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歌落日圆 一百五十九、看望俘虏

《长歌落日圆》一百五十九、看望俘虏

作者:卜荣云 字数:4287 书籍:长歌落日圆

  韩德昌回到家里,一头走进书房,坐在那张圈儿椅上。这张圈儿椅是萧绰特意给韩德昌定制的,请来南方的木匠用上等的红木化了两个月的时间才造出两张。一张留在延寿宫,一张给了韩德昌。她说:“大丞相年纪大了,坐在坐墩上,腰疼,坐圈儿椅,还可以靠一下,”

  的确,圈儿椅让人坐着很舒服,尤其铺上坐垫,就更舒服了。坐垫是赵宗媛做的,用了两大张貂皮,缝制而成,赵宗媛缝的很仔细,这么多年,还没开线,坐上去很柔和。

  韩德昌记得侍卫刚把圈儿椅送到府上的时候,赵宗媛眼睛都看直了,伸手摸了又摸。

  韩德昌让她坐上去试试,她竟有点胆怯,不敢坐上去。坐了一会儿,靠在椅背上,翘起二郎腿,闭着眼,一副陶醉的样子。随即站起来,让韩德昌坐上去,说:“你试试,真的好得很,累了还可以靠一下,打个盹,睡一觉都很舒服,这下好了,你的腰疼就要好了。”

  赵宗媛总称圈儿椅为靠背椅,以为它就是让韩德让靠背的,她为它做了坐垫和靠垫。她说她就是要让韩德让坐得舒舒服服的。

  这会儿,韩德昌正舒舒服服地在靠背椅上睡着了。他累了,他不想和萧绰争吵,可是,他没忍住。他没想到自己会和她吵起来,他想起曾对自己说过永远不和她争吵,但最终没有忍住,而且,还一气就走了,这时候,她一定很伤心。这么多天没见面了,没想到一见面就吵了一架,闹得不欢而散。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原来她做任何事,自己都能给她找到她应该做的理由,而这次却不行呢?

  韩德昌没有找到答案,却沉沉地睡着了,直到奴婢来重重地敲响书房房门,他才醒过来,身上冰冷,腿脚都冻麻了,起身的时候立足不稳,摔倒在地上。

  奴婢大惊,大呼小叫,很快来了一群人,七手八脚地将韩德昌扶到床榻上躺下,管事的人连忙派人去太医院请御医,又连忙让人去宫里报告。耶律隆绪得到消息,连忙来向萧绰报告:大丞相摔倒了。

  萧绰顿时惊慌起来,吩咐快去大丞相府。

  看着韩德昌躺在床榻上,头上隆起了一个大血包,心疼不已,问:“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摔倒了?”

  韩德昌说:“没事,就是坐久了,腿脚坐麻了,不小心绊倒的。”

  萧绰说:“为什么坐那么久?”

  韩德昌说:“有点困,坐在圈儿椅睡了一觉。”

  萧绰说:“为什么要在椅子上睡觉?为什么不上床睡?”

  韩德昌说:“我平时困了,也都是在椅子上眯一会儿,没想到今天睡睡得这么沉了。”

  萧绰恼怒地说:“那些奴才呢?他们是怎么照顾你?”

  韩德昌说:“臣睡在书房里,他们是不能进来的。”

  萧绰说:“难道就没有一个体己的奴才服侍你吗?”

  韩德昌说:“书房里有许多机密东西,臣不得不小心,先前赵宗媛在时,她可以进来的。”

  萧绰听了,心里,鼻子里一阵发酸,既心疼又泛起团团醋意。说:“看来你心里只有赵宗媛了,难道除了赵宗媛,你就不相信任何人?”

  韩德昌看了看萧绰,说:“太后今天累了一天了,回宫休息去吧。”

  萧绰心里想看来他确实不想见我了,他心里只有赵宗媛,我坐在这儿还有什么意思?遂站起来,说:“那好,朕回去了。”末了,又说了一句:“要不要朕再给你找一个赵宗媛?”

  韩德昌睁大眼睛,看着萧绰。萧绰转身出了房门,韩德昌望着她的背影,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一觉醒来,东方已经发白,韩德昌穿了衣服,胡乱吃了一点东西,就到宣政殿来了。有几个大臣比他来得早,见了韩德昌忙来问候,说听说大丞相昨天摔了一跤,大家心里甚是着急,为什么摔倒了?摔得重不重?哟,头上磕出这么大一个包,一定是摔得不轻,这都是大丞相为国操劳过度造成的。言下之意,明里是称赞韩德昌克己奉公,但还有一层是怪韩德昌独揽大权。韩德昌岂能不知。

  正说时,王继忠来了,看见韩德昌头上的血包,说:“我看大丞相并不是腿脚麻木摔倒的,你一定是头晕了。”

  韩德昌说:“不知道,就是那么摔倒了,奴婢们怎么把我扶起来,我都不知道,怎么躺在床上,也不知道,醒来一模头,长了一个角。”

  王继忠笑道:“这是大丞相的福气,你看那南极仙翁,头上不是也有一个大包,那包里面就是装着福气。”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了。

  这时,大殿里喊群臣上殿议事,众臣依次而入,分班而列。刚站好,只听耶律隆绪说:“给大丞相拿一副桌凳过来。”

  侍卫搬来一张条案,一张凳子,萧绰指了指身边,说:“摆在这里。”

  侍卫便将条案,坐凳放在萧绰身边稍前的地方。

  耶律隆绪说:“大丞相年纪已经大了,不能久立,特赐坐在这里,今后便是定制。”

  众臣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想站出来反对,最后只得望着萧绰。

  萧绰说:“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下来。”

  遂让韩德昌上去坐了。

  萧绰说:“契丹和宋国有着多年的恩怨,数十年来征伐不断,数十万人死于非命,长此下去,将会有更多的生灵惨遭涂炭,如此杀来杀去,何日才能停止?是到了彻底解决的时候了。”

  萧绰的话音未落,萧挞凛便开口道:“早就应该彻底解决了。”

  萧绰说:“对,那么如何解决呢?”

  萧挞凛说:“大军立刻南下,直捣汴梁,推翻赵宋。”

  萧挞凛的话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对,灭了赵宋,天下就是契丹的了,就再没有战争了。”

  萧绰说:“各位的雄心值得称赞,只是我们有没有能力消灭赵宋呢?”

  殿内沉寂了,只听到三三两两的人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

  萧绰说:“看来诸位对能消灭赵宋还是心存疑虑,大家还都是明白人,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消灭赵宋,先前,残唐五代之际,中原烽火四起,列强争霸,太宗皇帝趁机饮马黄河,驻军洛阳,一时之雄,中原就在脚下,可是,后来怎样?还不是被迫仓促后撤,驾崩于杀胡林?先前,中原大乱之时,正是我们问鼎中原之际,我们没能站住脚跟,现在中原已经合为一体,民殷国富,想消灭它何其难哉。”

  “是啊,当时太宗皇帝是何等英雄,横扫四夷,海内臣服,可是依然败走中原,可见中原实力之大。”

  没等韩德昌说完,萧挞凛说:“依大丞相的意思我们就不跟赵宋打仗了?由着他们来拿回燕云十六州?”

  耶律磨鲁古立即附和道:“依大丞相的意思,我们干脆投降赵宋算了。”

  萧绰喝道:“胡说,大丞相什么时候说过要投降赵宋了?”

  耶律磨鲁古不说话了,看了萧挞凛一眼。

  萧挞凛说:“大丞相确实没说投降赵宋,但是他也太胆小了,这不是长别人志气吗?”

  萧绰说:“分析敌情,要说实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若是一味逞强,那是要吃大亏的。”

  耶律隆绪说:“皇太后说的是,太师不要一味逞强,否则,还会有瀛州之败。”

  萧挞凛的面色变得更加苍白了,他舔了舔嘴唇,耸了耸肩膀,说:“请皇上给臣一支精兵,臣一定拿下瀛州。”

  看来萧挞凛的确在瀛州吃亏不小,想急于挽回面子,看他的样子,恨不得立刻就去把瀛州拿下来。

  萧绰暗暗地点了点头,说:“太师不要性急,朕已经说了,要彻底解决赵宋的问题,但怎么解决?朕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萧挞凛说:“臣就一个字:打。”

  立即,许多将领附和,要与赵宋决一雌雄。

  萧绰看了王继忠一眼,说:“武卫上将军,你怎么看?”

  王继忠说:“臣听太后的。”

  萧绰说:“你少滑头,有什么话大胆说出来。”

  王继忠说:“其实太后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契丹与赵宋势均力敌,战则两败,和则两利。”

  耶律磨鲁古说:“王继忠是宋人的奸细,他在为宋国说话。”

  萧绰说:“王继忠是什么样的人,朕是知道的,他说的有他的道理。”

  韩德昌说:“朝廷议事,畅所欲言,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让大家辨一辨,俗话说:理不辨不明,朝堂就是讲理的地方。”

  萧挞凛说:“王继忠就一个俘虏,有什么能耐在这里说三道四?”

  萧绰说:“胡说,俘虏怎么了?王继忠为契丹做了多少事,你知道吗?他有没有能耐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萧挞凛无言可对,只得又耸了耸肩膀。

  萧绰说:“朕今天还有一句话对诸位说,今后不要动不动就提俘虏二字,俘虏怎么了,俘虏来到契丹,就是契丹子民,是朕的臣子。”

  耶律隆绪说:“太后说得对,王继忠现在已是朕的义兄,谁要是对他不敬,就是对朕不敬。”

  殿下鸦雀无声,都看着王继忠。

  萧绰说:“王继忠的想法自有他的道理,战则两伤,和则两利,确实如此,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打仗对谁都没有好处。”

  萧绰的话音刚落,萧挞凛说:“太后是说不南征了?”

  萧绰正要说话,萧排押说:“想和解那是一厢情愿,即使我们想和解,宋人未必肯。”

  大家看了萧排押一眼,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这不是反对皇太后吗?没想到萧绰说:“驸马说得对,的确是朕一厢情愿,宋人未必肯与我和解,怎么办?”

  萧挞凛说:“那有什么好说的,打呀。”

  萧绰说:“不错,打,一直打得他们求和。”

  韩德昌说:“对,以打促和。”

  萧绰说:“王继忠,你有没有宋人的消息?”

  王继忠说:“自上次宋使回去之后,宋国副使石普给臣来了一封信,说宋国皇帝希望两国和好,只是宋国之内有些强硬之人,一心想夺回燕云十六州,所以,暂时没有派遣使者前来。”

  萧挞凛说:“妈的,还是惦记着燕云十六州,想都别想。”

  萧绰说:“当然叫他休想。王继忠你告诉石普,叫他转告宋国皇帝,要想和平,就不要贪得无厌。”

  王继忠说:“臣知道了。”

  萧绰说:“好了,今天就廷议到此,朕散朝之后,要去看看宋军俘虏,大丞相,王继忠跟朕一起去吧。”

  耶律隆绪说:“朕跟太后一起去。”

  萧绰说:“皇上就不别去了,你去军营看望一下将士。”

  萧绰和韩德昌、王继忠一起来到太医院,耶律敌鲁和众医官都来迎接。萧绰问王先知的情况,耶律敌鲁摇头说:“这人很顽固,一心只求速死,不想治疗。”

  萧绰说:“哦,倒是一个硬汉,带朕去看看。”

  耶律敌鲁把萧绰领到王先知的病床前,萧婉容正在床边劝说,见萧绰等人来,忙起身拜见。

  萧绰说:“守太保夫人,你在这里干什么?”

  萧婉容说:“太后,你快来看看,我想给他上药,他怎么都不肯,说让他死了算了。”

  萧绰说:“那就让他死了算了,他这人就不配活着。他就是一个懦夫,还活着干什么?”

  萧婉容睁大眼睛看着萧绰,昨天她不是还让耶律敌鲁尽力抢救王先知,怎么这会儿说出这样的话?

  王先知听了,竟然坐了起来,说:“谁是懦夫?我连死都不怕,凭什么说我是懦夫?”

  萧绰看了王先知一眼,只见他睁大眼睛,盯着她,一副气愤不平,大义凛然的样子。

  萧绰说:“难道朕说错了?你不就是想早点死吗?你为什么想早点死?就是没有勇气活下去,你受不了活下去的痛苦。”

  王先知说:“活着有什么痛苦?”

  萧绰说:“活着有什么痛苦,你比朕清楚,不然,你怎么想早点死呢?”

  王先知看着萧绰,说:“你们才想我死,我偏不死。”说罢,躺下了。

  萧绰看了一眼,向萧婉容递了一个眼神。

  萧婉容便端来药水,给王先知涂抹。王先知也不拒绝,咬着牙,一声不哼。

  韩德昌走过去,说:“还真是一条硬汉,你认得我吗?”

  王先知看了韩德昌一眼,摇摇头。

  韩德昌说:“我就是你在遂城想捉的人。”

  王先知睁大眼睛,看着韩德昌,说:“是你,可惜~~~”

  韩德昌说:“可惜什么?可惜没抓住我。”

  王先知不回答,闭上眼睛。

  韩德昌说:“不过将军打仗还是有一套的,老夫很欣赏你。”

  王先知闭着眼,只是叹息。

  王继忠走过来,说:“先知兄弟,你可认得我?”

  王先知听着声音有些耳熟,睁开眼睛,看着王继忠,突然向王继忠啐了一口,唾液落在王继忠的脸上。王继忠也不擦拭,说:“先知兄弟,我知道你看不起我,不想跟我说话。不过,我们也算是邻里乡亲,现在在这儿相遇,也算是缘分,总有一些家常要说。”

  王先知不吭声,脸扭向另一边。

  萧绰看了看,向韩德昌和萧婉容眨了眨眼睛,便走开了。韩德昌,萧婉容也跟着走开。

  萧婉容说:“还是太后有办法,三言两语就让他听话了。”

  萧绰说:‘朕不是说不让你服侍病人吗?你怎么给他敷药了?’

  萧婉容说:“我就是看他可怜,好端端的一个人就那么死了,多可惜。”

  萧绰说:“你一个守太保夫人,给人上药,说出去多让人笑话。”

  韩德昌说:“是啊,二嫂,你不能干这些活,又脏又累,二哥要是知道了,多心疼。”

  萧婉容说:“不累,我既然来到这里,总要做一点事,不然我闲得慌。”

  萧绰说:“朕就是怕——怕你没事干,闲得慌,才让你来太医院帮忙的,没让你来服侍病人。”

  萧婉容说:“我就是见他们可怜,想帮帮他们,让他们早点好起来。”

  萧绰说:“朕知道你心肠好,但照顾病人有哪些奴隶就行了,不用你亲自动手的。”

  萧婉容说:“好,我知道了。”

  萧绰回头看了看王继忠,只见王继忠已经与王先知谈上了,便对韩德让说:“我们走吧,到战俘营去看看。”

  二人出了太医院,一辆马车已在门口候着,是耶律隆绪派人来接他们的。二人上了马车,萧绰说了一句去:“战俘营。”

  马车便奔战俘营而去,萧绰和韩德昌相对而坐。韩德昌头上的血包还未完全消,但已经小的像一枚鹌鹑蛋了。萧绰伸手摸了摸那枚鹌鹑蛋,说:“疼吗?”

  韩德昌抓住萧绰的手,摇了摇头。

  萧绰说:“你是被朕气的。”

  韩德昌说:“不是。”

  萧绰说:“献俘这件事朕确实做得不对,是朕欠考虑。”

  韩德昌说:“不,我也是太焦急了,我就是太担心了。”

  萧绰说:“朕知道,朕也是很担心,万一南征失利,契丹可能就完了呀。”

  韩德昌说:“是啊,我知道你的负担太重,何止千钧?真担心你受不了。”

  萧绰向韩德昌身上靠了靠,抓紧韩德昌的手,说:“德让,朕需要你。”

  韩德昌伸手揽住萧绰,一只手将萧绰的手紧紧握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