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女帝的传奇相公 第五百一十五章 琅琊王氏(四)

《女帝的传奇相公》第五百一十五章 琅琊王氏(四)

作者:暮入如昼 字数:1821 书籍:女帝的传奇相公

  琅琊王氏的强大不仅仅在男人身上,女子可顶半边天并非是一句虚言。

  三十六位皇后的傲人战绩,绝对让大多数家族望尘不及。

  王元姬其中的佼佼者,东海郡郯县人,西晋时期皇后,曹魏司徒王朗的孙女、中领军王肃的女儿,晋文帝司马昭妻子。

  王元姬出身东海王氏,精通《诗经》、《论语》,嫁给洛阳中郎将司马昭,竭尽妇道、谦虚谨慎,生下司马炎与司马攸。

  为人颇有远见,预言钟会谋反之事,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居住于崇化宫。

  身处太后之位,提倡节俭,身体力行,作为后宫表率。在其治理之下,后宫井井有条,众人和睦相处。

  泰始四年,王元姬崩逝,终年五十二岁,谥号文明,陪同晋文帝司马昭合葬于崇阳陵。

  王元姬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祖父王朗、父亲王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

  王朗是曹魏司徒,封兰陵侯,王肃是曹魏中领军,袭封兰陵侯。

  王元姬八岁时,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尤其精通丧服礼仪;只要是有文义的,看了一遍,一定能记在心中。

  王元姬九岁时,遇到母亲羊氏生病,她不离左右地侍奉母亲,很长时间衣不解带。

  常在没有听到父母的吩咐时就已经顺承其意去做事了,举止行为适当,因此父母让她管理家事,她总是处理得合情合理。

  祖父王朗非常喜爱她,说使我们家兴盛起来的,一定是这个女孩,可惜她不是男子!

  太和二年,王元姬十二岁时,王朗去世,王元姬非常哀伤、痛哭流涕,发自内心,父亲王肃更加珍惜重视她。

  太和五年,十五岁的王元姬嫁给了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婚后育有后来的晋武帝司马炎、辽东悼王司马定国、齐献王司马攸、城阳哀王司马兆、广汉殇王司马广德及京兆公主。

  王元姬对公婆竭尽妇道,谦虚谨慎,自我控制的对待其他人,使得妻妾之间井然有序。

  甘露元年,王肃去世,王元姬在为父亲守丧期间,身体赢弱瘦不胜衣,一说话就掉眼泪。

  王元姬识人独到,当时钟会以才能见任,王元姬常常对司马昭说,钟会见利忘义,喜欢挑起事端,恩宠太过一定会作乱,不能委以重任。

  咸熙二年,司马昭去世,太子司马炎继为相国、晋王,王元姬为晋王太妃。

  同年十二月,司马炎迫使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西晋,司马炎即位后,尊王元姬为皇太后,所住的宫殿称为崇化宫。

  然后开始设置崇化宫中官员,重选他们的职位,任命太常诸葛绪为崇化宫卫尉、太仆刘原为崇化宫太仆、宗正曹楷为崇化宫少府。

  西晋建国初期提倡节俭,王元姬虽贵为太后之尊,却不忘旧业,身体力行,亲自在宫中带头纺纱织布,为宫中的后妃们做出表率。

  她的房间没有一件豪华的摆设,器物、服饰朴素而无文彩,穿洗过的衣服,吃饭从不讲究美味。

  在她的精心治理下,使宗族亲属都亲善和睦,关注天下百姓,言谈一定符合礼制,从未有谗言诽谤。

  泰始三年,司马炎因王元姬的母亲羊氏没有被尊赠谥号,于是下诏说从前汉文帝追封灵文之号,汉武帝、汉宣帝也追加了平原、博平的封号。

  这些都是为了表示尊奉先人,扩大慈爱亲情的恩德。

  已故卫将军、兰陵景侯的夫人羊氏,内怀美质,仁慈贤德,出身于世代贵族之家,又出嫁到侯王之府,遵守三从美德,依照礼仪从不违谬。

  可惜仍遭受不幸,多次丧失应有的封号,抚育众多的子女,终于成就了家业。

  母仪的教化,光显于邦国宗族,开启圣明之道,流传于万国,然而她早年去世,没得到恩宠。

  皇太后孝亲之情淳厚,永远思慕先母,我感念于遗训,追念往事心怀感伤,现封夫人为县君。

  依照她的德行给予谥号,主管之人可依据旧典执行,派谒者何融为使持节,追谥羊氏为平阳靖君。

  泰始四年,王元姬病重,她临终时,流着泪对司马炎说,司马攸性情急躁,而你这作兄长的又不慈爱。

  我的病如果好不了,我很担心你容不下他,因此嘱咐你,你不要忘记我说的话。

  三月二十一日,王元姬崩逝,享年五十二岁,谥号文明皇后。

  同年四月初三日,司马炎将王元姬与司马昭合葬于崇阳陵,将要迁殡合葬之时,司马炎亲自列举王元姬的德行,命史官撰写哀文。

  王元姬安葬完毕之后,有关部门上奏说,安魂的祭礼已经完毕,可以除去丧服。

  司马炎下诏说,受到母亲一生的爱抚,却没有用几年的时间回报,从感情上不忍心。

  主管部门坚持请晋武帝除去丧服,晋武帝下诏说,我所担忧的是不能够一心一意地尽孝,你们不要为我过度悲伤而忧虑。

  前代的礼仪典制形式内容也有所不同,何必要用近代的制度加以限制,使通用的丧礼废缺呢?

  群臣仍然请求不已,司马炎便听从,但是仍然戴白冠,吃素食,坚持了三年,如同为其父司马昭守丧一样。

  后来司马炎非常思念王元姬,于是下诏说外曾祖母、已故司徒王朗的夫人杨氏,是舅父家辈分高的亲属,郑氏、刘氏两位姨母,都是先后的至爱亲友。

  常怀念其美德,亲厚和睦的遗训,就是渭阳诗中的感叹,也远远比不上这长久的思念,封杨夫人及姨母为乡君,食邑各五百户。

  太康七年司马炎又追赠王元姬的继母夏侯氏为荥阳乡君,一生虽然谈不上波澜壮阔却也流芳百世。

  天下王氏是一家,琅琊王家后面王氏也诞生了不少了不得的人物。

  王安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被罢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