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当特种兵来到大秦 第四十一章 晋见

《当特种兵来到大秦》第四十一章 晋见

作者:天灵仙事 字数:2906 书籍:当特种兵来到大秦

  秦风看到这道身影,下意识的在心中搜寻着这名年轻秦国骑士的名字。

  倏地,一个名字闪电般地闪现在秦风的脑海当中----景监!

  此人正是景监啊。秦风当下一催胯下战马,飞一般向着前方的景监奔去。

  景监显然十分仓促,只见他不断抽打着胯下的战马,那飞驰而去的方向,赫然就是栎阳城!

  “景监将军!”秦风遥遥地,以真气送声,将声音远远地想着景监传过去。

  前方的景监显然没料到自己会被人认出来,下意识的一顿马,一柄长剑已经是出现在了景监手中。“来者何人!”景监大喝一声。

  “我乃是客卿秦风!”秦风看到景监回马,心中一喜,继续说道。

  “秦风?”景监一愣,随即想起了什么。对秦风说道:“你就是救下先君的绝世高手秦风?”

  秦风松了一口气,因为景监这些年长期在西方战场作战,秦风害怕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新任客卿,不然就麻烦了。

  “景监将军,我有要事禀报君上。咱们一起回栎阳吧。”秦风随即赶紧说道。他的脸上也露出焦急之色。他在秦国的地位比起景监来可是大大的不如,尽管客卿之职位很高,但终究是虚职,而且不一定有很多人知道。

  景监脸上流露出一丝犹豫,随即点了点头,“事不宜迟,咱们这就赶紧走。”

  “好!”秦风也是不再多说废话,猛地双腿夹了一下胯下战马。顿时胯下战马风一般向栎阳城方向冲去,景监也是紧紧跟在秦风身边。

  渐行渐西,遥遥可见苍黄透绿的原野上矗立着一座黑色城堡。从远处看,这座城堡很小。在夕阳余晖中,城堡的剪影象一只黑色巨兽。随着黑衣骑士景监以及秦风的骏马飞驰,渐渐可见背向夕阳的东门箭楼上有黑衣甲士游动,猎猎飞动的黑色大纛旗上大书一个白色的“秦”字。

  这就是秦国都城栎阳。

  它坐落在渭水的一条小支流——栎水的北岸。

  这座小城堡是秦立国四百年以来的第三座都城。

  当初秦国始封诸侯时,周平王已经东迁到洛阳去了。

  关中的镐京、沣京已经在戎狄入侵中化为焦土废墟,根本不可能做秦国的都城。

  秦国第一任国君秦襄公,便将都城设置在靠近自己西部根据地的陈仓山东口,那座小城堡被称为西豲。

  第二代国君秦文公又将都城东迁三百里,设在了渭水北岸的雍城,一直稳定了三百多年。

  到了战国初期,秦国被魏国屡次攻城陷地,秦献公壮怀激烈,决然将都城东迁到距离魏国华山军营不到三百里的栎阳小城,向天下宣示从此誓死不向西后退一步!

  这座栎阳小城作为都城,实际上也是作为最前方的军事要塞建立的。

  城方虽然很小,每边只有一里,方方正正四里多,正是春秋战国时代常说的那种典型小城“三里之城,五里之廓”。

  但却全部用大石条砌成,城墙也比寻常城墙高出三丈有余,连箭楼也是石板垒砌的。

  作为进出口的城门,则是两块巨大厚重的山石。也就是说,整个城堡的外部防御构造没有一寸木头,寻常的火攻根本无伤城堡之毫发。

  然则使人更有强烈印象的是,这座城堡的城墙和箭楼全部都用黑色的山漆厚厚涂抹,黑亮光滑,非但威猛可怖,而且爬城偷袭者也决然无计可施。

  这座高高耸立在栎水岸边的险峻城堡,因为临近魏国的华山大营,所以防范很是严密。

  在这暮色苍茫的时分,高高的城头上已经吹起了呜呜的牛角号,城门外原本稀疏的行人已加快了脚步。三遍号声之后,栎阳城门就会隆隆关闭。

  快马渐近,黑衣骑士景监并没有减速,却伸手在怀中摸出一支足有两尺长的金制令箭高高举起。虽是傍晚,长大的金令箭依旧在马上划出一道闪亮的弧线。

  “这是......金令箭!”秦风看得清楚,不由得心中一动,金令箭可是秦国非常重要的时刻才会动用的。

  “金令箭使者到,行人闪开——!”城门将领举剑大喝,两列甲士肃然立定,城门内外的行人“哗”的闪于道旁。

  黑衣骑士景监带着秦风高举金色令箭,飞驰入城。

  栎阳城内,街市萧条冷落。和大梁城繁华锦绣的夜市相比,这里简直就是荒凉偏僻的山村。

  店铺灯火星星点点,街边行人疏疏落落。

  幽幽摇曳的灯火下,可见市人衣着粗简,时有担柴牵牛者在街中缓步穿过。

  在这条直通秦国国府的短街上,既没有一辆那怕是简陋的牛拉轺车,也没有一个衣饰华贵的人物。

  店铺前的人们进行着简单的交易,或钱货两清,或物物交换,都在默默进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争执。

  小城短街,静而有序,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但却没有一点儿慌乱。

  所有这些都在无声的表示,这座小城堡经历了无数惊涛骇浪,已经不知道恐惧为何物了。

  当骑术娴熟的金令箭使者景监纵马从街中驰过时,马不嘶鸣人不出声,也没有任何一个市人高声呼喝,街中行人迅速闪开,一副司空见惯的坦然神色。

  瞬息之间,黑衣快马景监逼近短街尽头一片高大简朴的青砖平房。

  这片砖房被一圈高高的石墙围起,仅仅漏出一片灰蒙蒙的屋脊。正中大门由整块巨石凿成,粗犷坚实。大门前两排黑衣甲士肃然侍立。金令箭使者景监骤然勒马,骏马人立,昂首嘶鸣。石门前带剑将领拱手高声道:“君上有令,金令箭使者无须禀报,直入政事堂。”

  景监从马上一跃飞下,甩手将马缰交给将领,大步匆匆的直入石门。秦风也是一个纵越直接下马。一个箭步冲向景监处。不想景监几步之后却一个踉跄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他嘶哑的摇手:“快,扶我,政事堂。”四名护卫军士立即抢步上来,抬起景监疾步进入国府宫。秦风自然是自己走路。虽然他也是特别疲惫,但他终究是练武之人。这等疲劳还是能够忍受的。

  两人快速走进国府宫,说是国府宫,实际上是一座九开间的六进大宅院,外加一片园林。

  如果放在魏国,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中大夫的住宅规格。

  在齐国也不过上卿规格。府中房屋一律是特大方砖块砌成,地上则是一色青石板,没有一片水面,没有一片花草,唯一的绿色是政事堂后边的一片小小竹林与几株松树。

  简单实在得冷冰冰的。第一进是国府各文书机构,第二进是国府中枢政事堂。

  这政事堂是一座六开间的青砖高房,坐落在院落正中央,两边是通向后面的月门。

  政事堂本身分为两大部分,东侧为国君聚集大臣商议大事的正厅,西侧为国君处理日常政务的书房。

  以实际作用论,西侧书房才是国府的灵魂与中枢之地。

  此刻,西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

  这是一间陈设整肃简朴的书房,地上没有红毡,四周也没有任何纱帐窗幔之类的华贵用品。

  最显眼的是三大排书架,满置竹简与羊皮书,环绕了三面墙壁。正对中间书案的墙面上悬挂了一幅巨大的列国地图,画地图的羊皮已经没有了洁白与光滑,污沉沉的显示出它的年深月久。地图两旁挂着长剑与弓箭。所有的几案书架都是几近于黑的沉沉紫红色,使政事堂颇显得威猛神秘。

  房间只有一盏粗大的牛油灯,不是很亮,风罩口的油烟还依稀可见。一个人站在地图前沉思不动。从背面看,他身材挺拔,一领黑袍上没有任何装饰,头发也用黑布束起。端详片刻,他一声长吁,一拳砸在羊皮大地图上,忧愤而沉重。

  一名白发老内侍守在政事堂门口,没有表情,没有声息。

  急促沉重的脚步声从院中传来。白发老内侍警觉,立即轻步走下台阶。四名军士抬着黑衣使者匆匆而来,放在老内侍面前。景监艰难的向老内侍一扬手中金令箭。老内侍立即高声报号:“金令箭使者晋见——!”

  紧接着,一道声音接着响起:“客卿秦风晋见君上!”正是秦风以真气传音说道。

  “咣!”的一声,书房内好象撞倒了什么,一阵急促脚步,书房主人已经快步迎了出来。窗户透出的微光下,可见他是一个相貌敦厚的青年,眼睛很细很长,嘴唇很厚,嘴角隐入两腮极深,厚重中透出刚毅英健与从容镇静。

  他不是别人,正是书房的主人,秦国新君嬴渠梁,后来人说的秦孝公。他急步来到黑衣使者面前,一眼就看到了秦风。脸上露出了难掩的喜色,但是却没有多说什么,对秦风点了下头,示意秦风进来。然后蹲下身一看,一句话没说便伸手扶住景监要抱他进去。

  老内侍拱手拦住,“君上,我来。”说着两手平伸插入黑衣人身下,将黑衣人平平端起,步履轻捷的走上台阶走进书房。秦孝公对四名军士匆匆说一声:“你们去吧。”军士们躬身应命间,他已经大步走进书房。

  黑衣使者被平放在书房的木榻上,灰尘满面,大汗淋漓,胸脯急速起伏。他见秦孝公进来,连忙挣扎起身,“君上,大事,不,不好。”秦孝公摇摇手,“你先别开口。”

  回头吩咐,“黑伯,热酒,快!”话音落点,老内侍已经从门外捧来一铜盆冒着微微热气的米酒。秦孝公接过,双手捧到黑衣人面前。

  黑衣人热泪骤然涌出,猛然捧住铜盆,咕咚咕咚一气饮干。秦孝公接过铜盆递给老内侍,回头拉住黑衣人的双手,“景监,辛苦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