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 104董卓的应对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104董卓的应对

作者:弹冠振衣 字数:2194 书籍: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

  酸枣县因境内酸枣树多,所以就取名“酸枣县”。酸枣县与河南尹相临,关东诸侯选择此处起兵会盟,其用意不问自明。

  豫州刺史孔伷参加完诸侯会盟后,就领兵返回豫州颍川郡了。

  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张邈弟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等其余诸侯都留在了酸枣县,河内郡太守王匡屯兵于司隶河内郡,后将军袁术在南阳鲁阳,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关东诸侯分四个方向,从南到北对京城洛阳形成了半包围状态。

  刘备仍然在济南郡,只是派了青州从事陶丘洪表示支持。

  因为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海内人望,袁绍乃是士人领袖,众望所归,当为盟主。于是大家遥推袁绍做了盟主,袁绍本人并未抵达酸枣县。

  此时反董联军的一众诸侯之中,官位最高的后将军袁术,朝廷中将军者,以大将军最高,骠骑将军第二,车骑将军第三,卫将军第四,前后左右四将军算是并列第五,皆有开府的权力,属于是重号将军。像刘备的征东将军,则属于是杂号将军。

  因此,袁绍以渤海太守自称行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因为他还拿着司隶校尉的印绶,又自称“承制诏书”。

  称车骑将军,这就比袁术的后将军大了一级,好符合他盟主的身份。所谓“行”就是代理的意思,行车骑将军,意思是车骑将军现在空缺,所以袁绍他就勉为其难的暂时代理了。

  “承制诏书”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让大伙都不要听洛阳朝廷的了,而是听他袁绍的。

  因为汉家制度有规定,郡国兵无诏不得出郡界,而这次起兵讨董的多半是太守国相,袁绍用自己“承制诏书”的权力,给大伙人人都封了将军、校尉的头衔。当然,都行某某将军,有了这个名义,就可以带兵出界打董卓了。所以 ,大家也都勉为其难的暂时代理了。

  此时,天下豪杰多归心于袁绍,只有鲍信对曹操说道:“所谓谋略高明的人,是世间所少有的,能统帅天下英雄平定乱世,恢复天下秩序的人,一定就是您啊。假如不是这种人才,尽管强大,将来却必然会失败。您恐怕是上天派来拯救这天下的人吧。”

  只能说这个鲍信,真的是好眼光。

  京城洛阳距离酸枣县,不过区区几百余里,关东诸侯起兵之后,还不过两日董卓就知道了,顿时勃然大怒,于是董卓便要派出兵马来报复,招来心腹前来商议。和平日大批名士云集、高朋满座不同,今日董卓仅仅招了李儒等心腹数人商议。

  董卓怒道:“关东诸侯皆反,我欲以兵击之,当攻打何处为好?”

  李儒等人闻言,都知道董卓已经是怒不可遏,所以不说应该不应该打,而问该打哪里。

  思考了片刻,李儒决定还是不要和董卓对着干,说道:“如今酸枣大军云集,众十数万,虽然关东兵不强,比不得凉州、并州的精锐,但人数太多,也不可小觑了,相国当出兵攻打颍川,先给关东诸侯一个下马威,然后在大举出兵,击败关东诸侯。”

  李儒又道:“如今,皇甫嵩率兵三万余人,屯于右扶风,盖勋也有兵一万人在长安,当先把这二人调回洛阳来,万一他和关东诸侯联合,我等只怕会腹背受敌。”

  董卓表示同意,于是派兵攻击颍川泄愤。又用朝廷的名义,下诏书将此二人征入朝廷为官。

  现在出兵,其实就是为了给董卓出口气,因此,这次出兵没有什么正经的目标,就是为了震慑关东诸侯。

  在董卓的兵马在路过阳城时,正好遇到阳城社戏。

  在社戏这种日子里,老百姓们祭祀神灵,围在篝火面前舞蹈歌唱。

  此时,董卓的大兵到了,四面围住,于是这些正在社戏的人群尽数都慌张了起来,奔跑躲避,甚至互相拥挤踩踏。董卓军把老百姓分成男女两堆,男的全部砍掉脑袋,女的捆起来,装在老百姓自己的牛车上拉走。他们把砍掉的男人头颅都挂在车辕上,士兵们高呼“万岁”,宣布攻贼大胜,朝着洛阳城开回去了。然后把人头都焚烧掉,把妇女都给甲兵做为婢妾。

  严格说起来,此时的董卓虽然废立天子,又当了相国,但是还真没有干过什么太过分的事情。

  废立天子是得到太傅袁隗授意的,朝廷百官之中,除了卢植之外,就没有第二个反对的,不说同意,至少也算是默许吧。至于征辟地方名士为官,也全都是以名望为主,并没有太多的私心,董卓自己的心腹仅仅是中郎将、校尉而已。

  这次遣军至阳城,掠县中财货,抢县中妇女,车载回洛,差不多算是董卓进京后做的第一件恶事。

  董卓见酸枣反董联军人马众多,把朝廷公卿们召集来商议,打算大举征发士兵讨伐关东联军。尚书郑泰说道:“治理天下在于德行,不在于兵马众多。”

  董卓听了,很不高兴,反问道:“照你这么说,那军队就没用了吗?”

  郑泰此时展示了他如同战国时纵横家的风采,他说道:“我不是说军队没用,而是认为关东联军这帮乌合之众不值得朝廷出动大军讨伐。”

  然后郑泰拍起董卓了马屁,“明公在凉州崛起,年轻时就出任将帅,有时间了,就熟读兵法,多次征战沙场,乃是天下称赞的名将。”

  然后他又开始贬低袁绍,“而袁绍是个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是由女人抚养长大的。”

  袁绍是袁逢的庶子,出生时恰好袁逢的兄长袁成去世又没有儿子,袁逢不想看到兄长袁成绝后,便将自己刚出生的庶子袁绍过继给袁成,袁绍是由袁成的妻子抚养长大成·人的。

  贬低了袁绍之后,郑泰又开始贬低张邈,“张邈是来自东平的老实人,坐在大堂之上,连头都不敢抬一下。”

  接着又贬低孔伷说:“孔伷只会清谈、高论,连死的都能被他吹成活的。”

  然后,郑泰总结道:“这些人全无军事才能,也没有吃过在沙场之上爬冰卧雪的苦头,临阵交锋,他们怎么会是明公的对手呢?”还是拍马屁。

  又分析了关东诸侯的情况,“何况他们的官职都是自己封的,未得朝廷任命,尊卑没有次序。如果倚仗兵多势强来对阵,这些人将各自保存实力,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合力,共进共退。”

  再对比双方的军队素质,“而且山东地区太平的时间已很长,百姓不熟悉作战,关西地区常常遭到羌人的攻击,连妇女都能弯弓作战。天下人的畏惧的强兵,没有超过对并州、凉州的军队和羌、胡义从。“

  最后,又是拍马屁,“明公用他们作为自己的爪牙,作起战来,犹如驱赶老虎猛兽去捕捉狗羊,鼓起强风去扫除枯叶,谁能抵抗!无事征兵会惊动天下,使得怕服兵役的人聚集作乱。放弃德政,而动用军队,是损害自己的威望。”

  董卓听的十分高兴,以郑泰为将军,统诸军击关东。

  有人对董卓说:“郑泰这人聪明过人,又和关东联军的人有联络来往,如今他能掌握兵马,会促使他投奔关东联军的。”

  董卓觉得有理,于是又免去郑泰的将军,改拜议郎。

  此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