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 第133章 两变四增三抢手

《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第133章 两变四增三抢手

作者:迷糊绿林 字数:3540 书籍: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

  听到这里,朱由检倒是觉得新政的效果还是可以接受。

  这些小变乱在所难免,习惯就好。

  再说天下又有什么政策是十全十美,能得所有人欢心的。

  在战争时期,只要抓住基本盘。

  能让军队支持,能让人口更多数的下层平民觉得对他们有利,富人只要合作也还能过得下去,那就出不了大问题。

  一些富民的不满甚至反抗,那应该是他们还没完全适应。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朱由检问道:

  “这些地方富豪挑起的变乱,是趋于增多还是减少?”

  张可大说道:

  “最多的还是初期。那时新政刚从京城传来,地方新设课税提举司,税使去收税,不少人遭到打骂。至于富人奢侈行为被举报后,官军去查办,也往往受到抵抗。”

  “不过在惩办了十几个知名豪绅富商后,现在已经越来越少。”

  “这些富民,也大多惜命,识时务。他们就算老实交税,交的比过去多十倍百倍,还是比普通人生活阔绰得多。为了抗税,葬送了全家,那还是大大不值。”

  “末将巡查时,也反复劝诫他们,为灭建虏,大家多出点力,这难受日子也就熬个几年,也过去了,何必动别的脑筋。”

  “大部分人也还听得进去。现在也就零星几个犯糊涂的。”

  朱由检点点头,又问道:

  “那现在还留在登州的东江难民,怎么安置的?”

  张可大看了孙国祯一眼,意思是这个问题还是他来回答。

  孙国祯会意,说道:

  “姜钦差离登州之前,便已向臣交代了。眼下在登州的辽东难民大约有二十二万之多。其中愿意当兵的强健者四万人,由张总兵暂且收入兵营,和登州兵一起训练。因为新政推行,地方驻军有权根据军需征调地方物资,所以这新增四万人的军饷,也尽可充足。

  “只待来春,把这四万人连带家属共十二万再运回东江各岛,补充东江实力。”

  “还有十万人,除了本地安插,做工匠,做小生意,当渔民之外,也向周围府县安插。如今战时措施推行之下,其他府县也都听从朝廷指令,不再严拒东江难民。”

  “嗯,这就好!”朱由检脸上露出微笑,“看来登州变化不小,朕倒是真的想去各处看看。”

  张可大脸上也露出笑容:“陛下,这大的变化,我等刚才还没说到的。”

  朱由检听他这么说,来了兴致,连忙问道:“什么变化?”

  张可大眸子里闪光,道:

  “如今是两变四增三抢手。”

  “详细说来!”朱由检催促。

  张可大道:

  “这第一变,武人变文,军中士兵除了操练武艺阵法之外,平素里识字习文看书者变多了。”

  张岱疑惑问道:

  “这是为何?若是这般,士兵岂不是变文弱了,并非好事吧。”

  张可大摇头:

  “一天十二时辰,除去睡觉四个时辰,一日三餐用去一个时辰,其余七个时辰,岂能一直操练?若是一直操练,反把士兵练成疲废羸弱。每日操练四个时辰就算多的了。”

  陆云龙说道:

  “这么说营兵每天至少有三个时辰的空闲。”

  “正是如此!”张可大道,“若是以前,大多数士兵空闲时,也不过是戏耍胡闹,甚至掷骰赌博,不成器的还有喝酒划拳,甚至出军营胡为。”

  张岱疑惑问:“现在他们便转了性子,要认字读书了?”

  张可大呵呵笑道:

  “倒也不是转了性子,是读书有利可图。如今一则,识字再加有几分口才,便有机会当军宣使,当了最低阶的军宣使,便也算是一个小军官了,还可以不断升迁。退役后,在地方也有机会当吏甚至当官,能有个好前程。”

  “二则,如今各镇驻军附设军校,军中能识字读书的,便有机会入军校,出来之后前途更广。”

  张岱听到这里,忍不住驳道:

  “不合道理。若说读书有前程,又何必等到现在。读书考科举当官,谁人不知?”

  张可大道:

  “那读书考科举,相竞者都是饱学宿儒,机会何其渺茫。军中读书却只需和同为士兵者比拼,这机会毕竟大多了。有些士兵原先不认字,也不觉得是读书材料。真读了,却发现读书也并不如想的那么难。这等人,在登莱军中,末将就发现过不少。”

  “许多原先就认得字,会背千字文、论语的,都读起兵书,学起兵法。这样士兵,将来便都是将才种子。”

  汪汝淳也赞叹道:

  “这士兵能认字,只怕操练阵法起来,也容易许多,军官号令更容易听懂。军中纪律也更容易申明。”

  张可大点头:“正是如此。”

  朱由检问道:

  “那第二变是什么?”

  张可大说的有点口干,便道:

  “这请孙巡抚来说,他知道更多。”

  孙国祯点点头,说道:

  “这第二变是文人变武,现在从刚入私塾的蒙童,再到一般的童生,甚至是已经通过院试的生员秀才。都纷纷练起射箭,刀剑枪叉,有些还练鸟铳。”

  “如今各处村学、社学、郡学纷纷开辟一块演武场,供学生射箭练武之用。几乎人人带弓箭,个个习武艺。”

  张岱咋舌道:“这却未免太过了些。”

  孙国祯苦笑道:

  “新政之下,却也不得不如此。童生县试便要考射箭、考枪法刺杀。若是射箭和枪法不行,那便只有走文学、经史、度数等科的科试,这些科优中选优,尖上拔尖,难上加难,想成高官只有翰林院这个独木桥,多半难以出头了。所以若非自觉是过目成诵的文学经史天才,或度数奇才,那还不如一边读书,一边射箭练武,进阶希望还大些。”

  柳敬亭同情道:

  “要这些文弱相公去习射箭枪法,也真是难为他们了。”

  张可大听到了,摇摇头:

  “其实倒也并没有那么难?这些读书学子去练射箭,练枪法,很多人入手比普通兵丁甚至武将都要快的多,只怕以后从读书人来出来的神箭手,比军中要多。”

  柳敬亭张大嘴巴,诧异道:

  “这是为何?”

  张可大微微一笑:

  “天下事,本来就相通。如射箭本就是儒门要求的六艺之一。需要凝神定气,全神贯注,不受外界干扰,心要平,手要稳,眼要准,如此方能射中。这和读书道理颇多相通。而且秀才们本就要练字,要写的一手好字,这手腕手臂的力量控制,也须达于微妙入神之境,方能得心应手。”

  “把练字的功夫和道理,移于练习射箭,持之以恒,不难有成。”

  孙国祯继续说道:

  “不仅如此,若已经是生员,在新政之下,要考举人,还要测试练兵能力,却不单只是自己练武艺了。”

  陆云龙皱眉道:“这却更麻烦,要是豪门世家的秀才,倒可以凑集家丁来练兵,这普通寒门秀才,却到什么地方弄人来给他练兵?”

  孙国祯道:“这倒不需要秀才们自己去找人。新政原本要求清查各地人口,查核壮丁人数。组建地方民军。正好先让秀才们训练民兵。大致是一个秀才训练一百人。”

  张岱大摇其头道:“这如何能成?这些秀才昨日还全不知阵战,今日就要练兵,这练出来的兵岂能用?”

  张可大道:“现在初行,也只能如此了。好在不过是民兵,就算儿戏些也不妨事。原本也只是乡民农暇或市民空闲时抽出一两个时辰来练罢了。”

  柳敬亭问道:“若是有壮丁惫懒,不肯跟着秀才们练,又如何?”

  张可大道:“按朝廷颁布的细则,若确属疾病或正事繁忙,可通融。若只是懒惰,三次不来,那就要重责军棍,罚没家财了。”

  张岱道:“这就算真的练了,却又如何测试,生员赴乡试,往往从异地至省城贡院,终不成每个生员都带着自己练的本地一百兵去赴试。”

  孙国祯摇头:“这是在乡试之前的科试里筛选,如今选拔科试生员,先在本地测试带兵能力。凡本县生员,带各自所练一百兵,两两演练厮杀,胜者晋级,如此在生员中选出三分之一的练兵优胜者,才有资格去乡试。正式乡试却不必带兵了。”

  柳敬亭笑道:“这样子看来,如今的秀才们真和武人差不多了。想必秀才们都个个痛心疾首,觉得斯文扫地了。”

  孙国祯道:“这个倒是不清楚,至少表面上他们也没有太大不满。”

  张可大点头:“末将也去视察过一些秀才练兵,虽然确实也有如同儿戏者,不过也不乏像模像样者。若是再过两三年,水涨船高,再加那些现在练武的童生们成了生员,这秀才练兵也不容小觑。”

  朱由检道:

  “以朕看来,练兵原本也和秀才们读的儒学道理不违背。先儒圣贤所说道理,本不外乎修身治人,若只是空读道理,背诵如流,也算不得真掌握了先儒学问。当如阳明先生所说,悟得一分道理,便当用一分于实际。这便是所谓致良知,便是在事上磨。”

  “岂有满肚子圣贤学问,却不能约束百多人,训练得如臂使指的?若管束百人,都不能使之心悦诚服,安排妥帖,那将来当官又如何能治理好一县一府,让万千百姓心服?”

  “以朕看来,练兵是修身治人,当官也是修身治人。道理都一样,都需以身作则,方能令人心服,有令必从,甚至不令而从。只是练兵更峻急些,当官更宽缓些。但不能练兵者,也必定当不好官。所以朕才提议要在科举里考察练兵。”

  张可大连连点头:“陛下说得好,确实是此理。”

  汪汝淳也道:“天下道理,原本都是相通。陛下说得透彻。学先儒道理,原本就不只是纸面功夫。只考写文章原就偏狭了,加上练兵,倒是更能检验秀才们究竟如何把圣贤道理用于实际。”

  朱由检继续对孙国祯问道:“那方才说的四增又是如何?”

  孙国祯道:

  “所谓四增也不过是约数而已,将来或者有五增、六增、七增也说不定。只就眼下而言,这四增大多和文人变武有关。

  “制作弓箭、弩箭的工匠数量增,许多手艺人都改行做弓箭了。制造刀枪剑叉盔甲的铁匠数量增,一些有名铁匠的学徒数量都大增了。制作火器的工匠数量也增加不少。还有贩卖兵书、度数几何之学的书商也增加不少,这都是和科举变革相关。”

  张岱拍手道:

  “这倒是好事!如今这些工匠数量就大增,将来自然更多。若是这样工匠多了,这弓弩刀枪还有火器的制作自然会更趋于精良,高手匠人也越来越多。大明军器供应自然也可更充足更精良。建虏毕竟只占据一隅,那时建奴的兵器在我大明兵器之前,定然不堪一击。”

  陆云龙却泼冷水道:

  “宗子这话却只见得一边,将来这市面上买卖的军器自然会更趋精良,但官军所用兵器,从市面购买,未免太昂贵。多半还是要直接征调工匠来制造。征调来的工匠,因为获利微薄,所造军器只怕仍旧粗劣。”

  张可大连忙道:

  “这却可放心,如今朝廷征调工匠,也不是让工匠白做。一则所造军器上都要刻写经手匠人性命,以便追查,若是故意制造粗劣,则工匠必定受严惩。二则,若是打造的军器胜过同侪所造,工匠也可被授予品级职衔,从九品可一直升到一品,甚至可授予爵位。且工匠从军中退役后,用所获荣誉打造牌号,人人竞相购买,获利也必定更多。当然也可以留在朝中工部做官,由工匠可以成高官,成伯爵侯爵之类的贵族,也是光宗耀祖之事。”

  陆云龙赞叹道:“要是这么说,倒是陆某多虑了。”

  柳敬亭问道:“那三抢手又是指什么?”

  孙国祯道:

  “如今朝廷明令重武,科举都大变,另外徐阁老主持下又把度数学、几何学作为童生县试至院试必考。以后若科举要出头,光有教四书五经的先生自然不够。所以各地都在搜求有实战经验的老边兵,抢来做私塾或社学、郡学教授,讲解军事。还有就是通武艺,尤其精通战阵使用兵器的武者也抢手。再有就是精通算学、几何学的抢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