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六百零五章:浙党成势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六百零五章:浙党成势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1895 书籍: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天启五年开始,辽东、畿辅、大同、宣府各处气候都变得更加反常。

  最明显的,就是天启五年的冬日比以往更长,也更冷。

  陕西延安府突如其来的大风大雪,一连半月,由于事发实在突然,许多百姓甚至是官差都因为全无准备而冻死。

  这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雪,似乎在预兆着什么的开始。

  一连串的坏消息后,也有好事传来。

  朱由校坐在西暖阁,深呼口气,缓缓打开各地官员的奏疏,今天的这些奏疏,似有千斤重。

  按照历史上来说,天灾人祸,将会在这一年陆续开始出现,一直持续到崇祯十七年,也就是清兵入关的那一年。

  五年准备,却要应付长达二十余年的灾祸,说实话,朱由校心情实在不怎么样。

  无论怎么准备,无论自己的动作有多快,有多符合后世救灾的理念,也还是会有人冻死、饿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数只会越来越多。

  所幸,第一道是个好消息。

  朱由校精神一振,细细看起来。

  广州知府尤可大奏:

  “广州府自万历四十三年,群“盗”寇起,乃起源于‘龙门开铁炉’及烧炭之人,当地人称矿寇。

  首领十余人,各股拥众数千人,其间势力最盛者,以赖丁髻、廖大鼻、张惟冲三人为头目。

  诸矿寇流窜于广州府从化、增城、龙门、清远及韶州府之英德、惠州府之长宁,其间群山环绕,矿寇盘踞山中,官府再三征剿,屡剿不尽。

  今岁天启五年,臣招安三大寇之张惟冲,许为百总,令千总郑亮引官兵入山。

  我官军奋勇向前,千总郑亮骁勇当先,斩杀大寇赖丁髻、廖大鼻并三千矿寇,余者皆散,收回全府十二处矿脉。

  不敢邀功,再三顿首,叩祈圣闻!”

  广州盛产铁矿,自古就是烧煤炼铁之处,除商人聚集外,世代居住的匠户也是极多,仅可制作上好兵刃的赭石矿就有五座。

  只因群山环绕,官兵一到,矿寇即藏匿山中,剿之不尽。

  如今肃清矿寇,朝廷又能新增十二处铁矿,对打造兵刃,更换地方驻军的甲胄,都有不小的帮助。

  不得不说,自万历年遗祸至今的广州矿寇被剿灭,这个消息的确令人心神开朗。

  连带着,朱由校的心情都好了不少,当即亲自执笔,眉飞色舞地御批:

  “广州知府尤可大招安矿寇张惟冲,有大功于朝,升任广东巡抚。”

  “千总郑亮作战有功,兵部验功、叙前功,一并升赏。”

  想了想,朱由校又在上面加了一笔:“矿寇张惟冲,知错能改,引官兵入山,足抵过失。”

  批罢,朱由校放下笔,唤道:

  “将此份奏疏交予户、兵二部,核验广州知府尤可大、千总郑亮的功勋,再定升赏,回禀予朕。”

  王朝辅立即入殿,捧了奏疏,恭恭敬敬退去。

  有了这份奏疏打底,朱由校才是心平气和地打开其余奏疏,不出所料,这是写济宁某地因饥民过多而发生民乱的事。

  朱由校微皱眉头,再捡起笔,开始一份份御批。

  ......

  福建,稽盐署衙门。

  新盐法推行已经过去一年,温体仁和杨嗣昌也在下头待了一年。

  这一年之中,除山东反抗过于激烈,甚至惹得朝廷出兵镇压外,其余各省,起码在明面上都比较顺利。

  温体仁坐在新盖好四个月的稽盐署衙门里,面上毫无表情,正襟危坐地看着手中的最新一期《京报》。

  现在,看京报、听京报,已经成了上至官员,下至小民的日常娱乐活动之一。

  京报有司也一直都与全国各地的报房持续合作,京报有司规定,京报每三日一期,每三月就要重新选择新的报房转刊。

  为此,每隔上三月,全国各地的报房们就都为争夺转刊权而抢得头破血流。

  这样的规定,使得各大报房的东家们几乎很难能一直占得京报在某地的专刊权,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各大报房都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报房,他们背后都有更大的财阀支撑,对这些财阀来说,取得转刊权的获利远比每三月失去几十万两银子那么简单。

  取得转刊权,意味着与朝廷合作,意味着拥有皇商会广大的资源以及官府的扶持。

  这种优势足以使得他们在商业争斗中占得优势,而一旦要是让敌手拥有了这种优势,他们甚至有可能咸鱼翻身。

  要知道,在天启五年,地方官府由朝廷牢牢把控,对地方上的治理已经相当成熟。

  所以,每隔上三月,朝廷也就会狠狠地赚上一笔。

  推行新盐法一年至今,根据各地稽盐署奏报,全国开设的一千多家盐场,有三百余处在上个月了实现收支平衡。

  尽管盐场还在亏钱,但好歹安抚住了各地因为新盐法推行而躁动不安的百姓。

  朱由校坚信,现在还在亏钱的盐业,日后一定是一大暴利,这是长远投资,就和京报最开始时一样。

  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如今朝廷的岁入正在大跨步从天启元年时的濒临破产奔向致富小康。

  到如今,京报的收益甚至已经比天启元年加增的关税和商税还要高了。

  简单来说,现在的大明,仅凭京报每隔三月的收入,就足以维持现有九边及辽东规模庞大的在役战兵。

  随着报房的日益增多,以及报纸系统的日益完善,这个收入还会更多。

  正是因为报房每年激增的收入,才让朱由校有底气在去年和林丹汗打那旷日持久的一仗。

  温体仁推行新盐法的政策很简单粗暴,撤了不服的人,换上自己浙党的人。

  他心中再明白不过,皇帝让自己下来是干什么来了。

  推行新盐法,在山东遭遇挫折,朝廷重压之下,大规模的反对不会再有,可是官员之间的争议依然存在。

  这个时候,皇帝让自己留在福建主持新盐法在沿海一带的推行,要是再不明白其中深意,那只怕就是傻子了。

  身后有人罩着,干起事儿来也是如鱼得水。

  温体仁推行新盐法一年有余,明里暗里的利用职权,启用浙党官员,使得万历年在党争之中惨败于东林的浙党逐渐在地方起势。

  到如今,温体仁的背后已经有着相当力量的地方官员和势力在支持,是时候重返朝堂,和魏忠贤掰掰手腕了。

  正想着,缇骑也就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