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 第132章 回登州,战时新政引起的变乱

《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第132章 回登州,战时新政引起的变乱

作者:迷糊绿林 字数:3665 书籍: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

  朱由检见这情形,显然登莱官员已经知道了自己皇帝身份。

  说起来,自己在皮岛上公布身份的第五天后就动身返程了。

  这个时间差,足够让消息传回登州了。

  他让孙国祯等人平身。

  孙国祯满脸惶恐道:

  “臣愚钝,有眼不识天子,前番言语冲撞,还请天子降罪责罚。”

  朱由检脸色一沉道:

  “你确实该责罚。”

  孙国祯心中发紧,脸色变白,身子也有些发抖。

  心想皇帝看来真是要降罪于自己了?

  若是以前,或许还有回旋余地。

  可现在推行战时新政,皇帝不受封驳限制,说出的话,能直接变成政令。

  自己恐怕真的是要完了。

  心中暗恨姜曰广,皇帝微服来登州,也不给自己通通气。

  结果让自己言语上冒犯。

  这姜曰广和东林系其他人一样,外似仁厚,实则阴险。

  现在皇帝要降罪自己,随便找个理由,比如说是附和阉党,或者包庇纵容杨国栋等等。

  这些罪名扣下来,只是丢官都算幸运了,恐怕还要坐牢。

  孙国祯越想越悲观,瑟瑟发抖。

  朱由检看见他这幅样子,心中暗笑。

  也不卖关子吓他了,正色道:

  “你该罚的不是不识得朕,是识的太早。朕倒是希望你继续不识。”

  他这句说的是实话。

  朱由检并不希望回到登州后,就以皇帝身份示人。

  毕竟那样一来,就只能处在官员和护卫的包围中,行动不便,也难以和之前那样各处视察。

  自己去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战时十八条的措施,也该传到登州了。

  他想看看有多少措施开始落实,如果落实,民众和士兵对此的真实反应如何。

  但现在皇帝身份暴露,这个愿望就很难实现了。

  他有些后悔,怎么没提前派快船,先赶到登州,让孙国祯继续装糊涂,让自己继续扮成方以智。

  孙国祯却是吐出一口长气,看来皇帝并没有真正要怪罪自己的意思,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说道:

  “陛下若还希望微服查访,臣不把陛下到来的讯息张扬出去就是了。不过眼下,还请陛下先到察院休息。”

  朱由检皱眉道:

  “你没把朕的消息,扩散给登州军民么?”

  孙国祯连忙道:

  “臣岂是那等糊涂人?”

  他指了指身后诸人:

  “眼下也只有臣的随从幕僚、亲兵,还有身后这些官,登州知府,蓬莱知县知道。”

  朱由检目光扫视了一下孙国祯身后诸官,却没有发现登莱总兵张可大,有些奇怪。

  不过还是点点头:

  “那就好。给朕备马,去察院。”

  孙国祯来迎接之前,已经先准备好了马匹和轿子,就等皇帝来了自己选。

  现在看皇帝还是要骑马,就连忙示意亲兵把马匹前来。

  张岱等人也各自骑马。

  朱由检让孙国祯在前面,一行人往察院而去。

  途径街道上,百姓们看着,也只以为是巡抚回衙门,纷纷避让在道路两旁,倒也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或骚动。

  等进了察院,

  朱由检在大堂居中落座,问道:

  “张可大呢?他怎么不来迎朕?”

  孙国祯连忙道:

  “张总兵平乱去了?”

  “平乱?”朱由检眉毛扬起,目光炯炯盯着孙国祯,“登州府难道有叛乱,是杨国栋余党?或是山东其他州府有寇乱,登莱军兵去支援?”

  孙国祯连忙摇头道

  “杨国栋哪有什么余党,他当初也不过以利笼络一些官兵,却没几个人愿意为他拼命。”

  他见皇帝提到杨国栋,心里又突的跳了一下,生怕皇帝又会心血来潮追究自己和杨国栋的关系。

  “那是什么乱?饥民流寇?”朱由检疑惑道。

  按他的印象,崇祯元年,登州应该还没什么乱子。

  “也不是什么大乱子。”孙国祯恭谨道,“就是和陛下颁布的那战时措施有些关系。”

  朱由检眉头紧皱,看着孙国祯,“你说战时新政激起叛乱了?”

  孙国祯看见朱由检脸色严肃,连忙安慰:

  “陛下放心,一些豪富之家抗税,不自量力抗拒朝廷,不过以卵击石,还没弄大,就被乡人告发了。想来张总兵现在应该已经在得胜而回的路上。”

  朱由检心想这战时措施,还是招来一些人的反抗。

  这宣化部的工作要加大才行。

  他问道:

  “既然是小乱子,为何张总兵亲自去?派一游击也就行了。”

  孙国祯道:

  “陛下有所不知。自新政在登州实施以来,这等乱子便屡有发生,前几回是在黄县、栖霞县、文登县,这回是在招远县。”

  “前几回张总兵也确实派游击,或者千总过去。不过这回招远县有乡绅是三品高官致仕在家。张总兵为慎重起见,所以亲自过去了。”

  朱由检听后,眉毛一扬::

  “屡有发生?这么说战时新政受到抵制很大么?”

  孙国祯小心翼翼看了下朱由检的脸色,犹豫道:

  “这倒也不能这么说,有些人对这战时措施却欢迎得很。”

  “哦,什么人欢迎?”朱由检问。

  “主要是地方贫民,还有登州驻军士兵们。臣已经多次听到他们称颂陛下功德了。”孙国祯说道。

  这倒是在朱由检的意料之中。

  “想必他们能从查抄没收违反新政的富人财产里获利。”朱由检说道。

  孙国祯微笑道:

  “这当然是部分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原本这些贫民,地方上都是看不起的,如今他们热衷于宣扬朝廷新政,窥伺富人一举一动。地方豪绅见了他们,如今也都客客气气,不愿轻易得罪。”

  “这些人既然扬眉吐气,觉得一切都是陛下新政所赐,自然称颂不绝了。”

  “至于兵士们,各地的课税提举司碰到地方富豪们抗税,往往请军士查办,抄没富豪财产,大部分收缴国库外,也有小部分归为驻军军饷。士兵如今军饷充沛,不仅能吃饱肚子,盔甲器械都能齐全,父母妻子也都养得起,对陛下也感恩得很。”

  “所以这些豪富抗税的乱子,士兵们倒是乐于看见,去平乱一次,不仅得立功得赏,而且也能多些正当军饷。”

  朱由检皱眉道:“那士兵不会乘着平乱,抢劫其他无辜者的民财吧?”

  孙国祯说道:“陛下放心,张总兵治军有方,现在登莱军队……”

  他一句没说完,外面传来动静。

  孙国祯眼睛一亮,说道:“张总兵回来了,陛下直接问他好了。”

  果然,片刻之后。

  一个穿着总兵戎服的将领进入大堂,朱由检定睛一看,正是张可大。

  张可大向朱由检行礼。

  行礼完毕,朱由检赐座,然后问道:“观甫,如今登州士兵们不会再抢掠逼勒民财了吧?”

  过去登州兵在杨国栋带领下,欺负在登州的辽东难民的事情没少做。

  经过上次的事件,欺负东江来的难民应该不会了。

  但在实施战时新政的情形下,借机勒索一些富民的可能却会增大。

  虽然孙国祯说张可大治军有方,以朱由检对张可大的了解,应该如此。

  但他还是想听张可大自己说一下。

  张可大慨然道:“陛下尽管放心,臣别的不敢自信,但如今登莱军纪之严明,却是前所未有,对民间秋毫无犯。敢有妄取民间一针一线者,杀无赦。”

  朱由检嘴角微微弯起,“哦!若是对军士太严厉,观甫就不怕激起兵变么?”

  张可大道:

  “若在以前,军饷拖欠不足时,军纪过严也确实行不通。不过现在士兵饱足,且有余银供养家属妻儿。那老实本分的兵,只要守军纪,便可让自己和家小衣食饱暖。又岂肯为那贪得无厌的**出头作乱?”

  “故此,如今这军纪再严,兵士们也都服气,再无二话。”

  朱由检又问道:“那地方上穷民有没有借着战时新政,故意诬陷讹诈富豪乡绅的?”

  张可大点头道:

  “这倒是有,如今地方上乱子,一大半确实是富豪抗税或不遵守奢侈限制,另一小半倒是穷民勒索激起富民仇杀”

  “那你们如何处置?”朱由检问

  张可大说道:“若是确属故意抗税,就按战时新政抄没家产。若是诬陷勒索,查明后,却也不偏袒穷民,以诬告罪论处。”

  这时张岱忽然道:

  “陛下,这战时新政其他倒还好,只是这限制奢侈却有些不合理。”

  朱由检瞥了张岱一眼,心想

  :“张岱的反射弧也真是够长的,战时新政颁布了近两个月,跟了自己这么久,都没说不合理,怎么现在倒是忽然想到要说了。”

  张岱似乎看出皇帝的不满,连忙解释道:

  “陛下不要误会,岱也是听张总兵方才说穷民举报富民,才临时想到,以前却并未深思。”

  朱由检道:“宗子觉得怎么不合理,那就说吧。”

  张岱道:“富人挥霍奢侈,其实未必是坏事。许多穷人生计也大多仰赖于富人奢靡生活。就如富人要营造楼阁园林,穷民便可以做工匠,从富人那里得钱财维持生计。富人华衣美服,穷妇做织工,也可以多些收入。富人山珍海味,穷人也多些捕猎下海的生计。富人喜欢策马游猎,斗鸡走狗,穷人也可以做捧场帮闲。若是禁了,原先这些行当的未免失业,反而没了生计。”

  柳敬亭叫道:“张宗子,你自己是富人,过惯了奢侈日子,自然说奢侈好处多多了”

  张岱瞪了柳敬亭一眼:“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吾只是据理而言。”

  朱由检微微一笑。

  张岱这说法,在明代其实不新鲜。

  早在嘉靖时期的上海人陆楫就已经论述过了。

  陆楫的说法是,节俭就一人一家而言,或许有好处,避免因奢侈挥霍而由富转贫,但对国家天下而言,提倡节俭,禁止奢侈,没有好处。

  他认为富人越是奢侈的地方,穷人越容易生活,越是节俭的地方,百姓生活就越是困难。、

  以苏杭为例,苏杭是大明富人最奢侈之地,但百姓生活也最容易。

  “不知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自侈其宫室车马,饮食衣服之奉而已。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陆楫又举例说他家乡上海也是如此,上海在明代号称小苏州,游商聚集在上海的不下数十万人,“特以俗尚甚奢,其民颇易为生尔。”

  总之在陆楫看来,因为习俗奢侈,才有商业贸易发达,因为商贸发达,穷民生活也更容易。

  朱由检把目光投向张可大,问道:“观甫,你觉得张宗子说得可有道理?”

  张可大愣了一下,犹豫道:“末将感觉似乎也有些道理。”

  朱由检叹了口气,心想张可大毕竟是武将,思维被张岱一带,就没转过来。

  他只得自己说道:

  “宗子的话只是粗看有理,却经不起推敲。天下的人是这些人,物是这些物。用于此处,就不能用于彼处。用于彼处,就不能用于此处。同样这些工匠,若是不给富人修楼阁园林,便可以腾出来修城楼水利,不给富人造游玩船只,便可腾出来修造战船。不给富人织造华服,便可腾出来给将士做盔甲战袍。不给富人做帮闲,可以腾出来做朝廷士兵。”

  “岂会富人不奢侈了,这些人便就都饿死?只不过原先富人用金钱驱运的人力、物力,现在转为朝廷所有而已。况且限制这些富人沉迷享乐的花费,他们自己也会把花费转到更有用之地去。”

  张可大听了这话,眼睛里发出茅塞顿开的光芒,连连点头:

  “陛下说得有理,末将刚才一时迷糊了。其实现在富人不能随意把钱花费在享乐上,确实许多人转而用于练武练兵上。俗话说穷文富武。这练武比起读书来更要有钱才行。置办刀枪剑戟盔甲,还有火器之类,骑马射箭都要银子。每天打熬力气,顿顿吃肉也必不可少。至于收养家丁,练习阵列兵法,更是花钱如流水。”

  “许多原先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如今倒是嗜好射箭比武了。”

  张岱听到这里,却插嘴道:

  “这些富豪从花天酒地改而嗜好武事,那再作起乱来,只怕就不好平了。”

  张可大呵呵笑道:‘那却不至于,这些富豪,养个两三百家丁就算是极多了。和朝廷地方驻扎的上千上万兵,如何能比?’

  张岱皱眉道:“就算两三百家丁,若是裹挟几万乡民,那岂不是大乱子?”

  张可大摇头道:“那更不会了,现在新政之下,贫民对富豪不再唯唯诺诺,反动辄以新政为名挑富人的错处。不太可能被富豪裹挟,两者能太平相处就算不错了。普通乡民也没道理为富豪卖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