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开山刀 改变

《明末开山刀》改变

作者:桑甄 字数:1939 书籍:明末开山刀

  皇太极突然把盛京城中的所有汉人全都关押了起来,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那是因为皇太极信不过汉人。

  信不过汉人也没必要把他们都关押起来,除非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行动。

  这个时候皇太极只会为一个行动做如此严密的部署,那就是十月份将会发生的己巳之变。

  王则之返回总兵署,他先是命人飞鹰传信,把营级效领全部召集回来。

  接着,他亲手写了一封信,他要告诉袁崇焕,加强龙井关、大安口、喜峰口三关的防御,并且隐晦的告诉袁崇焕,他从关外商人的口中得知皇太极要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地区从这里突入了。

  写好信,盖上一品荣禄大夫的敕印,山西总兵的敕印,锦衣卫副千户的敕印,放入八百里加急的信筒里,命信使火速传给远在千里之外的袁崇焕。

  袁崇焕身为正二品的蓟辽总督,又加了正二品的兵部尚书衔。

  明朝时文贵武贱,袁崇焕又是文官,从某种方面讲他比王则之这个一品荣禄大夫的地位要高一些。

  他担心袁崇焕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所以他要多盖几个章子,以此引起袁崇焕的重视。

  有人说自崇焕死,辽东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自从袁崇焕被处死之后,辽东边境上的战事更加无人可用了,这决定了明朝灭亡的命运。

  王则之希望能够做些什么,改变这种糟糕的局面。

  虽然说,王则之已经决定造反了,他的内心里还是挺同情崇祯皇帝的。

  也许,袁崇焕没把皇太极放进来,没有获罪被凌迟处死,明朝的局面会出现一些转机。

  王则之做完这些事,心里踏实了一些。

  如果什么都不做,让他看着眼睁睁年着历史事件重演,他做不到。

  营总们驻守在各个营地,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估摸着要个几天的样子才能来齐。

  王则之离开总兵署,前去魁星楼见宋统殷去了。

  当他来到魁星楼楼下的时候,只见宋统殷呆呆的站在魁星楼顶层的窗户前,一动不动,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王则之没有叫醒他,径直走了上来。

  当他上来的时候,宋统殷已经离开了窗户,自顾自的喝着小酒。

  “末将有些要事耽搁了,怠慢了大人,还请大人不要见怪。”王则之一进来爽郎的说道。

  宋统殷先是一呆,接着起身向王则之施一礼。

  王则之虽然是武将,但他的官阶比宋统殷高,原本凭他的官阶还当不得宋统殷先施礼,真正折服宋统殷的是,王则之把大同府经营的有声有色,但凭这一点,就是王则之和他平阶都当得宋统殷先施礼。

  “大人,这是做甚,理应末将先行施礼才是。”王则之见状,他以为自己怠慢了宋统殷,宋统殷不高兴了呢。

  “王大夫客气了。”宋统殷收礼,示意王则之先坐。

  王则之从宋统殷真诚的语气中听明白了,宋统殷并没有什么不高兴,他是真心实意的礼敬王则之而已。

  “不知大人此次前来可是为了那洋番芋一事,实不相瞒,因为末将麾此次并没有采买到足够的洋番芋,所以末将先前没有同意大人截留下来。”

  王则之解释道。

  “嗯。”宋统殷嗯了一声,没有说话,他沉默了片刻,犹豫的说道:“嗯...由太原府、平阳府而来的百姓,就拜托大人招抚一二了。”

  原本宋统殷是想把这些劳动力要回去的,可是现在的太原府和平阳府并不太平。

  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把这些人要回去。

  太原府、平阳府内流贼横行,他作为一省巡抚难辞其咎。

  “大人何出此言?”王则之不解的问道。

  “哎,而今这两府内,流贼横行,陕地的流贼与他们遥相呼应,有越来越乱的趋势,百姓们无以为生,许多人都逃到了大同府内。

  是本官失职啊。

  数月前本官给朝廷上了一道折子,希望能够免除一些百姓的赋税,可是直至今日,朝中都没有回复啊。

  上次来则之这里看过洋番芋之后,本官去田间地头走访了一次。

  这才知道,普通百姓如果想要够吃,至少要耕种二十亩上等良田,如果要把所有天赋都交齐了,就得有五十亩以上的田地。

  关键是,还得有水源。

  事实上,大部份百姓手里的田地都没有水源,全都是靠天吃饭的。

  还有一点,百姓们也耕种不了那么多田地。

  本官走访一户普通的三口之家。

  父母年迈,儿子已经三四十了,还未娶妻。

  他所耕种的田地不过十几亩罢了,每年交完田赋,所剩的余良,根本不够吃食,他还要外出打猎,找野菜,挖药材。

  这还是在老天爷开眼的情况下,像今年滴雨未下,他连田赋都交不齐全,只能靠打猎,挖草药换些银子补上去。”

  宋统殷就像一个失意的老头,一个人萧瑟的不停的诉说着。

  王则之一言不发,静静的听着。

  宋统殷说的不错,此时的大明朝,田赋沉重,天灾不断,百姓靠种田真的是活不下去。

  一个百姓要种五十亩田地才能在明朝存活下去,普通三口之家根本耕种不起来。

  五十亩有多大呢?

  1亩等于666.666...平方米。

  五十亩就是33333.333...平方米。

  国际篮联的主要正式比赛所规定的篮球场是长28米,宽15米,面积就是420平方米。

  也就是说明朝时普通三口之家要耕种七十九个篮球场那么大的田地才能生存下去。

  在没有足够机械和牲畜的时代,这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这也就造成了,百姓要么劳累导致得病而死,要么因为交不起田赋把田投献出去成为佃户。

  成为佃户之后,雇主要折算农具、吃饭、损耗等银钱。

  名为佃户,实际上就成了雇主家里的奴仆,除了能吃上饭之外,只能任劳任怨的存活下去。

  有些佃户受不了这种盘剥就逃跑成为了流民。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遇到了干旱蝗灾等自然灾害造成颗粒无收,在这种情况下,百姓更加活不下去了。

  走投无路的百姓,要么成为流民的一份子,要么成为流贼的一份子。

  除非像宋统殷走访的那家百姓一样,会打猎挖草药等技能,这才能艰难的生存下去。

  宋统殷身为一省巡抚,他深深的明白百姓们是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当中。

  当他看到大同府内不一样的繁华之后,他忽然改变了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