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蜀山轶事 第十八章 八百户

《蜀山轶事》第十八章 八百户

作者:张不伦 字数:1088 书籍:蜀山轶事

  蜀山往北是董铺水库,水波荡漾,浩瀚缥缈。而修建董铺水库,和一个人有很大关系。他就是合肥市第一任市长郑抱真,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

  郑抱真年轻时在安徽合肥人王亚樵影响下加入上海的“安徽劳工总会”,就是大家后来在影视片只言片语中所了解到的斧头帮,并成为手下四大金刚之一。10年间,积极组织策划抗日锄奸活动,1932年,在上海虹口公园,炸死炸伤包括侵华日军最高司令长官白川义则大将在内的13名日伪重要人物。

  王亚樵不幸被特务杀害后,郑抱真等人安葬了王亚樵,为躲避追杀,隐姓埋名。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郑抱真回到家乡寿县,组织成立了抗日武装——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二支队。1938年10月,他毅然率部参加新四军,1940年6月,被任命为新四军江北纵队副司令员。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1日,合肥市委、市政府正式成立。黄岩任中共合肥市委首任书记、郑抱真任合肥市首任市长。

  郑抱真一直关心百姓疾苦,据老人们回忆,当年在现在董铺水库中心几个村,经常能看到他,在村民大会上他总是反复和老百姓说:“这里将来要有个水库,你们都到城里去,工作政府帮你们安排!”

  可惜,老市长满心憧憬,却没等到水库开工那天,1954年,郑抱真病逝于上海。

  1956年,由工程师王祖烈和前苏联专家索洛诺维奇指导,勘测设计,董埔水库工程开工。1958年4月土坝及洪水涵洞工程竣工,下闸蓄水供水,正式投入使用。

  后又陆续做了溢洪道,防浪墙,除险加固、大坝加高、加长等工程,扩大库容、提高泄洪能力。于1981年7月,一座库容为2.42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最终完工。

  其实水库没开工前,早在1955年,位于水库中央位置几个村庄就已经启动了整体搬迁安置工作,从头天半夜到次日深夜,家家户户拉着板车,肩挑手抗,拖儿挈女,一路步行陆陆续续抵达现在的合肥东七里站安置地。因为当年搬迁的有八百多户,所以那块地方就以八百户命名。

  为了解决搬迁人家的工作生计问题,合肥市以八百户人家板车为基础,组建了板车队,承担市内各类车站,码头货物运输,编入合肥市运输公司统一管理,分为一队,二队等七个队。

  无产阶级工人们是天生能苦中作乐的,比如每次在三里街下坎的时候,他们会斜跨于板车一侧,扶着车把单脚用力,利用惯性让板车做长距离滑行,省时省力。多的时候,还会用好几个板车,把车把车尾连起来,称为“开火车”。

  板车队就是后来合肥市运输公司起重运输分公司的前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辉煌无限。分别成立了七个分公司,承担合肥到全国各地大宗货物往返运输,包括美菱,矿机厂,重机厂等大宗设备货源。当年算是效益不错的的单位了,成了当年八百户年青一代人中顶职的不错选择之一。

  岁月境迁,又是几代人风风雨雨。起重运输分公司因为后期改制已早已不复存在,八百户里又一代孩子们已纷纷离开,各自奔向自己的世界,有参军的,有做电视主持人的,有工人,有商人,各行各业,形形色色。

  随着历史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合肥市从2001年起开始对“八百户”拆迁改造,2005年,拆迁户们陆续开始回迁,八百户就变成了现在的学苑社区福海新居。

  当然,漫步在小区当中,依然还能找寻到往昔的岁月流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