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女帝的传奇相公 第五百一十四章 琅琊王氏(三)

《女帝的传奇相公》第五百一十四章 琅琊王氏(三)

作者:暮入如昼 字数:1846 书籍:女帝的传奇相公

  事实证明与众不同的人真的会引起别人的注意,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

  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

  永和十一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

  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

  东晋升平五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葬于金庭瀑布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学者黄锦祥称颂王羲之,书圣书迹,神韵超逸,历久弥珍!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王羲之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已置身于新的历史层面上。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

  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

  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

  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也留下不少典故出来。

  据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还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

  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

  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

  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

  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不比今朝差,特别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如此。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究其成因,与王羲之信奉道教,书籍、道合一有很大的关系。

  土生土长的道教,很早就产生道教符,在抄写经书时,必须由精于书艺的经生抄写,而在书写经本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

  历史上诸多道家学者多是有名的书画家,他们修身养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挥毫泼墨,落笔成体。

  王羲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将修道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产生了具大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琅琊王氏是东晋时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从上到下,奉信黄老学说。

  王羲之幼年时,甚得大将军王敦的宠爱,常常要王羲之陪着睡。

  有一次王敦先起床,不久钱凤进来,王敦命奴仆全数退下,两人商议谋反大计,一时忘了王羲之还睡在床上。

  王羲之醒来,听见王、钱二人谈话的内容,知道难逃一死,为求活命,只好在脸上、被上沾满口水,假装一副熟睡的样子。

  王、钱二人话谈到一半,王敦突然想起王羲之还没起床,大惊道事到如今,只好杀掉这个小鬼了。

  等掀开蚊帐,看到王羲之满脸口水,以为他睡熟了,什么也没听到,王羲之因而保住一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