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盛唐绝唱 【第34章·今年花落颜色改】(2)

《盛唐绝唱》【第34章·今年花落颜色改】(2)

作者:蔚微蓝 字数:2443 书籍:盛唐绝唱

  李隆基对李林甫并非全无印象,只是印象不深罢了,但还记得他是宗室的后代、姜皎的外甥:“他现在是五品太子中允,你却要他改任八品御史?”

  “他的官职是因先楚国公才得来的,如今先楚国公已死,他也该回到他应该在的位置。”

  李隆基想了想,道:“阿姜死都死了,何必对他的外甥赶尽杀绝,你当我真那么冷酷无情?他做这太子中允也有一段日子了,便升他为国子司业吧。”

  这倒是意外之喜。国子监副手司业,从四品下,掌儒学训导之政,不仅升了职,也算有点实权了。

  萧江沅回想起李林甫那一瞬间失控的神情,竟有些暗暗期待起来。她今日给了他机遇,不知日后,他能否用行动证明自己。一个在当朝宰相看来,连个郎官都不称职的哥奴,日后能在朝堂上走到哪一步呢?

  她正想着,边令诚急匆匆入殿来报:“不好了,大家,出事了!”

  萧江沅闻言声音一沉:“理好思绪,好好说话。”

  边令诚忙道了一句“是”,才接着说:“张尚书和张相公打起来了!”

  张相公自然是张说,这个张尚书指的则是近日刚被李隆基召唤回京,任职户部尚书的张嘉贞。

  眼下已是开元十二年,据户部统计,自从宇文融覆田劝农三年来,全国上下足足增添了八十余万户子民,同时有大量土地随人口入籍,得税收百万余贯。这对于李隆基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但与此同时,户部的工作量也大了起来,李隆基便觉得现任的户部尚书能力不足了。想到从前张嘉贞确实精明强干,便把他召了回来,结果没想到人才回来没几天,就又出事了。

  ——还是在这一晚,李隆基亲自安排,于中书院所设的接风洗尘饮宴上。

  李隆基不觉有点头疼,便听又一个宦官入内报道:“启圣人,左监门卫将军凯旋,人已在大明宫外了!”

  右监门卫将军是萧江沅,左监门卫将军正是她结拜义兄杨思勖。七月五溪蛮族作乱,李隆基便派了杨思勖率兵前去平乱。杨思勖早在开元初年就小试牛刀,已得李隆基信任与肯定,如今更不负众望,很快就平息了乱象,赢得十分痛快。

  李隆基大悦之余,刚见到杨思勖,就让张九龄拟制:晋杨思勖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加辅国大将军衔。然后,他笑对萧江沅道:“你这义兄数年来步步高升,你怎么还在原地?”

  萧江沅谦逊地道:“阿兄高升,乃是军功之故,理所应当,无可指摘。臣无能,只能在大家身边,于一些小事上略加帮衬,多年不升官也算正常。”

  更何况今日之前,她的位置还是大唐开国以来,宦官中最高者,而今日之后新的最高者虽换了人,却还是她的义兄,其实差别不大,都在为宦官的势力添砖加瓦。她虽不满足,却并不着急,只要她身份不变,加官进爵是早晚的事。

  萧江沅身无大功,贸然升官恐会引得朝野侧目,确实不如杨思勖顺理成章,但这不代表李隆基不会想别的办法,提高她的真实地位。

  萧江沅这些年来对李隆基的好,他心里还是念着的,便道:“你这就妄自菲薄了。将军当上,我寝方安,这便是将军的功劳,谁也难以企及,谁都无可比拟。”

  杨思勖也帮腔道:“正是。大家身边事或大或小,千头万绪,若是老臣,可绝对做不来的,贤弟却能得心应手,未曾出错,又得大家如此赞誉,真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萧江沅知道李隆基不是个冷心冷情之人,多年来的照顾也好,合作也好,他一定会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虽然他平日里很少表达。但她没想到,就在今日,看似寻常如每一日,他竟突然地开口了。她更没想到,他竟会用如此直接的表达方式,说出口的话竟也这般有份量。

  萧江沅一直以来,情绪上很少有波动,今夜却着实感动了一番。这代表她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些许的回报,也代表李隆基认可了她作为宦官的价值和意义,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李隆基会因此便放弃让她回归女子的身份。

  萧江沅看似随遇而安,实则并不容易知足,可今夜,她想细细品品这滋味。

  这话的份量确实不轻,竟能让一直淡淡坐在一边安然办公的张九龄,极为偶然地笔下一顿,就连刚刚听闻张嘉贞和张说打架的时候,他作为张说引为同宗又大力提携之人,都没有任何反应。

  而此时,张九龄已经拟好了晋封杨思勖的制书。李隆基看罢,只觉得万分满意:“天色已晚,这里也无其他事了,你且随边令史去用一用晚膳,然后再去中书省值夜吧。”

  张九龄感激过李隆基的细心,又向萧江沅和杨思勖相互致礼,便退出了紫宸殿,全程没有多说一个字,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一般。

  待张九龄离去,李隆基不禁叹道:“真是个不一般的人物,一身正气却温文尔雅,不锋利而坚韧,怎么跟张相公聚到一起了呢?除了文采,张相公能与他说得上话,其他的,张相公怎么同他比啊?”

  再如何逃避也没用,李隆基终是让萧江沅亲自去中书院一趟,无论如何都要让张说和张嘉贞承诺,以后他们二人必将和平相处,只是表面上的也可以。实在不行,他学一学中宗皇帝的方法,干脆让他二人连为同宗结拜兄弟也成。

  萧江沅把李隆基的话转达成了淡淡的威胁,这下张说和张嘉贞都老实了。

  待萧江沅离开,张九龄才从屏风后走了出来——他刚刚来通知过张说,日后对待萧江沅,要以尊敬为主,保持距离为辅。具体是为什么,他身为中书舍人,为了保证天子身边的事至少不从他的口中泄露,便怎么都不肯说。

  张说起初不明白,却仍是照做了,尽管他是挨打的一方,就算闹到天子面前甚至朝堂之上,他也理直气壮。

  张嘉贞则是觉得,今晚的萧江沅与他从前见过的不太一样,让他不由自主地便想听话,反正听她的准没错。

  一场闹剧到此结束,欢笑却并没有停止。李隆基对萧江沅的赞誉,也渐渐地在萧江沅和杨思勖,甚至李隆基本人的授意下,流传开来。

  前朝很是热闹,后宫则意外地安静。

  自从尚宫之争落败,王皇后就把自己关在了蓬莱阁里,再未出门。李隆基听闻了此事,不觉有些担心,就去蓬莱阁看过她几次。可每次过去,王皇后要么在率领身边所有识字的人,苦读医书,要么让清阳公主入宫,给她尝试各式各样的民间助孕偏方。

  于是,李隆基就不太想去了。一则压力甚大,二则……他看到王皇后那般充满热忱几近痴狂的模样,会觉得愧疚。

  ——因为他从来就没放弃过废后的念头。

  这一年,机会终于来了。

  王皇后多年未有身孕,能尝试的方法都尝试过了,故而她再如何强求,也没有让结果有任何的改变,更何况李隆基都不怎么来了。百般无奈之下,她上书李隆基,请求他务必准许,让她的哥哥王守一入宫相见,聊表慰藉。

  李隆基没有拒绝王皇后,王守一便再度堂而皇之地出入宫闱了。在王皇后的决心之下,王守一请来了一个法号为明悟的僧人,对外说是帮皇后静心,实则是行压胜之术,希望这最后不得不行的办法,能让他们愿望达成。

  那明悟帮王皇后做了一场“祭祀南北斗”的法事,然后将法事中用到的那块刻有“天”、“地”和“李隆基”五字的霹雳木,交给王皇后,让她佩戴在身上,然后照着与霹雳木放置在一起的符文绢帛念上一遍,就算大功告成,最后静候佳音即可。

  只可惜,佳音未得,噩耗已至。

  蓬莱阁发生的一切,李隆基早已心知肚明,便拿捏好了时机,人赃并获。

  但有一点,李隆基始料未及,他也没有想到,他的结发妻子,竟真能丧心病狂到这种地步!

  ——那符文上写着的咒语是: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