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 178上船

  包括荀彧和臧洪在内,周围的众人见到刘备如此的霸气侧漏,一个个的,都是目瞪口呆,一时间,刘备身上王霸之气四射,简直都要突破天际了。

  这其实是刘备刻意做出来的表象,荀彧乃是第一个真正投靠曹操的士人。之前追随曹操的周家兄弟,严格来说,其实是曹操的老爸曹嵩,做太尉时的门生故吏,不完全是冲着曹操来的,最后,这老周家的哥几个,还被袁绍给截胡了。

  至于荀彧,为什么要投靠曹操这一个被主流士人所轻的人物,一方面是荀氏已经在袁绍身上下注,想要分散风险。荀彧的弟弟荀谌便是袁绍的谋士,袁绍能够占据冀州,也有他一份功劳。另一方面,大约也是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既视感,因为荀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算是宦官子弟。

  当初,荀彧年纪尚幼时,中常侍唐衡仰慕颍川荀氏书香门第,人杰频出,欲与之联姻,荀彧父亲、荀氏八龙荀绲畏惧其势,不敢拒绝,遂以幼子荀彧配之。荀绲这个决定,保住了荀氏家族,却也不知道该说是害苦了荀彧,让他成了宦官子弟,还是成就了荀彧,让他潜心苦读,成了“王佐之才”。

  总之,为了摆脱这个污名,荀彧从小就读书、养望,直至南阳名士何颙品评其为“王佐之才”,才算勉强摆脱了这个污名。

  最后,也有可能是因为荀彧忠于汉室,曹操早期的行为,那的的确确是一个大汉忠臣的模样,可以说是比较吸引士族支持的一个地方。

  而曹操第一次见荀彧,就是霸气侧漏,张口就是“吾之子房”,以高皇帝自比。不过占了半个东郡,几个县而已,就放大话,也算是霸气侧漏吧。

  因此,刘备觉得,大约是荀彧这人,就是吃这一套,也说不定。

  不就是想要找一个霸气侧漏的汉家忠臣么,既要忠于汉室、又要能平定乱世,没道理曹操能行,我刘备不行。

  荀彧见到刘备如此,又是一惊,最后道:“君侯有此大志,真是天下之幸也。”

  刘备拉着荀彧的手,陪着荀彧入了军营之中,一边走,一边问道:“备素闻文若乃是‘王佐之才’,却不知文若自认为是酂候呢,还是留侯呢。”

  看着刘备一副霸气侧漏,王霸之气冲天的模样,荀彧苦笑不已,无言以对。入的军营之中,刘备向荀彧介绍众将,与之一一见礼。

  然后,刘备又对臧洪道:“有子源在东郡为郡尉,我便放心,东郡一应大小事务,皆由子源自行决定,不必报我。”

  臧洪慨然应诺,说道:“将军放心,但叫洪在东郡一日,便守的东郡一日,人在城在,城亡人亡。”

  刘备便直接下令拔营,准备坐船回青州,荀彧吃了一惊,还没什么表示,就被刘备带上了船。荀彧又是一阵苦笑,这回,就是想下船都困难了。

  见荀彧上了贼船,刘备这才请荀彧在船舱中相见,问道:“文若,我州中还缺一治中,要是文若不嫌弃,不妨先屈就如何。”

  荀彧沉默片刻,说道:“君侯如此邀请,彧怎敢说个不字。”

  当初,荀彧见董卓进京,立刻求外放为县令,然后弃官逃走。正好遇到冀州牧韩馥是颍川人,他派人迎接颍川郡的同乡世族去冀州避难,荀彧就更着大家一起到了冀州。袁绍得冀州之后,对荀彧也是礼遇有加。然而荀彧看出袁绍为人处世的弊端,认为袁绍终究不能成大事,所以不愿意为他效力。

  实际上,袁绍性格有弱点,不能成大事。像什么“色厉胆薄,好谋无断”,什么“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可以说是众人皆知的秘密,基本上,可以说全大汉的有识之士都知道,西凉的韩遂、贾诩,荆州的蒯家兄弟、韩嵩,甚至袁绍手下的郭图、辛评,都分别在不同的场合说过类似的话。荀彧、郭嘉这等人物,能看出来,真不算什么,要是看不出来,那才是怪事。

  听荀彧口气有些哀怨,刘备笑道:“文若,莫非你以为我是董仲颖不成,不能辟人,便要族人。”

  见到荀彧有些茫然,刘备这才想起来,董卓征辟蔡邕时,那个“不能辟人,便要族人。”的典故,在这个时空里面,因为刘备的插手根本就没有发生。

  不过,虽然典故是没有的,但是这话的意思,还是明白的。

  荀彧听了,也是笑了起来,说道:“君侯,说笑了。”

  见了荀彧低头称了“君侯”,刘备也不为己甚,两人因为是跪坐,于是刘备便向前膝行了两步,郑重的向荀彧行了一礼。然后,用十二万分诚恳的声音问道:“文若之名,备久慕矣。方今天下,董卓欺君于朝,群雄乱战于国,流民肆虐于野,胡虏窥视于外。备也不才,为汉室之苗裔,虽有匡扶天子,济世安民之心,然实乏经纬之策,牧一青州,而常有乏力之感。素闻明公,乃‘王佐之才’,天下少见。唯望明公以仁、慈、忠、义为念,展布酂候之大才,施行留侯之智略,则天下幸甚!天子幸甚!社稷幸甚!国家幸甚!百姓幸甚!万民幸甚!”

  都说荀彧是战略大家,大约只有诸葛孔明、沮授、鲁肃等少数几人能比,且看看能不能给自己一个惊喜。毕竟,现在刘备自己的对未来的战略规划,虽然不能说是一塌糊涂,却也是有几分迷茫。虽然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有几分可靠,也不知道,还是想听一听这时代的顶级人物的意思。

  荀彧既然上了贼船,又见刘备这般的礼贤下士,自然也不能不有所表示了。

  这也是世家子弟的职业道德,一个家族的子弟,各投明主,分头下注,分散风险以保证家族的延续,是一回事。但是忠于自己的主君,则是另一回事。

  没见诸葛家三兄弟,分别在魏、蜀、吴做官,不但他们的君主都信任他们,让他们做高官,就是其他人等,也都习以为常。

  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录尚书事,一奶同胞的兄长诸葛瑾,则因早年流落江东,后来官至东吴大将军,他们的堂弟诸葛诞,则在曹魏政权先后担任扬州刺史、镇东将军、征东大将军、镇东大将军等要职。甚至魏、吴双方大战时,魏方主将是诸葛诞,吴军统帅则是诸葛恪,两人是血缘相当亲近的叔侄关系,也没见影响了他们各为其主效力。

  当下,荀彧先是回礼,然后,张口就是对刘备好一顿吹捧。简单来说,荀彧对刘备的敬仰,那真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