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歌落日圆 一百六十、决意南征

《长歌落日圆》一百六十、决意南征

作者:卜荣云 字数:4310 书籍:长歌落日圆

  看望宋军战俘后,萧绰又召见了萧挞凛,萧排押和耶律磨鲁古,问他们对南征有什么看法。

  萧挞凛说:“臣当然力主南征,不像那些贪生怕死之人,成天只想着安逸享受,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一点都不想为国家出力,臣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做缩头乌龟。”

  萧绰说:“駞宁忠心体国,朕十分欣慰,但南征兹事体大,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契丹的大事,必须慎之又慎。”

  萧排押说:“太后说得对,南征确实事关重大,不过太后既然已经要彻底解决契丹与宋国多年来的积怨,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们一次大战,既然,大战不可避免,那就要放手一搏,和他们见一个高低。”

  耶律磨鲁古说:“臣同意驸马的意见,放手一搏,打倒他们。”

  萧挞凛说:“是啊,太后,不要再犹豫了,臣不怕死,愿为前部先锋。”

  萧排押说:“太后,现在正是出战的好机会,天气寒冷,已经霜冻,地面结冰,便于我契丹铁骑奔驰,错过了这个时节,来春天气回暖,冰雪消融,稻田注水,道路泥泞,就不利于我军行动了。”

  耶律磨鲁古说:“是呀,太后,前些日间谍回报:有的黄河河段都结冰了,这是为我们铺路呀,等我们大军到了黄河,河面冰封,我们可以一举渡过河去,直捣汴梁。”

  萧挞凛说:“说得对,这是天赐良机,不可错过呀,太后,俗话说:天予不取,必为天弃。”

  萧绰说:“既然各位将军都这么说了,朕还有什么可说的,你们回去整备兵马,准备出征。”

  萧挞凛等人甚喜,回营准备去了。

  萧挞凛、萧排押、耶律磨鲁古走后,萧绰依然心中忐忑,怎么也静不下来。

  这时,耶律隆绪巡军回营,来请晚安,萧绰便让他进来。

  耶律隆绪见了萧绰,请了安,萧绰让他坐下,一同吃晚膳。

  耶律隆绪说:“请大丞相一起来吃罢。”

  萧绰说:“也好,朕正有事和你们商量。”

  于是,让人去请韩德昌过来,没过多久,韩德昌来了,见了萧绰和耶律隆绪。

  萧绰指着旁边的凳子,说:“皇上担心大丞相没吃晚膳,所以,请你过来,一起吃一点。”

  韩德昌说:“谢谢皇上。”说罢,在萧绰旁边坐下。

  耶律隆绪说:“大丞相今天陪皇太后看望宋军战俘,怎么样?俘虏们听话吗?”

  韩德昌和萧绰互相看了一眼,说:“还好。”

  耶律隆绪说:“还好是什么意思?他们不听话?”

  韩德昌说:“俘虏们还是比较安静的,没有闹事,只是俘虏营的条件太差了,房子太破,关不住风,很多俘虏手脚都冻伤了。”

  耶律隆绪说:“他们嫌条件差,那就不当俘虏呀,当了俘虏,还讲什么条件?”

  萧绰说:“皇上这是说的什么话?虽然他们是俘虏,但俘虏也是人,而不是畜生,今后,他们还要做契丹的子民,手脚冻坏了,怎么做事?”

  耶律隆绪说:“那怎么办?朕总不能为他们盖一栋房子吧。”

  萧绰说:“不用皇上给他们盖房子,朕已经吩咐工人把房子修缮一下,另外让内府给他们一人发一床被褥。”

  耶律隆绪诧异道:“太后还给他们一人发一床被褥?”

  萧绰说:“怎么?不行吗?”

  耶律隆绪与萧绰对视了一下,低下了头。

  韩德昌说:“皇上勿怪太后,太后仁慈,百姓之福,皇上之福呀。”

  耶律隆绪说:“朕知道太后这是为子孙后代积福,可是,这也太仁慈了,那些俘虏就在前几天还拿着刀枪剑戟来杀我们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善待他们?”

  萧绰说:“古人有言:既往不咎,皇上应该大度一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说的那些被俘的人,而是说的俘掳他们的人。”

  耶律隆绪说:“太后说的是,儿臣记住了。”

  萧绰知道耶律隆绪心里还不服气,也不再说。

  这时,侍者端上晚膳,三人边吃边喝边谈事情。萧绰问耶律隆绪今天巡军如何,士气怎么样?

  耶律隆绪说:“士气好得很,特别是听说皇太后亲征,士气大涨,每个士卒都磨刀霍霍,要随太后一起征战,建功立业。”

  萧绰笑道:“是吗?皇上怎么对他们说的?”

  耶律隆绪说:“儿臣对他们说,这是我们对宋国最后一战,这一仗要彻底打垮他们,所以皇太后亲自领兵出战,率领百万雄兵,挥旗直下,一举攻下汴梁,到时候汴梁就是我们的。朕还告诉他们汴梁金银珠宝遍地都是,只要我们攻下汴梁,我们想怎么拿就怎么拿,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将士们听了都恨不得立刻就攻下汴梁。”

  韩德昌说:“皇上还真会激励士卒。”

  萧绰说:“说说可以,但不能这么做,我们是一支军队,不是一群土匪。”

  耶律隆绪说:“朕只是激励一下士气。”

  萧绰说:“今天朕召见了萧挞凛、萧排押和耶律磨鲁古,问了他们南征之事。”

  韩德昌说:“他们怎么说?”

  萧绰说:“都主张尽快南征。”

  耶律隆绪说:“朕也主张尽快南征。”说罢,看着韩德昌。

  韩德昌说:“臣也同意尽快南征,因为冬天更利于我军行动。”

  萧绰说:“他们也是这样说的。”

  耶律隆绪说:“那就明日出兵吧。”

  萧绰说:“朕以为明天可暂派一支先锋,再去试探一下,大部队随后跟进,如何?”

  韩德昌说:“臣同意太后的意见,这样做更加稳妥一些。”

  萧绰说:“今天,萧挞凛说愿为先锋,你们觉得怎么样?”

  耶律隆绪说:“太后不是让他统领全军?怎么可以当先锋官呢?”

  韩德昌说:“这没什么,皇上,萧太师还是统军元帅,只是又肩负了先锋官之职。”

  耶律隆绪说:“萧挞凛做了先锋官,谁来指挥全军呢?”

  韩德昌说:“不是还有皇上和太后吗?有皇上和太后亲自坐镇指挥,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耶律隆绪听了甚喜,他一直想统帅全军,建立功勋,便说:“皇太后还是留在南京,坐等消息吧。”

  萧绰说:“怎么?嫌朕老了?”

  耶律隆绪忙说:“不是,杀鸡焉用牛刀,有儿臣去救可以了。”

  韩德昌说:“皇上千万不要轻敌,当年守太保就担心南征困难,怕萧太师莽撞误事,主张皇太后一起南征,只有皇太后能制止他的行为,所以,临终之际,一再强调南征一定要请太后跟随大军,临机决断,免得误了大事。”

  耶律隆绪说:‘可是,太后近来身体不是很好,朕怕太后吃不消。’

  萧绰说:“皇上放心,朕的身体没事,这点苦还是受得了的。”

  韩德昌关切地看着萧绰,她看起来很疲惫,强打着精神,明显地在透支着身体,韩德昌鼻子酸酸的。,近来,她总是咳嗽不止,脸上冷汗淋漓,韩德昌很是不安,南征的事像大山一样压着她,看着真叫人心疼。他说:“要不,就听皇上的,在南京呆着,随时关注前方的动向,也是可行的。”

  萧绰说:“那怎么能行?哪有坐在千里之外指挥大军作战的?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坐在千里之外如何把握?”

  韩德昌说:“万一——”

  萧绰说:“生死有命,万一死在南征途中,也是没什么,太宗皇帝,诸葛亮不都是死于征战途中?”

  韩德昌连忙说:“臣不是那个意思。”

  萧绰说:‘朕知道你的意思,是怕朕万一病了,怎么办?’

  韩德昌说:“是呀。”

  萧绰说:“这好办,让耶律敌鲁跟着朕,不就好了?”

  韩德昌说:“太后一定要随军南征,就只能如此了。”

  次日,萧绰、耶律隆绪、韩德让一起来到南京城南契丹军大营。萧挞凛出营迎接,进入中军帐中,集结众将。

  萧绰说:“朕今日来想听听诸位如何南征?先攻打那座城池?”

  萧挞凛说:“臣以为要想攻宋,首当其冲的是高阳关,高阳关是南征路上最坚固的关隘,首先拿下高阳关,宋军必然丧胆,我军可长驱直入一鼓作气,直下汴梁。”

  萧绰说:“太师所言甚是,不过高阳关城池坚固,恐怕急切难下,怎么办?”

  萧排押说:“依臣愚见,我军可先取固安,然再分兵南下,一取遂城,一取顺安,然后合军攻取北平寨,斩断高阳关的右翼之援,再挥军攻打高阳关。”

  萧绰点头道:“此计可行,那就请太师辛苦一趟,先攻取北平寨。”

  萧挞凛大声说:“臣甘当先锋。”

  当即调拨议定,夺取固安之后,萧挞凛和耶律磨鲁古哥领一支人马分别攻取遂城和顺安。

  随即,萧挞凛率军直扑固安,固安守军弱小,城池又不坚固,听见契丹大军扑来,慌忙弃城而逃,萧挞凛轻易攻取了固安。分兵直奔遂城。遂城前不久就被萧挞凛攻下,由于疏忽又被宋军夺了回去,萧挞凛因此对这座城池恨之入骨,恨不得一脚把它踏成齑粉。快马加鞭地赶到遂城城下,摆开阵势进攻,谁知城中空无一人。

  萧挞凛率军入城,但见城中房屋都被损毁,财物席卷一空,街上横七竖八的堆着柴草木头。

  萧挞凛走在街上,副将耶律铁骨说:“太师,末将觉得有些不对劲。”

  萧挞凛说:“哪里不对劲?”

  耶律铁骨四处看了看,说:“这些木头柴草堆在街上干什么?”

  耶律铁骨话音刚落,萧挞凛急忙高声喊道:“快,快退出城去。”

  话音刚落,只听见几声炮响,从残垣断壁中扔出燃油瓶来,霎时,点燃了街上的柴草木头。柴草木头下面又放有硫磺焦炭,顿时燃爆起来,契丹军慌作一团,被烧死炸死的不计其数。

  萧挞凛夺路而逃,想从城门冲出去,可不知从哪儿冲出来,数十宋军,抱着熊熊燃烧的油瓶,向萧挞凛扑过来。

  这些宋军已经不要命了,身上浇了油脂,火焰在身上燃烧,一个个火人扑向萧挞凛,吓得萧挞凛魂飞胆裂,拼命夺路而走。宋军那肯放过,拼命地扑过来,契丹军乱作一团,宋军抱着契丹军,滚在一起,烧在一起。萧挞凛左冲右突,最终在众将领的护卫下,逃出城外,惊魂不定地看着遂城里熊熊燃烧的大火,那隆隆作响的爆炸声,震耳欲聋。

  突然,萧挞凛大叫一声,跌下马来,不省人事。众人慌作一团,上前救护,又按又掐,弄了半天,萧挞凛才慢慢醒来,惊恐地爬起来,说:“火人来了,快跑,火人来了。”

  众人慌忙抱住萧挞凛,说:“太师,他们没来。”

  好半天,萧挞凛才镇静下来,望着遂城,最后,一屁股坐在地上,说:“真是一群不要命的野蛮人。”

  清点人数,发现契丹军少了数百人,萧挞凛气恼不已,咬牙切齿发誓一定要把所有的宋军杀干净。渐渐地遂城城内平静了,大火已经熄灭了。前往打探的士卒回来报告,城里没人了。萧挞凛询问再三,得知城中确实无人,这才派人进去,萧挞凛随着进人城中。

  但见遂城仿佛被掀翻一个个儿,到处都是残肢断臂,烧焦的尸体还冒着白烟,城中几乎找不到一具完整的尸体。空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焦肉的臭味。

  所有人都惊呆了,不知身在何处,这不是战场,这分明是地狱。

  “我要向他们复仇。”

  萧挞凛高呼一声:“全军不要停留,向北平寨进发。”

  萧挞凛在遂城惨遭袭击的事,很快传到萧绰那里 。萧绰听了来人的叙述,十分惊骇,泪流不止。

  半天,大殿里没有一个人说话,一片肃静。

  最后只听见萧绰长叹道:“罪过呀,这都是朕的罪过呀。”

  韩德昌见萧绰悲戚难忍,说:“太后莫要悲戚,打仗死人是在所难免的。”

  耶律隆绪说:“是啊,太后,哪有打仗不死人的?”

  萧绰说:“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打仗呢?”

  韩德昌说:“这也是迫不得已呀,太后说过不打这一仗,就不会太平,我们是为永远太平,才打这一仗的。”

  高正也劝说道:“是啊,太后,这一仗虽然惨烈,但也打出了契丹军队的威风。”

  “是啊,契丹军了不起,契丹人不是怕死之人。”

  萧绰捶了捶案台,说:“朕需要的不是不怕死的人,朕要的是英勇作战的人,像这样白白地死了,有什么用?”

  众臣哑口无言。

  韩德昌说:“臣有个担心。”

  萧绰说:“大丞相是不是担心萧挞凛被气糊涂了,再莽撞行事?”

  韩德昌说:“正是,萧太师遭此袭击,必然要找宋军复仇,情急之下,恐怕会做出鲁莽的事来。”

  萧绰说:“是呀,朕也是很担心。”

  韩德昌说:“臣愿意前去协助萧挞凛。”

  萧绰说:“不行,你这么大的年纪了,身体不好,又身为大丞相,该留在中军大营里,朕看耶律课里还是一个稳重之人,耶律课里,你速领一支人马追上太师,帮助他夺取北平寨。”

  耶律课里领命,将行,韩德昌告诉他说,攻打北平寨,一定要等耶律磨鲁古到了一起攻打,一支军势单力薄,就不要攻打,白白损失人马不合算。

  耶律课里说:“末将知道了。”

  耶律课里走后,萧绰依然不放心,愁眉不展。

  耶律隆绪说:“太后宽心,耶律课里此去,一定能帮助萧挞凛拿下北平寨的。”

  萧绰说:“朕不是在想北平寨。”

  韩德昌说:“太后是不是觉得宋军如此不怕死,难对付?”

  萧绰说:“是啊,有这么一支不怕死的军队,怎么征服得了?”

  韩德昌安慰道:“太后想远了,不怕死的军队固然可怕,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怕死?那是他们想守护自己的家园,可是,太后打这一仗并不是要夺取他们的家园,而是想打造大家共有一个太平世界。”

  萧绰说:“是呀,朕并不想要他们的家园,他们为何要这么拼命?”

  韩德昌说:“这是他们并不知道太后的本意,所以,要为自己的家园拼命。”

  萧绰说:“那怎么办?”

  韩德昌说:“太后可命人写一道檄文,阐明太后南征的用意,让宋人知道我们打这一仗的本意,宋人就不会那么拼命地抵抗了。”

  萧绰说:“对,是该写一篇檄文,告诉宋人朕出兵的目的,谁可以写这篇檄文?”

  韩德昌说:“臣觉得张俭能写。”

  不等萧绰问话,张俭说:“臣愿意写这篇檄文。”

  萧绰说:“好,张俭写檄文,诸位也别闲着,皇上,朕还是不放心萧挞凛,我们速做准备,明天全军南下,皇上率一支人马增援耶律磨鲁古,朕亲率一支人马接应萧挞凛,我们相会于北平寨。”

  耶律隆绪说:“好,大丞相就跟太后一起,千万要照顾好太后。”

  韩德昌说:“臣知道了,皇上也要保重。”

  这时接到耶律磨鲁古来报,他已攻下顺安。听了这个消息,萧绰的心情才好了一点。散朝之后,耶律隆绪送萧绰回到宫里,萧绰说明天就要出征了,皇上早点回去休息,养足精神。

  可耶律隆绪走后,萧绰怎么也睡不着,各种景象在眼前变化,闪来闪去,弄得她头昏脑涨,直到天快亮了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