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赤怜 第九章:初至钱塘

《赤怜》第九章:初至钱塘

作者:白云山小道士 字数:2248 书籍:赤怜

  九爷?老先生想起方才来人的称呼,皱了皱眉头,这名儿听来咋像个绿林豪杰的江湖匪号,看那少年郎也不似那草莽之辈啊?

  他哪儿知道,这称呼不过是燕小乙自己琢磨的罢了,自打他跟了梅长青,对众人的称呼还算正常,师娘师兄的叫的也挺顺口,唯独称呼梅长青不同,叫“九爷”。

  这么叫也是有根据的,梅阑门下,正式端过茶的也就九人,梅长青最小不说,入门也最晚,排行老九,平日里大家亲他,都称呼他为小青,偶尔也有师兄叫顺了嘴,喊他声“小九”。梅长青让燕小乙也这么称呼自己,谁知向来温顺的燕小乙这次却死活不肯,兜兜转转的,他就叫起了九爷,梅长青无奈,心知这是他的心意,也就随了他了。

  没多久,有下人来船头嘀咕了几声,中年人便起身回了船舱。

  船舶一靠岸,梅园一行人便匆匆下船离去。

  老先生站在码头四处张望,却不见那少年人的踪迹,心底里有些失望。马车来接,他坐上去依旧默不作声的发呆,身边人见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误以为是其他,便开口规劝。

  “文成兄,何故怔怔?莫不是还在为陛下此举疑虑?”

  老先生愣了愣,想来定是自己此番的模样让他心生了误会,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只得开口向他解释。

  “非也,陛下此举何意,老夫心知肚明,不能怪她,要怪也只能怪我心急失了分寸。科举的弊端存在不是一两年了,上品无寒士,多年的老话了,历朝历代,哪家朝堂离得了世家的盘根错节,千百年来早已是根深蒂固了,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陛下虽是女子身,但乃少有的英明之君,这两年励精图治,大肆整顿吏治,心中定然清楚其中危害,此次罢我官职,明面上是为了安抚世家,背后怕是另有谋划,不然岂会前脚罢了我的官,又不让我回青田老家,将我安置在这钱塘养老,后脚就将你调来这钱塘当太守,朝中谁不知你我二人交好,我岂能看不明白?再说了,这几年南征北战,又辅佐陛下登基,我也有些疲累了,正好借此机会休息两年,也旁观下这天下走势。目前朝野安稳,我也没什么可惦念的,方才不过是因为之前在船头遇到一个有趣的少年郎,想起一些儿时光景罢了。”

  “你能这么想,我也就放心了。”

  身边人听他这么一说,这才松了口气,眼前这位文成兄乃天下少有的天纵奇才,早年助武氏起兵反隋,建立了这独霸南方的大周国,后又扶持女儿身的陛下登上皇位,可谓是功苦劳高,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在军队,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若是因为此事与陛下心生间隙,那陛下可就得不尝失了。

  “哦,对了,存中兄可曾有听闻过汴州人梅长青?”

  “汴州梅长青?”

  身旁之人皱着眉思付片刻,似乎没有印象,便摇头道:“不曾耳闻,文成兄何故问及此人,莫不是此人有什么过人之处?”

  老先生见他好奇,便将船头见闻简单的讲述了一遍。

  身旁之人听后大笑。

  “哈哈哈,文成兄,枉你聪明一世,此刻却怎么犯了糊涂,汴州梅长青,为何不可能是这少年郎的托词。再者说,钱塘就这么大,若那少年真如你所说的那般卓尔不群,来日必会有再见之期,你又何必为此烦忧,不过这诗倒确实是一首好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妙哉!妙哉!”

  “这倒也是。”

  老先生点了点头,虽然心底里依旧有些无奈,却也只能就此作罢,暂时将此事抛至脑后,希望还能再遇到这有趣的少年郎吧。

  钱塘是号称“人间天堂” 杭州城的古称谓,自古就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的美称,初至钱塘的众人自是一番感叹,不同于汴州的雍容大气,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委婉细腻,青石铺就的长街,四周碧瓦朱甍,街巷看似弯弯道道,却有一种说不上的齐整。街道上行人往来悠闲,叫卖声不断,说不上是‘比肩继踵、挥汗如雨’,但也算是梅长青这十来年少见的热闹之景了,比起北面的朝不保夕、人心惶惶,这里真称的上是‘人间天堂’了。

  人生地不熟的,自然不可能一下就寻到合适的园子,晚娘带众人先找了间客栈住下,准备先休息一天,然后再出去打探下,看哪里有合适的地皮可以租赁。

  客栈环境不错,价格也很实惠,众人连日来舟马劳顿,早已是人困马乏,匆匆用过午膳,又回房美美的洗漱了一番后,倒头就睡。

  第二天大清早,众人起来用过早膳,便三三两两的分散开四处打探寻找,可惜的是,三两日下来,众人跑断了腿也没能寻到一处合适栖身地。

  租赁地方的倒不是没有,只不过不太合适,这些地方要么地处繁华,租金过高,而且人口又过于密集,弟子们早起练习不方便。你想啊,大清早人们睡的正香时,却被一阵咿呀声吵醒,任谁也免不了会心中恼火,偶尔一两次还行,时间久了肯定是要出事的。

  要么就是位置太过于偏远,不适合开戏园维持生计。梅园班子新来,还没闯出什么名头,太偏远了哪来的客人,这年头听的起戏的大都是些中低层富人,不是人人家都能养的起车马,更何况钱塘城里原来就有不少戏班子,人家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晚饭时,晚娘愁眉苦脸的坐在饭桌前,众人不敢打搅,默默用过饭就回了房里。也不怪她,总待在客栈不是长久之计,毕竟是个二十来人的队伍,就算众人再省吃俭用,一天消费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梅长青这几日看的心里烦躁,无奈却没有丝毫办法,只得每日带着燕小乙早出晚归的在外溜达,四处碰碰运气,指不定在哪个犄角旮旯里找出个合适的园子。

  翌日清晨,梅长青二人便在晚娘的叮嘱声中出了门,望着两个少年人一前一后的背影,晚娘看的心疼,知道自己这两日表现的太过于焦急,使的孩子们也跟着遭罪。

  二人沿街开始溜达,天才刚亮,街上没几个行人,很多铺子还没有开门,二人一路边走边问,不知怎么的就来到了钱塘江边。

  初冬将至,便是江南也免不了些许迟暮,江畔上铺了一层落叶,当然,这并没有使其黯然失色,反而凭添了几分柔弱凄婉,“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梅长青此时就有这种感觉,听人说,再走远都是江畔风月场所,二人便转路绕行。

  穿过一座石桥,见前面不远处有几个小亭子,梅长青带着燕小乙走了过去,打算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待靠近些,梅长青停下脚微微皱眉,方才被树木挡着没看清,亭子周围竟然被不少家丁护卫守着,中间亭子里有两人正在对弈,旁边有着三两个妇人丫鬟伺候,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梅长青只看了一眼就转身离去。

  亭子里一位老先生正端着茶碗侧头,呸了一口挂在嘴皮子的茶叶子,无意中瞄了梅长青所在的方向,正好看见一个熟悉的侧脸,微微一怔,似乎想起了什么,嘴角露出一抹喜意,见二人已经转身离开,连忙叫过身边服侍的老管家。

  “老刘,你去将林里那两个少年郎请过来。”

  老管家应了一声,匆匆追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