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 第753章 收购

《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第753章 收购

作者:清欢了了 字数:2731 书籍: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

  这是这是镇政府为了将来发展提前征用的闲置土地。

  很多人家担心政府将来要修路或建房什么的,便只在空地里种上了一点蔬菜,以供平时生活所用。

  吴应成不怕这些,反正后面他的地盘肯定还要扩,把后面的空地全部打成了地坪,以方便上下席子。

  如此一来,作坊的用房问题终于解决了,这个年代都是清水房,又没有甲醛什么的,再晾上个四五天,就能正式投入使用,接下来便是师傅的问题。

  这个问题吴应成之前已经在准备,当即拿出了这么天来统计的数据,仔细挑选起来。

  陈镇长那份五年计划预案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思想都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双沟镇的创业者结果正在慢慢改变。

  在此之前,愿意放弃种地拼搏的,只有那些有点文化的年轻人,而现在很多人已经改变了思想,开始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在自己擅长的行业上来。

  比如同一个院子的杀猪匠吴应发,听说这小子这段时间也摸着了道,赚了一些钱,想来买吴应成的老屋,全部改成猪圈,被王素芬给骂回去了。

  还有就是唐家院子的唐大满,因为上一次收床的原因,原本和吴应成关系不错的他,关系更好了,要用自家的地来跟他换林,以降低木料成本。

  吴应成没有拒绝,反正将来他还会有更大更多的林,干脆免费给他用了,他这人也不错,当即表示会管着自家院子里那几个二流子,不再给吴应成老屋找麻烦,还送了他一个大衣柜,昨天都已经放进卧室里了。

  而他带的徒弟,也是他的弟弟唐小满,则出门包工去了,这人上一世也出了门,只不过晚了三年,后来成为了房地产公司老总,只是不知这一世又会有多大的成就。

  当然,这些人都不是吴应成想要的,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这句话在他这里并不适用,他现在要的就是那种没有野心,能踏踏实实把眼下做好的老实人。

  这样的人并不好找,关键还要有一个好手艺,吴应成把厚厚的本子翻了几遍,也就只找出了二十个人,这些人有八个是本村六组的,还有四个是本组的,手艺都好得很,部分人的亲人也已经在吴应成手底下干活。

  陈冲的父亲陈召远便是其中一个,他这人和陈冲一个样,为人客气,乐观开朗,又肯吃苦,对人还知道感恩,吴应成打算让他当组长,带着其中十个人干。

  还有就是唐永宝的父亲唐大国,这人嘴巴滑一点,但和吴应成家算得上世交,巴心巴肝的,手脚又快,带着剩下十个人干,是再也合适不过了。

  杨小月的父亲杨万龙倒也不错,但他身.体不太方便,就喜欢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也就不给他们另外安排了。

  吴应成估算过,这样的组每天能重新加工三百条三.级席子,四百条二级席子,三.级和一级之间,一条席子平均相差五毛,除去工资食宿杂费,一天能创造一百元左右的利润。

  而二级和一级之间,一条席子平均相差三毛,除去工资食宿杂费,一天能创造七十块左右的利润,平均下来一组每天可以能创造八十五块钱的利润。

  严格来说,这八十五块对于现在一天收入两千多的吴应成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吴应成现在的作坊,可以容纳六个组,吞吐量在一千八百条左右,创造的利润则有五百一十元左右,这就是不小的利润了。

  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镇政府的引导,自己的示范,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把目光看向更赚钱的活路,这也就意味着人才的流失,在这之前,他必须把这里面佼佼者留下。

  那么这就意味着,吴应成每天得收购一千八百条左右的二级、三.级席子,这在一个月之前还真不容易,可现在他手里有四个点,一级加上黄席,每天已经能收到六七千条,青席在两千条左右。

  而四个收购点中,只有本镇席子质量最好,一级比例可达到百分之七十,其它三个中,大湖镇只有百分之六十,大安镇和青河镇只有百分之五十七八,要出一千八百条,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要是加上业务的扩张,这些人可能后面忙都忙不过来,到时还得再去批地,搭建新的作坊。

  如此一来,吴应成又将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需要大量的优质竹条来满足这些师傅们的重新加工,现时还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摆运人员、计件人员等等。

  现在手里的人基本都在忙,连父母也都上阵了,这些事情又杂又多,都得他亲自去操办,最重要的当然是人员问题。

  先拿毛笔写了几十张告示,重点强调三件事:一、广招师傅,男女不限,年龄不限。二、价格好说,按件计算,最高四块一件,最少两块一件。三、表现优异,月终还有奖。

  写完了,又骑着自行车,带着唐二山贴在了六个乡场上,之后又来到龙马村联系竹子的事情。

  龙马村离双沟镇最近,地势相对较平,又沾了白水河和青龙河两条河的光,门路比较多,生活相对富裕,一般不怎么打席子,打席子的人,也都是毛手毛脚的,是三.级席子的重要提供地之一。

  这些人听见吴应成要直接收购他们的竹子都很积极,纷纷表现出兴趣,不时有人询问价格、交货要求等。

  吴应成仍然按照老原则办事,先说断后不乱。

  第一,黄竹条一来是没地方放,二来要来也没有用,三来为了省花竹条的人,吴应成并不要,只收花好的青竹条。

  第二,青竹条是用来替换二级、三.级席子中极少量的劣质竹条的,质量必须过关,得节长疤少,如有鱼目混珠者,一经发现,永不选用。

  第三,价格好商量,但得亲自送到镇上来,吴应成可不想再去挨家挨户的再收。

  自从国庆大会之后,本来就有些名声的吴应成在双沟镇也算是个小名人了,信誉是有的。

  这些人没了级别卡着,又可以把黄条转给几个为数不多的编织席子人,价格又到了位,立即表示接受这些条件。

  最后就是工具问题了,磨刀不误砍柴功,不过这些老师傅大多都有自己的一套装备,齐刀、压尺、卡刀、勾子等等,一样都不差,你配新的,他还不一定习惯。

  吴应成要准备就是几块大磨刀石,还有装一些小工具用的东西,磨刀石是一种特殊的石头,能把刀磨得很锋利,分为粗细两种,整天那么多人磨,吴应成直接在水池边准备了十个大的,五粗五细。

  装工具的大多用竹编的小蒌蒌,就挂在腰上,摸起来方便,还得配一条像样的条,可以用来别齐刀什么的,明天应该就有师傅来应聘,万一来几个新手,还得准备几套齐全的装备。

  等忙完这些,差不多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了,吴应成便直接坐在新家里的凳子闪过,整理一天的往来帐,忙到十一点,直接倒头便睡。

  第二天早上天刚亮不久,便有六个中年人来应聘了,一问才知是镇边的人,为首的四十一二岁左右,腰间别着一把齐刀,两边挂着一些小东西,看起来很专业的样子。

  这些人住的近,回家方便,可以不用考虑住宿问题,要是能招到手里,当然是件好事,只是吴应成收了这么久的席子,对好师傅的分布情况摸的不要太透。

  镇边的人,十个有八个都是撇火药,干活不行,没事还喜欢放粗粗屁,嫌这个没用,那个不行,还有一个就是想来顶你活的人,就只有那么一个能用。

  不过别人既然来了,吴应成也不能直接把别人赶走,急忙让唐二山从住的屋子里拿来工具,然后再把八联三十二扇木房打开,拿出六张席子,放在地上,一人一张,问好名字,开始第一关的技术考试。

  不要小看这重新加工席子,看起来轻松,实际上里面门道多着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打一张新的都难。

  二级、三.级席子不合格的之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便是竹条光整度不够、毛刺多,这种重新加工起来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

  第二种便是席子的紧密度不够,经过放置后,会出现太大的孔洞,这类席子一般很少,如果出现,基本没有办法重新加工,吴应成也没让人收这种。

  最后一种情况便是存在烂条、差条、裂条,这是重新加工的难处所在,也是判定席子级别最重要的一个依据。

  一张二级席子,往往只有一种情况,所以重新加工起来容易,而一张席子,往往都存在两种情况,所以加工起来慢一些。

  要想处理最后一种情况,首先便是选条,顾名思义,就是把不合格的竹条选出来。

  可能会有人会说,这有什么难的,直接看不就行了,只要不是瞎子,哪个做不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