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第0813章:卧薪尝胆

《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第0813章:卧薪尝胆

作者:菠萝炒土豆 字数:5552 书籍: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吴王夫差在打败越国,又进兵中原,成为东方霸主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

  这个目标并不伟大,甚至看起来很朴素。

  三个字,盖房子。

  这种心理也很正常,我们现代人要是有钱了,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房买车:钱少买套房买别克,钱多盖别墅买宝马。

  古代人也是一样,吴国又是破楚又是灭越,还在中原小国到处收保护费,吴王夫差自然是有钱的紧,车他多得用不完,房子他却嫌不够漂亮。

  因此,他想盖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华楼高台,供自己游玩享乐。而对于这方面,太宰伯嚭最有心得,所以夫差找他来商量说:“现在我国强盛,四方臣服,寡人想盖个高楼大厦彰显霸业、与民同乐,太宰以为何地为佳?”

  伯嚭道:“吴国境内,崇台胜境,湖光山色,莫过于先王在姑苏山(今灵岩山)上所建的姑苏台了。只是这楼台虽玉宇,高处却没有不胜寒,一句话,不够高,不够大呀!

  这怎么能衬托大王您伟岸绝伦英明神武的傲人身姿呢,又怎么能彰显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功业呢?所以臣以为,大王您应该扩建此台。”

  夫差大喜:“太宰言之有理。好,寡人就大建姑苏台!可令其高可望数百里,宽可容六千人,而聚歌童舞女于上。如此,琼楼玉宇,笙歌燕舞,饱览河山,太湖风光尽收眼底,实乃人间第一乐事矣!”遂立刻悬赏搜求各种名贵木材,尤其是又粗又大的整木,作为增建姑苏台的原料。

  越国大夫文种得知这个消息,大喜,忙去找越王句践谈话,因为,这些年来他苦思冥想出来的“灭吴九策”终于可以正式派上用场了!

  “大王,臣闻‘高空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现在咱们想要干掉吴王,必先投其所好,然后才能要得了他的命!”

  “哦?此话怎讲?”

  “我这里有九条灭吴之策,跟那‘独孤九剑’一般厉害,招招正中吴王死穴。这么说吧,用这些计策来攻城掠地,那简直就如脱鞋般容易,虽然有几条阴损了些,但真得非常实用。”

  “阴损,寡人不怕阴损,越阴损越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如果说句践之前还有道德、人性与尊严的话,从他为夫差尝粪问疾那一天开始,他已彻底豁出去了——屎都吃了,还有什么好顾忌的,只要是为了自己的复仇大业,管他洪水滔天!

  文种道:“好,那臣就一条一条细细解释:第一,遵奉天地,敬事鬼神,让天地鬼神帮我们一起收拾吴王。”

  “这好办,寡人立刻在城东立祠以祭阳神东皇公,在城西立祠以祭阴神西王母,在会稽山上祭祀大禹陵,在钱塘江上祭祀水神,这样可以了吧!”

  “可以,太可以了。咱们接着说:

  第二,用金银财宝贿赂吴国的君臣,以讨其欢心。

  第三,购空吴国的粮草,以削弱其积储。

  第四,赠送美女给吴王夫差,以惑其心志。

  第五,赠送能工巧匠与上等木材给吴国,让他们兴建宫室楼台,以消耗其财力民力。

  第六,送礼给伯嚭等吴国谀臣,以乱其谋略。

  第七,挑拨吴国君臣关系,利用吴王迫害逼杀伍子胥等忠臣,铲除掉吴国得力的辅佐者。

  第八,振兴经济,发展军事科技。

  第九,训练军队,静待破吴良机。”

  句践大笑:“妙哉,果然够阴损,我喜欢!那么依大夫看,寡人应该先实施哪条计策好呢?”

  文种说:“臣听说吴王夫差正准备大兴土木,扩建姑苏台,缺的就是名山珍木,大王何不帮他一把?”

  句践恍然大悟,忙派三千伐木工,深入名山采伐神木。但足足一年,伐木队只砍到些普通木材,大部分上不了台面,工人开始思念家乡、心怀怨望,他们集体创作了一首著名诗篇《木客之吟》,每夜歌唱:

  朝采木,暮采木,

  朝朝暮暮入山曲,

  穷岩绝壑徒往复,

  天不生兮地不育,

  木客何辜兮,受此劳酷?

  或许是这凄凉的歌声感动了山神吧,一天晚上,神仙显灵了,山上突然长出两株神木,粗的二十个人都抱不住,足足有四十丈之高,阳面那一颗是有斑纹的梓木,阴面那一颗是名贵的楠木,看的木工们目瞪口呆,直以为自己思念家乡过度这座神山后来就被称作木客山,山下有个木栅村,距离越都山阴城十五里,即今绍兴娄宫里境内。

  越王句践得此神木,大喜,立刻叫匠人精工雕刻成盘龙花纹大柱,抹上丹青,镶嵌白玉,错彩镂金,命大夫文种出使吴国,将这两件神物送给夫差盖房子使。

  吴王夫差见之大喜,连忙吩咐照单全收。

  这时一旁的忠臣伍子胥又跑出来唱对台戏了:“从前夏桀建造灵台,商纣建造鹿台,都穷竭民力,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自取灭亡。句践不安好心,大王,您千万不能要他那两块破木头啊!”

  夫差当然不会听这个“祥林嫂”的话,哼,有好处不要,你以为寡人傻呀!来人,把这神木运去姑苏山,给寡人造楼台去!

  这以后,句践不断地给吴王送木头,姑苏山下太湖边一个军港旁,从各地征集来的木材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运将进来,把山下的河道、沟渠都给塞满了,

  久而久之,这个军港就发展成了一个集镇,名字就叫“木渎镇”,明朝时它是三吴六大重镇之一,如今则是苏州市鼎鼎有名的旅游胜地。

  姑苏台可是个大工程,据《吴越春秋》记载,为了修建这个前无古人的吴国标志性建筑,夫差总共花了三年的时间聚集材料,五年的时间才把这该死的姑苏台建成。据说这姑苏台高达三百丈,宽达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级而上,登台远眺,可饱览方圆三百里范围内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其景冠绝江南,闻名于天下。真是站得高尿的远,酷毙了!

  当然,目前勘测的古代最高建筑北魏永宁寺塔也不过49丈,《吴越春秋》上“三百丈”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了,或许这是包括了山体的高度;但台的广度“八十四丈(合今181.8米)应是事实,因台上还建有大量宫室。

  不论其高度和能见度究竟有多少,总之,姑苏台是当时天下最高大、最宏伟的台榭建筑,这是可以肯定无疑的,所谓东方之珠,不过如此(注1)。

  可以想象,当“明珠”建成之日,吴王夫差登上巍巍高台,背倚着容量千石的巨型酒钟,一面痛饮,一面远眺,数百里太湖风光尽收眼底,只觉得心旷神怡,半个灵魂仿似都要飞上天了(注1)。

  他在台上快活,却不知道这五年来,吴国人民为了建这该死的姑苏台,受尽了多少苦楚!

  就是为吴王夫差的一己之欢,他们昼夜并作,苦赶工期,有的抛尸在路旁,有的哭泣于巷中,怨望之声,充斥全国。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句践的招数阴损,如果不是夫差自己耽于享乐,不恤民生,旁人就是有再阴损的毒招,也使不进去不是?

  注1:据《吴郡志》引《山水记》云:“造九曲路,高见三百里”。同书引《洞冥记》:“周旋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千人,作长夜之饮,造千石酒钟。”

  接着,文种又使出“灭吴九策”中的第四策,送了天下第一美女西施入吴,从此,夫差就更加沉迷于享乐了,他命大臣王孙雒在姑苏台不远,又建起一座美轮美奂规模宏大的大型离宫,名曰春宵宫,“又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沟玉槛。宫之楹榱,皆珠玉饰之”(《吴郡志》引《洞冥记》)。

  也就是说,这宫中的排水管道都是用铜浇铸而成,栏杆和门槛则都用玉石雕琢而成,连柱子和屋椽屋桷上都镶嵌了珠玉,真可谓楼阁玲珑,金碧辉煌。

  另据《述异记》:“吴王有别馆在句容,楸梧成林,故名梧宫。或云即馆姓宫,宫有梧桐园。”

  可见宫中还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梧桐树,相当小资。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比较完备的早期园林,后来苏州人那么喜欢建园林,看来都是跟夫差这个老祖宗学的。

  其实,你别看夫差像个大老粗,但事实上他相当浪漫。据说西施喜欢跳舞,他就建了一个“响屧(音xiè,古代鞋中的木底)廊”,

  命人将馆娃宫的长廊下面全部凿空,再埋下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让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跳起来,铃声和大缸清朗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繁音促节,像欢乐的锦瑟,像清和的瑶琴,仿佛这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梧桐夜雨,幽宫响屧,好文艺啊。夫差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男人,沉浸在爱情之中时,能够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而他的这些文艺细胞,也让“姑苏台”三个字成为历代文人描写江南的诗词作品中最常用的物象,你在古诗词网上随便一搜,就有一百多首!

  此外,夫差还在姑苏城中挖了一个大人工湖,湖上布置锦帆,或者说游艇,经常和西施在上面开party,故名之为“锦帆泾”。

  又建了个鱼城养鱼,建了个鸭城养鸭,建了个鸡陂墟养鸡(均在今苏州工业园区),建了个酒城造酒!(菠萝总感觉……太会玩了……度娘一搜……一大堆……接着奏乐……接着舞……)

  还经常开个青龙大舟跟西施一起到太湖里乘风破浪,避暑消夏——我们的夫差老小伙儿,还真是懂得享受生活呀!

  只可惜,吴国被灭后,姑苏台以及春宵宫、馆娃宫等建筑都被越人的大火烧成一片灰烬,太湖中的青龙大舟也被越人抢走(见《国语吴语》:“焚其姑苏,徙其大舟”)。

  后来东晋时陆逊的后裔陆玩,曾建宅于灵岩山馆娃宫旧址,后舍宅为寺,灵岩山遂为佛教胜地。不过里面的好些景点还流传着西施的美丽传说,大家有空可以去旅游一下!

  有个浣花池,据说是给西施泛舟采莲的;还有个玩月池,据说是给西施赏月的;据说这两个池虽逢干旱,池水也不会干涸。池中曾产过莼莱,夏季吃了可以去热,秋季吃了却又可以去寒。

  还有个吴王井,据说是西施照容理妆的,因夫差经常站在旁边亲自给西施梳头,故名;宫内最高处还有个琴台,可饱览太湖风光,据说是西施操琴的地方。

  灵岩山南又有个采香泾,据说是专为西施去香山采种香草之用,传说是依据吴王一箭所射的方向而开凿,又名“一箭河”。

  总之,吴王夫差帅气多金,浪漫文艺,出去能称霸天下,回来能享受生活,这种绝顶好男人,

  对吴国老百姓来说不见得是幸事,但对他老婆西施来说应该蛮幸福,说不定西施真的很爱他,至于历史的真相,可又有谁知道呢?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唐代文人于滇的一首《长城》、道尽了2000年前秦始皇修长城的无限悲凉。

  那道盘踞在重峦叠嶂之间、蜿蜒于无垠沙漠之上,气势恢弘,坚固雄伟的万里长城,立千年而不倒,其磅礴浩大之势、令万代叹服。而其背后的辛酸,不得不令人想起那句荒唐的谎言谶语: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完成统一霸业,中原大地上唯吾独尊。然而,他并没有陶醉于一统天下的成就之中,而是一直忧心忡忡,不断谋求维持大秦帝国长治久安之法。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开始巡游天下,真切地感受到西部边陲之地与东部临海之滨在经济文化水平上的差距,同时也为一种流行于齐地的方术深深吸引,从而对求仙问道、长生不老之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一位略微精通方术的方士一卢生,逐渐成为秦始皇的宠臣,也成为刺激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罪魁祸首。卢生虽为方士,但对秦始皇的施政方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当时正值壮年的秦始皇,对生死问题有着极为紧迫的危机感,尤其是在两次出巡途中遇袭之后,内心的恐慌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他看来,帝王的长生不老似乎与帝国的长治久安有着必然的联系。

  为求长生不老药,秦始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求仙、封禅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前往东海求仙问道,规模之大史无前例,但却一去无回。

  秦始皇在现实之中无法找到巩固帝位之法,更寄托于神秘莫测的方术能为他带来一线希望。他多次派遣卢生寻仙问道,卢生却屡次无功而返。数次之后,卢生再无法用那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言敷衍了事,竟信手拈回一本《录图书》,谎称这是一本谶书,更妄言其中记录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亡秦者胡也。

  卢生一句搪塞责任的谎言,结果却催生出万里长城,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然而能够投秦始皇所好征伐敌手,则正中卢生的下怀,他给秦始皇找到了一个可以释放焦虑与不安的打击对象,同时也给秦始皇找到了机会,一泄当年想攻打匈奴而不成的积怨。也因此,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历史大震荡……

  今日之长城,已再无当年御敌戍边之功用,它以其恢弘磅礴之势,给世人留下了对奇迹的无限感慨,以及对大秦帝国一代帝王的功过评说!

  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虽然是个高危职业,但大多都是源于权力斗争,真正遭受刺杀的几率反而相对较小。

  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却堪称历史上遭遇刺杀次数最多的皇帝,仅史料明确记载的刺杀事件便有四次……(想想就是累……秦始皇真的……四次是四方势力……而且宫廷内部有人接应……这种最可怕……)

  战国末期,秦国国力早已凌驾于六国之上,秦王嬴政铲除嫪毐和吕不韦集团后,重用李斯离间各国君臣,以致各国更加衰败。

  之后,秦国开始发动灭国战争,先后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和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攻灭韩赵,之后秦军兵临易水,燕国开始直接遭受威胁!

  眼看燕国随时面临秦国进攻,便有大臣劝燕太子丹联合齐、楚、魏合纵抗秦,但曾在秦国为质的燕太子丹,知道这么做已经毫无意义,并决定派刺客胁迫秦王嬴政退还侵占土地,否则便将其赐死。

  为此,燕太子丹找到卫人荆轲,荆轲表示要接近秦王,需要献上秦国叛将樊于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樊于期于是自刭献头,燕太子丹则将淬有剧毒的匕首交给荆轲。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荆轲以燕国使者身份和秦舞阳一起,带着夹有剧毒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咸阳觐见秦王嬴政。

  然而由于秦舞阳临阵退缩,荆轲只得独自面见秦王,“图穷匕见”后,荆轲一手持匕,一手拉着秦王衣袖想要刺杀,结果被嬴政挣脱,秦王被迫绕柱而走,侍医夏无且情急之下以药箱砸向荆轲,嬴政则在大臣提醒下从背后拔出长剑,将荆轲刺伤后,荆轲被赶上殿的秦国武士所杀!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其父祖两代曾连续担任过五代韩王的国相,其中祖父张开地曾为韩昭侯、韩宣惠王、襄哀王时期的国相,其父张平则曾为相厘王、悼惠王的国相。

  韩国被灭后,张良心怀国破之恨,遂决定刺杀秦始皇!

  张良曾在淮阳学礼,在此期间见到了仓海君,两人共同谋划刺杀始皇帝,想要闯宫刺杀难度自然极大,而当时秦始皇时常出巡,因此最终决定在秦始皇出巡途中行刺。后来,张良弟死不葬,散尽家资,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并为他打造了一个重大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然后便派人打探秦始皇出巡的路线。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在东巡队伍即将抵达阳武县时,张良最终将行刺的地点,选在了抵达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博浪沙”。

  然而,秦始皇由于多次遇刺,早已做好了充足准备,其车驾虽然采用了“天子六驾”的规格,但却多准备了几辆副车,全部用六匹马拉着,而且经常换乘座驾!(不得不说……首相都没这么6……)

  张良由于根本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车驾,在见到中间那辆车最豪华后,便让大力士奋力击去,120斤的大铁锤一下将乘车者击毙倒地,张良与大力士则趁乱穿过芦苇逃之夭夭。

  然而,被大力士用铁锤击中的只是副车,秦始皇根本不在其中。事后,后怕不已的秦始皇下令天下大索十日,但因毫无线索,导致张良得以“逍遥法外”……

  前面三次行刺,由于相对出名,因此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这第四次行刺恐怕就没几个人听说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有载,“三十一年十二月……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从这段记载来看,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4年)十二月的一天,秦始皇带了四个侍卫微服出巡咸阳城,结果在兰池遭遇刺客,不过这次行刺并未成功,反倒是刺客全部当场被杀。事后,秦始皇下令于关中大索二十日。不过,由于史料记载有限,关于这一次的刺客是谁,又是谁指使的,已经无从知晓了。

  根据考证,兰池应该在当时的咸阳县东25里,秦始皇于此修建兰池宫,水流曲折,水域宽广,山水相依,宫阁掩映,实为园林佳境。

  另有说法认为,兰池宫可能在今咸阳市东北的杨家湾附近,且是一个人工湖,湖面可以荡舟,又配以蓬莱山、鲸鱼石等景观,与秦都咸阳近在咫尺,是皇家的游乐场所,秦朝末年,兰池宫遭毁弃!

  虽然有说法认为,《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是“逢盗”,所以遇到的应该不是刺客,而只是盗贼。不过,关于张良刺杀秦始皇,《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也是“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由此可见,“盗”在当时也有指代刺客的意思。

  始皇帝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其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于当时面临着制度改革、文化冲突、国家认同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当时恨秦国、恨秦始皇的人不在少数。虽然史书只记载了以上四次刺杀,但恐怕秦始皇遭遇的刺杀远不止这四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