冷,房内有桌有几有椅,章严之在中间坐下来,看看孙子孙女,再看看随后进来侍立两旁的姨娘和儿媳妇杨氏,先是乐呵呵说一句:“好,京里这雪依然如故。”

  杨广明只得一个跟的人,两个车夫是家里的旧仆人,不辞辛劳一直相伴,后面跟马车的两个骑马的人却是妹夫小蔡大人的家人,是妹妹章紫今天一早打发去往长亭接祖父的。这一会儿把祖父安置在房里,杨广明先出来手里托着赏钱把蔡家的这两个人打发了,让他们回去对妹夫道生受,这才重新往房里来。

  走到房门外就听到里面的说话声,却是一看到京门就乐呵的章严之在问章紫:“孙女婿几时来,今天不是朔望日,应该是不上朝的日子才是,我路上只是想你和明儿两个呢。”

  章紫支吾着回答过去:“要过年呢事情多,家里天天有客人,等过几天闲了他就来了。”这个理由听得章严之也是沉默了,人虽然老了,脑子依然还有思绪能力,章严之倒也没有这就不高兴,只是随即道:“过年总是忙的。”

  快步进来的杨广明赶快进来,妹夫小蔡大人今天既不上朝也没有事情,小蔡大人家里不在京中,父亲是章严之的门生,所以这亲事原先是巴着上来的,章家倒了以后,小蔡大人家里倒没有不认这门亲事,老蔡大人在京外倒也还好,只是妹夫小蔡大人年青,就时时觉得不舒服,“中午外面订了一桌席面送来,还是祖父在京里常去的那一家,”杨广明把妹夫不来的话题岔开,对着祖父笑容满面:“祖父坐一会儿,倒是里间房里去坐着更是暖和些。”

  章严之翘一翘白胡子,对孙子佯装生气道:“我坐一会儿的是,怕一会儿有客来我要会,又要起来出来的,不是麻烦,我就这里坐一会儿。”

  “好,那祖父就坐一会儿吧,孙儿只是怕这雪大呢,又家家办年,只怕今天都一时不得来才是。”杨广明只得顺着祖父,想祖父在京里的门生是不少,在朝上见到装作不认识自己的人也有,随口问一声儿:“世兄现今在京里了,老大人几时接来?”这样的人也有,只是今天有没有人来看祖父,杨广明心里只是没有底儿。

  火盆上的茶吊子开了,姨娘和杨氏把热茶泡上来,章严之喝上一口又是呵呵笑上一声:“这茶也还是那个味儿。”再对孙女儿章紫探问道:“夫妻也算和气吧,这亲事可是当年你一生下来就许的,应该是错不了。”就是老蔡大人,对老师章严之一直都有接济,只是小蔡大人是这样心肠,章严之没有亲眼见到,所以不明就里。还自以为这亲事是得意的,我虽然败落了,孙女婿中了科举留在京里,亲事依然没有变化。

  “这一次说进京,你公公又帮着不少程仪银子呢,不枉我当年栽培他的一番心思。”章严之回想一下也是觉得满意的,章紫当然只能说:“好着呢,我们和气着呢。”见祖父只是不许关房门,说房里火盆热,要开门去一去炭气才好。

  只是一个大火盆热也热不到哪里去,风雪从开着的门外不住吹进来,就是年青的章紫也觉得身上冷,看一看祖父虽然是笑呵呵和自己在说话,只是眼睛不时往门外看,章紫在心里叹口气,明白这是祖父希望有人知道他今天回京,能来看看他。

  可是今天有没有人来呢?哪怕是来一个家人说一声:“老大人回京,我们家老爷夫人家里忙呢,先来问候一声儿,闲了再来。”就有这样一句话估计祖父也能宽些心怀,章紫看一看杨广明,祖父的旧门生都是哥哥去上门走动,今天有没有人来杨广明应该清楚。

  “我去看一看这席面怎么还不送来,别是走错了门?”杨广明收到妹妹的眼光,对祖父和母亲回一声儿,这就撩起衣袍出门去。章严之坐在房里还在不住地往外面看,一面与孙女儿说话。

  一间小院正房门大开,可以看到院门,门外突然有了声音,章严之眼睛顿时亮了,连声催促章紫:“去看看是谁来了,这么大的雪来看我,可别怠慢了他。”

  章紫只得出来,心里想着这要是不是,祖父一定会难过得不行,不想还刚出房门在廊下,就看到外面一个一身官服的人进了来,章紫一下子就愣子,看看他低头避迎面之雪,一时之间没有认出来是谁?

  身后传来章严之颤巍巍的声音,章严之盼学生来看是望眼欲穿,心里也明白大部分人是不会来,可是有名的那几个,以前常来往有过照顾的那几个应该来才是,一看这人身形,虽然十数年没有见也猜出来了,扶着姨娘的手往房门口来,颤声道:“是袁杰来了吧?”

  院里这位官员在飞雪中抬起头来,果然是刑部的袁大人。看到老师苍老成这样,眼中有了泪水,走到廊下就跪下来行礼:“学生袁杰迎接来迟,望老师恕罪才是。”章紫心里一阵感动,看一看祖父,眼中也湿润了。

  站在房门口不顾吹冷风的章严之还在摆一摆谱儿:“我老了,无官无职了,所以你这一会子才来也是有的。”看着袁杰只是对着自己仰着脸笑,脸上只是泪水,章严之这才回嗔为喜:“你起来,这外面太冷,你进来房里暖和暖和才是。”

  房中有了客人,这才把房门关上,得以保留那火盆余温在房内多一时,袁杰身后是跟来四个家人,手中俱各有礼物,袁杰是知道老师爱体面,送银子倒是次要的,要一大堆东西让他看着才是舒服,老年人讲古礼儿大多如此。

  因此上袁杰送来的四份礼物,过年的衣料衣物,年下用的时新东西,一枝人参若干鹿茸,还有一只上好的鼻烟壶。

  房中的人俱各感动了,官败人各散,这一次进京非比以前,犹其是章紫的母亲杨氏,刚才听着公公问孙女婿,女儿支支吾吾的,作母亲的还没有老眼昏花是看得清楚,家里再忙,难道长辈们进京也不来探问露个脸儿,这不合情理要么就是没有礼貌。

  此时看一看坐在章严之下首正在笑脸儿对着公公说话的袁杰,这位袁大人倒是一直不忘师恩,年年都有馈赠去西北,今天又飞雪来看,而且一身官服以示郑重。房里站的多为女眷,都偷偷抹一下泪水。

  “你啊,我们还欠你一笔钱呢,”章严之笑呵呵,指的是章楠报卓异后进京被人举报然后认的一笔认罪银子,这一笔几万两,是袁杰认了一半,另外一半也是袁杰出面找诸位同门一一分派下来。

  能来一个门生,赶着来看自己,章严之格外高兴,就此和袁杰把这笔帐要了结:“年年与你通信,你总是说不用还,今天老夫与你亲口道一声谢,这银子算是我受了你的。”章紫看着袁大人面带笑容道:“学生理当孝敬老师。”章紫觉得眼睛又湿了,背过身子用手里的帕子擦一擦眼窝,祖父还当是以前,他这一声谢如今并不值钱。难得袁叔父还是这样恭敬,和以前在京里的时候是一样的。

  章楠认罪的几万两银子,就是迫使袁杰投入南平王麾下的一个关键点,老师回京,袁杰是一早对南平王说过,而且实话实说,要来看看。在师兄章楠和侄女儿章紫设下美人计,袁杰一旦知道,也是早早通知南平王,可是老师进京来看,从没有答应过南平王,做一个负心人。袁杰是来看得不避人也觉得自己应该来。

  师徒两个人在房中说话,章严之精神头儿特别的好,对着袁杰一一地问过来:“你是必来的,我路上想着第一个要见你才是,还有风老三,刘老四,今天也应该来看看我才是……”

  袁杰笑容可掬回话道:“风老三,刘老四都不在京里,现今西山都有了园子,要是在京里是一定必来的。”章紫只是含笑,说的这两位都在京里,一早儿还看到风叔父出门想是要会要紧的客去,听着袁叔父说得如此流利,章紫只是含笑。

  “我也想着必是不知道我回来,要是知道我回来一定要来看看的。”章严之呵呵笑着和袁杰说话,觉得面子上很是光彩。杨广明这才从外面进来,领着两桌子席面进来,进来就对袁杰亲热地行礼道:“我说怎么还有一桌子席面,却是袁叔父订的。”

  袁杰站起来还礼:“世兄订的是世兄的,我订的是我的。”房中相与欢笑中,外面又进来一个青衣小帽的家人,却是人人不认识的,一进来就呈上一张拜贴来:“我是风老爷家里的,听说老大人今儿还京,我们老爷去丰台走亲戚去了,等回来得了会儿再来拜老大人吧。”

  这一个本添喜事的事情,却让房内一阵尴尬,章严之虽然老,还没有完全糊涂,满是皱纹的面容一下子拉下来,看一看这个家人,再看看杨广明,再看看袁杰只是不说话,看得那家人一阵心虚,把拜贴丢下来说一声:“告辞。”就走了。

  直到家人走出院门,章严之才重有笑容,对袁杰和杨广明道:“呵,送来席面正好就吃,老夫是不客气的。”姨娘和杨氏扶着章严之安席坐下来,章紫对杨广明使一个眼色,一同走出房门来,把刚才的事情悄声说一下:“袁叔父说西山,你说在丰台,这是你找来的人吧,这假话说漏了。”

  杨广明只得叹息一声:“我……没有想到今儿还会有人来,不想袁叔父如此有情。”杨广明回京里来,第一个密切关注的就是袁杰,袁杰与南平王走动日近,京里官场上也是早有风声,杨广明打心里不舒服的,所以章严之进京,杨广明独没有通知袁杰。

  对着一院子白雪,杨广明心想自己还是年青少历练,看不好的人反倒礼物在手,热情上门,还帮着圆谎,通知的人,觉得会来的,一个也没有。

  重新进房里去,章严之也掩饰过来,不再提风老三和刘老四,管这些混帐黄子哪里去,至此,章老大人心里有如明镜了,这些人都不会来了,会来的早就来了。有如袁杰,不是一样大张旗鼓地送席面而来,章严之决定珍惜眼前的这些温情。

  席面依然旧滋味,酒也还是老陈酒,只是人越来越老,是经不得陈。章严之一向身体不好不用酒多时,今天高兴也吃了小半杯,只是让袁杰和杨广明吃酒:“吃,你们吃,我看着喜欢。”坐一桌子人吃饭,这是多少年前的盛景了,章老大人光是看着心里就是舒服的。

  饭后袁杰就告辞了,一来是有事情,家家要办年才是,二来官场上也有事情,三来也要让老师休息才是,看到自己来,老师不是一般的高兴,就是旁边的老师家人眼中俱有感激,袁杰觉得自己只是坐着,大家都会一直陪着。

  “想来你是忙人,快去吧,”章严之象以前一样勉励几句,觉得找回自己做吏部尚书时的感觉:“遇事情多多揣摩,以皇上的意思为准才是。”一般的家人都低下头来,老大人还摆这种派头,也只有这位不忘老师的袁大人还能满面笑容地答应下来,行礼离去。

  袁杰告辞以后,章严之才把孙子单独叫到里间去,。只有爷孙两个人,章严之收了刚才慈祥的面容,声音依然苍老颤巍,却是严峻的:“自你到京里,会过哪些人,哪些人回应过你,”

  杨广明觉得自己不堪重负,此话有如最后加上一根稻草,杨广明在祖父面前跪了下来。章严之厉声道:“讲让我听听,是哪些王八羔子,现在看着老夫倒台不在京里,全然不把老夫放在眼里。”一下子骤然动怒,章老大人一下子脸涨得通红,觉得气血上涌。

  “祖父,孙子接你到家里来是颐养天年,以前的事情,你就别再问了。”杨广明艰难地才说出来,要胁人的书信还可以起到作用,以前的师恩全然无用,只是平白多听几句风凉话罢了。看着年迈的祖父,平日里心心念念地只是回京里来,杨广明不知道该如何说才是。

  章严之也冷静下来,停上一会儿喝上两口热茶,这才一一地问出来:“是怎么留在京里的;南平王是怎么对待?晋王又是如何?还有诸位门生,又平素往来多少……”

  听着孙子一一俱实地回答过,章严之沉思一下道:“把我给你的信拿来。”杨广明犹豫一下,还是走出来取信。房外看到母亲妹妹和祖父姨娘担心的面容,杨广明只是低低头就走过去取了信再进去。

  章严之用瘦而枯的手一一地检视过来,这就抬眼看一看垂首的杨广明,沉思道:“有些信,你既然用了,不会现在全没有结果才是?”没有看到那些信,章严之就以为是孙子用了,他并没有想到是另外一种结果。

  “有一些信,”杨广明重新跪下来,事到如此是瞒不下去,只得对着祖父实说:“是南平王取了去。”

  章严之大惊失色,身子一阵摇晃,杨广明赶快站起来扶着祖父重新坐安稳,在他身边低声为难地道:“不给他看,这京里留不下来。”总不能真的去皇帝面前告御状,皇帝又认识我是谁,又不是他眼前得用的人。

  嗓子眼里一阵格格痰喘的章严之好一阵儿才顺过气来,再说话已经是有气无力:“罢了,罢了,这还回京来做什么,你这个……”手指着扶着自己的孙子,看着他凝视自己,眼中有关切也有恳求,章严之原来的话说不下去,只得一声道:“你这个傻子。”

  扶着祖父重新坐安稳,杨广明重新转到章严之面前跪下来:“请祖父听孙儿一言,孙儿此番留在京中,只为重振家业,要说报仇,官场之上这样事情多的是,眼前咱们没有这样能力,别说报仇,就是祖父向日照顾有加的门生,如今走在街上也是装作看不见。依孙儿看,”

  杨广明看一看祖父的眼中有了难过,自己心里也难过,只得继续道:“重整家业是最为重要的,孙儿背着祖父私自去会了南平王,愿与他世代交好,”说到这里看一看坐在床上的祖父面容抖动,只是说不出话来。

  “不这样,京中就站不住脚,”杨广明眼中有泪,泣道:“求祖父宽些心情,原谅孙儿自作主张,南平王倒也罢了,在政见上一向与祖父不合。只恨那些受过咱们家多少恩惠的人,落井下石,不理不睬,孙儿要出的是这口气,要让他们看一看,我们家不是倒下去就起不来的。”

  孙子杨广明的一番话彻底打翻了章大人进京时一路上的绮思,让章老大人心里很是翻腾。房中这祖孙俩个人,一个人跪在床前,一个人坐在床前,都有如石雕木刻一样,过上好一会儿,章严之才一声叹息道:“我老了,还能活几年,以后是你过日子,你觉得好就这么办吧。”

  “是,”杨广明见祖父不用怎么劝就转过来,心里很是高兴,仍是跪在地上道:“祖父以前的旧门生不来看祖父,请祖父不要往心里去,这是孙儿没有用,等孙儿出人头地,自然他们就来了,就是袁叔父,”

  说到这里,杨广明犹豫一下,不知道应不应该说,今天的打击实在是太多,孙子和南平王握手言欢,把一些要紧的信也让南平王取走,现在只有一件得意的事情,就是袁杰不忘师恩,章严之觉得袁杰再出问题,自己实在是经不起这个打击,急忙追问道:“袁杰他怎么了?”

  “听说也投靠了南平王。”杨广明这一句话说出来,就看到祖父身子一歪,杨广明赶快站起来去扶,连声呼唤:“祖父,祖父。”房外的女眷们听到呼声也一起进来,帮着把章老大人扶睡在床上,看着他微闭双目,只是哼哼。过上一会儿才虚弱地睁开眼睛道:“我,我不信,我不信,袁杰他也做这样的事情。”然后闭起眼睛来,是什么也不想听什么也不想说的样子。

  大雪漫天飞舞,章老大人进京,一个接一个不中听的消息,让他备感到年老体衰,有心无力,自己最为亲近的爱徒袁杰,一向是通家之好,自己落难时,多方奔走;远黜西北时,又年年有问候,章严之不相信袁杰也会投向南平王。

  而此时袁杰,正坐在朱宣的书房里对南平王说章严之进京的事情。从章严之那里一出来,袁杰就直接来到王府里来,对朱宣说一声:“老师进京,安置在杨世兄的住处,卑职适才去看过,送了若干的礼物和一桌子席面,老师留在京中,我是时时要去照看一下的。师恩难负,望王爷明查才是。”

  “哦,这是该去的。”朱宣倒是欣赏“琉璃蛋儿”的不忘师恩,再说他前两天就说过老师回京要去看看,今天看过就来了,南平王温和地道:“老大人身体尚好吗?”

  下面全部是废话,南平王也做到关怀问候,袁杰也一一地回答,最后的时候,袁杰犹豫一下,还是说出来:“想当年京中诸同门,倒有十几人时常来往,象风老三、刘老四都是常结伴去看老师的人,不想这一次进京,今天倒不见踪影,王爷您看,这也不对不是,哪怕去打一个照面儿呢?”

  朱宣掌住笑,依然是面不改色地随口附合一下:“是啊,只是他们为什么不去,倒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眼前“琉璃蛋儿”得寸进尺,别人不去,你倒来找上我了,我不帮你说,一句也不成,让那位章大人好好体会一下世态炎凉吧。

  颇有失望的袁杰是希望朱宣能说一句半句话。与南平王相处日久,除了越是觉得他心思难测以外,就是觉得他肚量颇大,人也有风采,很是吸引人。就是身为一个男人的袁杰想一想内宅里的沈王妃,是一个有福气的人,能嫁给王爷这样的男人。

  所以袁杰今天会有希望朱宣干涉一下的想法,南平王肯放出哪怕一句话来:“老师还是应该看一面。”就会多些人去看老师章严之。

  要知道那些人不去,一半是变了心思,还有一半是畏惧南平王。象袁杰这样,摸透朱宣的心思,对他坦然直言:“要去看看。”这样的人只有袁杰一个。

  失望的袁杰告辞出书房里来,心里为老师觉得悲凉。自己和世兄为解老师心怀,不约而同的撒了个谎,没有想到撞到一起去,想想席面上老师是高兴的,这一会儿不在席面上,一定与杨世兄在说话,要提到这些不来的人。

  想想老师此时一定是失望伤心,袁杰心里就不舒服,出得南平王府的门上了自己的马,对跟的人道:“走,去风大人家里。”琉璃蛋儿决定今天不再光滑滑圆溜溜,要去和这些同门理论理论,不就是走一趟打一个照面,以后说声:“我忙,我来不了,”大家面子上都好过。

  风雪之中,琉璃蛋儿踏雪去看过刚进京的章老大人,再会南平王,眼下又不得就回家,成了今天的一个大忙人……

  书房里朱宣自己好笑一会儿,此人揣摩我的心思倒有几分,明知道我不会生气,索性把主意打到我这儿来了,朱宣也觉得老师进京,门生不看不对。只是南平王偏不说这个话。

  想想章大人以前在京里,门生无数,今天只有袁杰一个人去,南平王想想就觉得解气。书房外朱寿送进吃的来:“小郡主让人送来,请王爷下午点补儿一些才是。”

  朱宣拿起来一块热气腾腾的点心来,端慧好女儿管家也是不错,过上两年就要给武昌侯,想想得意,我这样一个能干又生的好的娇宝贝,再想想不舒服,养的这样好就为着给人。

  南平王这种时候,从来是想不起来,他当初一意孤行把妙姐儿从沈家接出来,岳父沈居安是什么心情。

  也想不起来亲家姚大人把女儿雪慧养成一位名媛,给了自己又是什么心情,把点心吃上两块,朱宣这才舒服一些,房里还有福慧。端慧出嫁以后一门心思给福慧打嫁妆,再给小端慧打嫁妆去。

  小小的福慧,睡在织金小包被中的福慧在房里正微张着小嘴儿,妙姐儿睡在床上闷了,就让人把女儿抱在身边来,看着她醒了同她说话。

  “妈,红色的好吗?”端慧郡主娇滴滴的声音从外间传来,正在同福慧说话的妙姐儿答应一声:“好看。”

  过上一会儿,端慧郡主又传来一声:“妈,我想还是黄色的吧?”妙姐儿再答应一声:“也好看。”依然是不错眼睛地看着福慧,生的哪一些象表哥,哪一些自己呢?

  外间传来脚步声,端慧走进来,坐在母亲床沿上,先看一看妹妹福慧醒了,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到处看,真是喜人儿,端慧郡主看过以后,再抱怨母亲,高高噘起嘴来:“您到底有没有在听,问什么都说好,您心里还有没有我。”

  妙姐儿赶快来安抚这个女儿:“有听,听得认真呢,红色的过年过节戴,黄色的你平时在家里戴不是,绢花儿多弄些,多几个颜色才好。”

  听过以后的端慧郡主嘴噘得更高了:“谁跟您说绢花儿呢,我是在说给福慧衣服上扎的花儿,是红的好还是黄的好。”然后很委屈:“我说的话,母亲全然是听不进去了,就听了也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来才是。”

  妙姐儿自知理亏,赶快对着端慧一阵安慰,再指着福慧说话:“看看姐姐给咱们做过年的衣服呢,谢谢姐姐不是,什么花儿都是好看的不是。”

  “我不跟您说了。”端慧郡主再看看***眼珠子转动一下,仍是对着母亲噘高着嘴,到外间锦榻上坐下来拿起福慧的衣服继续扎花儿,房外走进来胖倌儿,手里拎着一个玩的东西,先走到姐姐身边来看一看那花,再仰起脸儿来问姐姐:“这是胖倌儿的不是?”

  妙姐儿在房里听着笑,房外端慧郡主也是笑:“现今你要靠后才是,就是父亲的活计也靠后,何况是你,这是福慧过年穿的,谁还有功夫做你的。”

  举起胖手搔着胖脑袋的胖倌象是明白,对姐姐道:“你现在不如以前,这么慢,你赶快些,还有胖倌呢。”

  端慧郡主往房里对着母亲喊:“妈,您快给胖倌儿订亲吧,让他媳妇做去,我又不是那针线上的人。”端慧郡主刚受母亲冷落,又被弟弟数落,只觉得委屈。

  听出来姐姐声气儿不对的胖倌儿这就不理端慧郡主,自己进来把手里的玩的放在福慧身边,问母亲:“几时可以带出去玩?”里面妙姐儿还没有回答,外面生气的端慧郡主听着笑出来:“早呢,你没人玩了不是,找你的胖妞儿去。”

  看着胖倌儿坐一会儿出来,端慧郡主重新同母亲生气,坐在榻上嘟高嘴做活计,直到父亲回来。

  朱宣进门的时候是不高兴,一进来先碰上女儿嘟着嘴,南平王倒是一愣:“你这孩子又是怎么了?”端慧郡主依然是委委屈屈:“没什么,父亲回来了,我这就回去,父亲陪母亲吧。”

  莫明其妙的朱宣走进来看这床上的母女两个人,妙姐儿悄声道:“快别惹她,她说一句话,我听错了,正在生气呢。”

  朱宣这才明白过来:“倒是你惹的她,我说我是没什么。”看一看福慧睡着了,让奶妈抱过去,自己换过衣服先在妙姐儿床前坐下来。

  这才看到朱宣不高兴的妙姐儿这一次不能再犯对女儿的错误,下午不小心冷落端慧,这一会儿不能冷落朱宣,赶快支起肘来关切地道:“表哥不高兴?”

  朱宣不悦地嗯上一声,看着妙姐儿支起肘来被子闪风,为她又盖好了,这才道:“我等不得洗过上床去再告诉你,倒是先说了再洗的好。”

  这才告诉妙姐儿:“下午人回我话,说二爷和二夫人在房里又争执上了,我想着你现今是月子里,怎么二房里这样的不懂事体,端慧虽然管家,并不能指责长辈,又是哥儿们订亲的事情,没有端慧说话的地方,我想着二房里不体谅你,这才不高兴。”

  家里大过年的平白无事起争执,朱宣一听就不悦,女儿当家管事,家里在吵闹,这不是拆台吗?朱宣一直不高兴到回来。

  妙姐儿是明白了,想一想对朱宣道:“三弟妹留下两位亲家小姑娘,母亲和我是知道;二弟妹家里刚到的这两位亲家小姑娘,要过年了,不留下来过年,难道往回赶在路上过年不成,哥儿们亲事,等我出了月子再定,表哥又生气何来?”

  “当然是你出月子再订,”朱宣听着妙姐儿柔声细语,这才有些气消,一只大手不住在妙姐儿抚摸着道:“我只是想着太省事,我刚才把二爷叫过来训了,斌哥儿先天不足这件事情,我还没有对他们说呢,好好的一个孩子弄得气虚体弱,真是不象话”

  哥儿们的亲事也是朱宣一锤定音:“申家送来的两个小姑娘,有一个我是相中了,我对老三说过这亲事过了年再说;二房里的亲事从京里订,一个房里弄的全是方家的人,当真是我现在少问这些事情,能过去的我全当看不到,一直就任意下去。”

  被朱宣大手在头顶抚摸的舒服的妙姐儿伏在被内懒洋洋有如一只被抚摸的猫:“表哥抓抓头发,”越发的被抓得舒服时,妙姐儿闭上眼睛享受着道:“要过年了先不说吧,等过了年我也出了月子,再对二弟妹说一次,亲事的事情,她要来问我,我再告诉她这事儿不成。”

  朱明对于方氏任性觉得很是足够,坚决不愿意儿子亲事订亲家小姑娘,

  贴心的

  功能,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喜欢幸福生活,支持作者一个木头,就

  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